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之美

2020-12-15 法制網

棋子兩色,一黑一白;棋盤兩方,一縱一橫。大繁至簡,方寸之間有著無窮變化,這就是圍棋。

作為源自中國的古老技藝,談及圍棋的起源,以堯舜之說最為常見。「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雲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圍棋自誕生起就具備了教化作用,傳說堯和舜發明圍棋是為了教育孩子。

圍棋在文獻中的可靠記載,出現在春秋時期。《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首次出現了圍棋,「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這裡的「弈」就是圍棋。作者用圍棋為例,講述處事的道理,說如果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就會招來禍事。這就是成語「舉棋不定」的由來。

早期圍棋還是以遊戲為主,是一種「小技」。但隨著圍棋運動的不斷普及,人們棋藝不斷精進,開始從圍棋技藝的學習、比賽、觀賞中領悟出「道」,並上升為哲學思考。東漢班固的《弈旨》是現存最早的圍棋理論的文章,「局必方正,象地則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陰陽分也;駢羅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陳,行之在人,蓋王政也。」把黑白棋子方正棋盤與天文地理道德王政聯繫起來,賦予圍棋最初的哲學品格。

漢魏時期,圍棋棋盤還是十七路,下法也與現代圍棋有很大不同。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十九路棋盤,標誌著圍棋最終定型。據南北朝時期敦煌石室版本《碁經》記載,「棋三百六十一道,仿同天之度數。」可見當時已經有十九路棋盤了。棋枰的變大也與當時科技的發展特別是天文曆法的進步有很大關係。十九路棋盤中共有361個交叉點,去掉「一」這個萬物起始,剩下360個,恰好是農曆一年的天數,把360天四等分,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各自的90天,棋盤四邊共有72個交點,代表一年72候。此外,圍棋上縱橫交錯的十九根線與時間對應,方形棋盤象徵著地,圓形棋子代表著天,圍棋把時間與空間統一在了一起,將千變萬化寓於其中。

兩晉南北朝時期圍棋流行於朝野,趣味軼事層出不窮,圍棋的許多別稱就出自於此時。如手談、坐隱、忘憂等。《世說新語》中說:「王中郎以圍棋是坐隱,支公以圍棋為手談。」王中郎是指東晉名士王坦之,支公則是指名僧支道林。王坦之認為弈棋時兩人對坐,專心致志,別事不聞不問,猶如隱居,遂得「坐隱」之名。支道林把圍棋作為清談的一種,對弈的兩人以手代口代筆,進行無言的交流。

圍棋之道,亦能勝敵。晉太元八年,前秦苻堅率軍百萬,傾巢南下,準備一舉消滅東晉,當時東晉的兵力不足八萬。晉孝武帝任命謝安為徵討大都督,謝安的侄子、將軍謝玄前來請示退敵的辦法。謝安對謝玄說,用兵之道,與弈棋一樣,要深藏不露,臨危不懼,並以靜制動,這樣弱兵也可勝強兵。謝玄隨後率八萬大軍,在淝水大破苻堅百萬大軍。這一仗把入侵的前秦軍殺得膽戰心驚,潰不成軍。捷報傳來時,謝安在下圍棋。拿到捷報後,他順手放在一邊。這種臨危不懼、指揮若定的氣度,令人嘆服。

人生如棋。在黑白的世界裡,可以緩釋壓力,尋找快樂,體悟人生。正如古人所說,下圍棋可「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訓,得心悟,得天壽」。(孟汐)

