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上「糊塗」的季羨林:「簡直是個清教徒」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糊塗」季羨林 就連一貫治學嚴謹的季羨林也承認,自己在生活上是個糊裡糊塗的人。 尤其是上了年紀之後,他常說,「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塗」。
-
翻譯大師季羨林
季羨林在哥廷根大學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學,學梵文、巴利文。選英國語言學、斯拉夫語言學為副系,並加學南斯拉夫文。季羨林師從"梵文講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學者瓦爾德施米特教授,成為他唯一的聽課者。一個學期4O多堂課,學習了異常複雜的全部梵文文法。接著部分著作年輕時的季羨林讀梵文原著,第5學期讀吐魯番出土的梵文佛經殘卷。第6學期準備博士論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動詞的變化〉》。
-
季羨林與山東大學
季羨林當代國內社會科學界泰鬥季羨林先生,是山東大學校友,但這段歷史,卻鮮為人知,山東大學校史上從來沒有人提及。季羨林先生從6歲起,從臨清官莊到達濟南,在新育小學、正誼中學、山大附中和濟南高中(今濟南一中)學習,最後考入清華大學。1926年,季羨林在正誼中學畢了業,考入新成立的山大附中。附中有兩處校舍,一處設在北園白鶴莊,用的是原職業中學校舍。另一處設在老東門外的山水溝,用的是原礦業專門學校的校舍。季羨林在白鶴莊這處高中學習,而且在這裡一改初中時愛玩的習慣,開始用功。
-
季羨林: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苦澀童年季羨林,字希逋,曾用名齊奘,1911年8月6日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改臨清市)的一個小村莊——官莊。該縣在山東西部幾乎是最窮的縣,官莊村在窮縣中的窮村,季羨林的家在全村中幾乎是最窮。季羨林出生後,家境仍然異常艱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數有限,平常只能吃紅高粱麵餅子;沒有錢買鹽,把鹽鹼地上的土掃起來,在鍋裡煮水,醃鹹菜。
-
季羨林 : 世態炎涼與趨炎附勢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精通12國語言。
-
季羨林生平簡介及部分著作(圖)
這樣的情勢下,季羨林的家庭希望他在高中畢業後能搶到這樣一隻「鐵飯碗」。高中畢業後曾報考郵政局,可惜沒有考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季羨林才報考了大學。在出國方面,季羨林以為清華條件優於北大,所以舍後者而取前者。
-
《季羨林評傳》:立體可感的評傳表達
現在,我們應該進一步更全面、更深刻地評價他:季羨林是一位熔鑄古今、匯通東西的大學問家,也是在全球化時代能引領時代學術思想文化潮流的大思想家。」(《季羨林評傳》第2頁)這段文字應該說是當今評論界對季羨林在學術界和文化界,乃至思想界的地位和影響的最準確、最恰當、最有說服力的評價。
-
季羨林:太明白是痛苦,但真糊塗是悲哀
分別是:朱自清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老舍的《小時候真傻,居然盼著長大》、季羨林的《糊塗一點,瀟灑一點》、余光中的《長長的路 我們慢慢走》、賈平凹的《遊戲人間》。在5位文學大師的作品中,超越俗世的爾虞我詐,拋開一切凡塵瑣事,在獨處中反省、思考、開悟,從平凡中看到不平凡,從一團亂麻中理出頭緒。
-
大師季羨林:人生不過真實二字
金庸毫不猶豫地答道:「季羨林。」1911年,季羨林出生在山東省一個農民家庭。中學時代,季羨林便開始學習英文和德文。高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方向是德文。2007年9月,季羨林從醫院回到位於北大朗潤園十三公寓一樓的寓所。
-
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作文素材)
高考微信 季羨林談人生,是季羨林(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
-
季羨林: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季羨林 聊城齊魯網綜合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 1946年季羨林回國,後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建東方語文系並任首任系主任。這是我國成立最早的東方語文系,培養了大量東方學專業人才,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對外宣傳、外交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學術上取得了豐碩成果。 季羨林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
-
季羨林獨子——大師之子太沉重
中新網6月9日電 香港《文匯報》9日刊文《季羨林獨子季承:大師之子太沉重》說,在季羨林生命最後幾年,撲朔迷離的子女糾葛、匪夷所思的文物失竊,以及因此扯出的與北大道不明的恩怨,通過媒體傳播不斷發酵,不僅給纏綿病榻的大師帶來困擾,同時也把風波主角之一的季承影射成「季門逆子」的忤逆形象。
-
語言大師季羨林的那些英語學習經驗
語言大師季羨林就是其中一位鮮明的代表,季羨林先生一生是傳奇的,他是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具有多重身份,不過最令我讚嘆的是他語言學家身份。在百度上的介紹中,他掌握了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法文、南斯拉夫語,能閱俄文等,如此算下來,他可謂是掌握了八門語言。那麼,同樣是一個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的中國人,為什麼他能夠掌握如此多門語言,而我們更多的人只是學習一門外語(英語),卻要這般苦苦掙扎呢?
