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應該了解的「效法自然」的教育思想,起源於亞里斯多德

2020-12-13 BlankArt

作為西方教育史上重要的人物,亞里斯多德的「效法自然」的教育思想對西方乃至世界的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以下簡單介紹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一、論教育作用

亞里斯多德提到了人形成為人的三個因素,即天性、習慣和理性。首先,一個人生來就是人,而不是其他動物,並且其身心必定有某種特性。但在初生時有些品質雖具有但是無用,因為它們可以因為習慣所改變,還有些天然稟賦有待於習慣使之變好或變壞。只有人類除天性與習慣外,尚有理性。由於天性、習慣和理性不能經常統一,要使它們互相協調並服從於理性,除了通過立法者的力量而外,就寄託於教育。重視人的天性、在良好的環境和正當的行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並通過教育發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習慣受理性的領導,人就能成為有良好德行的人。在這三個因素中,教育顯然有其特殊作用。

亞里斯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為後代資產階級的"遵循自然"的教育思想開了先河

值得注意的是,亞里斯多德在高度評價教育的作用時,並不認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力量是萬能的。教育並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而又在不良環境中養成了壞習慣的人服從理性的領導。對於拒不服從理性領導的不可救藥的人,強制和懲罰是必要的。因此,必須建立公共生活的正確制度,有良好的立法和法律知識的教育。

二、教學思想

(一)論靈魂的三個組成部分

亞里斯多德在《論靈魂》和《尼各馬可倫理學》中都將人的靈魂區分為兩個部分: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包括兩種成分,所以人的靈魂由三部分構成。

1、是表現在身體的生理方面的植物靈魂,如營養、繁殖,這是靈魂的低級部分,為一切生物所共有;

2、是非理性靈魂,即動物靈魂,也稱意志靈魂,表現為感覺與欲望,是靈魂的中級部分,為動物和人所共有

3、是理性靈魂,表現為理智與沉思,為靈魂的高級部分,是人類所特有。

亞里斯多德的靈魂論在教育理論上的重要意義有三點。

第一,它說明人也是動物,人的身上也有動物性的東西,且與生俱來,採取不承認主義或不圖消滅它,違反了人的本性,也是做不到的。

第二,人具有理性,人不同於動物,高於動物。能否用理性領導欲望,使欲望服從理性,是人與動物區分的標誌。發展人的理性,使人超越於動物的水平,上升為真正的人,這就是教育,特別是德育的任務。

第三,靈魂的三個組成部分的理論為教育包括體育、德育、智育等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

(二)論兒童的年齡分期

根據對兒童身心自然發展特點的觀察研究,亞里斯多德首次提出了按年齡劃分受教育的階段,及在各年齡階段教育的要求、組織、內容和方法等具體措施

第一階段(0-7歲):7歲前的教育以體育為主,要及時地引導兒童做些適宜於肢體發育的各種活動。兒童自幼養成耐寒的習性,很有必要;兒童習慣於寒冷,不僅可以促進其體格健壯,而且可為其長大成人後的從軍入伍作準備。至於兒童的啼哭,則不必禁止,啼哭時擴張肺部,有助於身體的發育。5歲前不可教兒童任何功課,以免妨礙其身體的正常發育。5歲前的兒童主要活動是遊戲和聽故事。「兒童遊戲要既不流於卑鄙,又不致勞累,也不內涵柔靡的情調」。故事應由負責兒童教育的官員作出精心的選擇。遊戲和所講的故事,最好能與將來的工作相聯繫,是將來應從事的工作的簡單模仿。兒童的環境對其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不要使兒童聽狠褻的語言,更木能讓他們講狠褻的語言,一旦輕率地口出惡言,離惡行也就不遠了。同樣,也不要允許他們看狠褻的圖畫或戲劇表演。人們對最初接觸的事物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在幼時,務使其隔離任何下流的事物,凡能引致邪念和惡毒性情的各種表演都應加以慎防,勿令耳儒目染。」從5歲到7歲這個年齡時期,兒童可以旁觀人們正在從事的他們將來將要從事的工作。

