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人生最容易走的路。」小人物社會實錄

2020-12-17 小人物社會百態

「關注小人物,看社會百態」

作者:小人物

前幾天,看到朋友圈,兒時的玩伴名校畢業了,那一張張畢業照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光芒,十年寒窗苦讀,在這一刻那些凌晨或是半夜那些苦熬出來的日子都沒有白費,「未來可期」四個字熠熠生輝。

當你還年輕,當時光未老,當你還能坐在教室裡埋頭苦讀,你只需要知道,這一切都值得。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人生最容易走的路

小的時候,特別羨慕那些早早退學外出打工的青年,他們自由,無約束,可以為所欲為,每每過年回來,打扮的時髦又洋氣。上學的時候總是出神,時常望著教室窗外那一抹綠色,總是幻想有一天自己能和他們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未來不再被這小小的一間屋子束縛。就像籠子裡的小鳥,迫不及待想要飛向藍天。

我無心學習,便早早外出打工,正式踏入了自己整個青春憧憬的未來,其實成年人的辛酸與苦澀只有自己明白。那些打扮時髦的年輕人不過是輕描淡寫了外面的的勞累,那些過年回家的人哪個不都是把自己一年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呢。

分別以後,在社會的洪流中浮浮沉沉,於是故鄉變成了鄉愁。

小米做起了外賣小哥,整天與時間爭分奪秒,生怕一個堵車,就能扣掉自己一天的工資。天氣好的時候在路上還能舒適一點,就怕遇到下雨天,雖然有雨傘,但是身上還是免不了被雨水打溼,一整天下來渾身溼漉漉。在他看來,只有努力工作,才能養起並不富裕的家庭和體弱多病的母親。

燕子是和我一起長大的,分別之後很少見到,聽別人說她已結婚生子,再次見到她,已時隔多年,她的眼睛裡少了兒時的自信和篤定,代替而來的居然是有些害羞和怯懦,她是媽媽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學習好,又聽話,從來不和別人家的的小孩吵架,每次發獎狀都有她。可是現在的她,手上厚厚的繭子,皮膚黝黑,眼鏡也深深的陷了下去,有一絲絲白髮在陽光下特別刺眼。她驕傲的說「我以後要當作家,要出很多很多的書」教室裡的掌聲不絕於耳。這一幕似曾在昨天。不停的奔波在工廠的三點一線,已經磨平了她的稜角,正如那首歌唱的一樣「若浮光易晦,玻璃易碎,不敢計較完美」。

你羨慕著別人,其實別人也在羨慕你。

「好好上學習,上清華、上北大。」小時候奶奶,總在耳邊嘮叨,長大以後,這句嘮叨變成了心裡的隱痛,成年人的世界不過從一個四方之地,換成了另一個四方之地的三點一線。

歲月蹉跎,好好學習,才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如果你還在路上,那就努力吧,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社會的苦。

