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農戶種出1.5米高冬瓜,以後別再說人家矮冬瓜了

2020-12-11 奇案異聞錄

我們平常一般喜歡用矮冬瓜來稱呼一些身材矮小的人,但現實生活中冬瓜也不一定都那麼矮的,近日,在湖南湘潭就出現這樣一則新聞:湘潭一位姓羅的農戶在自家院子裡種出1.5米的冬瓜,到底這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冬瓜,是一種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地區的葫蘆科植物,起源於中國和印度,早在秦漢時期,《神農本草經》就有了冬瓜栽培的記載,東漢時期的《齊民要術》也記載了冬瓜的醬醃方法。因為冬瓜成熟之時,表面會出現一層白粉狀的東西,就像是冬天結的的一層霜,因此得名冬瓜。

永春縣曾出現的大冬瓜

冬瓜因為根莖短小,題型矮胖,因此人們也常常用矮冬瓜來形容一些個子不高的人,可是在現實中其實冬瓜並不都是矮小的,近年來就有很多1.5米、1.8米之類的冬瓜出現,例如近日在湖南湘潭的一位羅姓農戶就在自家的院子中種出了1.5米的冬瓜,羅女士本身1米55,跟該冬瓜站在一起,這個冬瓜幾乎跟她一樣高。

有不少人問羅女士,是用什麼種子種出來的,羅女士回答她只是用普通種子種的,往年也是用同樣的種子種植,但不知道為什麼今年會長這麼高,有不少網友表示讓羅女士留點種子給他。還有不少網友表示不要再有矮冬瓜評價別人了,冬瓜一點也不矮。

其實像長這麼高的冬瓜,之前也有過這樣的新聞,永春縣東關鎮東關就曾經出現過1.8米的大冬瓜,像這些1.5米、1.8米這樣的冬瓜確實比較罕見,但其實1米的冬瓜並不罕見,廣東農科院蔬菜所曾經將冬瓜的基因組做了精細的圖譜,他們發現與黃瓜、甜瓜、西瓜、葫蘆、南瓜、絲瓜相比,冬瓜的基因組存在了大量的重複序列擴增,而且保留了最多的祖先基因序列,比上述的瓜種基因組大了2至3倍。

冬瓜雖然是一種非常平常的蔬菜,但它有消熱、利水、消腫的功能,再加上冬瓜本身不含脂肪,熱量也不高,對於防止人們發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形體健美,真的是全身都是寶。

大家都不要再用矮冬瓜形容個子不高的人了,該改成你都沒冬瓜高,有的網友評論說:「最後還是我冬瓜抗下了所有。」大家對此怎麼看,也可以在下方進行留言或評論,喜歡的朋友也可以在下方點一下關注哦!

