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

2020-12-17 白馬秋風說

一位讀者在我的一篇文章評論區裡留言:

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嗎?

我回答:

讀書是在該讀書的年紀應該做的事。

等過了這個年紀,以後再想讀書,卻已沒了學生時代那樣的條件。人到中年的父母們最有體會的一點是:時不我待,不知不覺已是半生。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努力讀書汲取養分,不負青春韶華。

雖然,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學生時代的你主要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讀書。

你付出了你最寶貴的東西——時間。如果你投資了時間,卻沒有產出或者說產出嚴重不足的話,你的投資就失敗了,而損失嚴重,錢的投資以後可能撈得回來,你能反敗為勝,可是你的時間一去不復返,永遠不會再回來,在時間面前,你只有多收穫,才有機會儘可能做到收支平衡。我們與時間的對決中,始終處於劣勢,我們只能追趕時間,而時間卻從來不會留戀回頭。

在你的青春歲月裡,在該讀書的年紀裡,最應該好好去做的事就是讀書,即便你因為各種原因並不擅長你的學業,但你起碼應該努力去做這件事,未來的日子不後悔曾經走過的這段路。即便你以後的生活工作中並不一定用得到三角函數,並不一定非要口吐蓮花滿腹經綸,但學習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它為你提供可能,奠定你人生的基石。

青春是用來學習充電的。青春路上,你可以心無旁騖,只問學習。你可以達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專心致志的程度,只要你願意,你可以,因為那是你能決定的。也只有青春裡,你才能在無涯的學海暢遊,等進入成人世界,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煩惱,種種不如意和一路磕磕碰碰讓你流著淚,受著傷,忍著痛,彎著腰,還得繼續走出門去扛起人生的責任時,你還能什麼也不管不顧,就埋頭學習嗎?你還能一顆心一天24小時就用在這一件事上嗎?

不能!

青春不是用來遺憾的。當你長大成人時,工作中的你將能體會什麼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可是,非要等到那時麼?時光不老,可時光永遠不會倒流,別等白首再悔讀書遲啊!到那時再想學習,你需要克服比現在多得多的困難,還得背負著比現在多得多的壓力。能輕裝上陣殺敵時,何不英姿颯爽大戰一番?

青春是用來多裝幾把鑰匙的。學習並不是一頓飯,吃完這一餐就結束了。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在你的青春歲月裡,你除了學習,還應該學會學習。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才能不斷進取,確保自己不被時代淘汰。學會學習,就像多了一把鑰匙,當你想關掉這扇門重新選擇時,你有打開另一扇門的能力。你手握這樣的鑰匙,你就有信心繼續前進!而這個鑰匙是你自己用青春奮鬥來的,沒有人能給你遞到手裡去。

青春是用來修煉愛的能力的。對你將來會情有所鐘的人,對你要報得三春暉的家人,對你想要去幫助的人,你都需要付出愛。愛,不只是嘴上說說,更是一種擔當和責任,需要你的實際行動。愛一個人,是需要能力的,當你能力不足時,你有愛的力量和能量麼?你涉世未深你並不知道,很多時候現實會在你身處困境時再給你當頭一棒,絕不手軟,或者往你剛燃起的火苗上潑一盆冷水,絕不心軟。如果你是在學習上有儲備的人,緩一緩,再重振旗鼓,火苗又能重新跳躍,因為吃過學習的苦,這本身就是一種修煉,吃過苦的人也更懂得把握機會,珍惜生活。

青春,像春天一樣,讓人看到無限的希望,一切的一切皆有可能。無論未來的你會在哪裡,要幹什麼工作,青春都不能荒廢,不能辜負。機遇總是降臨給有準備的人,你現在能做的準備就是多讀書,像海綿一樣吸收未來需要釋放的能量。讀書並非你唯一的出路,它只是為你提供更多可能和更多選項。就像蘋果、橘子,香蕉,芒果,都擺在你面前,愛吃哪個拿哪個,而不是只有鴨梨可吃,沒得選。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學習上就是這樣一個道理,為了人生的夏天繁花似錦,為了人生的秋天碩果飄香,身在春天的你多多播種希望吧!

