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立紅 濟南報導
青島一家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遭到了「玻璃門」的阻攔,工信部門的工作人員卻建議其打12345反映問題。在今晚的《問政山東》節目中,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於海田表示,應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今年前10個月,山東省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發展到了1142.9萬戶,比年初增加了120.4萬戶。民營企業在山東的發展空間很大,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越來越好,但有的民營企業在發展中仍然會遇到看得見但進不去的「玻璃門」。
劉先生在青島市嶗山區經營了一家校車服務企業,2016年後,該企業一直為青島市主城區的私立學校提供校車服務,並在2019年和2020年先後通過了青島市道路運輸管理局的年度檢查。私立學校的校車需求十分有限,制約了企業的經營發展,劉先生便想參與到公立學校的校車經營中。
按照《青島市校車安全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劉先生的企業具備了提供校車服務的基本條件,只要通過校車使用許可和校車標牌審批,校車線路就能正式投入運營。但三年過去了,針對公立學校的校車使用許可和標牌卻遲遲辦不下來。「主要卡在學校不給蓋章,因為校車路線牌審批裡面有一個必不可缺的條件,就是校車的服務合同,學校沒有得到上級管理部門同意不會蓋章。」劉先生說。
民營企業的校車能否為公辦學校提供服務呢?青島市教育局學校安全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農村地區的公立學校市公平競爭,只要資質齊全,與學校溝通好後,就可以投入使用。
實際上,想要獲得公辦學校的蓋章許可並不容易。城陽區流亭小學工作人員回應,學校沒有權利決定,「聽上級的安排。」嶗山區張村河小學也回應,直接去問教體局。
而城陽區教育和體育局一位工作人員稱:「你們有本事就去市裡公關,現在全市農村校車都是交運集團一家運營,私營企業風險高,建議少摻和。」
記者將問題反映給了城陽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員回應,這不在其工作範圍內,建議撥打12345反映問題。
在《問政山東》節目現場,青島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琳介紹,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是工信系統的一名新兵,主要職責是聯繫、服務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讓其參與公平的市場競爭,工信局加掛民營經濟發展局的牌子,就要為民營經濟發展的擔當作為,「我們將會同校車服務的實權部門,幫助民營企業家協調解決無法經營公立校車的問題。」
「把民營公司擋在門外是不對的,我們對各類市場主體都應該一視同仁,給予公平競爭的機會,不應該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他們。」於海田說,作為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部門,工信部門應該主動對接相關部門,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於海田也建議民營企業,在科學管理、研發、建立一流人才隊伍上多發力,創造出更好的產品,提高企業的市場品牌力和影響力,增強社會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