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庭的孩子,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嗎?

2021-02-08 科學興農

提要:農村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只能讀書嗎?

想要出人頭地不僅要有較高的智商,更重要的是要有在社會上立足的情商。農村孩子如何才能在智商和情商上面更勝一籌。讀書必然是最佳的捷徑。

讀書讀得好,就是高智商的基本體現。

無論是在小學還是在初中,或是在高中、大學,身邊總有一些學習非常好的人,這部分人平時接觸的時候不見得有多麼機靈,但是能在同一個年級幾百人裡面脫穎而出,不敢說智商有多高,但是足以證明智商不低。如果讀書非常刻苦,每次還是都拿班級倒數幾名,這樣的農村家庭孩子,就不要再選擇繼續讀書這條出路,尋找適合自己的一門手藝,做專做精即可。

讀書讀得好,情商也不會低。

經常會有這樣一些孩子,小學階段學習特別好,一旦到了初二初三,學習成績大幅下滑,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智商超出同齡孩子,結果精力用到了其他地方,這樣的孩子有上天賦予的好的基礎,但是不能正確的堅持下去,以後到了社會上,沒有對一件事情的韌勁,光憑喜好去處理問題,如何能夠出人頭地?反而那些智商不算是出眾,但是能夠在一件事情上堅持到底的人,才是真正高情商的人。往往這樣的農村孩子最後的出路都不錯。

讀書是農村家庭孩子唯一的任務。

每一個農村家庭都對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家裡的農活以及家務都不會讓孩子負責,除了玩,孩子的任務就只有學習了,如果連唯一的任務的都沒有「心力」去做,孩子就只剩下玩了,有人會說,讓孩子早點接觸社會,這樣以後在社會上才能混得開,其實不然,社會上的技能早晚都能學,但是只要一離開學校,要保持高度的精力去學習知識就會變得很難,所以,想要出人頭地,就需要在適合的年紀做適合的事情,農村孩子在該讀書的年紀,就要好好讀書。

只有讀書多,才能有更為廣闊的視野。

一個人的格局才是能否出人頭地的關鍵。格局便是視野,有的人為了別人而讀書,有的人為了自己而讀書,有的人為了社會而讀書,周總理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的格局不是一般的人能夠達到的。經常見到的便是為自己或者是為別人而讀書,但是我們能明顯看到,為自己而讀書的人成就會相對較高,這便是格局的力量。農村家庭孩子從出生面對的便是低一個檔次的教育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如果不依靠讀書去見識更多的東西,如何開拓視野,做大格局?

讀書,不僅是讀的課本,更多的是讀的思維。

最簡單的例子便是買奔馳車的女研究生,在與4s高管對話的18分鐘內,思維嚴謹、邏輯清晰、表達流暢,同時也運用了多種交流技巧,這種思維方式便是讀書的副產物,學歷並不代表思維的深度,但是往往高學歷的人具有的深度的思維。

