康熙皇帝怒批秦始皇修建長城:不僅勞民傷財,還一無是處!

2020-12-18 清清的vlog

都知道長城是我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其實長城的由來已久。早在西周時期,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而且,發生在首都「鎬京」的著名歷史典故「烽火戲諸侯」就發生在長城上。只不過秦朝之前所修建的長城都被稱為「先秦長城」。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他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艱難。不過,長城防禦體系的軍事作用是卓有成效的。據《新書·過秦》記載:「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可見長城的軍事作用之強大。

秦始皇時期所修築的長城,是在燕趙的基礎之上完成的,從此以後,長城,便成為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其實,如果把修建長城所用的石頭,來修建一道厚1米、高5米的城牆,那這城牆的長度可以繞地球一圈。由此可見,長城的工程之浩大,絕無僅有。

不過,長城作為一項具有完整防禦體系的工程,而且是把阻止、據守及掩蔽等功能集中於一體的線式防禦工程建築物。它並不是由單獨的城牆構成的,而是由關隘,城牆,城樓,烽火臺等構成的。

長城作為有效抵禦北方少數民族進犯的有力武器,在歷朝歷代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歷朝的皇帝都會在原來萬裡長城的基礎上,重新進行修築,以發揮長城的作用。可在漫長的歷史中,卻有一位皇帝不屑於修築長城,還認為修建長城並沒有什麼用,這位皇帝,便是清朝的康熙帝。

清朝時,蔡元向曾提出過修築長城,可康熙表示不同意,他的上諭中提到,各朝各代都有修築長城,可是依舊有戰事。而且明朝末年,太祖長驅直入,明軍該莫能當。因此,康熙認為,只有民心悅才能邦本固。而且,修築長城對百姓而言,有害而無益。也正是由於康熙的這個上諭,清代成了中國古代基本上不修長城的一個朝代。

在康熙看來,他寧可去修築一座無形的「民心」長城,而讓有形的磚石長城自行損壞;也不願「興工勞役」,不願「養兵分守」,因此才讓廣大農民休養生息,將錢投入建設,發展生產。由此,康熙沒有修築長城。

