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漁
你是一個自立的人嗎?
或許是,或許不是,或許模稜兩可。
思考這個問題,每個人的心裡都應該有桿秤,但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判斷自立的標準是什麼。
樊登說,判斷一個人是否自立的核心標準之一,是這個人是否能夠獨立判斷自己的價值。
那麼,獨立判斷自己的價值又是怎樣一個概念呢?
簡單來說,就是不會輕易的被他人的思想所左右。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大部分人是沒有自己的獨立判斷標準的,我們的很多行為在很多時候都基於外界思想的牽引。
例如你原本想要成為這樣一種人,但是在你的身邊有很多人說你應該成為另外一種人,於是你就會開始左右自己的想法,開始猶豫,原本你堅信的立場被外界的聲音逐漸吞噬。
時代變遷,僅僅70年的時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中國人,我們會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可隨之而來的是,時代給予我們的機會越來越多,時代開拓的道路越來越多,我們應該如何把握?我們又應該如何選擇?我們當中的很多人,早已迷失。
我不否認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有一個好看的外表的確會更加的受歡迎,可是我們的內心呢?往往被忽視。
老子說,君子為腹不為目。
字面意思是,君子更多的只在乎是否吃得飽穿得暖,而不是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是否好看上。
深層意思是,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我們的內在,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而不是去在意那些外在客觀的評價。
然而,很多人與老子的觀點是背道而馳的,更多的是為目不為腹。
很多時候我們觀察自己,會發現,我們很容易被他人的鼓勵和批評所左右,得到了很多鼓勵的時候,我們會感覺非常開心,內心會稍稍有些飄,而得到了一些批評的時候,我們就會偏於情緒化。
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張一山的一段話,大致意思是,現在很多人都習慣讚賞別人,我們也都非常喜歡聽到別人說我們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優秀,可是我們要明白,這些話很多都是假的,所以我們要懂得辨別哪些話是真的,哪些話是假的,知道自己所處的段位,清楚的認知自己。
自我價值的判斷標準,實際上就是擁有自己的思想,擁有自己的原則,擁有自己的立場,我們會思考別人的建議是否正確,同時更清楚自己的選擇是對是錯。
那麼如何能夠讓我們的思想撐得起自我價值的判斷呢?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
把問題簡化,答案或許更有滲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