第二階段(7-14歲):7歲起便就學於「體育教師和競技教師」。體育的任務是幫助增進健康和「增進戰鬥力量」。為使體育能發揮效用,應採取一種合適的方針。當時,有的希臘城邦以培養運動員的辦法去訓練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亞裡土多德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方針,因為少年兒童過度地鍛鍊會留下惡果,兒童的體質經過長期的劇烈運動將受到損傷。一些在兒童期參加競賽而得到優異成績者,到了成年仍能在競技中得獎者至多只有兩三例而已。所以在17歲以前,兒童的體育規程只能是一些「輕便體操」。同時,主張要讓兒童多接觸音樂,以去除人的非理性靈魂中的不良衝動和欲望。

第三階段(14-21歲):這一時期以智育為主,發展青年的理性靈魂,為此目的而設的學科有數學、文法、文學、詩歌、修辭、倫理學與政治學。這些學科既能體現以智育為主的要求,又能進行純哲理的探索,並進而發展理智靈魂,以實現教育的最高目標。

相關焦點

  • 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也是很有影響的教育家。他知識廣泛,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17歲求學於柏拉圖,是柏拉圖的得意門生。一方面繼承了柏拉圖的靈魂論和培養哲學王的思想,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其教育觀點散見於他的《政治學》和《尼各馬科倫理學》兩部著作中。中公教育為各位考生總結了教師考試中關於亞里斯多德的重要考點。
  • 教育大家 | 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理論是指對教育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論述,實踐是指對具體教育工作的意見。(一)教育理論1、論靈魂的三個組成部分亞里斯多德在《論靈魂》和《尼各馬可倫理學》中都將人的靈魂區分為兩個部分: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
  • 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起源
    但是,在亞里斯多德以前這並不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哲學的起源是因為人類嘗試從個別的、具體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普遍的道理的思考能力,並且從一定程度上使人類脫離了蒙昧狀態。在亞里斯多德之前不是沒有思考,只是這種思考處於一種混亂不堪的狀態。他的貢獻在於第一次讓思考成為了一個體系,一門學科和科學,規範了思考的形式和方法,這就是邏輯學。
  • 亞里斯多德及其教育思想
    比如在教育學的萌芽時期在西方主要就會考察到古希臘三哲以及古羅馬的昆體良,那麼今天我們就主要針對於其中一哲,即亞里斯多德進行詳細介紹。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 除去哲學以外,亞里斯多德的政治思想頗具前瞻性,並且影響深遠
    系統論述了城邦體制的起源亞里斯多德的思想體系,有一個非常重要和創造性的部分,那就是他將當時能夠涉及的學科,進行了分類,這種學科性質上的分類,還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具體內容便是,他將學科分成了意識上的思辨科學、行動上的實踐科學,以及創製科學。
  • 教招考點 |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例題及知識點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2. 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將世界分為現象世界和理念世界,而理念世界才是真實的、永恆的;提出人的靈魂先於肉體存在於理念世界中,「投胎」為人時,暫時失去了對最高理念的認識和記憶,因此,教育目的在於實現個人的「靈魂轉向」。
  • 教育遵循自然思想總結
    教育遵循自然:教育要遵循兒童的天性,遵循兒童的自然發展規律。1、亞里斯多德首次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柏拉圖把教育看成是實現理想國家的主要手段。亞里斯多德更是把人作為「城邦的動物」「政治的動物」,教育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使人過著幸福的生活,具有良好的德性。
  • 從數學和物理學入手,分析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思想起源不同
    其思想的前瞻性超越同時代的科學思想,墨家科學思想以其獨有的原創性和普遍適用性,其精髓流傳至今,我們先來了解下思想起源:墨家與古希臘思想起源,代表東西方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的墨家思想此外,古希臘的自然哲學思想也相當豐富,在世界本原上,泰勒斯將自然哲學從宗教、神話中分離出來,認為世界萬物起源於水;而他的學生則進一步提出,世界萬物是相互轉化的,是由這個「無定形」產生的。
  • 讀懂亞里斯多德的理念,幫您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對孩子的音樂教育
