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老夫妻種出51斤大冬瓜,12人同饗冬瓜宴

2020-12-20 網易新聞

(原標題:膠州老夫妻種出51斤大冬瓜,12人同饗冬瓜宴)

膠州老夫妻種出51斤大冬瓜,12人同饗冬瓜宴"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

12日,在膠州市九龍街道一家工廠看門的老夫妻摘下了自己種出的一個大冬瓜,過磅稱重後重51斤多。晚上,老夫妻叫來了全廠職工分食,12個人每人分了一塊。據悉,老夫妻每年留種,連續六年才篩選出如此大的冬瓜。

13日上午,記者來到膠州市九龍街道雅明化工公司,見到了門衛崔文斌、劉汝偵老兩口,老兩口告訴記者,他們連續6年在這個工廠看大門,因為閒暇時間比較多,所以便在工廠的圍牆邊種上了冬瓜。每一年,老兩口都挑選最大的冬瓜留出種子第二年接著種,連續六年經過不斷的篩選和精心的培育,老兩口終於種出了51斤重的大冬瓜。「其實去年就種出了倆50斤左右的,但是賣相不太好,讓我閨女摘走了。」崔文斌說,去年的大冬瓜形狀比較扁,今年的大冬瓜比較圓,很漂亮。所以12日上午,老兩口摘下大冬瓜之後便通知了廠長,叫來了工廠裡的職工,當天下班時就把冬瓜分成了12分,讓員工分食了。

老兩口種的冬瓜既不用農藥也不施化肥,為什麼能長這麼大呢?膠州市農業局農技站站長李正家解釋,這樣大的冬瓜在青島並不多見,但在農技推廣方面的意義不大,很可能與老兩口的精心照顧有很大關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震 通訊員 劉民軍

(原標題:膠州老夫妻種出51斤大冬瓜,12人同饗冬瓜宴)

