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思想的起源》:城邦催生古希臘哲學,隱含西方哲學起源奧秘

2020-12-13 萬卷經典

提到古希臘,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血戰溫泉關勇敢抵抗波斯大軍的斯巴達三百勇士,還是象徵著和平競爭、到今天仍然每四年舉行一次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講述眾神故事的盲詩人荷馬,還是為西方哲學奠定根基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是建立在軍事民主制基礎上的城邦制度,還是有一群永遠在吃喝玩樂、爭風吃醋的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是培養戰爭機器的斯巴達,還是培養哲學達人的雅典?

——瞧,隨便一捋,就找到這麼多至今還有著強大影響力的古希臘因素。

其實,古希臘人最了不起的創造,是他們的哲學思想。當代哲學家懷特海說:「西方兩千年的哲學史都是給柏拉圖(古希臘大哲學家)做註腳。」有句俗話叫「言必稱希臘」,就是說,講當代西方思想文化,講來講去最後都是要回到古希臘的。

今天人類社會的學科,凡是有點兒歷史的,基本上都在古希臘人那裡開始了,比如說哲學、政治學、文學、邏輯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動物學、數學、幾何學等等。就連現代科學的標誌—「原子」這個詞也是古希臘人的發明。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古希臘思想的產生,並非經歷很長時間演進產生的。從公元前6世紀第一個哲學家泰勒斯開始,在不到兩百年時間內就達到了以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多為標誌的高峰。

那麼,古希臘思想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哪些因素導致古希臘思想發展如此迅猛?法國哲學家讓-皮埃爾·韋爾南的著作《希臘思想的起源》,為我們講述了古希臘思想的最初起源。

書影

韋爾南認為,古希臘哲學產生的關鍵,就在於他們的城邦制度。城邦制度為古希臘哲學思想的產生提供了社會土壤,城邦制度的一些精神原則,直接成為古希臘哲學的核心理念。

一、黑暗時代孕育了古希臘城邦制度

通常所說的古希臘社會,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形成。這個時候,中國正在經歷西周末期到東周初期的戰亂年代。不過,在古希臘社會產生之前,希臘已經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文明史了。

1、愛琴文明衰落,古希臘進入黑暗時代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臘的克裡特島出現了愛琴文明,建立了最初的國家。公元前1450年左右(對應中國就是商朝早期),說希臘語的邁錫尼人佔領了克諾索斯王宮,克裡特文明的衰落。從此以後,愛琴文明的中心轉移到希臘本土的邁錫尼地區了。

邁錫尼文明從公元前1200年以後漸呈衰敗之勢。古希臘神話傳說曾模糊提及,此時王朝更迭頻繁,戰亂相繼,各國各城之間的戰爭也愈演愈烈,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大戰便是希臘同盟與小亞細亞富裕城市特洛伊之間的戰爭。

此戰打了十年之久,最後希臘聯軍攻下特洛伊,兩敗俱傷。希臘各國一直難以恢復,給北方的多利亞人提供可乘之機。他們紛紛南下,攻城掠地,逐步徵服了雅典而外的中希臘和伯羅奔尼撒各國,宣告了邁錫尼文明的滅亡。

從公元前1100到公元前800年之間,希臘各地退回到原始社會,經歷一個相對落後的「黑暗時代」,反映這段歷史情況的文獻主要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因而又稱為「荷馬時代」。荷馬時代的古希臘人,生活在軍事民主制階段的氏族部落組織中。

荷馬

2、黑暗時代過去,希臘城邦制度出現

公元前8世紀是希臘地區重新普遍出現國家的時期。此時期的國家,往往以一個城市或市鎮為中心,結合周圍農村,一城一邦,獨立自主,故被稱為「城邦」。

流傳至今有關這一時期的文獻史料較多集中於詩人赫西俄德(約生活於公元前750一前700年間)的詩篇(《神譜》和《工作與時日》)中,史學界遂稱之為「赫西俄德時期」。這是希臘城邦最初形成的時期。

一般而言,世界各民族從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最早建立的國家都是城邦類型的小國,再由小國演變為大國以至帝國。希臘文明的特點卻是,長期保留城邦小國紛立的局面,拒絕大一統;而且在城邦體制下達到文明繁榮昌盛的高峰。

二、城邦制度三大特點促進古希臘哲學的產生

在古希臘思想史上,城邦的出現是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事件。城邦制度建立了一個以公眾集會廣場為中心的、新的社會空間。這不僅帶來了一系列經濟和政治的變化,也意味著思維方式的變化,打開了一片完全不同的思想視野。

