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Jennifer老師上線拉~許久不更新,有粉絲跑到後臺催更好幾遍,實在不好意思了,決定把我這兩天輔導家長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拿出來講一下,也許這個問題也正在困擾你,希望這篇文章是你的及時雨,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英語啟蒙,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難。只要方法對就好了。這個方法就是堅持閱讀。
我一直都倡導家庭親子英語,以我這麼多年的輔導經驗,很肯定地告訴各位,家長陪伴學習,效果遠超各類培訓班。然鵝,在給娃讀原版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家長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
「自己的發音不好,會不會影響孩子?」
」自己英語不好,很多單詞不認識,翻譯有困難,怎麼辦?」
「英文繪本買回來,不會讀怎麼辦?「
「給娃讀英文繪本,他聽不懂,怎麼辦?」
「不會選書,怎麼辦?」
……
Hold on,別著急。有問題是好事,文章篇幅有限,這麼多問題,沒法一個個說清楚道明白,建議聽聽我的專欄。
今天這篇文章,主要寫給已經上了閱讀車,卻苦惱孩子聽不懂英文的家長。
首先,在給娃讀英文繪本過程中,我們是不是只能全程英語?不是,我們可以用中文解釋。那是不是用中文解釋,就會破壞孩子的英語思維?非也。
Jennifer老師建議各位老母親們,別想太多,先念再說。
很多家長可能看到網上不少大V推薦啟蒙先分級先行,繪本後置,認為繪本語言比較零散,沒有體系,不適合初期。這麼說,其實也沒有錯,實際操作中,我們並沒有必要將分級和繪本劃清楚河漢界,相反搭配來讀,效果更好。
我給孩子制定英語啟蒙計劃,都會包含繪本板塊,至於你們家娃從哪種難度級別的繪本開始,每周讀幾本,這要根據娃現有的英語水平、家庭經濟條件以及父母精力配置。有的家庭每周讀10本,有的5本,有的2本,這都不是最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父母有沒有恆心持續地幫孩子念下去。只要通過這一步,就會發現,孩子的成長——剛開始用爬的,後來用走的,最後一定能跑起來的。英語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Jennifer老師最大的作用並不是給你上了一堂課,而是給到你正確的方法,讓父母從啟蒙的開始就儘可能避開「讓孩子產生排斥感」的情況。
對於執行者,我對爸媽的要求很簡單,首先給孩子講之前簡單預習一下,其次再講故事的過程中,「順其自然」,順孩子的自然喜好,不要強迫娃回答一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之類空大寬泛的問題,儘量用孩子聽得懂的話翻譯,這兩點很重要。
一般我建議2歲前,儘量不翻譯。因為對於一個2歲還不會開口講話的娃來說,輸入哪國語言有什麼區別嗎?試想下,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在美國長大,3歲開口蹦出來的單詞一定是Dad mom而不是爸爸,媽媽吧。
小齡娃學語言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給他什麼,他就吸收什麼。因此建議不要翻譯。
而那些中文強勢的大齡娃呢,尤其是從小中文故事餵大的娃,很有可能抗拒英語。那在讀繪本中,Jennifer老師建議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對應著翻譯。
舉個例子:
英文:One day Henny Penny was eating corn in the farmyard, when……
中文:有一天,小雞penny正在院子裡吃玉米 ...
英文:wback!... an acorn fell on her head.
中文: 咣當一聲!一個橡子掉在她頭上
就像這樣,一句一句對應著翻譯,就跟同聲傳譯一樣,維持原汁原味。
翻譯中注意兩點:
第一不要逐字翻,那是機器語,沒人聽得懂。儘量口語化,跟我們正常人講話一樣,故事才有可讀性。
第二,不要自行添加。有些媽媽為了趣味性,熱衷於在翻譯過程中「添油加醋」,這其實是不對的。我們故事讀多了,就是為了讓娃把畫面和單詞對應起來,在情境中認識新單詞。你添油加醋那麼多,娃會錯位,他怎麼知道corn對應畫面裡哪個東西呢?因此儘量一英一中,不要加太多中文進去解釋。
一本繪本讀完,如果不是借閱,建議還要反覆多看幾次。一般啟蒙初期,我建議家長一年至少讀50本英文原版繪本,到什麼程度?到會背誦。追求量的,一年100本,沒有上限。所謂的上限也只是時間精力和金錢成本的上限。
有人問,每次都讀一本,小朋友都膩了。重複是娃學習知識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讀很多遍只是家長覺得膩罷了,多數小朋友很喜歡盯著一本重複看,有些娃甚至每本都要媽媽重複100遍。
當然,有的娃天生愛獵奇,喜歡新鮮事物。如果不考慮成本,多投資點錢在娃閱讀上,又有何不可?