相關焦點

  •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也是最好的出路
    從小的時候就一直聽父母說你要好好讀書,認真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然就要養牛耕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辛辛苦苦一輩子如今想起父母說的話,已經為時已晚,悔恨當初沒能好好讀書。現在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兒女的身上,希望兒女能考上大學,有一個好的工作和歸屬。
  • 讀書不是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但是一條好的出路!
    提要:讀書對農村的孩子意味著什麼?在老家每逢回家,老家人也都會議論起我來,在我們村能夠讀到博士的,我不敢說是唯一,但也是少數中的少數。不過形成對比的還有村中的另外一類人:年紀輕輕初中輟學,打工最後積累起了一票財富,當然村中也著實不乏這樣的人才。
  • 讀書不是唯一出路。
    農村孩子,如果又是貧困學子。表示毫無人脈,出來都得靠自己。如果努力讀書,就得看能否讀好學校。如果讀不到好學校,畢業後可能不如初中高中畢業出來創業的。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寒門很難再出貴子。階層很難再被打破。大學畢業早就不再包分配。每年大學畢業生就業都很慘澹。尤其一些奇怪坑人的專業。
  • 別不信,讀書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讀書一定是最好的出路
    是學歷,是閱歷,還是知識,都不是。那文化到底是什麼?有一位女生做出的回答,我覺得很實在很靠譜。她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根植於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我覺得衡量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已經文化程度高低,跟他讀過什麼書有關係,而不是用有沒有上過大學指標來衡量。02在父母的眼裡,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出路,畢業後才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不用每天在田地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農村家庭的孩子,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嗎?
    如果讀書非常刻苦,每次還是都拿班級倒數幾名,這樣的農村家庭孩子,就不要再選擇繼續讀書這條出路,尋找適合自己的一門手藝,做專做精即可。讀書讀得好,情商也不會低。經常會有這樣一些孩子,小學階段學習特別好,一旦到了初二初三,學習成績大幅下滑,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智商超出同齡孩子,結果精力用到了其他地方,這樣的孩子有上天賦予的好的基礎,但是不能正確的堅持下去,以後到了社會上,沒有對一件事情的韌勁,光憑喜好去處理問題,如何能夠出人頭地?反而那些智商不算是出眾,但是能夠在一件事情上堅持到底的人,才是真正高情商的人。
  • 你們覺得讀書是唯一的出路麼?還是說讀書是最好的一條出路?
    不是你的唯一出路,但會助你一臂之力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不讀書一定沒有出路他不是你的唯一出路,但他會助你一臂之力。
  • 讀書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嗎
    他們或許是因為深受古代士農工商的傳統思想的影響,或許是受其它的什麼原因的緣故所致,現在的很多父母只把讀書高考考大學作為孩子唯一的人生出路。他們不管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讀書的天賦,也不管孩子是不是喜歡讀書或者喜歡其它的什麼東西,他們只會逼自己的孩子去讀書。哪怕他們的孩子已經明確自己不喜歡讀書而喜歡畫畫或者體育,他們也一概不管。
  • 現如今,讀書已經不是唯一的出路
    兒時,大人都會教導孩子說,好好讀書,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讀書才是致富之道。是得,在七八十年代,可以說讀書能夠帶動全村人民奔小康,但是如今卻遠遠不是七八十年代了,我們不能用以前的思維方式來指引當下,畢竟,每個年代的局勢都在潛移默化,那時候解決的是溫飽問題,缺乏的是科技文化以及創新,而今,科技迅猛發展,經濟突飛猛漲,教育模式已經商業化,而最讓人頭疼的卻是口袋裡的存款決定著生存與死亡。
  • 「搬磚男孩」畢業了:讀書或許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最好走的路
    如果不是因為高考,恐怕魏凱倫很難擁有這樣一個機會,從底層跳出,從此改變命運。在上學時,很多孩子會抱怨學習苦,但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卻不知:這是唯一通往未來的路。讀書是一件不會騙人的事,無論對誰,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走得最輕鬆的路
    我們總將自己走過的彎路、犯下的過錯、生活的缺憾,講給年輕一輩聽,希望這前車之鑑能讓他們警醒,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路要走,你苦口婆心的肺腑之言,他們未必能聽進心去,就正如年少的我們,耳邊總縈繞著大人們的嘮叨——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走得最輕鬆的路!誰說不是呢!