黃鴻升去世,曾與他傳不和的羅志祥這樣回應……

相關焦點

  • 農戶種出1米5高冬瓜,網友:這下該沒人說矮冬瓜了
    9月16日,湖南湘潭。羅女士家院子裡的冬瓜最近火了,人們印象中的「矮冬瓜」在她家居然高挑修長,足有1米5高。羅女士稱冬瓜是普通種子,她也不知道冬瓜今年怎麼長這麼高。網友表示這下冬瓜該不會風評被害說矮冬瓜了。
  • 冬瓜:誰說我長不高的,今天我就要將「矮冬瓜」這個名字去掉
    對於冬瓜,相信它是不少人喜愛的蔬菜類食物,不論是用來冬瓜燒肉還是夏日裡一份冬瓜老鴨湯還是火鍋冒菜中的軟糯的口感讓它成為了不少人心中的心頭之愛。我們見過的常規冬瓜基本都是矮大粗,盆口那麼粗的冬瓜我們見多了,但是長達1.5米的「高冬瓜」你見過麼?
  • 巴蜀笑星林曉東的「矮冬瓜」紅茶火鍋創新之路
    內心深處覺得自己應給那些因為喜愛矮冬瓜而來捧場的粉絲們一個滿意的交代。十年後,林曉東老師遇到了新的合伙人,於是林曉東也就有了新的團隊。當時機和條件都已經成熟,之前的經驗全部推翻,重塑品牌後,矮冬瓜火鍋2.0版本順勢而出。這一次,算是十年磨一劍。如何提檔升級呢?林曉東團隊決定打破現有的傳統火鍋,做以「健康的火鍋」為中心,讓火鍋既保證味道正宗,也能讓大家吃出健康養生。
  • 在潮州~最受男生歡迎的女生身高"1米5"和"1米7"還是1米6呢?
    近日,網上流傳一份數據,抽樣調查了200名潮州大學男生,他們心目中"最佳女朋友"的身高範圍竟然是1米5和1米7……這讓1米6的小編情何以堪啊
  • 矮冬瓜火鍋:品茶藝、吃火鍋——感受傳統文化與美食的碰撞
    矮冬瓜火鍋的誕生是我們對於矮冬瓜品牌十餘年文化積攢的沉澱以及模式創新,讓矮冬瓜品牌重新起航。」曾光輝表示,紅茶火鍋的靈感來源於貴州遵義。一杯茶撞出了一個品牌的新文化理念「巴適成都味,人生要笑對」。矮冬瓜紅茶火鍋可以分為以紅茶為火鍋底料,將茶文化與火鍋文化充分結合,撞出味蕾的芬芳;還可以分為以冬瓜為底料的火鍋,冬瓜有護腎利尿的功效,也可以滋補養胃,保護身體健康的功能。所以矮冬瓜紅茶火鍋相對起其他火鍋來說,其養生效果明顯高於市場上普通火鍋,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跟經濟價值。
  • 爸爸1米8媽媽1米7,17歲兒子才1米6,醫生:已停止發育長不高了
    醫生用X光照他的腿,告訴他骨快閉合了,已經停止生長發育了,以後可以長重,但是高就長不了了。男孩欲哭無淚,非常的絕望,一個男孩身高只有1.6米,比很多女生都是矮,同學給他起了個外號「矮冬瓜」而且現在男多女少,以後要娶媳婦估計也是難上加難。瘦一點可以吃多點補回來,矮一點那就真的很難補了。
  • 腦筋急轉彎:矮冬瓜,猜一個字,我真的沒有笑出豬叫聲!
    腦筋急轉彎:矮冬瓜,猜一個字,我真的沒有笑出豬叫聲!大家好,小編今天跟大家分享幾道腦筋急轉彎,一起來做做看吧!現在正式開始答題(一共有10道題,每題10分,共100分)——答案在最後哦1、師長要在最勇猛的第一班中挑敢死隊員,就下令志願者向前一步,大兵阿德原地不動,為什麼卻光榮入選? 2、守衛邊疆的士兵小明看到有敵人在入侵邊境,為什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男子種出「巨無霸」冬瓜:長96釐米重92.1斤
    重達92斤的冬瓜 受訪者供圖 重慶商報-上遊財經記者 朱婷 重慶商報訊 在涪陵生活的劉先生是個種瓜能手,種出的冬瓜都堪稱「巨無霸」,但是,因為太過重量級,92斤重的「亞軍冬瓜」卻一直無人問津:太大,吃不完;太重,不好拿。
  • 三水大塘2018年黑皮「冬瓜王」就是它!
    大洋網訊 佛山三水黑皮冬瓜,作為廣東省蔬菜類第一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而遠近聞名,大塘鎮是其重要產地。昨日,2018年大塘鎮「信合杯」冬瓜王大賽暨現代農業+生態遊活動如期而至,上演第十屆大塘黑皮冬瓜「選美」大賽。新一屆大塘「冬瓜王」新鮮出爐——重82.9斤、高1米的「冬瓜王」,「膚色」墨綠,身材「健碩」,無論是「體重」還是「身高」都超過了半個成人。
  • 早春,廣東人家裡常備的8種湯料,祛溼健脾,別再說不會煲湯啦
    早春,廣東人家裡常備的8種湯料,祛溼健脾,別再說不會煲湯啦聽說,關注「黑貓的廚房」的人,怎麼吃都不會胖!廣東人喜歡煲湯,毫無疑問,只要和吃的掛上鉤的,總能在飯桌上帶出許多話題。春天來了,春季雨水增多,溼氣偏重,家常湯料裡多以祛溼和健脾為主,對應廣東的氣候特點,家常湯更不能少,湯料要備齊,收藏好了這8種湯料,別再說自己不會煲湯啦!第一種【新鮮土茯苓】土茯苓,也叫紅土苓,它是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莖部位,外皮是深棕色,帶根須,不規則塊狀,有祛溼、解毒、利尿、通關節的作用。