「關注小人物,看社會百態」

相關焦點

  •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走得最輕鬆的路
    人生的路,是不能常常回頭看的,因為人總要往前走。可是,偶爾也必須回頭看看,那些缺憾,讓我們能更加珍惜現下的生活。我們總將自己走過的彎路、犯下的過錯、生活的缺憾,講給年輕一輩聽,希望這前車之鑑能讓他們警醒,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路要走,你苦口婆心的肺腑之言,他們未必能聽進心去,就正如年少的我們,耳邊總縈繞著大人們的嘮叨——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走得最輕鬆的路!誰說不是呢!
  • 「搬磚男孩」畢業了:讀書或許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最好走的路
    如果不是因為高考,恐怕魏凱倫很難擁有這樣一個機會,從底層跳出,從此改變命運。在上學時,很多孩子會抱怨學習苦,但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卻不知:這是唯一通往未來的路。讀書是一件不會騙人的事,無論對誰,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 孩子,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
    一位讀者在我的一篇文章評論區裡留言: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嗎?我回答:讀書是在該讀書的年紀應該做的事。等過了這個年紀,以後再想讀書,卻已沒了學生時代那樣的條件。人到中年的父母們最有體會的一點是:時不我待,不知不覺已是半生。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努力讀書汲取養分,不負青春韶華。雖然,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學生時代的你主要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讀書。你付出了你最寶貴的東西——時間。
  • 你們覺得讀書是唯一的出路麼?還是說讀書是最好的一條出路?
    贏得人生的方式不外是,一是以強惡的態勢,使人出於無奈的屈服;二是以善好的言行處事,令人由衷地感到心悅誠服。當然,家教的傳承和督正,是人生道德素養的根本之源。人生能有好的道德思想和社會觀念,何愁沒有出路可行?也不用愁沒有安身立命之所了。
  •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也是最好的出路
    從小的時候就一直聽父母說你要好好讀書,認真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然就要養牛耕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辛辛苦苦一輩子如今想起父母說的話,已經為時已晚,悔恨當初沒能好好讀書。現在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兒女的身上,希望兒女能考上大學,有一個好的工作和歸屬。
  • 時代在發展,社會多元化「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已經成為共識
    他說,以前,他常常教育學生:你們要勤奮學習,這樣才能有好的出路。他說,現在,他是這樣教育學生的:你們不要辜負好時光,讀書的年紀就應該把書讀好,這是你們成長的責任。七、八十年代,「讀書謀出路」這種思想認識確實很普遍。
  • 讀書不是唯一出路。
    如果努力讀書,就得看能否讀好學校。如果讀不到好學校,畢業後可能不如初中高中畢業出來創業的。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寒門很難再出貴子。階層很難再被打破。大學畢業早就不再包分配。每年大學畢業生就業都很慘澹。尤其一些奇怪坑人的專業。找一些小公司,拿個三四千塊,沒有晉升渠道,和初中高中畢業創業相比,也許還不如他們。
  • 讀書是最好走最公平的一條路,你怎麼看?
    有人說:讀書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公平的那條路,更是最好走的那條路!不讀書,能參加高考並考上重點大學嗎?如果有讀書考試這樣一個現成並且公平的機會擺在面前,只要憑自己努力,不用依靠任何人,為什麼不拼盡全力去試試? 讀書還是人生最容易走的路。想想那些出身在山裡和農村的孩子,假如當時沒有考上重點大學,會損失和錯過什麼?這個社會,正在經歷你跑步都跟不上的時代,而你可能大把時間正在荒廢掉。
  • 上學不是唯一的出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上學?
    上學的確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我們卻一定要上學。這是為何?上學的確不是唯一的出路。比爾蓋茨大學沒畢業就開始創業,終成世界首富。我國廣東潮汕地區不少成功的商人也沒讀過多少書。歷史上崇尚讀書的微商整體實力還是要遜色於並不崇尚讀書的晉商。看來自古以來,不論中外,讀書都不是唯一的出路。然而,不論中外,不論古今,只要條件允許,我們是一定要上學讀書的。這是為什麼呢?上學儘管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上學會讓人生的路變得更寬,會讓人生之路多不少選擇。
  • 為什麼上學不是唯一出路,而我們卻一定要上學?專家有說法