相關焦點

  • 歷代皇帝修繕長城,為何康熙要將長城拆了?目的是什麼?
    歷代皇帝修繕長城,為何康熙要將長城拆了?目的是什麼?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從戰國時期中原內部的王朝已經開始修建長城,抵禦外族少數民族的入侵。而等到清朝時期,更是將以前各個國家修建的長城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統一性的對北方匈奴的防禦體系。而等到後來的朝代之後,更是不斷的加固於長城。但是等到康熙上位之後,卻提倡要將長城給拆了。為什麼之前的一些朝代都在想盡辦法要修繕長城,而等到康熙當上皇上之後卻要將長城給拆了?畢竟長城也是一個十分浩大的軍事工程,如果真的將其拆了肯定也會勞民傷財,所以後來也就象徵性的拆掉了幾個關口。
  • 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都會修建長城,為何清朝時期卻沒有修建?
    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都會修建長城,為何清朝時期卻沒有修建?萬裡長城自秦朝以來一直是中國特有的一個標識,早年秦漢王朝修長城是為了防備匈奴,明朝修長城則是為了防備蒙古。久而久之,長城不僅作為一個軍事設施,更成為一個特有的文化現象,還是把中原農耕民族與草原遊牧民族隔離的分界線。自清王朝的康熙時期開始,萬裡長城開始徹底失去兩千年來的軍事意義。康熙帝總結歷史經驗認為,歷代的漢族大一統王朝修築長城是為了防備塞外遊牧民族的侵擾,但是並沒有徹底解除邊患。
  • 康熙皇帝拒絕修長城,選擇主動出徵,事實證明了他的遠見
    導語:自從秦始皇為了抵禦匈奴派蒙恬修建了長城之後,此後我國曆朝歷代都會或多或少的修繕和增修長城以用來抵禦外敵入侵。在歷史上長城在抵抗外來侵犯方面也也確實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在修繕長城的朝代中更是以明朝為最,我國現存的古長城也大都是明朝時修繕的。而作為明王朝後入主中原的清王朝卻沒有選擇繼續修繕長城。康熙大帝為何沒有選擇與前朝一樣修繕長城,而是拒絕修繕長城,這使人們對於康熙帝這一舉動大感好奇。
  • 孟姜女哭長城?秦始皇:春秋女,何必哭吾長城
    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史學界,秦始皇都是當之無愧的,不可撼動的中國古代第一皇帝。不管後來的儒生如何罵他焚書坑儒,勞民傷財,但在個人生活作風問題上,實在是無話可說。秦始皇唯一與女性性有關的記載,可能就是下面這段:秦朝每破諸侯,就下筆把宮殿放在鹹陽北大阪,南臨魏國。
  • 孟姜女哭長城?秦始皇:春秋時期的女子,為啥要哭寡人的長城
    那麼,歷史上的秦始皇真的如此不堪?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史學界,秦始皇都是當之無愧、不可動搖的中國古代第一帝。無論後世儒生怎麼罵他焚書坑儒、勞民傷財,但在個人生活作風問題上,還真找不到什麼話柄。防隔內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誠(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秦始皇母親的反面案例,他對這種事情如此看重,也許正是受母親的刺激)比如當時巴郡有個著名的寡婦「清」,在丈夫去世後,作為一介女流,她不僅守住了先人的家業,還堅守節操、終身守寡。
  • 為何秦始皇不北伐匈奴反而耗費大量人力去修建長城?原因只有一個
    為何秦始皇不北伐匈奴反而耗費大量人力去修建長城?原因只有一個有句話叫做「不到長城非好漢」, 長城又被稱為萬裡長城,它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著名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 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提到秦始皇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一個暴君,孟姜女哭長城,焚書坑儒,還有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不知道耗費了多少的人力與物力,貪圖享樂,修建阿芳宮,搜颳了不知道多少民脂民膏。但實事求是地講他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明君。
  • 康熙:我朝不修長城 那麼東北版的長城柳條邊是怎麼回事?
    說到清朝就不得不提康熙帝,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一位皇帝。他的一生頗有作為,雖然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屬於後繼之君,但做的很不錯,是一位很厲害的守成之君。甚至被部分人稱之為千古一帝,當然這部分人代表不了全部人,稱之為千古一帝也的確吹噓過頭了,但也可以側面說明康熙還是有過人之處的。
  • 康熙皇帝為何不修長城?原來如此!
    中國的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條件下,古人以人力在高山峻岭上修築了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的6700公裡長的世界奇觀,蜚聲海內外,令世人為之驚嘆。(中國規模浩大的長城,蜚聲國際,令世人為之驚嘆。)
  • 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造價放在如今值多少錢?簡直難以置信!
    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造價放在如今值多少錢?簡直難以置信! 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是清朝詩人張英的詩句。萬裡長城是在秦朝時期修建的,而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古時候,沒有先進的機械,所以基本都是靠人力。