希臘城邦體制有什麼特點呢?形式上,城邦是小國寡民,最本質的特徵就是公民政治獲得充分的發展,建立起了奴隸制民主政治。就如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總結的:

(一)凡有權參加議事或審判職能的人,我們就可以說他是那一城的公民;(二)城邦的一般涵義,就是為了要維持自給生活而具有足夠人數的一個公民集團。

更具體說,城邦以下三個特點推動了古希臘哲學的產生。

1、論辯:論辯是獲取和行使權力最重要的手段

在城邦政治制度下,話語成為最重要的政治工具,是國家一切權力的關鍵。政治家要經常展開針鋒相對的討論、爭論、辯論。它要求說話者像面對法官一樣面對聽眾,最後由聽眾以舉手表決的方式,在論辯雙方提出的論點之間作出選擇。此前,屬於最高領導權範圍的涉及全體人利益的問題,由國王解決;現在,都要提交給公民大會,要展開論辯,通過論戰來解決。

所以,城邦制度中政治的藝術主要就是操縱語言的藝術,修辭學和論辯術成為政治家最重要的藝術,是在公民大會和法庭鬥爭中克敵制勝的武器。人們普遍重視演講術,研究辯論技巧。

我們知道亞里斯多德有一部書叫《工具篇》,這本書不僅確立了說理的技巧,還確立了論證的規則。孤立地看這本書,覺得亞里斯多德真牛。但聯繫當時社會我們就知道,這其實並不是他的獨特發明,只不過是對當時已經發展得很充分的辯論、演說技巧的總結。

2、公開: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都完全公開舉行

在城邦制度中,以前屬於軍事貴族和祭司貴族的精神世界向越來越多的人開放,直到向全體平民開放,古希臘的思想文化正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形成的。例如《荷馬史詩》,原先只在王宮中吟唱的宮庭詩歌,後來逐漸走出宮庭,廣為流傳,最終變成節日詩歌。

知識、價值和思想技巧,變為公共文化的組成部分,同時被帶到公共廣場上去接受公眾的批評和爭議,不再被當作權力的保障而秘藏在家族傳統中。它們的公開化引來了各種各樣的註解、闡釋,也會引起反對意見和激烈爭論。從此,討論、辯論和論戰就成了思想和政治文化的遊戲規則。

現代考古發現的最早的希臘字母銘文證明,從公元前8世紀起,文字不再是書吏階層的專門知識,而是一種在大眾中廣泛使用並自由傳播的技能。

3、平等:組成城邦的公民都是「同類人」

雖然希臘城邦是奴隸制社會,但在自由民中間,存在著人人平等的觀念,他們認為自己都是「同類人」。這種觀念是城邦統一的基礎。希臘人認為,只有「同類人」才能被「友愛」聯繫在一起,結合成一個共同體。於是,在城邦的範圍內,人與人的關係便表現為一種相互可逆的形式,取代了服從和統治的等級關係。

當然,在社會實際生活中,公民之間有很多相互對立的地方,也存在貧富差距。但在政治上,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可以互換的個體,處在一個以平衡為法則、以平等為規範的體制中。這樣的人類社會圖景,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一個概念中得到嚴謹的表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種平等,起初是在貴族圈子裡實行的,後來由於軍事制度的改革,重裝步兵的出現,使得自由民都具有平等的權利。這一點在斯巴達城邦表現最為突出。

因為平等,城邦呈現為一個具有中心的圓形「宇宙」:所有公民都是同類,他們應該輪流服從和指揮,按照時間的順序依次佔據和讓出城邦空間的每個對稱點。

韋爾南指出,在古希臘哲學的黎明時期,這種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調節的社會宇宙圖景,被最早一批哲學家即伊奧尼亞哲學家們投射到自然宇宙上。伊奧尼亞的自然哲學家們建立的新的世界模式,與城邦特有的制度形式和思想結構密切相關的。

三、城邦制度的原則、精神,直接啟發希臘哲學並成為其重要理念

城邦制度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倫理原則和精神,這些原則與精神啟發了古希臘哲學家,並成為哲學討論的核心理念。

1、「公正」的原則

古希臘社會經歷了一個從原始的平等狀態向社會財富差距拉大、原初社會倫理道德潰敗的時代,有點類似我們春秋時代的「禮崩樂壞」。當時的公民們拒絕這種狀態的延續,要求按照平等的共同體理想重新組織生活,於是一種最高的規範出現了,這就是「公正」。

古希臘人認為,公民之間合理的平衡應該依靠「公正」來建立,這種平衡可以保證「良好的法律」,即個人以及社會組織的各派別之間公平分配義務、榮譽和權力。「公正」協調這些因素,使它們組成一個單一的共同體,統一的城邦。