    上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青少年時期必須要走的路,什麼年齡就應該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對於青少年來說,他們的人生還是一片空白,他們沒有面對這個社會的能力和應對困難的勇氣,而家長口頭傳教不足以滿足孩子求知的需求,上學可以通過系統化教學,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和體會到更多東西,現在提倡「素質教育
  • 男孩沒完成作業被帶回鄉挑糞…爸爸: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
    「我起初還以為挑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等我手接到糞桶才知道是多麼不容易……我用盡了全力才站起來。我走一步都非常的困難,於是我又倒了一些糞,我又挑起來,這時候比原來要輕非常多,可是每走一步還是有一點晃,我走一會兒都會停下來休息。
  • 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嗎?看看馬雲怎麼答
    看看網上大家怎麼答:「不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必須去參加中高考,也並不是不讀書的孩子前途光明只能出去打工,中高考從來不是決定命運的唯一標準。」「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的路千萬條。」 ……1)高考從來都不是唯一的出路,它只是人生的一種選擇。
  • 別不信,讀書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讀書一定是最好的出路
    是學歷,是閱歷,還是知識,都不是。那文化到底是什麼?有一位女生做出的回答,我覺得很實在很靠譜。她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根植於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我覺得衡量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已經文化程度高低,跟他讀過什麼書有關係,而不是用有沒有上過大學指標來衡量。02在父母的眼裡,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出路,畢業後才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不用每天在田地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讀書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嗎
    他們或許是因為深受古代士農工商的傳統思想的影響,或許是受其它的什麼原因的緣故所致,現在的很多父母只把讀書高考考大學作為孩子唯一的人生出路。他們不管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讀書的天賦,也不管孩子是不是喜歡讀書或者喜歡其它的什麼東西,他們只會逼自己的孩子去讀書。哪怕他們的孩子已經明確自己不喜歡讀書而喜歡畫畫或者體育,他們也一概不管。
  • 在當下社會 上學還是唯一出路嗎?
    讀書是一條確定的路,就像科舉一樣。一旦科舉成功,你的階層就跨越了,有了最底線的保底,有了退路。考一個名校,也許一輩子買不起房,但一輩子總會有飯吃,總能找到工作。 讀書之外的路,變化很大。進入社會後的結果,不一定就比讀書差,但這些是不確定的。
  • 讀書不是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但是一條好的出路!
    提要:讀書對農村的孩子意味著什麼?在老家每逢回家,老家人也都會議論起我來,在我們村能夠讀到博士的,我不敢說是唯一,但也是少數中的少數。不過形成對比的還有村中的另外一類人:年紀輕輕初中輟學,打工最後積累起了一票財富,當然村中也著實不乏這樣的人才。
  • 倒計時8天,高考還是人生唯一出路嗎?
    但如果說有哪件事能牽動整個社會的神經,那一定是史無前例的高考時間推遲。受疫情的影響,高考的時間推遲到今年的7月,雖然時間推遲了一個月,但高考生的壓力並不會因此而減少分毫。甚至,無數即將面臨高考的學子們,也正像曾經的老斯一樣,被一句話敲打的心神不寧:「高考是我們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所以一定要好好讀書、不能鬆懈」。
  • 農村家庭的孩子,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嗎?
    如果讀書非常刻苦,每次還是都拿班級倒數幾名,這樣的農村家庭孩子,就不要再選擇繼續讀書這條出路,尋找適合自己的一門手藝,做專做精即可。讀書讀得好,情商也不會低。往往這樣的農村孩子最後的出路都不錯。讀書是農村家庭孩子唯一的任務。
  • 現如今,讀書已經不是唯一的出路
    兒時,大人都會教導孩子說,好好讀書,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讀書才是致富之道。是得,在七八十年代,可以說讀書能夠帶動全村人民奔小康,但是如今卻遠遠不是七八十年代了,我們不能用以前的思維方式來指引當下,畢竟,每個年代的局勢都在潛移默化,那時候解決的是溫飽問題,缺乏的是科技文化以及創新,而今,科技迅猛發展,經濟突飛猛漲,教育模式已經商業化,而最讓人頭疼的卻是口袋裡的存款決定著生存與死亡。
  • 高考,當代「後浪」唯一的出路?
    甚至,那可能是改變命運、階層躍進的唯一通路。但真的是這樣嗎?那些沒有經歷高考,或者高考失利的「後浪」後來都怎樣了?有這樣一部記錄片,記錄了三個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變奏,耗時六年跟拍,將真實社會中那些掙扎與困境不加修飾的展現,它就是鄭瓊導演的作品《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