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執行聽不懂上海話,無法正常開展工作怎麼辦?
聊天娛樂講不了上海話,難以融入集體生活怎麼辦?
來滬當法官,還得學門「外語」?
嗯!
白雲
_
來自東北的白雲法官,她用三個月學會了上海話,下面由她為大家分享學習上海話的心得體會。
作者:白雲
上海靜安法院民事庭涉老審判團隊三級法官
上海法院第三屆十佳青年
九年前,當我期待滿滿、信誓旦旦地從東北坐火車來到上海,怕知識水平不足夠應對工作需要,我還拿了一大堆工具書走進法院、走上崗位,準備開始自己安身立命的職業生涯。
萬萬沒想到,上班第一天,當我坐在立案窗口跟著帶教老師學習,提前準備各種立案流程與登記步驟完全用不上,直接就遭遇了「出國務工」的語言障礙。不過也有好消息,幸好我帶了一堆工具書,一整天,我都用假裝看這些書來消解尷尬。
作為一個在重慶讀書三年的東北人,入職立案庭,當時全庭只有我一個人來自外地,除了學習立案接待,還要負責庭裡會議記錄,更有辦公室老師在午休或下班時聊聊家常或八卦,我的強烈求知慾和好奇心,也被無情滅殺了。
班肯定得上,生活也要繼續,於是我先是開始調整心態。方言是承載著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也是每個城市自己獨特的表達,上海話也是這樣。入鄉隨俗,就是要理解地域文化、學習地方方言。
入職半年,我幾乎可以聽得懂上海話日常基本用語,個別如「拾到皮夾子」、「豁翎子」等短語也能用聯繫上下文的方式理解個大概。
2019年3月,我入額後調入涉老審判團隊,不再有聽的「語言障礙」,卻又迎來了說的「語言障礙」。許多老人聽不懂普通話,而用普通話表述的法律術語對部分爺爺阿婆來說更是難以理解。
那段時間,我耳朵中有二大高頻詞彙(以下系自行音譯,理解萬歲):
「儂桑海唉屋伐委的港,法育要儂登隔得作啥」(你上海話也不會講,法院讓你在這裡做什麼?)
「儂斯法官哇,儂雷嘿港啥么子,吾那能聽不懂」(你是法官麼,你在講啥,我怎麼聽不懂?)
句句扎心,但「學會說」也的確是客觀需要。
為此,我踏上學習講上海話之路,這一路上也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有幾點心得,和小夥伴們分享交流:
1. 從宏觀樹立語感入手,把握滬語語言特點。在學會詞彙、句式、俗語表達等之前,整體理解語言特點會讓上海話講起來更不「洋涇浜」。個人感覺上海話整體語速較快,詞句較短,很少有捲舌音和兒化音。講起來,不像東北話那麼有勁,相對比較和緩溫柔,也不需要特別注意咬字。
2. 從微觀擴充詞彙著眼,多看滬語節目視頻。建議先看專門教授滬語日常用語的學習視頻,待有一定詞彙與句式基礎之後,再看新聞類或娛樂類等滬語節目視頻。這樣,既可學習擴充詞彙與地道表達,又可了解風土人情與習俗文化,還可以提升趣味與充實生活,真真是一舉三得。記得我當時觀看滬語調解類的節目,給自己的任務是一晚上看三集,跌宕的案情與離奇的經過已經讓我忽略了自己是在學習上海話。果然是,走得太遠,已經忘記自己為啥出發。
3. 從實踐應用交流做起,勇敢嘗試滬語溝通。聽懂容易、會說難,敢於張口講出上海話確實需要勇氣。起初,我在用上海話調解老年糾紛時,遭遇過很長一段時間老人完全聽不懂的尷尬與困境。更有可愛的老年當事人親切地問我「法官,你是哪裡人?」,我想他的內心肯定飄過「法官,你講的是哪國的上海話?」。不過還好,語言是個熟練功,功夫也不負有心人,只要豁得出去,講著講著就越來越好。用上海話做庭前溝通、調解工作也確實助力順利開庭、穩妥結案,更會給自己學講上海話帶來動力,形成良性循環。
說到這裡,我還想和小夥伴分享兩個我印象深刻的真事。
那是一起離婚後財產糾紛案件。退休後夫妻雙方協議離婚,但離婚沒離家,此後男方另覓新歡,要求和女方分割二套房產及存款等。休庭時,我將男方叫出法庭,單獨用上海話與他分析調解方案。當法律關係與方案利弊等說到第四遍的時候,隔壁法庭外等候的熱情阿姨一下子走過來,對著男方仍舊緊縮的雙眉說:「儂哪能噶笨啊,各法官港啊老清爽了,吾阿明白了!」(你怎麼這麼笨啊,法官都講得這麼清楚了,我都聽明白了!)我瞬間哭笑不得。結果更是悲喜交加,可喜的是案件當庭調解,可悲的是我苦口婆心的半個小時果真敵不過熱心阿姨的仗義執言。
還有一起同胞姐妹間的民間借貸案件。姐妹二人都已年近七旬,妹妹欠姐姐數十萬錢款多年不還,姐姐無奈之下以民間借貸糾紛為由訴至法院。庭審前,妹妹堅決要求在我審理的民間借貸案件中提出分割姐妹雙方公房動遷安置利益的反訴,依據是報紙說被告可以提出反訴。在充分釋明反訴的法律規定無果時,我用上海話舉了一個例子「阿姨,吾門儂,假如有個人摔跤骨折,去醫院看毛病,掛了骨科。」妹妹點點頭。我接著說「就在醫生幫伊看毛病時,伊腸胃不舒服,是就在骨科看病?還在再掛消化內科?」妹妹馬上說「消化內科。哦,我明白了」。之後便不再提反訴的事情。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梁,而更貼近當事人的語言表達與思考方式,能夠拉近距離、加深理解、增強共鳴。每每借力帶著東北味的上海話調撤案件時,當初被人質疑「聽不懂」的不快早已煙消雲散。
原來,法院人的幸福如此簡單,快樂著當事人的快樂。原來,法院人的幸福來之不易,我們不斷升級自己,潛心再學「一門外語」,用你聽得懂的語言與表達方式走近你、走進你。
原標題:《在上海做法官,聽不懂滬語怎麼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