    ——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的思想傳承兩千多年,對於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 政治動物之謎: 亞里斯多德政治學說中的自然與人為
    Nederman)著柯常詠 譯最近,有幾位學者重新提出一個問題: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卷一中所講的人「天生」是政治的,也就是說人天生就是政治動物到底是什麼意思。本文擬參照亞里斯多德的靈魂學和政治教育思想來討論這個令人為難的問題。
  • 亞里斯多德文論思想
    我們討論的是亞里斯多德的文論思想,那麼問題就來了,文藝理論是什麼呢?老先生給了我們答案。文藝的本質就是模仿,這種本質是基於實體論和四因說的哲學基礎出發的。那麼所謂實體是什麼呢?實體就是個別具體的事物,四因有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
  • 關於自然主義教育的前世今生
    自然主義教育的思想可謂源遠流長,始於亞里斯多德提出的「教育要效法自然」這一命題,有關自然的概念,亞里斯多德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但是通過去閱讀他的著作,我們可以對自然有這樣一個認識:所謂「自然」即自然界的萬物從生到死的全部歷程,在教育過程中則體現為自然界對人們心理發展變化過程的自然影響力。
  • 《希臘思想的起源》:城邦催生古希臘哲學,隱含西方哲學起源奧秘
    法國哲學家讓-皮埃爾·韋爾南的著作《希臘思想的起源》,為我們講述了古希臘思想的最初起源。因為平等,城邦呈現為一個具有中心的圓形「宇宙」:所有公民都是同類,他們應該輪流服從和指揮,按照時間的順序依次佔據和讓出城邦空間的每個對稱點。韋爾南指出,在古希臘哲學的黎明時期,這種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調節的社會宇宙圖景,被最早一批哲學家即伊奧尼亞哲學家們投射到自然宇宙上。
  • 淺析亞里斯多德《倫理學》中心思想,掌握閱讀哲學作品原則和方法
    一個讀者想要通過閱讀哲學類的作品提升對自我、自然和世界的認知。那些就必須親自去嘗試理解這些哲學領域的抽象所在。完美的閱讀效果在於作者與讀者間合作因為抽象的所在正是哲學這門基礎性學科的精華所在,也正是人類超越其他生物成為萬物之靈的起源
  • 亞里斯多德
    沒錯,這句話是出自亞里斯多德,他是柏拉圖的學生。歷年教師招聘筆試中,教育學的發展部分這個知識點裡面的人物歷來是大家最頭疼的,主要原因還是知識體系沒有建立起來。而這個部分的知識點主要還是識記內容居多,那今天帶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與亞里斯多德相關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亞里斯多德:什麼是形上學?
    而要了解metaphysical的最初內容,應從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入手。經驗與技術的區別在亞里斯多德的年代,尚未有科學的說法,人們依靠感覺去認識事物,各種感覺集合到一起,最終會形成記憶。記憶再不斷的積累,就出現了經驗。
  • 亞里斯多德:什麼是「形上學」?
    而要了解metaphysical的最初內容,應從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入手。亞里斯多德(前384年—前322)經驗與技術的區別在亞里斯多德的年代,尚未有科學的說法,人們依靠感覺去認識事物,各種感覺集合到一起,最終會形成記憶。記憶再不斷的積累,就出現了經驗。
  • 亞里斯多德與恩師柏拉圖間的論爭
    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們之間盛行著辯論之風,同伴或師生之間為了一個觀點反覆辯論,有時候甚至爭論的面紅耳赤,但是這種爭論並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融洽關係,比如亞里斯多德多次讚美自己的老師柏拉圖,然而,到了追求知識和真理的時,亞里斯多德表現出令人欽佩的勇氣:他不盲從權威和傳統,從不掩飾自己與他人不同的觀點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③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④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根據他的靈魂論把教育劃分為三個組成部分: 體育、德育、智育。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學》中有大量的反應。⑤提倡對學生進行和諧全面發展的教育,也是最早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提出按年齡劃分教育階段的主張。
  • 生子當如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亞里斯多德), Bohr(玻爾),孔夫子 等等。這篇小文記述了亞里斯多德的故事對一個家長的啟發。  亞里斯多德在雅典建立了呂克昂(Lyceum)學園, 與學生們一邊散步一邊授課。每個月給學生們安排一次大餐,打打牙祭。因為學生們一邊上課,一邊走路,有點累不是, 亞里斯多德還時不時地給學生安排個足底按摩③。這是一個多麼好的老師呀。我怎麼就沒碰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