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炒鞋還刺激!你知道「盲盒」嗎?最高可賺39倍,有人已投入幾十萬
每經記者 張鍾尹 每經編輯 陳星 盧祥勇 杜恆峰 肖勇
「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
盲盒,一般是指以系列推出的玩偶,以盒為單位,裡面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外包裝上不顯示玩偶外觀,在拆封前永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何時能集齊全套全憑運氣。
盲盒的單價並不高,一般在39元到69元之間,一個系列也只有幾百元。但因為新品層出不窮以及「隱藏款」、特別版的稀缺性,往往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掏空錢包。拆盲盒其實和80後、90後小時候吃乾脆麵集水滸卡類似,甚至春節的「集五福」在設計、收集和社交思路上,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如果你以為,這種玩偶只是小女生的普通收集愛好,那你就小瞧了它。有報導稱,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4個月花了20萬在盲盒潮玩上;還有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費70多萬購買盲盒。
據閒魚數據統計,過去一年有30萬的盲盒愛好者在閒魚上進行了交易,其中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更是狂漲39倍。盲盒已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玩偶,光是在閒魚上,盲盒交易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千萬級的市場。
圖片來源:泡泡瑪特官網
據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介紹,盲盒,在其誕生地日本,名字叫minifigures,在密封的紙盒或袋子裡裝著不同款式的玩偶、手辦,在打開前,你不知道裡面裝的是哪種款式。這種碰運氣的選擇模式,以及包裝拆開揭曉答案所帶來的巨大驚喜/失落情緒,迎合了年輕一代的獵奇心理,讓盲盒迅速流行起來。
經典電影《阿甘正傳》裡有一句話,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什麼口味道。這也正是盲盒的魅力所在。
盲盒大多為成套銷售的玩偶手辦,可能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也可能是由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角色,比如在盲盒中頗有人氣的索尼天使、樂高小人、泡泡瑪特等。
玩家們能為盲盒花多少錢?
天貓2019年8月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同時,盲盒收藏成為了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單是在天貓上,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其中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購買盲盒甚至耗資百萬,這裡面95後佔了大多數。
據報導,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在盲盒潮玩上4個月花了20萬元,「買一個,你就想成套;成套之後,你又想集齊所有你沒有的系列。」
泡泡瑪特創始人兼CEO王寧也曾透露,還有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萬元購買盲盒。
泡泡瑪特官方提供的用戶數據是,年齡方面,18-24歲的佔32%,25到29歲的佔26%,30-34歲的佔20%,其他的佔22%;性別方面,女性佔75%,男性佔25%;職業方面,白領佔33.2%,學生佔25.2%,個體經營佔8.7%,教職人員佔12%,其他的佔20.9%;收入方面,8000元-20000元的佔90%,其他佔10%。
抽盲盒是為了成套,但一套玩偶並不只有基礎款,通常還包括隱藏款甚至特別版。
既然名曰「隱藏」「特別」,抽中概率自然也更小。一套Molly系列盲盒通常有12個常規造型,加上1個隱藏款造型,隱藏款抽中的概率約為1/144。有的款出現概率更低,比如Molly的西遊金色特別款,出現概率僅為1/720。
盲盒就這樣吊足了消費者的胃口,很多玩家為了抽到隱藏款,會不停地買買買。
由於抽盲盒全憑運氣,很可能多次抽中相同的玩偶,而「缺款」卻屢屢不得;再加上盲盒的「忠粉」眾多,但隱藏款或特別款十分有限,僅靠正常的線上線下渠道購買根本無法滿足收集需求,因此一個巨大的二手交易市場便誕生了,買手們在這裡交流信息、互通有無。
閒魚數據顯示,二手盲盒交易已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過去一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目前在閒魚上交易最熱門的十大盲盒產品分別是:Molly、獨角獸、L.O.L、sony angle、畢奇、little amber、吾皇萬睡、actoys貓鈴鐺、lego迷你人仔、sml盲盒。其中,泡泡瑪特出品的Molly成為名副其實的盲盒代表。
來源:閒魚微博
過去一年,Molly玩偶交易超過23萬單,均價270元。其中原價59元的潘神聖誕隱藏款,現在在閒魚已經賣到2350元的高價,狂漲39倍。
在閒魚上,有關盲盒的討論異常熱烈,主要話題是換娃和改款。閒魚數據顯示,一位上海閒魚用戶轉賣盲盒一年就賺了10萬元。
抽中隱藏款就像中彩票
盲盒為何成了當代年輕人戒不掉的「癮」?