  • 時代在發展,社會多元化「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已經成為共識
    他說,以前,他常常教育學生:你們要勤奮學習,這樣才能有好的出路。他說,現在,他是這樣教育學生的:你們不要辜負好時光,讀書的年紀就應該把書讀好,這是你們成長的責任。七、八十年代,「讀書謀出路」這種思想認識確實很普遍。
  • 曾經「讀書是唯一的出路」,為什麼現在變成了一條死路?
    #大連理工研究生在實驗室身亡# 我們民族是吃盡了苦頭的民族,因此我們非常信奉一句話:讀書是唯一的出路。 我們從出生後過不了幾年就要被送進幼兒園,這還沒什麼,小孩子交交朋友,學學扭扭歪歪的畫畫,唱唱兒歌。
  • 上學不是唯一的出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上學?
    上學的確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我們卻一定要上學。這是為何?上學的確不是唯一的出路。比爾蓋茨大學沒畢業就開始創業,終成世界首富。我國廣東潮汕地區不少成功的商人也沒讀過多少書。歷史上崇尚讀書的微商整體實力還是要遜色於並不崇尚讀書的晉商。看來自古以來,不論中外,讀書都不是唯一的出路。然而,不論中外,不論古今,只要條件允許,我們是一定要上學讀書的。這是為什麼呢?上學儘管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上學會讓人生的路變得更寬,會讓人生之路多不少選擇。
  • 高考是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嗎?出人頭地真的不容易
    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最好的出路!你知道中國勞動者中,本科學歷的人只佔5%麼?如果你是一本畢業,你已經秒殺了98%的勞動者了。一般的企業招聘,不是本科學歷,你連投簡歷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很多企業只要985,211了。這個社會有很多不公,但在學校領域相對來說是最公平的,起碼你努力學習就可以得到好成績和獎學金。
  • 為什麼上學不是唯一出路,而我們卻一定要上學?專家有說法
    上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青少年時期必須要走的路,什麼年齡就應該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對於青少年來說,他們的人生還是一片空白,他們沒有面對這個社會的能力和應對困難的勇氣,而家長口頭傳教不足以滿足孩子求知的需求,上學可以通過系統化教學,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和體會到更多東西,現在提倡「素質教育
  • MBA,不是唯一的出路
    不讀MBA我還有沒有更好的出路?從今年的申請形勢來看,要申請到並不容易,特別是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商業社會中,商學院的的調整速度超級快。有時候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商學院的招生策略做出了調整。今天,和大家談談我這些年一直想說的一個話題:MBA並不是唯一的出路。出路的問題要從當初為什麼想讀MBA開始。我過去見過的申請人,讀書的動機大致有三類:新的可能性 逃避事業和個人生活的瓶頸  去跟另一半團聚有時候三種也是交織在一起的。1.
  • 學習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
    所以「條條大路通羅馬」,早有先輩指明路,學習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仔細想想,12年長此以往,我都會瘋掉的,天天看書學習,並不適合所有人,所以孩子們的問題,我們應該要學會去理解,畢竟孩子日積月累下來的心理問題,在於家長是否選擇尊重!
  • 張桂梅說讀書對山區女生100%重要,讀書是她們唯一的出路
    面對鏡頭她說:「我只是不想讓孩子因貧困輟學。」生在城市的我們,可能想像不到山區孩子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家庭裡條件一般的,即使是義務教育,也不願意讓孩子上完,他們還指望孩子早點賺錢。家裡條件稍好點的,也只會供男孩上學,女孩反正是要嫁人的。我曾經見過一個小女孩,家裡有姐姐和弟弟。
  •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人生最容易走的路。」小人物社會實錄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人生最容易走的路小的時候,特別羨慕那些早早退學外出打工的青年,他們自由,無約束,可以為所欲為,每每過年回來,打扮的時髦又洋氣。燕子是和我一起長大的,分別之後很少見到,聽別人說她已結婚生子,再次見到她,已時隔多年,她的眼睛裡少了兒時的自信和篤定,代替而來的居然是有些害羞和怯懦,她是媽媽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學習好,又聽話,從來不和別人家的的小孩吵架,每次發獎狀都有她。
  • 高考,當代「後浪」唯一的出路?
    甚至,那可能是改變命運、階層躍進的唯一通路。但真的是這樣嗎?那些沒有經歷高考,或者高考失利的「後浪」後來都怎樣了?有這樣一部記錄片,記錄了三個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變奏,耗時六年跟拍,將真實社會中那些掙扎與困境不加修飾的展現,它就是鄭瓊導演的作品《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