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做法官,聽不懂滬語怎麼辦?

2021-01-08 澎湃新聞

審判執行聽不懂上海話,無法正常開展工作怎麼辦?

聊天娛樂講不了上海話,難以融入集體生活怎麼辦?

來滬當法官,還得學門「外語」?

嗯!

白雲

_

來自東北的白雲法官,她用三個月學會了上海話,下面由她為大家分享學習上海話的心得體會。

作者:白雲

上海靜安法院民事庭涉老審判團隊三級法官

上海法院第三屆十佳青年

九年前,當我期待滿滿、信誓旦旦地從東北坐火車來到上海,怕知識水平不足夠應對工作需要,我還拿了一大堆工具書走進法院、走上崗位,準備開始自己安身立命的職業生涯。

萬萬沒想到,上班第一天,當我坐在立案窗口跟著帶教老師學習,提前準備各種立案流程與登記步驟完全用不上,直接就遭遇了「出國務工」的語言障礙。不過也有好消息,幸好我帶了一堆工具書,一整天,我都用假裝看這些書來消解尷尬。

作為一個在重慶讀書三年的東北人,入職立案庭,當時全庭只有我一個人來自外地,除了學習立案接待,還要負責庭裡會議記錄,更有辦公室老師在午休或下班時聊聊家常或八卦,我的強烈求知慾和好奇心,也被無情滅殺了。

班肯定得上,生活也要繼續,於是我先是開始調整心態。方言是承載著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也是每個城市自己獨特的表達,上海話也是這樣。入鄉隨俗,就是要理解地域文化、學習地方方言。

入職半年,我幾乎可以聽得懂上海話日常基本用語,個別如「拾到皮夾子」、「豁翎子」等短語也能用聯繫上下文的方式理解個大概。

2019年3月,我入額後調入涉老審判團隊,不再有聽的「語言障礙」,卻又迎來了說的「語言障礙」。許多老人聽不懂普通話,而用普通話表述的法律術語對部分爺爺阿婆來說更是難以理解。

那段時間,我耳朵中有二大高頻詞彙(以下系自行音譯,理解萬歲):

「儂桑海唉屋伐委的港,法育要儂登隔得作啥」(你上海話也不會講,法院讓你在這裡做什麼?)

「儂斯法官哇,儂雷嘿港啥么子,吾那能聽不懂」(你是法官麼,你在講啥,我怎麼聽不懂?)

句句扎心,但「學會說」也的確是客觀需要。

為此,我踏上學習講上海話之路,這一路上也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有幾點心得,和小夥伴們分享交流:

1. 從宏觀樹立語感入手,把握滬語語言特點。在學會詞彙、句式、俗語表達等之前,整體理解語言特點會讓上海話講起來更不「洋涇浜」。個人感覺上海話整體語速較快,詞句較短,很少有捲舌音和兒化音。講起來,不像東北話那麼有勁,相對比較和緩溫柔,也不需要特別注意咬字。

2. 從微觀擴充詞彙著眼,多看滬語節目視頻。建議先看專門教授滬語日常用語的學習視頻,待有一定詞彙與句式基礎之後,再看新聞類或娛樂類等滬語節目視頻。這樣,既可學習擴充詞彙與地道表達,又可了解風土人情與習俗文化,還可以提升趣味與充實生活,真真是一舉三得。記得我當時觀看滬語調解類的節目,給自己的任務是一晚上看三集,跌宕的案情與離奇的經過已經讓我忽略了自己是在學習上海話。果然是,走得太遠,已經忘記自己為啥出發。

3. 從實踐應用交流做起,勇敢嘗試滬語溝通。聽懂容易、會說難,敢於張口講出上海話確實需要勇氣。起初,我在用上海話調解老年糾紛時,遭遇過很長一段時間老人完全聽不懂的尷尬與困境。更有可愛的老年當事人親切地問我「法官,你是哪裡人?」,我想他的內心肯定飄過「法官,你講的是哪國的上海話?」。不過還好,語言是個熟練功,功夫也不負有心人,只要豁得出去,講著講著就越來越好。用上海話做庭前溝通、調解工作也確實助力順利開庭、穩妥結案,更會給自己學講上海話帶來動力,形成良性循環。