相關焦點

  • 棋如人生|從圍棋中看見平等之美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圍棋,它的行棋規則就強烈貫徹著等、自由的風貌。它沒有「將、王」之分,也無需斬「將」擒「王」,棋子各行其職,各守其位,誰都不會「被歧視」。堯舜時代,蒼蒼茫茫,人們基本上是平等的,沒有階級和等級之分,人與人之間相互平等自由,無拘無束,所以這也反映圍棋之中。
  • "誰是棋王"海選第4期 演員孫濤亮相話圍棋之美
    、唐奕共話「圍棋之美」。本期節目中,號稱「文藝界裡下圍棋下得最好的,圍棋界演小品演得最好的」著名演員孫濤以及中國棋壇2位美女棋手於之瑩、唐奕將與大家共話「圍棋之美」。不過孫濤真正系統的學習圍棋是從當兵開始,「當時看了中日圍棋爭霸賽聶衛平老師出色的表現,熱血沸騰,決心好好研究圍棋。」正是從那時起,孫濤領悟了圍棋的魅力,他覺得「千古無同局」是對圍棋之美的最好闡釋。同時,圍棋培養了他的大局觀,對於表演也有很大幫助。「下棋和小品,一個是給自己快樂,一個是給別人快樂,如何理解並轉化,這也是一種和諧之美」。同樣來到演播室的還有中國棋壇兩大美女於之瑩和唐奕。
  • 棋魂之圍棋
    棋魂之圍棋 休閒益智 大小: 29.58M
  • 圍棋文化:智的開啟,美的薰陶
    在中華民族悠悠的文化長河中,圍棋可謂是一顆耀眼奪目的璀璨明珠。它是一門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體育項目,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四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參加圍棋隊以後,一些原本在老師眼裡聰明卻頑皮的孩子安靜多了,通過下圍棋,把棋手的注意力集中在每招每勢上,慢慢地靜下心來,這樣經過不斷地對局和各種考試磨練,收住他們的性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下圍棋,還能豐富學生的想像力,隨著年齡的推移,學生從模仿性和表現性過渡到想像的概括性、邏輯性。
  • 圍棋文化之扇子:多把圍棋名扇欣賞
    脫胎於中國圍棋的日本圍棋很大程度地繼承了中國的圍棋文化。扇子何以同圍棋聯姻,實在無從知曉,大概多半是曾經酷愛圍棋的文人墨客的遺風。現代棋士的扇子,大多書寫著充滿棋理與哲理的格言,如「流水不爭先」、「和諧」、「天道」、「自然流」、「飄逸」、「沖天」、「超越自我」、「無心」、「平常心」等等。
  • 讓數獨像圍棋一樣普及 「數獨之美與創新能力」活動舉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近日,「自主創新大講堂-科學館專場活動-數獨之美與創新能力」學術交流活動在市科學館舉行。活動邀請數獨愛好者一起進行分享交流。未來協會將舉辦豐富多彩的數獨活動,讓數獨能夠像圍棋一樣普及。審讀:喻方華
  • 中日圍棋擂臺賽30年︱從Go到Weiqi:圍棋如何國際化
    此事不僅震動了整個中日棋界,也是影響全世界圍棋發展格局的一件大事,甚至有美國學者將此事件的重大意義與1972年鮑比·菲舍爾(Bobby Fischer)擊敗鮑裡斯·斯帕斯基(Boris Spassky)的西洋棋「世紀之戰」相提並論。那一年,鮑比·菲舍爾為美國奪取了史上第一座西洋棋世界冠軍獎盃,成為冷戰背景下美蘇間最具「象徵意義」的事件之一。
  • 國內聞名的圍棋之鄉,見證對弈千年歷史,洛陽有個圍棋博物館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近年來,洛陽圍棋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成為全國著名的圍棋「百段之城」,先後誕生了汪見虹九段、周鶴洋九段、王冠軍八段等30餘位職業棋手,職業段位總和達到120段,在全國名氣較大,被稱為「圍棋之鄉」
  • AlphaGo 是如何被訓練成圍棋之神的?
    袁行遠:19年前計算機擊敗西洋棋冠軍卡斯帕羅夫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現在計算機又要來攻克圍棋了嗎?虛竹在天龍八部裡自填一子,無意中以「自殺」破解「珍籠」棋局,逍遙子方才親傳掌門之位。難道以後「阿爾法狗」要出任逍遙派掌門了?
  • AI戰勝歐洲圍棋冠軍 圍棋界怎麼說
    對於去年圍棋AI的對戰成果,谷歌近日才予以公布,而樊麾作為蟬聯多屆的歐洲冠軍又表現不佳。一石激起千層浪,《Science》等權威科學雜誌,中西方各大媒體紛紛以頭條消息報導,谷歌股價也隨之大漲。網絡中「谷歌AI橫掃歐洲冠軍」,「谷歌圍棋AI是裡程碑性的進步」等溢美之詞隨處可循,「人類最後智力驕傲即將崩塌」等「人工智慧威脅論」的字眼也屢見不鮮。
  • 孫德常|圍棋文化:圍棋與成語「舉一反三」