本文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冬瓜中的「巨無霸」,涪陵長出93斤大冬瓜
    冬瓜是人們日常生活常見的食物,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受到不少老百姓的喜愛。但你見過重達93斤的大冬瓜嗎?涪陵區增福鄉就出現了這個巨大無比的冬瓜「巨無霸」。「好稀奇哦,這麼大的冬瓜還是第一次見到。」劉紀木是巨無霸冬瓜的主人,9月底將冬瓜一背回家便引來不少鄰居的圍觀,有人將冬瓜拍照發到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劉紀木介紹,今年3月自己種下這批冬瓜,就種在離家不遠的一塊地裡。「與這個冬瓜一起種下的有7個長成了,種子都是一樣的。」劉紀木介紹,自己平時對這些冬瓜並沒有特別的關照,更沒有使用過農藥化肥之類的東西。
  • 宣城一男子種出123斤的大傢伙,你見過嗎?
    近日,有一位家住新河橋的劉先生爆料稱家裡的有個冬瓜123斤!沒辦法處理,如果自己吃的話,估計吃不到幾頓就壞完了!這大冬瓜見過不少,123斤的好像還真不常見,問了一下身邊的家人朋友都說沒見過這麼大的!在我們宣城,一般形容一個人長的胖,都會說:「長的像冬瓜一樣」,也凸顯了冬瓜一般都是長的又矮又壯,像在菜市場經常會見到一個長長的大冬瓜放在攤位上,一圈一圈的賣!但多為幾十斤的!
  • 男子種出「巨無霸」冬瓜:長96釐米重92.1斤
    ,種出的冬瓜都堪稱「巨無霸」,但是,因為太過重量級,92斤重的「亞軍冬瓜」卻一直無人問津:太大,吃不完;太重,不好拿。看著安安靜靜躺在家中地上的冬瓜,劉先生坐不住了,他聯繫上記者,希望能通過本報將自己的「亞軍冬瓜」脫手,「食用或是用做展覽都可以。」 昨日,記者聯繫上劉先生,他今年62歲,本是南岸彈子石人的他,現在一直生活在涪陵。劉先生告訴記者,今年3月份,自己在租住地方附近的河邊沙地上種下幾株冬瓜苗,沙地肥沃的土壤條件,加上自己的精心栽培,不久,冬瓜苗就抽蔓開花了。
  • 「大冬瓜」「大冬瓜」來湖大了!這個班的學生太厲害!
    英德市九龍鎮萬仔蠶桑專業合作社也捐贈了桑芽菜800斤,來自英德市橫石塘鎮龍華村委會的村民更是紛紛主動捐出家裡剛採摘的農產品,共計認捐了10噸愛心冬瓜。40噸黑皮冬瓜運到學校,副校長錢建國,肖德代表學校接受捐贈物資,並向校友們表示感謝。30餘名後勤集團幹部職工手搬背扛,連續工作10小時,負責搬運分發到學校社區各個樓棟單元,下沉社區的黨小組黨員志願者們負責送到居戶居民家門口。
  • 湘潭農戶種出1.5米高冬瓜,以後別再說人家矮冬瓜了
    我們平常一般喜歡用矮冬瓜來稱呼一些身材矮小的人,但現實生活中冬瓜也不一定都那麼矮的,近日,在湖南湘潭就出現這樣一則新聞:湘潭一位姓羅的農戶在自家院子裡種出1.5米的冬瓜,到底這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畢家村「沁美」冬瓜錯時賣高價
    本報訊(通訊員 韓玉坤)辛口鎮畢家村的冬瓜經過幾個月的保鮮存儲,現在大冬瓜的價格較夏季翻了好幾倍。瓜農們謀劃好了上市時間,錯開了冬瓜集中上市期,使冬瓜搖身一變身價大漲。  畢家村冬瓜種植面積已達400餘畝,年產冬瓜700多萬斤,成為了冬瓜種植專業村,秋季田野裡可以看到家家棚室上「爬滿了」大冬瓜,冬季戶戶保鮮屋內「摞滿了」冬瓜。畢家村的「沁美」牌冬瓜不僅獲得了優質農產品「金農獎」,現在還有了「電子身份證」二維碼,這一切都為冬瓜能夠賣出一個好價錢奠定了基礎,瓜農們看著自家正在銷售的冬瓜臉上樂開了花。
  • 冬瓜之戀,冬瓜好吃的幾種做法
    一樣是讀初中時集體下農場勞動,當年就收穫了一個重達七十二斤的冬瓜,於是學校找學校文藝高手作詞作曲並編成歌舞《大冬瓜》,再選來全年級最漂亮的六個妹妹,穿著短裙,手拉手圍著道具冬瓜邊跳邊唱:「大冬瓜,大冬瓜,五·七指示放光華,辛勤勞動結碩果……」要命的是,在那缺肉少油的日子裡,當時就沒去想七十二斤重的冬瓜煮菜是什麼味道,倒是圍著冬瓜舞蹈的那幾個美女同學,一直讓我青春萌動到高中畢業,迄今為止我還記得那幾張鮮嫩蕩漾的臉蛋
  • 實拍印度老奶奶烹飪一個大冬瓜,十幾種食材煮成一鍋
    實拍印度老奶奶烹飪一個大冬瓜,十幾種食材煮成一鍋,網友:就知道是這個畫風,相信有吃過印度菜的人就知道,任何一種食材都會被做成泥狀,而且在做的過程都會下許多配料,這也是讓不少中國吃貨覺得很難下咽,但對於喜歡吃這些印度的人就覺得還好,這裡面含有的營養也不是,卻是印度人口中的美味。
  • 臺男子種出巨無霸地瓜王 12臺斤超吸睛(圖)
    原標題:臺男子種出巨無霸地瓜王 12臺斤超吸睛(圖)   臺北市大安初中退休的潘榮華(圖),最近在自家田地採收地瓜時,意外發現重達12臺斤,罕見的巨無霸超級大地瓜,費一番力氣才挖出來。來源:臺灣「中央社」
  • 農戶種出1米5高冬瓜,網友:這下該沒人說矮冬瓜了
    羅女士家院子裡的冬瓜最近火了,人們印象中的「矮冬瓜」在她家居然高挑修長,足有1米5高。羅女士稱冬瓜是普通種子,她也不知道冬瓜今年怎麼長這麼高。網友表示這下冬瓜該不會風評被害說矮冬瓜了。有的網友則請求羅女士給留種子,希望來年也能收穫這種大冬瓜。羅女士表示,今年種的冬瓜就是普通種子,她也說不清今年為何長這麼高。