說到這裡,我還想和小夥伴分享兩個我印象深刻的真事。

那是一起離婚後財產糾紛案件。退休後夫妻雙方協議離婚,但離婚沒離家,此後男方另覓新歡,要求和女方分割二套房產及存款等。休庭時,我將男方叫出法庭,單獨用上海話與他分析調解方案。當法律關係與方案利弊等說到第四遍的時候,隔壁法庭外等候的熱情阿姨一下子走過來,對著男方仍舊緊縮的雙眉說:「儂哪能噶笨啊,各法官港啊老清爽了,吾阿明白了!」(你怎麼這麼笨啊,法官都講得這麼清楚了,我都聽明白了!)我瞬間哭笑不得。結果更是悲喜交加,可喜的是案件當庭調解,可悲的是我苦口婆心的半個小時果真敵不過熱心阿姨的仗義執言。

還有一起同胞姐妹間的民間借貸案件。姐妹二人都已年近七旬,妹妹欠姐姐數十萬錢款多年不還,姐姐無奈之下以民間借貸糾紛為由訴至法院。庭審前,妹妹堅決要求在我審理的民間借貸案件中提出分割姐妹雙方公房動遷安置利益的反訴,依據是報紙說被告可以提出反訴。在充分釋明反訴的法律規定無果時,我用上海話舉了一個例子「阿姨,吾門儂,假如有個人摔跤骨折,去醫院看毛病,掛了骨科。」妹妹點點頭。我接著說「就在醫生幫伊看毛病時,伊腸胃不舒服,是就在骨科看病?還在再掛消化內科?」妹妹馬上說「消化內科。哦,我明白了」。之後便不再提反訴的事情。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梁,而更貼近當事人的語言表達與思考方式,能夠拉近距離、加深理解、增強共鳴。每每借力帶著東北味的上海話調撤案件時,當初被人質疑「聽不懂」的不快早已煙消雲散。

