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活魚塗上顏料,往宣紙上一印,3年投資300萬,打造34米長畫卷

2020-12-22 大雪蓋青松

一提起魚,我們想到的就是紅燒魚,糖醋魚,烤魚,酸菜魚等等。但是。魚除了吃,真的沒有其他的價值了嗎?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這不,我們的藝術家把魚的這個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當然不是吃了!

像魚和蝦,我們在中國畫上是會經常見到的,齊白石老先生就把魚、蝦畫的栩栩如生、靈動有趣。

齊白石的蝦

但是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種畫非常地「簡單粗暴。」一起來看吧!

一條魚,身上塗上顏料,再往宣紙上一按壓,一幅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魚拓畫就完成了!

楊阿永

這個名字叫做楊阿永的陝西西安人,被譽為國內魚拓製作第一人。他曾為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製作了一幅長8米高,2.4米的巨幅魚拓畫,還曾經為廣州的亞運會製作了魚拓禮品,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他的代表作品有《千島湖錦鱗圖》、《鱖魚王》、《青魚王》等。

《千島湖錦鱗圖》

說到這幅《千島湖錦鱗圖》,真是讓人嘆為觀止!他歷時3年,投資了300萬創作了這幅大作!

《千島湖錦鱗圖》
《千島湖錦鱗圖》

《千島湖錦鱗圖》全長34.8米,高1.04米,是專門為了杭州的5A級景區千島湖創作的,它凝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畫面有9大篇章:金珠獻瑞、鯤鵬覽勝、九鯉朝陽、八福同壽、粼波清韻、淳魚雍和、春江新貴、江帆迎旭、中華同春。每一個篇章都有著極好的寓意。看著這188尾拓出來的魚,仿佛置身海底世界!這對千島湖的生態保護宣傳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千島湖錦鱗圖》

這幅大型的畫作,可以說是千島湖魚的「全家福」了。它匯集了千島湖內目前擁有的87種淡水魚,大大小小共188尾,另有詩詞百首,印章110方,是目前全球魚拓作品中單幅面積最大、圖卷最長、魚類最多的鴻篇巨作。

千島湖水域生態一流、漁業資源豐富、魚類品質優良,受到了眾多魚拓藝術家和愛好者的青睞。目前,這幅畫已通過了英國世界吉尼斯總部的初審,有望成為魚拓藝術作品的第一個世界吉尼斯紀錄。

千島湖

魚拓

魚拓,起源於我國宋代,歷史悠久。是一種將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顏料拓印到紙上的技法和藝術,有些類似於碑拓的藝術。它現在已經被列入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列。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它還是一種新奇的玩意。以前只見過在蔬菜上面塗顏色來按壓成圖案的,這種直接來活的生物,著實讓人感到很新鮮。

魚拓畫

在古代沒有照相機的時候,魚拓主要是記錄釣上的大魚的實際尺寸,並留作紀念的方法,後來才慢慢發展成為一種充滿趣味性的手工藝術。

魚拓的製作方法聽上去簡單粗暴,但是,卻要十分耐心。把魚的身體拓上去之後,剩下的就是魚眼睛了。因為魚眼睛拓不上去,那麼就成了點睛之筆,只要眼睛畫好了,這條魚就「真的活了」!

魚拓畫
魚拓畫

再結合上中國畫的詩書畫印,這可能就是最寫實的中國畫了吧!

魚拓畫

現在看來,成為一個藝術家,也不是那麼難嗎!最便捷的方法已經擺在這裡,就看你的了。下次,誰再說你沒有藝術細胞,拿一條活魚,砸!