  • 消暑冬瓜
    不起眼的冬瓜就能起到神奇的功效,它的口感清淡,容易消化,成為夏日家庭餐桌的C位主角。  有趣的是,從小我就不喜歡吃冬瓜。那時候吃東西總是以貌取菜,空心菜和花菜是我的至愛。看著胖墩墩的冬瓜,便聯想到肥嘟嘟的肚皮。披著墨綠的外衣,罩著薄薄的白霜,切開是寡淡慘白的肉,於是拒之千裡。
  • 重慶擺三天萬人火鍋宴饗八方食客 現場人聲鼎沸
    重慶擺三天萬人火鍋宴饗八方食客 現場人聲鼎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1日 00:34 來源: 三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重慶人擺上了延綿數裡的萬人火鍋宴,顯火鍋之都的豪情、饗慕名而來的八方食客。    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萬人火鍋宴上,人聲鼎沸、濃鬱香辣的火鍋味瀰漫到數千米之外,重慶大大小小上百家火鍋店聚在嘉陵江畔大擺美食夜宴,共慶重慶在直轄十年之際榮膺「中國火鍋之都」的美譽。
  • 辣椒和冬瓜引發的回憶:月是故鄉明,人是老家親!
    說著,又從她的三輪車上抱下一個大冬瓜,跑著向車邊奔來,邊跑邊說,「奶奶也疼不了你們,這個冬瓜,你們拿去吃了」。我一看她的三輪車,空空的,僅有的一個大冬瓜,又搬上了我的車,心中很不是滋味,可車上又沒有什麼回送奶奶的,我把僅有的裝手機手提包清乾淨,往清義奶奶三輪上放,她又給我扔回車,說:「我一個農村人,那能用這包。"
  • Bluekey對外漢語教育--大冬瓜老師泰國分享會回顧分享
    微信:CC_Marcus 諮詢電話:18520556003 陳老師 我們的大冬瓜老師不愧是 本次分享會非常成功,大家通過帥帥的大冬瓜老師自己的教學和生活經歷分享,深入的了解到出國教中文的真實情況,也了解到我們選擇出國教中文的生活方式以後所獲得的機遇和挑戰,這是在國內所感受和獲取不到的。
  • 冬瓜這樣做,真的太美味了,不紅燒不燉湯,出鍋孩子搶著吃
    冬瓜又名白瓜,水芝,地芝等。冬瓜在我國各地都有種植,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蔬菜之一。冬瓜種植成本低,產量高,所以冬瓜的價格非常低,我們這冬瓜1塊錢一斤,是所有農產品裡價格最低的。冬瓜雖然價格低,但是冬瓜的營養不可忽視,冬瓜含維生素C較多,而且冬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有效地抑制糖類轉化為脂肪,加上冬瓜本身不含脂肪,熱量不高,對於防止人體發胖具有重要意義,還可以有助於體形健美。所以,很多女孩子吃冬瓜來減脂和保健。冬瓜還有一個比較尷尬的名字:矮冬瓜,我們把長得低矮的人才叫做矮冬瓜。
  • 三水大塘2018年黑皮「冬瓜王」就是它!
    大洋網訊 佛山三水黑皮冬瓜,作為廣東省蔬菜類第一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而遠近聞名,大塘鎮是其重要產地。昨日,2018年大塘鎮「信合杯」冬瓜王大賽暨現代農業+生態遊活動如期而至,上演第十屆大塘黑皮冬瓜「選美」大賽。新一屆大塘「冬瓜王」新鮮出爐——重82.9斤、高1米的「冬瓜王」,「膚色」墨綠,身材「健碩」,無論是「體重」還是「身高」都超過了半個成人。
  • 早熟冬瓜的覆蓋種植技術,如何才能種出優質冬瓜?日常管理要做好
    冬瓜,這種瓜類,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那麼說到冬瓜,首先大家想到的是什麼呢?小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一道傳統名菜——冬瓜盅。首先是選擇一個比較小的冬瓜,裡面放入多種多樣的原材料,每個地方對這道菜都有不同地方做法,所以加入的材料也是不一樣的,但燉出來的菜品都是一流的。要是想在冬瓜沒有大量上市的季節裡,吃上這樣一道菜,就要考慮考慮早熟的冬瓜了,那麼早熟的冬瓜品種該如何種植呢?
  • 疫情下果蔬農產的兩個春天:數百萬斤冬瓜、菠蘿待售 水果電商銷量...
    與此同時,北京1500公裡外,福建省將樂縣光明鎮,山巒間的田野上,百萬斤鐵皮冬瓜離開滕蔓,蓋著薄薄的「被子」靜臥在田間。從2019年12月至1月採摘至今,這批冬瓜已經安睡一個多月,再這麼睡下去,它們不會成為「睡美人」冬瓜,而可能與泥土渾然一體,腐爛在天地間。大雪封山,疫情封住蔬果與人們往來的路。
  • 農事體驗、文創、美食...北滘黃龍村「睦鄰冬瓜文化節」精彩上演!
    12月6日下午,「鄉村有樂事·黃龍喜傳承」黃龍村第三屆睦鄰冬瓜文化節系列活動在順德區北滘鎮黃龍村熱鬧上演,以美食、藝術、文創、遊戲等不同形式被精彩紛呈出來,活動現場凝聚了黃龍村村民的參與力量,更吸引了周邊市民慕名前來參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