公正(也被稱為「正義」)成為了古希臘哲學探討的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書的主題,就是在追尋公正(正義)。

2、「節制」的美德

古希臘的另一個重要的精神原則就是「節制」。這也是對當時社會財富差距拉大的一個反應。當時的某些宗教團體以極端形式提倡禁欲主義,提倡艱苦樸素的理想,這種理想是作為貿易的發展、奢侈的炫耀、富人的蠻橫無禮等現象的反彈而在社會中確立下來的。

在反對富人的狂妄思想中形成了「節制」的原則,它包括克制、勻稱、適度、折衷等含義,正如新智慧格言說的「不要過分」。這種崇尚均衡和中庸的傾向,使希臘的美德帶有「中產者」的特徵:正是城邦的中產階級扮演了調停人的角色,在兩極之間建立了平衡:一極是少數富人,他們想保留一切;另一極是一無所有的民眾,他們想獲得一切。

最早的一批哲學家即「古希臘七賢」探討了「節制」的精神。梭倫的格言是:「避免極端」;克利奧布拉斯的名言是:「凡事取中庸之道」。後來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等著作中,都認真討論了「節制」「中庸」的精神。

3、「理性」的法則

古希臘人的倫理思考和政治思考沿著這條路線繼續發展:人們試圖用「理性」型的關係來代替力量抗衡的關係,在各個領域建立起一種以尺度、均衡為基礎的規則,目的是使那些組成社會生活的各種各樣的交換實現比例化和平均化。

在城邦制度這種獨特的精神氛圍中,人們拋棄了以往對待傳統的態度,不再把傳統看成一種必須尊重和重複、不可作任何更改的永恆真理;而且每人都努力擺脫傳統,與前人拉開距離,通過對前人的觀點加以延伸、修正或完全否定來確立自己的獨特性,於是出現了最早的一批哲學家。

這批古希臘哲學家被稱為「希臘七賢」,指生活在蘇格拉底之前的時代七個最有智慧的人。七賢名單不固定,通常是指小亞細亞的拜阿斯,斯巴達的開倫,羅得島的克利奧布拉斯,科林斯的勃立安得,密提利那的庇達卡斯,雅典的梭倫和米利都的泰勒斯。

除了泰勒斯和梭倫,其他人的事跡皆不可考,只是流傳下來一些格言警句,如拜阿斯的格言是:「人多手腳亂」;勃立安得的格言是:「行事前要三思」;庇達卡斯的格言是:「緊抓時機」等等」。

他們從倫理和政治角度的思考,試圖確立一種人類新秩序的基礎,這個基礎應該以一種適用於所有人的平等法律來代替君主、貴族和強者的絕對權力。這就是理性。

總結:希臘哲學的產生

如果說哲學在古希臘的出現標誌著神話思維的沒落和某種理性認識的開始,那麼我們就可以確定希臘理性誕生的時間和地點,證實它的「身份」。

也就是說,當有一個哲學家開始用理性來思考時,就標誌著古希臘哲學的正式產生。這個哲學家,就是前面說的第一個哲學家:泰勒斯。

泰勒斯生活在小亞細亞的米利都。他是公認的第一個古希臘哲學家,他說過,水是世界的原質,其他一切都是由水造成的。以今天的科學知識看,這當然是不對的。但其意義就在於,人類開始以理性而非神學來思考宇宙。

這就是哲學的起源,體現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把自然當作對象,進行了非功利性的系統考察和總體描述,對世界的起源、構造、組織以及各種天氣現象提出理性的解釋。

實證研究佔據全部,除了自然什麼也沒有。人、神、世界構成統一而均質的宇宙,完全處在同一個層次,是同一個自然的部分或方面。

通過韋爾南的分析,我們知道,古希臘城邦制度具有「通過論辯獲取權力」、「一切公共事務和知識都公開」、「公民之間平等」等特點,這種制度為古希臘哲學等產生提供了土壤;古希臘城邦的公正、節制、理性的精神,成為古希臘哲學探討的課題和核心的理念。

古希臘哲學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奇蹟,是西方現代社會思想文化的源頭。今天的西方社會乃至整個文明開化的國際社會,都不同程度受到古希臘哲學思想的影響。所以,要想真正地了解西方社會文化思想,還就得回到古希臘城邦那裡。

參考文獻:

