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海:加快加深期市開放 迎接疫情後更激烈的全球化競爭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方星海:加快加深期市開放,迎接疫情後更激烈的全球化競爭

6月22日,在低硫燃料油期貨掛牌上市儀式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致辭稱,我國推出低硫燃料油期貨,並向國際投資者開放交易是期貨市場跟進產業變革、服務全球企業的一項舉措。

「低硫燃料油期貨是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的第三個國際化品種,從一開始就接受境外交易者參與,助力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和航運中心建設。」他說。

2014年燃料油期貨在上期所上市,資金運行平穩,功能發揮良好。方星海表示,近年來燃料油市場發生了深刻變化,在全球範圍內航運業加快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全球限硫令今年1月正式實施,低硫燃料油成為船用燃料油市場主流品種。在亞太地區,船用燃料油市場快速增長,份額佔比超過45%,成為全球最大的船用油消費市場。我國保稅燃料油政策實施,國內電廠產能得以釋放,行業蓬勃發展。

「上海期貨交易所要拓展產業服務,加強市場監管,促進市場功能充分發揮,為我國和全球燃料油市場健康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方星海稱。

百年不遇的全球新冠疫情,對世界政治經濟和金融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對此,方星海稱,期貨市場要更快更深的推進對外開放,迎接疫情過後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競爭。期貨品種開放模式要多元,不同期貨品種有自己的特性,開放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元,因勢而變。

「在擴大以特定品種模式開放的同時,還要開展包括結算價授權、合約外掛等方式在內的多種開放模式。一個品種開放之後,要充分借鑑全球最佳實踐,加強市場推介,進一步提升境外交易者的交易便利性,完善外匯等配套政策,延伸境外交割服務,深化境內外交易所業務交流與跨境合作,不斷鞏固開放成果,切實提升我國期貨市場的全球定價能力。」他同時稱。

方星海表示,全球新冠疫情還存在不確定性,但是期貨市場改革開放創新的步伐沒有因此慢下來,反而有所加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我們就是要發揚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他說。