  • 應季蔬菜,農戶要種了,錯過等來年
    到了11月,一些應季蔬菜就要開始種了,農戶要特別留意,錯過了就要等來年。1、生菜生菜是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一道蔬菜,它的生長能力比較強,種植技術也很簡單,播種的時間一般在春秋兩季。而現在正是11月份,即將進入立冬,現在種植生菜,到了過年的時候,就能吃上新鮮的青菜。
  • 1米5以上就是甲種兵,二戰日軍矮出新天地,小日本不是亂叫的
    相比歐美人,東亞地區的人普遍都要矮一些。就算是到了今天,東亞地區的人和北歐地區的人在身高上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北歐人的平均身高在1.8米左右,而東亞地區的人平均身高只有1.7米左右。在過去我們稱日本為「倭國」,稱日本強盜為「倭寇」。
  • 四川火鍋文化名片|矮冬瓜這次真的翻紅啦!
    HIT /LEISURE /DELICACY /SHOP頭上滾著燈 鍋中煮乾坤想必大家很難將火鍋與健康養生或是讓火鍋與巴蜀文化相結合而矮冬瓜紅茶火鍋2.0將這看似不太妥帖的事物"混搭"了起來作為四川著名民間藝術家
  • 冬瓜不知怎麼做好吃?那就試試這5種做法吧,每種都簡單美味!
    那麼,這期的美食教程呢,天健美食坊就準備給大家分享冬瓜的美味吃法,喜歡吃冬瓜的朋友們就趕緊圍觀吧,喜歡美食的朋友們也別忘了給我點個關注,我每天都會更新分享不一樣的美食教程,相信總有一道會是你想學的菜餚噠!
  • 矮冬瓜火鍋店老闆決定了 請抗疫人員免費吃一整年火鍋
    矮冬瓜火鍋店老闆決定了 請抗疫人員免費吃一整年火鍋時間:2020-05-12 13: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矮冬瓜火鍋店老闆決定了,請抗疫人員免費吃一整年火鍋 一場戰疫打亂了大家的節奏,沒有防疫人員的負重前行,如何等得來春暖花開,這是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衝鋒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
  • 演技下線,顏值上線,電線桿和矮冬瓜的愛情甜得膩人
    現在這部13集的周播劇已經出了第五集資源(b站上可以觀看),本周日將迎來第六集。劇情已經播出過半,豆瓣評分高達8.3,雖然與去年大火的《一年生》比還有一段差距,但也很不錯了。《逐月之月》英文名為《2 moons》,「月」相當於我們常說的「院草」,「校草」,「星」則相當於「院花」、「校花」。
  • 爸爸1米6媽媽1米5,孩子卻逆襲到1米8,長高秘訣別錯過
    鄰居兩口子,爸爸不到1米6,媽媽不到1米5,孩子小的時候又瘦又矮,和同齡小朋友在一起,身高差一大截。當時我們都說,這孩子以後難長高。鄰居也很揪心,覺得是自己夫妻倆太矮,以後孩子真的要成小矮子了。但是自打鄰居兒子上了初中後,就像變了一個人,身高猛躥。上次我見到鄰居小孩,真是大吃一驚,問孩子有多高了。
  • 湘潭這兩戶人家,既是鄰居又是親戚,為何大打出手?
    湘潭這兩戶人家,既是鄰居又是親戚,為何大打出手?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趙明 湖湘南路1號
  • 冬瓜直接下鍋煮,大錯特錯,記得多加一道調味品,冬瓜出鍋特好吃
    這主要是因為冬季的氣候比較乾燥,而冬瓜中所富含的營養成分,則能夠為我們的人體提供充足的水分,從而讓我們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夠擁有一個水嫩的皮膚。冬瓜的烹飪方式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直接把冬瓜入鍋去進行熬煮,煮出來的冬瓜只需往裡面加入少許的蠔油進行提鮮,就能讓其口感變得特別好吃,一咬一口的汁水,用來下飯的話別提有多香了。
  • 五常大米之旅——農戶中的好米都去哪兒了?
    先來看一個事實:大部分菜市場或某東某貓都能夠地方買到,或XX泰國米,往往都是經過處理的。賣個四五塊錢一斤讓你以為是好米。再往米裡面加香料,就能賣到十多塊錢一斤。這個我們後面具體再說。這個稻種換個地方,哪怕就是換到黑龍江北邊,也種不出五常這個味兒來。這大概就是「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生動體現了。當地獨特的地理位置,才造就了五常大米獨特的品質。五常當地半年都是冬季,千裡冰封,大雪封田。可能擱南方人眼中這是大雪,但在咱東北這算是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