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農村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只能讀書嗎?
想要出人頭地不僅要有較高的智商,更重要的是要有在社會上立足的情商。農村孩子如何才能在智商和情商上面更勝一籌。讀書必然是最佳的捷徑。
讀書讀得好,就是高智商的基本體現。
無論是在小學還是在初中,或是在高中、大學,身邊總有一些學習非常好的人,這部分人平時接觸的時候不見得有多麼機靈,但是能在同一個年級幾百人裡面脫穎而出,不敢說智商有多高,但是足以證明智商不低。如果讀書非常刻苦,每次還是都拿班級倒數幾名,這樣的農村家庭孩子,就不要再選擇繼續讀書這條出路,尋找適合自己的一門手藝,做專做精即可。
讀書讀得好,情商也不會低。
經常會有這樣一些孩子,小學階段學習特別好,一旦到了初二初三,學習成績大幅下滑,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智商超出同齡孩子,結果精力用到了其他地方,這樣的孩子有上天賦予的好的基礎,但是不能正確的堅持下去,以後到了社會上,沒有對一件事情的韌勁,光憑喜好去處理問題,如何能夠出人頭地?反而那些智商不算是出眾,但是能夠在一件事情上堅持到底的人,才是真正高情商的人。往往這樣的農村孩子最後的出路都不錯。
讀書是農村家庭孩子唯一的任務。
每一個農村家庭都對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家裡的農活以及家務都不會讓孩子負責,除了玩,孩子的任務就只有學習了,如果連唯一的任務的都沒有「心力」去做,孩子就只剩下玩了,有人會說,讓孩子早點接觸社會,這樣以後在社會上才能混得開,其實不然,社會上的技能早晚都能學,但是只要一離開學校,要保持高度的精力去學習知識就會變得很難,所以,想要出人頭地,就需要在適合的年紀做適合的事情,農村孩子在該讀書的年紀,就要好好讀書。
只有讀書多,才能有更為廣闊的視野。
一個人的格局才是能否出人頭地的關鍵。格局便是視野,有的人為了別人而讀書,有的人為了自己而讀書,有的人為了社會而讀書,周總理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的格局不是一般的人能夠達到的。經常見到的便是為自己或者是為別人而讀書,但是我們能明顯看到,為自己而讀書的人成就會相對較高,這便是格局的力量。農村家庭孩子從出生面對的便是低一個檔次的教育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如果不依靠讀書去見識更多的東西,如何開拓視野,做大格局?
讀書,不僅是讀的課本,更多的是讀的思維。
最簡單的例子便是買奔馳車的女研究生,在與4s高管對話的18分鐘內,思維嚴謹、邏輯清晰、表達流暢,同時也運用了多種交流技巧,這種思維方式便是讀書的副產物,學歷並不代表思維的深度,但是往往高學歷的人具有的深度的思維。
農村孩子不讀書,就算是有一技之長,過得再富有,出人頭地也是很難。一個好讀書,愛讀書的人,就算是再潦倒,也是一個內心極其強大的人。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