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我建議各位母雞們勤快點,利用繪本給娃編一編遊戲,拓展一點繪本活動,加深娃對繪本了解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告訴娃原來繪本還能這麼玩。即所謂的玩商,會玩的孩子一定會學習。
第一張圖是娃在完全沒有輔導下,邊回憶故事邊畫出來的。第二張圖我帶著他,一起又回憶一遍,我畫的路線圖。第三張圖,給他畫好圓圈,讓娃自己重新在回憶一遍情節,把主人公先後去了哪裡,按順序填進圈圈裡的圖。
結合繪畫和思維導圖,讓孩子非常深地記住了故事情節,過程中教了7個新單詞,沒有要求他跟讀,但娃很開心地問我怎麼讀,一定要學會。
搜,親子共讀如何做到高效有趣,值得你思考?
最後,提醒下各位。
第一, 不要執著於跟讀。
我一直搞不明白,為什麼好好地講故事,非要求孩子跟讀呢?跟讀一遍就意味著孩子英語好了嗎?當然不是!大概是網絡比較發達,各種跟讀糾音打分APP用多了,家長對學英語的認識被莫名地帶偏了方向。 千萬不要把繪本故事的溫馨時間,變成英語教學的讀書時間,不要執著於對句子的翻譯或背誦,你讀一句孩子讀一句。真正習得英語,還是要通過大量的聽和讀作為輸出基礎的,無趣的跟讀只會讓孩子覺得書本是死板的。
第二, 不要提問。
家長給娃讀書,最想搞清楚「孩兒,你到底聽懂沒有?」,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家長熱衷於問東問西,據我觀察,大部分家長並不擅長提問,問的問題要麼「弱智」要麼「無意義」,例如「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諸如此類,著實影響聽感。就像你在看電影,旁邊有個人總在耳朵問男主女主這那的,你有什麼感覺?(好煩啊,四不四)
不提問不等於不互動,互動跟提問是有差別的。互動貫穿故事之前、之中、之後,我們之所以設置互動環節,能夠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其次還能讓小朋友沉浸到故事裡,帶入角色,領會故事的意義。這點非常非常重要。
比如我們可以在故事還沒開始前,跟小朋友互動:「Which book do you want to read first? 」;在讀到故事精彩之處,小朋友情緒高漲時,問「What&39;s going to happen?」,故事講完,和孩子一起感嘆這本書真好看,並鼓勵孩子回憶下情節,順帶著問一句「What is your favorite part of the story? 」或「What『s story's problem? How was it solved? 」重新喚起娃的興奮點。
好了,今日份繪本閱讀碎碎念就先到這裡。如您還有其他疑問想要諮詢我,歡迎私信or留言區評論。儘管慢了點,但我會回復滴~
PS一下:分級閱讀自從在國內火起來之後,幾乎每個適齡家庭至少1-2套。這幾年自媒體蓬勃發展,一輪又一輪媽媽級大V推波助瀾,帶領一大波家長加入了刷分級的隊伍中,這倒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一點特別不好,就是很多媽媽以為只刷分級,就能培養說聽說讀寫四面開花的牛娃來了。(想多了,分級如果是萬能藥,那還要老師幹嘛?)
分級為英語非母語國家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很快積累基礎單詞的系統路徑。然而,分級承載的單詞量是有限的,並且分級的語言不具有學術性也沒有文學性,當你想要追求更高層次的語言藝術,那你完全完全不能只看分級。
只給娃刷分級,往後學習一定會遇到很大的瓶頸。
啟蒙初期,分級先行。這是不少大V的經驗談吧。但這一經驗並不適用於所有孩子,它是有局限性的。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因人而異的。務學不如務求師,有不懂的,多問問老師,多看看相關書籍,少刷手機隨大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