讓-皮埃爾·韋爾南:《希臘思想的起源》

羅素:《西方哲學史》

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學史》

吳於廑、齊世榮:《世界史》

相關焦點

  • 歷史的局限:警惕古希臘哲學的貴族主義「陷阱」
    這樣一種觀察方式一旦與某種文化種族主義乃至文化中心主義的思想結合在一起,我們就只能從希臘人精神氣質的獨特性和超越其他民族的高貴性來談論古希臘哲學了,並且由此認為哲學是僅僅屬於希臘的,並且因此是僅僅屬於西方的。
  • 從數學和物理學入手,分析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思想起源不同
    古希臘奴隸制社會是由若干個獨立的城邦組成,沒有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更沒有統一的統治思想;高度發展的城邦國家形態以及相對民主制度,使得古希臘先民思想獲得前所未有的解放,這種民主政體對政治、文化、以及社會諸多方面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 坤鵬論:西方哲學第一人
    調和基督教和古希臘哲學。天文、曆法、貨幣和重量單位,或許還有文字,首先從東方傳到小亞細亞的愛奧尼亞人那裡,然後經他們傳至希臘其他地方。在12個愛奧尼亞城邦中,米利都位於最南端,公元前6世紀,它是重要的貿易港口,或者也是當時希臘最富裕的城邦。
  • 西方哲學中的希臘七賢是誰?他們的代表思想有哪些?
    希臘七賢又稱「古希臘七賢」,是指古希臘人所說的七個最有智慧的人,生活在蘇格拉底之前的那個時代,由於當時的哲學很少用文字記錄,所以那個年代人們大都是討論或口頭上傳播哲學思想,然後應用於各自的行為。拜阿斯的格言是:「人多手腳亂」;勃立安得的格言是:「行事前要三思」;庇達卡斯的格言是:「緊抓時機」;梭倫的格言是:「避免極端」;克利奧布拉斯的名言是:「凡事取中庸之道」(這點倒是和中國的儒家的思想有些相近之處)。羅馬時代的古希臘哲學史家第歐根尼·拉爾修在其《名哲言行錄》的首卷中介紹了希臘七賢,令人深思。
  • 吳國盛:希臘科學精神的起源
    做科學史,離不開古希臘哲學。了解近代科學的發源,也只有回到古希臘。國內對古希臘科學及其精神的探討尚在初期階段。古希臘的神話與科學是什麼關係?為什麼科學從古希臘發源?吳國盛教授的演講將為這些引人入勝的問題提供答案。吳國盛教授對韓啟德院士的邀請表示感謝,他認為「希臘科學精神的起源」是一個經典的科學史研究題目。
  • 哲學的起源:閒暇、驚異、自由和理智態度
    叔本華也說:「要真心探究哲學,我們的精神思想必須處於真正悠閒、自得的狀態之中。我們的精神思想不能追隨任何實際的目的,亦即不能受到意欲的指揮。」希臘之所以能夠成為哲學的故鄉,這與自公元前6世紀開始出現的有閒階層有關。這個階層的出現,有賴於下述幾個條件地存在:第一,奴隸制的存在。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希臘出現了奴隸制城邦。
  • 中國古代哲學為什麼不需要宗教來維繫,希臘哲學是宗教哲學
    意指公元前八百年至公元前兩百年之間,在這段時期中,世上主要宗教背後的哲學都同時發展起來。一些人類學家相信,軸心時代由農業引發。這個理論由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中提出的哲學發展理論。
  • 古希臘早期哲學的人文精神
    如若這是一個基本認識的話,那麼就可以這樣說,這三個問題表徵著人的問題是哲學的核心問題,「哲學的奧秘在於人」[1],人的自我認識是哲學的追求。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源自古希臘哲學。正如恩格斯所說:「在古希臘哲學多種多樣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後各種觀點的胚胎和萌芽」[2];正如安邦納所說:「全部希臘文明的出發點和對象是人,它從人的需要出發,它注意的是人的需要和進步」。
  • 哲學筆記:人啊,你該怎麼活——蘇格拉底哲學思想
    哲學出現之前的古希臘古希臘(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元)是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它不是一個國家概念,而是一個特定歷時期的地區稱謂,它位於歐洲東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上的群島和島嶼、土耳其西南沿岸、義大利東部和西西里島東部沿岸地區,古希臘文明大約持續了650年,誕生了燦爛的哲學思想、詩歌、
  • 希臘哲學的偶然與天意
    智者時代將哲學從外在世界的構成和起源的本體論和宇宙論思考,轉移到關於人類的知識和行為問題上。智者時代開啟於公元前五世紀,需要注意的是,波希戰爭中希臘的勝利,讓雅典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哲學的陣地也從希臘殖民地轉移到這裡,雅典開始了屬於她的啟蒙時代,這也是伯利克裡、阿那克薩戈拉、修昔底德、菲迪亞斯、索福克勒斯、蘇格拉底的時代。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一、我們需要以怎樣的視角來看待古希臘哲學,乃至一切思想學說,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既往的學說思想,那麼需要什麼樣的視角看待古希臘哲學;/壹/一切理解都必然帶有主觀思緒,我們才能知道其對應階段為何出現這樣的哲學思想;這個思想學說究竟在解決什麼問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肆/整體縱向演化的視角在俯瞰西方哲學系列文章中;