相關焦點

  • 美術生用藍顏料塗愛心,本以為是王者,當他加上白色顏料,美哭了
    美術生用藍顏料塗愛心,本以為是王者,當他加上白色顏料,美哭了。如今網絡直播的發展,很多的人平時都會拍攝一些小視頻分享在網絡上。有些人就通過這樣的行為獲得了很多的粉絲,成為了小有名氣的網紅。
  • 粉絲口紅當成顏料畫一個迪麗熱巴,結果3個小時之後,笑瘋了
    阿姨剛開始拿出來一管口紅,還是讓人非常的疑惑了,並且在牆上放了一張超大的紙,大家還以為是要用口紅當成顏料畫一個迪麗熱巴,沒有想到直接的往自己的嘴巴上一塗。接著更有意思的來了,塗上口紅的嘴巴往畫紙上一印,十分完美的一個紅唇出來了,接著又開始在周圍印上,但是看起來卻非常的凌亂,強迫症看到這樣的畫可真是受不了,簡直是被人吐槽差距太大了,一點都像是迪麗熱巴,更像是在亂畫一氣,結果3個小時之後,成品一出。
  • 以菌為墨皿為宣紙 藥大學子來了場「皿上作畫」創意賽
    近日,中國藥科大學首屆「皿上添花」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拉開帷幕。藥大學子匠心獨運,藉助微生物實驗技術,以菌為翰墨皿為宣紙,用它們在培養基平板製作圖案,創作出了一幅幅非凡而又美妙的「畫卷」。藥大學生在該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陳向東副教授、王崢老師的指導下,提前設計好相關圖案,並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穀草芽孢桿菌、藤黃八疊球菌等菌落為「翰墨顏料」,在營養瓊脂培養基平板中繪製好自己精心準備的圖案,然後放入37攝氏度恆溫培養箱中。三天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各色各形的培養菌落就能長成預先設計好的圖案。
  • 水城縣米籮鎮:打造"三變"改革新樣板 繪就鄉村發展新畫卷
    在"兩變"基礎上提煉 打造"三變"改革新樣板2013年,貴州省水城縣米籮鎮開展農民變股民、土地變資本,在上級各級部門幫助指導下,米籮鎮在"兩變"基礎上積極探索,將土地、技術、管理等因素融入到產業發展之中,不斷擴大產業種植範圍,在"兩變"基礎上不斷總結提煉
  •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製作特點】涇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適合青檀樹的生長,衝積平原則適宜生產長杆水稻,青檀樹和水稻杆均為宣紙製造提供了優質的原料。涇縣境內有多條河流,尤其是烏溪上遊的兩條支流,一條屬淡鹼性,適合原料加工;一條屬淡酸性,適合成紙用水。
  • 宣城:古法造紙 手工宣紙續新章
    據悉,中國畫用的紙張全年大概要10萬噸,而宣紙的年總產量大概在800噸左右,所以說宣紙是書畫用紙中的「寶塔尖」。據當地宣紙製造企業負責人介紹,傳統工藝一張宣紙要近三年的時間才能造出來,現在部分環節採用高科技替代,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可以有效縮短製造周期。比如烘乾環節,利用電腦溫控把原來費事的晾曬過程縮短到幾分鐘就可以完成,而且不受天氣影響,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 男子用刀在紙上作畫,40個國家收藏其畫,畫小龍蝦破了吉尼斯紀錄
    王濮方是河南濮陽市文聯副主席、書畫院院長,10多年前受西方油畫用刀具來突出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的啟發,經過多次探索與嘗試,開創出以大小不同的刀具為筆,調和中國畫顏料,在宣紙和銅版紙上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書畫藝術表現形式——東方刀書畫。他的作品既有東方山水畫的神韻,又有西方油畫的層次感,極具視覺衝擊。
  • 臺灣3名受刑人無師自通 監獄高牆上繪巨幅山水畫
    臺灣3名受刑人無師自通 監獄高牆上繪巨幅山水畫 2015-09-29 10:08:27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9月2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新竹監獄第四教區辦公室牆上有幅巨幅山水畫,非出自名家,是三名受刑人的傑作,三人自封「竹監文藝三傑」,下幅作品打算仿效米開朗基羅,把山水畫上天花板。  10公尺長、2.5公尺高的壁畫,層峰巒迭、水瀑傾流,山峰上雲朵繚繞,山谷間則有桃花房舍和一葉輕舟釣客。
  • 宣紙的資料
    (7) 微塗紙:經顏料塗布及壓光,改善紙面均勻性及提高平滑度,並提高紙張託墨性。    (8) 劃刊紙:直接於紙機上塗布加工之印書用紙,適用於彩色、套色、單色印刷品使用,如本公司生產之劃刊紙與米色劃刊紙。    (9) 雜誌紙:輕塗布壓光之印書紙類,是目前雜誌最常使用的紙種,如本公司生產之高級雜誌紙、雪面雜誌紙。
  • 萊西魚拓藝人林新紅萬元購進2.4米旗魚 創作魚拓作品一幅賣7777元