  • 秦始皇修建的長城換算成人民幣是多少錢說出來嚇死你
    我們都知道萬裡長城是中國歷代王朝修建的結果,同時也是歷史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解下長城的由來,其實秦始皇修建長城也是出於無奈之舉。
  • 長城為何千年不倒?因為秦始皇用了一種東西修建,至今無法模仿
    歷史上很多詩人都曾寫下讚美這一偉大工程的詩句,同時也感嘆過建築萬裡長城時中國人民為其付出的心血,同時也批判了秦始皇的殘暴不仁。秦始皇有功亦有過,萬裡長城的建立歷經兩千年依然巍然聳立,秦始皇憑藉什麼來支撐萬裡長城永不倒的呢?長城開始建造的朝代不是秦朝,實際上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在建造長城。
  • 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抵禦外來侵略,為何有人說害了歐洲?
    「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也是中國古建築的代表。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就開始修建長城,準確的來說是繼續修建,因為早在燕國,趙國就開始修建長城,秦始皇只是將他們修建的連接起來。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抵禦外來侵略,為何有人說害了歐洲?
  • 長城不是秦始皇修建的嗎?《大秦賦》第28集蒙驁為何會提到長城
    《大秦賦》第28集中,山東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攻秦,在分析六國行軍路線時,秦將蒙驁在分析聯軍進軍方向時,曾說道,「蒲阪以北有長城相隔」。看到這裡,恐怕有不少朋友產生疑問,長城不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才修建的嗎?怎麼這裡會出現長城呢?作為一部相對考究的電視劇,編劇自然不會在這裡翻船,要搞清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戰國長城和秦長城的區別說起。
  • 秦始皇期望皇位傳萬世,術士說:我知道誰會滅亡秦國
    儒家罵秦始皇最多的兩件事,一是勞民傷財,修建萬裡長城,二是焚書坑儒,斷絕中華文脈。其實,這兩件事都與一個術士有關。他的名字叫盧生,因為秦始皇晚年崇尚修仙問道,希望能長生不老而得到信任。在當時,秦始皇派了很多術士去尋找神仙,最著名的是東渡扶桑的徐福,盧生也是其中一人。
  • 「秦始皇」修建長城,一共花了多少錢?換算之後了解了
    長城可以說是我們國內最壯觀的建築, 我們國內流傳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言壯語, 許多人激發了徵服長城的欲望, 愛旅行的你還沒去過萬裡長城,所以不能說自己是旅行高手啊,萬裡長城是世界上建設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禦工程,斷斷續續建設了2000多年,從西周竣工到明代,總長2.1萬公裡,其中秦始皇滅亡六國統一天下後,下令修建長城,所以當時的長城是非常宏偉的工程,今天也是屈指可數的,長城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 中國歷史上沒有修建長城的朝代只有三個
    在中國歷史上,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歷朝歷代都曾修建長城,如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秦國、趙國、燕國的邊境線上都曾修建過密密麻麻的長城,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北方匈奴實力已經大大增強,於是秦始皇就將秦國、趙國、燕國的長城連接了起來,就成了我們常說的萬裡長城。
  • 秦始皇在位37年,從沒濫殺過一位臣子,卻為何都認為他殘暴不仁?
    秦始皇在歷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帝,他不但統一了六國的疆土,還統一了華夏文明,是難得的開國明君。雖然他的功績被後人讚頌,但在歷史上總會有人說他是暴君,那秦始皇究竟是個怎樣的君主呢?公元前247年嬴政登基稱王,之後他勵精圖治將秦國發展壯大,先後統一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他認為自己的功績超過三皇五帝,於是就給自己起了一個皇帝的稱號。
  • 秦始皇究竟花了多少財力修建長城?換算成人民幣,令人難以置信
    秦始皇究竟花了多少財力修建長城?換算成人民幣,令人難以置信每當我們說起秦始皇,小夥伴們都不會陌生。他在在位的時候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決策。其中影響最為深刻的就是萬裡長城。秦長城長度有萬餘裡,所以說長城也被叫做萬裡長城,在那個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人們並沒有大型的先進設備,所以說只能通過人力來修建長城。花費的財力和物力是非常多的,有關歷史專家就這些進行形式關係的研究。
  • 秦始皇修建的萬裡長城,現今還剩下多少?你還能見到的已經不多了
    有人可能會疑惑秦長城現在還存在嗎?幸運的是,雖然歷經了2000多年的風雨摧殘,但是,秦長城依然還有現存的遺址,只是已經不多了。秦長城的第一段由秦昭王建造,現在的臨洮還保有了一段秦長城遺址。而有關臨洮秦長城的起源,史料是這樣記載的:秦趙王時期,其母宣太后與義渠國首領有私情並育有兩子。但後來,義渠國首領被宣太后殺害,秦國派軍隊滅掉了義渠,並在此地修建了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