相關焦點

  • 今天,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透露了幾件大事!
    方星海表示,今年以來,我們排除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快新品種上市步伐,全年共上市12個新品種。截至11月底,我國期貨和期權品種共有90個,其中國際化品種6個,下周棕櫚油期貨也要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對外開放期貨品種將達到7個。「特別是今年液化石油氣、低硫燃料油等品種上市後,以油、煤、氣為代表的國內能源期貨市場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 方星海:期貨法即將進入一讀,五項舉措加快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發展
    此外,今年以來,我國期貨市場排除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快新品種上市步伐,全年共上市12個新品種。截止到11月底,我國期貨和期權品種共有90個,其中國際化品種6個,全年新增32個期貨期權做市品種,目前已實施做市制度的期貨期權品種總數達到65個。市場運行質量的提升,也促使更多實體企業和投資機構參與期貨市場交易。
  • 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 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今年提出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與達沃斯論壇的中國主張一脈相承,成為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最新方案。國際貿易投資不斷創新發展,全球治理議題由市場開放等邊境措施,轉向補貼、勞工、環境等「邊境後」規制。新一輪科技革命催生新的治理難題,網絡安全、數字主權、數據流動等新議題博弈更趨激烈。
  • 藍迪專家趙白鴿博士:新型全球化與疫情後的中巴合作
    這一國際新秩序應更符合對等與互惠原則的國際合作,更尊重多元化的發展道路,更具包容性的經濟增長,更能夠體現「休戚與共」與「和而不同」的價值觀。應當看到,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對當今全球化存在的問題,應大膽改革和創新,找到解決問題的治本之策,推動構建包容、公正、合理的新秩序,普惠世界各國人民。在第四次產業革命及新興技術的推動下,新型全球化已成為大勢所趨。
  • 面對疫情,中美兩國的責任是繼續保持開放
    作者:董雲裳(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亞太安全論壇項目主任、美國前代理助理國務卿)  編者按  當前,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5000萬,死亡病例超過126萬,多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相繼感染,疫情持續蔓延,傳播速度明顯加快,形勢仍不容樂觀。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傅夢孜:疫情衝擊下全球化的嬗變與堅持
    這次疫情產生了深遠、全面並具有世紀性意義的影響,世界既有的發展跡象或加快或出現轉折,新的徵象也會迅速顯現,成為百年大變局中具有標杆意義的變化。傅夢孜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疫情暴發以來,要素自由流動的全球化陷入困境。全球化優化了各國資源配置,深化了國際分工,提升了人類福利,促進了各國經濟發展。
  • 崔洪建:疫情衝擊下,歐美試圖「改造」經濟全球化
    西方國家對於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得失的認識有一個漸進過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對經濟全球化利益分配格局「弊大於利」的認識在西方國家越來越佔據上風。疫情對經濟尤其是產業鏈供應鏈的衝擊,將使歐美放棄管理經濟全球化的主張,轉而更明確地將改造經濟全球化作為今後的政策導向。歐美在疫後維護「經濟和產業安全」的產業布局調整方向將進一步清晰。首先,在新興和戰略產業實現全產業鏈布局將成為歐美國家的主要趨勢。在市場規律作用下,疫情之前美國川普政府有關「製造業回流本土」的計劃受到來自產業界不同程度的抵制,推進緩慢。
  • 陳耀:逆全球化近期走向要看全球疫情防控情況
    特別是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後,發達國家加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逆全球化的因素加入了疫情的因素、防控的因素,使得現在對全球化難以精準判斷。一些國家之間產業鏈和供應鏈中斷,一部分是由於疫情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前期貿易保護主義、各國的地緣政治關係導致。所以,疫情使得逆全球化的辨識相對複雜,還需要一段時間來觀察。
  • 中國未來改革開放:將從全球化2.0轉向全球化3.0(深度)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我們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滯,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2018年以來,中國領導人在國際國內場合多次重申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和誠意。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全球蔓延,風雲變幻的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給中國的開放合作帶來更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對中國擴大開放的未來提出嚴峻挑戰。
  • 「深度」王棟 王怡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逆全球化?再全球化?
    另一方面,對於其他地區而言,許多國家在經歷「陣痛」後會加深與中國的緊密聯繫,或許它們會通過多元化策略分散風險,但分散不是分離,不可能實現與中國「脫鉤」。同時,跨國企業要衡量短期內轉移生產鏈的成本、收益以及可能性,它們不願意也沒有能力拋棄現有全球供應鏈去重構一條全新且完整的供應鏈。
  • 全球化再遇「逆風」 中國開放續寫「進擊與超越」
    (兩會·世界觀)全球化再遇「逆風」 中國開放續寫「進擊與超越」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電 (記者 王恩博)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本就挑戰重重的經濟全球化再遇「逆風」。  受疫情影響,許多國家不得不「封城」乃至「封國」,大量經濟活動驟停,全球供應鏈、產業鏈遭遇空前的「斷鏈」風險。
  • 中國有條件推進新一輪全球化,對中國和世界都有利
    6月18日的陸家嘴論壇全體大會上,來自中外金融界的嘉賓,圍繞「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增長、不確定性與開放合作」主題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從全球主要經濟體應對疫情的宏觀政策方面提出建議,並歸結為「1+5」。「1」是抗疫救災,這是最突出的任務。
  • 做好攜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戰的準備
    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強調新冠肺炎疫情不會是人類面臨的最後一次危機,我們必須做好攜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戰的準備。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人類生產生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
  • 韓國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人數繼續攀升;方星海...
    1丨韓國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人數升至48人據央視新聞24日消息,記者了解,韓國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人數已升至48人。韓國疾病管理廳表示,死因與疫苗直接因果關聯性較低,將不會叫停疫苗接種。2丨方星海:將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向全面制度性開放轉變10月24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我們將站在新的起點上,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在穩步放開跨境投融資限制的同時,更加注重製度規則的深層次對接,不斷增強政策的可預期性和穩定性,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從局部管道式開放向全面制度性開放轉變
  • 中美競爭加深將如何影響世界政治經濟格局
    中美間戰略分歧加大、美國對華戰略定位發生重大變化、兩國關係發展的基礎出現動搖,是當前中美競爭程度加深的重要原因,也使兩國關係走到了一個新的「臨界點」。作為對當今世界有著重要影響甚至是關鍵性影響的兩個大國,中美競爭加深雖然有將世界經濟格局推向兩個平行市場的風險,但也會進一步促進世界政治格局的均衡化。
  • 國際智庫|國外學者談「去全球化」及幾點思考
    同時,各方對中國改革開放高度關注,認為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和開放進程與美國對WTO改革的態度,對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規則的權威性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對此,我國應高度關注全球化發生的新變化,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對抗「去全球化」,加快構建高質量的市場經濟體系,加強與國際智庫的深入交流與溝通,採取多種渠道和方式宣傳我國改革開放新舉措。
  • 生意社:英國疫情引發期市恐慌 22日滬膠大跌超7%
    受此影響,歐洲金融市場劇烈震蕩,歐洲股市、期市紛紛重挫。   22日,國內期市受此事件引發的恐慌情緒影響,膠類期貨品種尾盤大跌超7%。  關於後市,當前天膠供應端影響相對較小,冬季的市場需求受多重因素影響,需密切關注全球疫情控制情況,謹防對經濟的影響引發投資市場的大波動,從而影響現貨市場走勢。
  •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院長:後疫情時代的中國,技能變革至關重要
    據主辦方「斯科爾科沃論壇」介紹,今年的第九屆「開放式創新」論壇,主題設定為「新數字常態:我們準備好迎接變革中的世界了嗎?」圍繞這一主題,演講嘉賓試圖透過疫情表象,探尋更深一層未來趨勢:由疫情造成的經濟和社會「孤立」狀態,疫情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是否會被接受成為一種「新常態」,又會給「後疫情世界」科技發展帶來何種影響。
  • 「逆全球化」沙盤推演:暗流湧動,但雷聲大雨點小,警惕選舉年後再加速
    目前全球化體系的弊病在獲得一定程度修正後,或將以更高水平的形式「涅槃重生」。中國可以通過加大開放力度,順應這一大勢。這加快了經濟萎縮導致全球貿易額暴跌的步伐。事實上,伴隨08年次貸危機後,全球經濟陷入「低增長,高動蕩」常態。特別是,如前文所述,伴隨16年美國總統選舉和英國「脫歐公投」後,全球民粹政治力量的崛起,全球化共識開始遭受破壞。以關稅提升為代表的全球貿易摩擦和「逆全球化」開始加劇。
  • 劉遵義:疫情之下的全球化思考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韓國、日本、義大利等國家已經成為疫情高發地區。截至北京時間3月4日17時,中國境外共76個國家確診新冠肺炎12668例。截至北京時間3月4日17時,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國家和地區。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圖在全球經濟體高度融合的今天,各國團結合作,成為戰勝疫情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