    這種高度概況基本符合原句的涵義,但卻引起該句後面的「則不復之」的多種誤解。「復」應該指圍棋中的「復盤」。「隅」就是圍棋棋盤上的一個角部。孔子正是運用「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個圍棋對弈和復盤的例子,告訴人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道理。圍棋界廣為人知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是孔子在《論語 陽貨》中關於圍棋的論述。
  • 圍棋|2020世界人工智慧圍棋大賽:星陣圍棋與採薇圍棋晉級決賽
    12月1日,在福州舉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圍棋大賽四強賽中,中國人工智慧採薇圍棋、星陣圍棋分別戰勝對手中國人工智慧天狗圍棋和比利時人工智慧裡拉零,晉級決賽。
  • 出海記騰訊圍棋AI「絕藝」戰勝日本圍棋界希望之星
    參考消息網3月27日報導3月26日下午,騰訊AI Lab(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研發的圍棋人工智慧「絕藝」執黑中盤戰勝了日本新銳棋手一力遼七段,獲得日本電聖戰冠軍。「電聖戰」由電氣通信大學(簡稱:UEC)與日本棋院於2013年創辦,是近日結束的「UEC杯」世界計算機圍棋大賽的姊妹賽事,由「UEC杯」冠亞軍與人類職業棋手對戰。
  • 昆明雲窯子圍棋文化有限公司|雲窯子圍棋 圍棋入門口訣
    中國圍棋作為一門較為深奧的遊戲,儘管玩著必須玩家們有充足的指揮者,可是卻也得到了許多人的鐘愛。可是喜歡是喜愛,新手玩家在下圍棋的情況下,卻也必須把握一定的方法遊戲玩法,不然得話,也是有將會在一開始玩的情況下就對中國圍棋喪失興趣愛好。
  • 圍棋是最古老的又是最年輕的!圍棋與東方智慧
    圍棋作為一種棋類運動,可能人人都知道,但是又怎樣用一句話很精煉地概括出圍棋的定義呢?有的人說圍棋是體育運動項目,也有的人說圍棋是智力競技項目,這都對,但是又不全面。我覺得圍棋真是中華民族高度智慧的一個結晶。為什麼這樣說呢?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一個是圍棋有什麼樣的特徵,另一個是為什麼圍棋經過幾千年的歷史還能這麼好地傳承下來。
  • 她是圍棋名將,嫁大8歲冠軍,女兒已經19歲,今51歲曬照美出天際
    我國象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圍棋也是如此,日本的圍棋有許多高手,韓國有崔精,中國也有諸宸、聶衛平等著名圍棋高手。不過,中國的柯潔更厲害,多次拿下世界冠軍,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位。她的名字叫做張璇。張璇與丈夫常昊的愛情故事一直以來被大家津津樂道。張璇是當時的棋壇的美女,顏值高,身材傲人,氣質好。
  • 少兒學習圍棋好處多,你知道幾歲的孩子才適合學圍棋嗎?
    隨著文化教育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圍棋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琴棋書畫中的一項,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喜歡下圍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圍棋的內涵其實遠不止智力訓練。那麼學習圍棋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 愛圍棋
    圍棋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是諸子百家思想的融匯結晶,是體悟生活智慧的道具模型。是很有挑戰性,好玩有趣,開發智力,鍛鍊意志,培養習慣,提高學習力的遊戲。 相比於以誦讀為主的經典學習的「文」教方式,圍棋教育要求動眼、動手、動腦,有很大的信息量,要求很高的興奮度,還有情感波動、心態起伏,是強調由主動內驅發起去親歷感悟成長變化之道的「體」教。
  • 懷念一代大師沈君山:圍棋界最後的風流名士
    就學臺灣大學期間,曾是臺大足球隊隊長、籃球隊隊員,赴美求學期間又連續三年獲得美國圍棋本因坊戰冠軍,回臺灣後曾贏得兩次世界橋牌賽亞軍。 除了學術和政治,沈君山在圍棋上花費心血最多。他是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每個赴日本下棋的棋手都先要經過他的考試,張栩九段還認他為義父。
  • 21個圍棋別稱之「最」,你聽說過幾個?
    為之猶賢乎已。」中的「弈」就是最早用以描述圍棋的句子。最神話別名—爛柯「爛柯」暗藏著一個著名的神話傳說,晉人王質砍柴的時候到一山中,見二童子下圍棋,便坐於一旁觀看。一童子把一個狀似棗核的東西給王質,他吞下後竟然不覺得飢餓了。過了一會兒,童子對他說:"你為什麼還不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