    「我的鄰居從國外買來一條2.4米長的旗魚,正在家裡忙著創作魚拓畫。」萊西市民陳先生致電長風君報料稱,他的鄰居林新紅是一名魚拓藝人,平常喜歡釣魚和拓魚。兩天前,他去林新紅家串門,看到家裡來了多名客人,正在忙著製作魚拓畫。令他吃驚的是,以往林新紅拓的魚拓畫都是一些小魚,而這次拓的魚長達兩米多,而且非常奇特,其他鄰居聞訊後紛紛過來看稀奇。
  • 經驗告訴你宣紙上染色如何避免有水痕
    在生宣上重複染色,原理與上述類似。一般要等第一遍的渲染差不多乾燥到7-8成之後,再染第二遍。如這樣還不行,可在第一遍渲染乾燥些後,用水噴灑一遍,再等幹了之後渲染第二遍。染色使用的顏料,大多也是以「細小顆粒」存在的,落於紙面之後,會有一部分「游離狀紮根不牢的」,遭遇「大水流」時會被帶走,這很正常。
  • 中國最後的「顏料大師」!這個蘇州人用一生調製「中國色」
    硃砂、胭脂、雄黃、石綠、花青……這些讀起來極其動聽的顏色,在宣紙上會暈開怎樣的美麗?中國顏色,是兩千多年前長沙馬王堆辛追夫人棺木上鮮豔的硃砂;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北宋《千裡江山圖》上層疊的青綠;是吳門畫派代表人物沈周寫意花鳥畫中優雅的花青……時移世易,從礦物、植物中提取的傳統顏料逐漸被化工顏料所替代,製作者更是少之又少。
  • 碩果纍纍 大慶「連環湖」野生活魚四季上餐桌
    為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考察黑龍江的重要指示精神,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以打造大慶農產品品牌、提升大慶農產品知名度為目標,我市啟動「金秋走田野,喜看大豐收」大慶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創新成果系列宣傳報導。  大步走一線,用腳寫新聞。
  • 宣紙上的筆墨人生——大寫意畫家賈雙武
    由於之前都是在相關媒體報導中見到賈先生的作品,這次能近距離觀看先生揮毫以及近距離欣賞到到先生的作品,更加覺得其作品不僅新穎而且充滿了張力,同時也有視覺上的震撼感。賈先生的作品不是寫實的,而是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而且是大寫意。作品留給人極大的想像空間,其作品筆墨瀟灑,橫塗豎抹之中帶給人內心很大的震撼。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古法造紙:手工宣紙續新章
    據悉,中國畫用的紙張全年大概要10萬噸,而宣紙的年總產量大概在800噸左右,所以說宣紙是書畫用紙中的「寶塔尖」。據當地宣紙製造企業負責人介紹,傳統工藝一張宣紙要近三年的時間才能造出來,現在部分環節採用高科技替代,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可以有效縮短製造周期。比如烘乾環節,利用電腦溫控把原來費事的晾曬過程縮短到幾分鐘就可以完成,而且不受天氣影響,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 工筆畫繪畫在宣紙背面有時候需要渲染,這能起到什麼作用?
    如果是熟宣紙上畫工筆畫,在宣紙背後用色彩渲染一下,除了對畫面主題襯託一下,增加畫面的層次感和統一感之外,也有裝飾美的效果。在背後渲染的方法也很多,主要有均勻的平塗法和不均勻的立體法兩種。均勻平塗,有淡彩的平塗和重彩的平塗兩種方法。淡彩平塗就是烘託一下主題,讓整體畫面柔和一些。重彩的平塗,裝飾性強,可以突出烘託主題。
  • 書畫創作器材學常識-好宣紙的幾個標準
    >4、壽命長(紙壽千年)5、未來價值好(可儲存投資)與此同時,因為消費者的癖好和目的是多種多樣的,而這種「宣紙如何的好法」肯定不能一個標準適合所有受眾,因此到了當下,已經成為宣紙製造業的通用標準,人們將二種材料的配比以「8皮2草、7皮3草、6皮4草」的3種搭配,固定為特性(紙性)不同的3個「標準產品」:特種淨皮、淨皮、棉料。
  • 做國畫的「草間彌生」,90後女孩「打翻」各色顏料描繪心中的永無島
    人們印象中的國畫似乎還是齊白石畫的蝦、徐悲鴻筆下的駿馬,古代的文人墨客拿毛筆蘸取水墨運籌帷幄,手腕一松一緊,寥寥幾筆,山川百獸漸浮於宣紙之上。水墨畫卷穿越千年,絹宣漸黃,如舊時光裡的一張黑白相片。但幾千年之後,90後的丁典提筆做國畫,她的畫作像是打翻了各色顏料瓶,像小孩的信筆塗鴉,燦爛得像巴黎聖母院的琉璃磚彩窗畫。
  • 而他更為人熟知的身份...
    Voyage à pied徒步之旅陸永忠先生,在2015年開啟了他從法國勒皮至西班牙聖地牙哥的徒步之旅。除了打造壁畫村之外,陸永忠先生還在不斷創作、構思另一個方案——打造大地美術館,展現「活的農民畫」,深挖草根藝術。
  • 你真的懂宣紙嗎?——史上最詳細的宣紙使用說明
    兩種鑑別方法: 一:肉眼分辨法:拿起紙,對著光亮透視,你會發現宣紙上面密布著雲朵樣的絲狀物,這些絲狀物,就是檀皮纖維;還能發現燎草的筋絲(一張紙上總能有8到10條2-3毫米長)。而龍鬚草製作的書畫紙上不僅沒有,相對而言,它表現得過於潔白。 二:著墨法:用筆把較淡、淡、較濃、濃的四種墨痕描於紙同一處,觀察紙的受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