原來,法院人的幸福如此簡單,快樂著當事人的快樂。原來,法院人的幸福來之不易,我們不斷升級自己,潛心再學「一門外語」,用你聽得懂的語言與表達方式走近你、走進你。

原標題:《在上海做法官,聽不懂滬語怎麼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上海航空再現滬語廣播 乘客聽了說很親切
    原標題:上海航空再現滬語廣播,乘客聽了說很親切  「各位旅客,歡迎您乘坐上海航空公司航班,我是本次航班的乘務長,我們全體機組人員非常高興能為您提供服務……」對經常乘坐上航航班的人來講,這段廣播再熟悉不過,但你想過有一天會在飛往上海的航班上聽到乘務長軟糯的上海話廣播嗎?
  • 本地學生不會說地道上海話 進"滬語社"重修
    「收骨頭」「的粒滾圓」「額角頭碰著天花板」……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松江校區的一間教室裡,每周三晚上,都有幾十個同學聚在一起學習上海話。這裡類似英語角,是工程大學生社團「滬語社」定期舉行的活動。記者來此採訪驚奇地發現,社團中的學員,竟然不少是上海籍學生。
  • 上海話拼音方案成形 部分滬語常用字標準敲定
    上海方言研討會追蹤  「鈍鈍儂」變成白紙黑字  滬語小說能看,也能「聽」  昨晚,首屆國際上海方言學術研討會傳出消息,上海話的拼音方案浮出水面。專家表示,「方言文學是種可以直接給人『聽』的文藝」。  「篤一篤」敲定寫法  普通話裡「嘲諷你」,滬語怎麼說,怎麼寫?原來是「鈍鈍儂」;形容水噴出來的滬語則是「水飆出來」;形容「文火慢煮」的滬語書面語是「篤一篤」。  昨天,經學者們數小時的激烈討論,拼音方案和滬語書面化方案終於浮出水面。
  • 滬語版《新聞坊》今晚首播 新鮮嘗試引市民熱議
    在石庫門客廳內,男女主持人圍坐沙發,一搭一檔「嘎三胡」,直播當日上海社會新聞,頓時讓聽慣了普通話播報的滬上觀眾耳目一新,新鮮的嘗試隨即引發市民熱議。「上海閒話報新聞,靈額!」、「聽到新聞坊用上海話講了。感覺很親切」,許多市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支持,市民朱女士還建議:「才一周一次怎麼夠啊,天天用滬語播報吧!」
  • 滬語綜藝節目創滬近五年收視之最 滬語亟待"正音"
    編者按  近年來,憂患於90後、00後的上海小囡缺乏學講上海閒話的環境與氛圍,市政協委員多次提案,要讓小學生學上海閒話。漸漸的,公交車報站名有了滬語版、電視臺做節目有了滬語主題,就連滬劇院也面向孩子開辦了滬語訓練營……學說上海閒話的氛圍有所好轉。
  • 上海閒話真靈光 傳承滬語好小囡-記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滬語比賽
    上海閒話真靈光 傳承滬語好小囡-記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滬語比賽時間:2019/4/6 14:45:09 來源:華師大附小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 讓小囡開口說方言 滬語有了小學教材
    晨報記者 朱曉芳 王婧 實習生 唐怡婷  上海小囡將來不會說上海話可怎麼辦?這讓不少人憂心忡忡。上海社會科學院的最新調查顯示,在上海本地出生的中小學生中,只有60%左右基本會說上海話,50%的人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習慣說上海話。
  • 上海滬語教學 教材共選錄70首民間歌謠
    上海奧數網9月20日:「社員挑河泥哎,心裡真歡喜哎……」昨天下午,復旦附中高一年級的音樂課堂上,同學們一起邊彈邊唱著這樣一首「古老」的上海話歌謠。據悉,本學期開始,一本充滿濃鬱傳統文化氣息的教材《歌謠》被選入了本市中小學拓展課教材,老上海的弄堂歌謠,上海說唱,滬語RAP等,都走進了本市中小學生課堂。
  • 專家呼籲學校寬容滬語防斷層 倡導孩子課間說上海話
    東方網8月15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如不被保護,上海話將面臨「斷層危機」,為此滬語專家錢乃榮呼籲學校提高寬容度,以防滬語衰亡。 昨天是晨報2012暑期公益滬語興趣班的最後一天。和第一天學員們對上海話「會聽不會說」的狀況相比,5天下來,孩子們的上海話有了長足進步。不過,短短5天只是一個好的開端,要學好上海話,孩子們還需要平時營造語言環境,多說多練。
  • "上海味道老靈呃" 滬語版《斷奶》在電視劇頻道開播