如果按每個盲盒50元的售價來算,集齊一套12個盲盒,玩家至少要花費600元;如果在電商網站上買一個限量版隱藏款的形象,往往會高出原價10倍甚至更多。
今年26歲的小王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我是從去年開始玩盲盒的。有一次抽中了隱藏款,當時很激動,本來想要白色的,結果出來一個紅色的(玩偶)我還有點失望,後來發現是隱藏款超開心!」
圖片來源:閒魚截圖
圖片來源:淘寶截圖
小王告訴記者,平時會通過閒魚來交換,隱藏款之前嘗試賣過,要價500元,買家出價450元。「我最終沒賣,還是自己收藏了。」
她特意買了一個單獨的收納盒,與其他的普通盲盒區分開來,收藏她抽中的花童系列隱藏款。
一位玩家小李也興奮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享自己抽中隱藏款的經歷,「我最近剛抽中Molly快樂小火車+小畫家雙隱藏款,能夠抽到的概率太低了,抽中就像中彩票的感覺一樣。」
北京某大型商場一家盲盒實體店鋪負責人告訴記者,買盲盒的消費者年齡分布在幾歲到四十幾歲不等,七八成還是年輕的上班族。「我們店裡有幾十個系列。在實體店買盲盒,因為外包裝統一,顧客通常會反覆搖晃,聽聲音,掂重量。」
這位負責人自己也是盲盒的愛好者,他表示,買盲盒確實會上癮,每個禮拜都會買1-2個,每個四五十元,感覺花點小錢,既是消遣,也是解壓。
目前國內,人們逛商場最常見的盲盒品牌,除了泡泡瑪特(POP MART),就是IP小站(IP Station)。
泡泡瑪特旗下的Molly是目前人氣最高的盲盒玩偶之一。數據顯示,2018年,Molly的年銷量突破500萬個,若以均價59元計算,Molly銷售額將近3億元。
泡泡瑪特在登陸新三板之後,業績一路長虹: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61億元,同比增長155.98%;實現歸母淨利潤2109.85萬元,同比增長1405.29%。
公司公告顯示,掛牌以來,主要財務數據實現了大規模增長,而公司銷售毛利率超過55%。目前,泡泡瑪特註冊會員已超過50多萬,活躍會員保持在20萬人左右,共有100多家直營門店及300多家自動售賣店。
這家公司已於今年4月宣布從新三板摘牌。公司公告顯示,摘牌原因是為了提升公司決策效率,降低成本,促進公司更好發展。
有專家認為,盲盒營銷的機制,顯然是利用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和賭徒心理,及其帶來的愉悅感而進行的,由於盲盒有「成套」的特殊性,消費者為了湊齊一個系列,以單次購買一個計,至少要消費12次,再加上隱藏在正常款裡面的特別款,又進一步增加了消費者多次嘗試的消費欲望,所以一旦「入坑」,便很難自拔。
浙江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王建明認為,「不確定性」已成為影響購買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加強了人們對結果的預期心理以及可能會獲得的驚喜感,但是消費者在購買時也需謹慎選擇,避免衝動的感性消費。
王建明指出,這些產品元素多樣,不拘一格,迎合了消費者獵奇的心理。但與此同時,此類產品仿造簡單,差異性不大,龐大複雜的供應鏈不乏一些不法商家將次品、商業欺詐等混雜其中,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也需考量商家的信譽與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