農村孩子不讀書,就算是有一技之長,過得再富有,出人頭地也是很難。一個好讀書,愛讀書的人,就算是再潦倒,也是一個內心極其強大的人。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讀書不是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但是一條好的出路!
    提要:讀書對農村的孩子意味著什麼?在老家每逢回家,老家人也都會議論起我來,在我們村能夠讀到博士的,我不敢說是唯一,但也是少數中的少數。不過形成對比的還有村中的另外一類人:年紀輕輕初中輟學,打工最後積累起了一票財富,當然村中也著實不乏這樣的人才。
  • 高考是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嗎?出人頭地真的不容易
    所以,讀書不僅是農村孩子的最佳出路,更是以後適應社會,立足社會的基本需求。所以說,在這個年代,這個出路有很多。不是說只有高考是唯一的出路。當今社會就這麼現實,在這個知識大爆炸,信息化突飛猛進的年代,沒有知識,沒有學歷,農村孩子在求職的路上將寸步難行。
  • 讀書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嗎
    他們或許是因為深受古代士農工商的傳統思想的影響,或許是受其它的什麼原因的緣故所致,現在的很多父母只把讀書高考考大學作為孩子唯一的人生出路。他們不管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讀書的天賦,也不管孩子是不是喜歡讀書或者喜歡其它的什麼東西,他們只會逼自己的孩子去讀書。哪怕他們的孩子已經明確自己不喜歡讀書而喜歡畫畫或者體育,他們也一概不管。
  • 紀錄片《出路》:農村孩子靠讀書改變命運的瓶頸在哪裡?
    上了大學,拿到文憑,找個工作,是大多數家庭教育子女的選擇,希望以此改變命運。看完這部紀錄片,值得我們思考一個問題:農村孩子一直在努力,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但存在哪些瓶頸?農村孩子一般上了初中,學習不是很突出,家長的關注度就會逐漸減弱,信心和動力顯得不足。對待孩子上學的態度,直接取決於家庭經濟狀況。現在城鄉差別在逐漸縮小,但農村與城市、小城鎮與大城市相比較,就教育理念與重視度而言,發展仍然不夠平衡,並且一時難以消除。
  • 孩子,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
    一位讀者在我的一篇文章評論區裡留言: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嗎?我回答:讀書是在該讀書的年紀應該做的事。等過了這個年紀,以後再想讀書,卻已沒了學生時代那樣的條件。人到中年的父母們最有體會的一點是:時不我待,不知不覺已是半生。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努力讀書汲取養分,不負青春韶華。雖然,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學生時代的你主要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讀書。你付出了你最寶貴的東西——時間。
  • 讀書不是唯一出路。
    農村孩子,如果又是貧困學子。表示毫無人脈,出來都得靠自己。如果努力讀書,就得看能否讀好學校。如果讀不到好學校,畢業後可能不如初中高中畢業出來創業的。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寒門很難再出貴子。階層很難再被打破。大學畢業早就不再包分配。每年大學畢業生就業都很慘澹。尤其一些奇怪坑人的專業。
  • 你們覺得讀書是唯一的出路麼?還是說讀書是最好的一條出路?
    不是你的唯一出路,但會助你一臂之力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不讀書一定沒有出路他不是你的唯一出路,但他會助你一臂之力。
  • 別不信,讀書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讀書一定是最好的出路
    02在父母的眼裡,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出路,畢業後才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不用每天在田地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讀完大學,第一份工作很多時候並不能讓我們如我們所願,更別說找到一份輕鬆體面的工作。想要擁有體面的生活,工作從來都不會太輕鬆。
  •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也是最好的出路
    從小的時候就一直聽父母說你要好好讀書,認真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然就要養牛耕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辛辛苦苦一輩子如今想起父母說的話,已經為時已晚,悔恨當初沒能好好讀書。現在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兒女的身上,希望兒女能考上大學,有一個好的工作和歸屬。
  • 曾經「讀書是唯一的出路」,為什麼現在變成了一條死路?
    #大連理工研究生在實驗室身亡# 我們民族是吃盡了苦頭的民族,因此我們非常信奉一句話:讀書是唯一的出路。 我們從出生後過不了幾年就要被送進幼兒園,這還沒什麼,小孩子交交朋友,學學扭扭歪歪的畫畫,唱唱兒歌。
  • 農村盛行「讀書無用論」,城裡人卻拼命供孩子讀書,是什麼原因?
    反而是家庭條件越好、父母地位越高的家庭,他們所養育的孩子,考入名牌大學的更多,人生道路更好。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的顧佳,家庭條件已經是上等,哪怕放棄自己的面子,也要去求別人幫自己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這種優質的教育資源,是農村孩子可望不可及的。
  • 高考,當代「後浪」唯一的出路?
    甚至,那可能是改變命運、階層躍進的唯一通路。但真的是這樣嗎?那些沒有經歷高考,或者高考失利的「後浪」後來都怎樣了?有這樣一部記錄片,記錄了三個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變奏,耗時六年跟拍,將真實社會中那些掙扎與困境不加修飾的展現,它就是鄭瓊導演的作品《出·路》。
  • 家庭資產幾千萬的孩子可以不用功讀書嗎?
    今天跟她聊到小孩教育的事,她說她們這種階層的孩子不以成績為目標,專攻某個領域,然後出國留學是慣例。順便說一句,朋友普通大專畢業,她孩子讀了個普通的公立小學。我就想問下,難道有錢人家的孩子就可以不用功讀書了嗎?
  • 「搬磚男孩」畢業了:讀書或許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最好走的路
    ,那時候唯一的目標就是走出大山!在上學時,很多孩子會抱怨學習苦,但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卻不知:這是唯一通往未來的路。讀書是一件不會騙人的事,無論對誰,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想要未來有所成就,在該讀書的年紀,就不要忘記努力;想要以自己為傲,就要學會努力奔跑。
  • 央視「名嘴」白巖松: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字字珠璣!
    每年的六月七八號是中國人萬眾矚目的特殊日子,在當今中國考學制度下,高考與無數個家庭命運捆綁在一起!通過高考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有一個好前途,這是中國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從高考恢復至今,這種期望已經達成了共識,高考確實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 關於農村孩子出路的若干思考(一)
    談農村孩子出路,先得劃定範圍,怎麼樣的孩子歸類於農村孩子?出生農村,但學生時期就送到鎮上或者縣裡面甚至地級市,省會城市生活讀書,只是戶口還在村裡,算不算農村孩子?城鄉結合部的孩子算不算農村孩子呢?詳細講,嚴謹講,篇幅太長,姑且以戶口在農村,並且小學,初中在村裡面學校就讀的學生,稱之為農村孩子吧。
  • 農村孩子讀研真的能改變家庭嗎?讀完26歲了,很迷茫
    要是父母辛苦的把孩子撫養長大,孩子長大後,父母依舊過得非常辛苦,那孩子的成長還有意義嗎?我們今天的主題是,農村孩子讀研,真的能改變家庭嗎?讀完26歲了,很迷茫?答案是,可以的,哪怕在你這代沒有什麼改變,可以肯定,你的下一代至少會改變家庭。
  • 紀錄片《出路》:父母的努力,才是孩子出路的更多選擇
    去年年底大火的一部紀錄片,直到今年依舊被不少人翻出來重讀,它發人省醒,它揭露真相,它就是《出路》。這部耗時6年的紀錄片,記錄了三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主人公成長求學,步入社會的經過,更是他們尋找「出路」的經歷。
  • 張桂梅說讀書對山區女生100%重要,讀書是她們唯一的出路
    媒體的報導讓麗江華坪縣的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引起人們的關注,華坪女高主要招收的是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後因為家庭經濟問題無法繼續上學的山區女生。12年前,張桂梅校長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迄今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 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感謝貧窮的寒門學子,如何改變自身命運
    在眾多學子踏入名校的背後,一個人人關心的話題再次被提了出來: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嗎? 曾經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有過一個觀點:窮人孩子如果想要翻身的話,只有一條路是一個捷徑。因為不同的家庭出生環境也都不相同,只有靠自己才能有好的出路,這條路就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