-
《季羨林給孩子的寫作課》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範本
,也描寫國家大事,通過閱讀季羨林的敘事文,學習季羨林不枝不蔓的敘事方式與關心他人的品質,文章也可以用來指導孩子寫作。本卷收錄了季羨林描寫自己童年、求學、留學、教學趣事的文章,包括《童年》《留學哥廷根》《懷念母親》《回國》《牛棚生活》等25篇文章,有對生活情節的描述,也有對社會故事的描寫。在季羨林的筆觸中,讀者能了解季羨林從童年到老年過程中的身邊瑣事與國家大事,更能在作者對事件的勾勒中體會每個事件飽滿的情節,領悟生活的道理。
-
不認識季羨林,怎敢說自已有文化
這是季羨林在大三大四時寫的日記,句句屬實。原來大師亦凡人,也會看美女,也會罵人,一股年少衝動無處釋放。2003年,遼寧美術出版社決定將季羨林的日記出版,但是這些露骨的字眼實在有些扎眼,怕是損了大師的名聲和身份,出版社建議季羨林,適當地刪減一些。但是季羨林堅決不同意。「我考慮了一下,決定不刪,一仍其舊,一句話一句話也沒有刪。
-
國學大師季羨林 《在病中》「介紹」自己病情
國學大師季羨林 《在病中》「介紹」自己病情 2002年11月12日,季羨林尿血,到301醫院看急診,第一次住進了該院,在醫院住了兩個多星期就出院回家了。2002年7月,季羨林患了皮膚病,可他不願住院,領導、秘書硬將老人給「押」到醫院,這是季羨林第二次入住301醫院。這次他在醫院一住就是一個多月。畢竟是90多歲的人了,雖然大病沒有,卻也是小病不斷。
-
殷昭俐深情講述《季羨林的家國情懷》
6月10日上午9點,《中華傳統美德叢書》主編、原《紅旗畫刊》總編輯助理殷昭俐在學校圖書館四樓報告廳向我校贈書並作了《季羨林的家國情懷》的報告;盤山策編委會顧問、湖南省教育廳原副廳長、湖南省政府參事王鍵,學校黨委書記馬廣水、副院長亓俊忠,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基礎課教學部和公共管理學院的部分教職員工及220名社團學生代表參加
-
季羨林簡介_CCTV.com_中國中央電視臺
季羨林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季羨林在哥廷根大學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學,學梵文、巴利文。選英國語言學、斯拉夫語言學為副系,並加學南斯拉夫文。季羨林師從"梵文講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學者瓦爾德施米特教授,成為他唯一的聽課者。一個學期 40多堂課,季羨林學習異常勤奮。佛典《大事》厚厚3大冊,是用混合梵文寫成的,他爭分奪秒,致力於讀和寫,"開電燈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季羨林老先生
季羨林老先生是近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語言學家、國學大師,於2009年7月辭世。季老生前著作等身,文採斐然,在多個領域皆有建樹。但當我們推開季老的研究著作,去回顧他的一生,就會發現,季老其人其行更值得欽佩。
-
唯有師恩留心間——回憶恩師季羨林先生
二○○二年本文作者與季羨林先生(左)合影 8月6日是季羨林先生的誕辰日,北京大學原東語系季老生前的同事、學生與「季羨林研習會」「季羨林讀書會」共同舉辦了主題為「憶季老,傳薪火」的季羨林先生109周年誕辰紀念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