  • 古希臘的哲學派別
    前蘇格拉底時代:地處小亞細亞的伊奧尼亞地區是中東與希臘的交通要衝,東西方的文化最初在這裡交匯。公元前6世紀時,希臘人在伊奧尼亞地區建立的城邦米利都和愛菲斯是重要的商業和政治中心,新興的思想很活躍。第一批哲學家在米利都形成學派,愛菲斯的赫拉克特則是以為獨立的哲學家。我們把他們合稱為伊奧尼亞派。
  • 影響了整個西方發展的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究竟誰更厲害
    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時期,希臘人民在贏得「希波戰爭」的勝利之後,開始了文明大發展,先是在政治、文學、藝術、經濟、宗教神話、哲學等文化方快速地走向了繁榮,於是,「希臘文明」曾被一些西方學者稱之為古典文化之最。
  • 讀《世界哲學史》3-3——古希臘哲學之希臘羅馬哲學
    霍拉茲言說:「希臘雖然被戰勝了,但是它又反過來徵服了那些粗野的勝利者。」這個時期希臘文化在羅馬達到的統治地位基本上和它在希臘化的東方世界達到的水平相當,尤其在哲學領域。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晚期並沒有出現那種富有真正創造力的思想家和具有世界意義的天才,他們無法與希臘鼎盛時期的大哲學家比肩,但是它們的勢力和影響力卻並未衰減。哲學的影響力超過了藝術和宗教,成為那個時代佔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直到它後來終於被日益上升的基督教取代。
  • 古希臘:西方文明的搖籃
    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政治制度、文學、建築、科學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古希臘人憑藉不出世的才幹締造了希臘奇蹟,為人類建造了精神家園,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古希臘文化作為古典文化的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哲學之花:奴隸制度和宗教神學籠罩下,古希臘哲學如何遍地生花?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城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族入侵戰爭,希波戰爭使得希臘聯軍笑到了最後,這也充分展現出了古希臘原來相互獨立、互不相屬的小國寡民的城邦時代開始在戰爭的衝擊下成為了一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整體。當時的雅典不僅僅作為希臘半島上最大的城邦,而且也是在經濟、文化方面表現最為突出的文明城邦,尤其是在自然哲學、天文學等方面的認識更加深刻,就這樣以雅典城邦為文明中心的希臘古典文化圈開始形成,並不斷發出耀眼的光芒。
  • 世界史:古希臘的哲學
    本文所談的哲學限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以前。我國在三國魏時有所謂竹林七賢,在古希臘時代也有七賢。但是,中國的七賢是逃避現實政治、大事清談的人物,古希臘的七賢則大都是對政治有貢獻的人物。希臘七賢是指公元前6世紀初葉到中葉的人物,究竟是哪些人,有各種不同說法。
  • 以城邦國家為主的古希臘文明,對現代西方世界的影響隨處可見
    (澳大利亞國家大學教授道格拉斯·凱利)「古希臘文化對現代西方世界的影響隨處可見,如果從政治角度看,民主是希臘人的發明,他們留給我們的是民主的思想和制度,從哲學角度看,柏拉圖和其他一些哲學家提出的論點在今天仍然是哲學討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外歷史:古希臘哲學與「三聖」,「智者學派」,蘇格拉底學派
    百家原創作者:簡童聊歷史古希臘藝術被稱為西方藝術的源頭,由此可知古希臘藝術對西方各類藝術的影響之大是不可估量的。和宗教文化一樣,西方古代思想文化主要是指古希臘和古羅馬思想文化。古希臘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最高成就,是其哲學和史學;古羅馬人雖無哲學可言,但他們的法律思想和教育思想卻對後世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那麼古希臘哲學有三大哲學家,大家知道他們是誰嗎古希臘哲學,是指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城邦時期的哲學,簡單地劃分,可以分成兩個時期:前期可稱為「自然哲學時期」,後期可稱為「人文哲學時期」。
  • 坤鵬論: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上)
    ——坤鵬論《希臘哲學史》曾引用亞里斯多德的話說,色諾芬尼是「第一個說出『一』的,但他沒有作出清楚的說明」,他「只是凝視整個太空,他說『一』是存在的,『一』就是神。」,然後便將這個思想的後續留給了巴門尼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