    東方網9月6日消息:昨晚,電視劇滬語版《斷奶》在電視劇頻道開播,那熟悉的鄉音飄蕩在上海城市的千家萬戶,給上海觀眾帶來了一絲久違的親切感,也讓許多來滬闖蕩的新上海人在螢屏前更方便地學起上海話來……今天下午,另一部電視劇滬語版《婆婆來了》也在同一頻道開播。隨後,《保姆》《月嫂》等劇的滬語版也將陸續排播。
  • 公交地鐵與飛機"上海話"響起來 普通話、滬語、英語兼容
    原標題:公交地鐵與飛機,「上海話」響起來  「上海閒話」在申城公交車廂響起。記者昨天從巴士集團獲悉,隨著各公交企業加快車輛更新和線路調整,滬語報站將和普通話、英語一起基本覆蓋市區公交線路。  自2011年12月5日開始,公交785、11路、松江24路首批試點滬語報站。
  • 學唱滬語童謠 上海幼兒園試點教學「儂」「阿拉」
    滬上一幼兒園請專業老師教小朋友上海話。施培琦攝  近日,有媒體報導上海市教委在答覆市政協委員的提案中表示,將遴選上海市有條件的幼兒園進行上海話教學的試點,取得經驗後逐步在全市推行。這引起不少上海市民廣泛關注。
  • 上海航空在所有回滬航班全面推開「滬語廣播」
    近日,上海航空在所有回滬航班全面推開「滬語廣播」,還推出了「上航伴您遊上海」、「學說上海話」等與旅客互動的廣播節目。  今年初,上航在北京、深圳、廣州、香港、澳門、臺灣6個返滬航班中率先推出 「滬語廣播進客艙」,讓乘坐上航班機的旅客能感受到濃濃的「上海味」,也讓上海籍乘客感受到回家的溫馨,受到了旅客好評。
  • 滬語注音入門 74
    學滬語四步走:1.了解上海。2.學習注音符號拼讀法。3.學習詞語、詞組、句子。4.運用注音符號說上海話咯!初學者每次學一點滬語注音符號,就能實現你的願望!請往下看:了解更多,請點擊這裡 查看 :關於滬語注音符號及它的音和調 詳解。     學好滬語注音符號很重要,能幫助你說一口標準的上海話而不至於南腔北調,還幫助記憶。
  • 聲音哈嗲|「燕子姐姐朗讀」滬語版《狐假虎威》周到小夥伴現場錄製...
    「燕子姐姐」陳燕華老師與嘉賓和主持人前兩天,著名節目主持人「燕子姐姐」陳燕華來到阿拉新聞晨報·周到直播間做節目。這次直播節目引起了社會關注。著名學者、上海史學家薛理勇回憶起當年與「燕子姐姐」、笑星王汝剛三人聯袂搭檔在紀實頻道《往事》做了一年半的節目,每周一期。《往事》節目也是「燕子姐姐」較早用滬語主持的電視節目之一。特邀主持人燕子醫生表示:「作為一位八零後,我相信很多年輕人和我一樣,從小就聽過燕子姐姐講故事的磁帶。我覺的,沒聽過『燕子姐姐講故事』的童年是不完整個。」
  • 【滬語悅讀】大熱天裡憶「兒歌」
    多年來參與國內各類徵文,其中《德娥》、《蓮芸祈福》榮獲第十六屆、十八屆中國月餅文化節徵文的「一等獎」;《凝固的記憶》、《世博人家》、《三氣定忠魂》《上海書展為我寫好「上海閒話」》等先後獲得上海移動十周年徵文、上海「世博會」徵文、上海第十七屆讀書節徵文以及上海書展十周年徵文的「二等獎」,還獲得上海十六屆國際藝術節、2017年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等的「最佳作品」獎、《做生活的強者
  • 滬語手機輸入現"雙版爭鋒" "王版"能將普通話譯成上海話
    東方網2月14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天,滬語手機輸入法開發者吳煒透露,其安卓版的滬語手機輸入法將在本周四對外發布。不過,有市民反映,目前安卓版滬語手機輸入法已經可以下載。難道滬語手機輸入法的設計遭遇了山寨?記者昨天從著名語言學家、上海語文學會副會長錢乃榮教授處得到證實,觸寶公司的王佳梁今年1月就發布了滬語手機輸入法,並非山寨。
  • 「倒啥垃圾」這位上海爸爸為9歲女兒寫的滬語童謠火了
    「倒啥垃圾」這位上海爸爸為9歲女兒寫的滬語童謠火了 李穎/「新民晚報」微信公號 2019-07-26 20:16
  • 滬語話劇《永遠的尹雪豔》首演,重溫老上海的「風華絕代」
    2013年5月,承載著無數老上海人回憶的滬語話劇《永遠的尹雪豔》在上海文化廣場首演,雖然並未做過什麼廣告,但廣場上早已是座無虛席。慕名而來的人有很多,在現場,人們用滬語交談著,就像是遇見了分別多年的老朋友。
  • 跟我學習滬語注音 ( 三語文字 )91--95
    學滬語四步走:1.了解上海。2.學習注音符號拼讀法。3.學習詞語、詞組、句子。4.運用注音符號說上海話咯!初學者每次學一點滬語注音符號,就能實現你的願望!請往下看:了解更多,請點擊這裡 查看 :關於滬語注音符號及它的音和調 詳解。     學好滬語注音符號很重要,能幫助你說一口標準的上海話而不至於南腔北調,還幫助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