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7歲前擁有4項能力,家長基本不用愁了

2020-12-22 育兒寶

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希望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培養,將來有一天出人頭地,生活幸福美滿。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三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在孩子7歲的時候基本就已經定型了,所以才能看出孩子長大以後是否有出息,因此父母們更要注意,孩子在7歲之前是培養的關鍵時期,只有擁有了好的習慣,才能幫助孩子成就未來。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到,如果孩子在7歲之前,家長能夠幫助孩子擁有這4項能力,那麼孩子以後的人生道路家長基本就不用再發愁了。

擁有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俗話說,一個好漢7個幫,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要有幫助他的人,這也說明無論是在古時候還是在現代社會,擁有一個好的人緣,對自己的事業以及學習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他們對家長們也有這樣的感受,有的孩子出門以後嘴巴會很甜,哪怕是碰到自己不認識的人,也會跟他們打招呼,像這樣乖巧的孩子,不僅大人喜歡,身邊的朋友也很多,討喜的孩子走到哪兒都能夠成為焦點,能夠迅速成為一個小團體的領導者,這樣子的孩子,即便是以後長大,也會得到更多人的幫助。

擁有過強的自理能

現在的大多數家庭氣氛也就只有一兩個孩子,還是在雙方老人還有父母的疼愛下都會比較依賴大人獨立性差,自理能力非常的欠缺,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也很難有大的作為。

所以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應該更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努力,孩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只有這樣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才會更強,並且更具有責任感,長大以後才更有出息。

具有積極的探索精神

每個孩子來到世界上都飽含著對世界的好奇,因此家長們更應該好好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只有這樣孩子在長大之後才有一定的創造能力,面對困難時才不會退縮,才會想盡辦法去解決。

擁有良好的心態

大家們總說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這句話一點兒也沒錯,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所以在面對生活時,我們更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能聚集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瑣事,這樣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愛笑的孩子才有蓬勃的生命力,不會輕易被生活的困難打敗。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家有男孩,家長在孩子6歲前,要教會孩子「5項技能」
    ,孩子一旦過了6歲,就會更難管教。針對這一問題,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也曾表示說:對於家有兒子的人來說,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要,在孩子6歲前,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5項技能」。:家有男孩,家長在孩子6歲前,需教會孩子「5項技能」1.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培養他這「4項能力」,長大以後更優秀
    在小學的時候,基本班級前幾名,都是女生,等到上了初高中,乾坤就要被扭轉了,尤其統計各地高考理科狀元,排名靠前的也是男生佔的比例更大,這說明男生在理工科方面確實要比女生強。同時也誕生了很多標籤貼在了這些優秀的男孩兒身上:「理工男,直男,IT男,」再嚴重點還有:「鳳凰男,媽寶男。」基本就是形容男孩子:情商低,依賴媽媽,不會為人處世等。
  • 李玫瑾:在孩子7歲前,要培養這幾項能力,長大後就不需要發愁了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將來會有出息。「3歲看大,7歲看老」。在孩子七歲時,孩子長大後能否出人頭地,基本上已經定型。父母就要在孩子7歲前的成長關鍵期,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品格,孩子才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球球從小就很聰明,三歲就能講故事,而且吐字清晰,表達能力也很強。
  • 李玫瑾:在孩子12歲前,要教會他「四個能力」,受益終身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各方面能力強,但其實孩子是否優秀、能力是否強,是需要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的。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12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
  • 李玫瑾:6歲前是孩子性格養成黃金期,家長要堅持做好這4件事
    家庭教育的最佳時期是12歲之前,即依戀期。而在依戀期中,1-6歲又是最關鍵的時期。6歲前之所以是最關鍵的時期,是因為6歲前是孩子性格養成黃金期,這個階段類似於建房子打地基的階段。通過家長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形成好的性格、完整的人格,那麼他以後的生活基調就定下來了。
  • 李玫瑾:1.5歲前,孩子哭了就要抱,6歲前家長要學會「恩威並施」
    教師節之際,李玫瑾對話俞敏洪,在直播間中,他們聊到了很多家長們關心的家庭教育問題。其中,李玫瑾教授:孩子1.5歲之前,哭了就要抱,6歲前,既要關注情緒,也要讓孩子有敬畏之心。4、讓孩子嘗試用語言表達情緒:當家長多次用語言描述孩子的情緒後,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地學會自己描述自己的情緒,一旦孩子掌握這個技能,他用哭來表達情緒的次數就會變少。
  • 李玫瑾:養男孩的要注意,最晚6歲之前,要教會他這「4種能力」
    李玫瑾教授指出:最晚6歲之前,家裡有男孩的的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這4項能力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曾經根據過男孩的先天特徵,在講座中具體總結了一些教育理論:3到6歲,是孩子塑造性格的關鍵時期,宜早不宜遲,尤其是對於男孩子們來說
  • 李玫瑾:12歲之前,務必教會孩子這4個能力,是立足社會的根本
    不恰當的管教不僅會讓孩子這隻瓶子的顏色變得糟糕,甚至還有可能會被輕易打碎。少年犯的父母不懂孩子為何會犯罪?李玫瑾教授直言:12歲之前管錯了從事犯罪心理學研究的李玫瑾教授,現在是父母們口中的「育兒網紅」,在各地進行的教育講座和視頻,被家長們奉為「教育聖經」。
  • 李玫瑾:12歲之前,請務必教會孩子這4個能力,是立足社會的根本
    李玫瑾教授直言:12歲之前管錯了從事犯罪心理學研究的李玫瑾教授,現在是父母們口中的「育兒網紅」,在各地進行的教育講座和視頻,被家長們奉為「教育聖經」。在某次講座中,有家長提問說「雖然為人父母,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管教孩子!」李玫瑾教授就此和大家分享了一個自己的「12歲之前管教孩子」的理念。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培養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
    有一次我在聽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的講座感覺很受益,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六歲前,培養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提到了讓孩子多吃體力的苦,到了孩子4歲左右家長就可以給孩子練一練吃苦的項目,比如遊泳、跆拳道等等。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6歲前家長要「狠心管」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曾看過一篇著名的親子教育專家付小平博士寫的文章:《養育孩子:6歲前用心,6歲後省心;6歲前省心,6歲後操心!》這讓我一下子想起李玫瑾老師也特別看重6歲之前對孩子的教育,她曾說過: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在孩子六歲前對他說「不」!……那麼,孩子6歲前,為什麼要「狠心管」?
  • 李玫瑾:這4個能力孩子受益一生,12歲前必須學會
    「十二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在孩子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受益一生。抗挫力,人生的底牌李玫瑾教授說:挫折訓練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重要。她說,表達能力強的孩子,擁有內在的力量,不會選擇用暴力做武器。而不善表達的人,很容易掉進情緒的陷阱,在衝突中激化矛盾,也將自己置入了險境。一言蔽之,會表達的人,一開口就贏了!
  • 李玫瑾:養育女孩,家長遵循「4項原則」,女兒未來陽光氣質足!
    李玫瑾:養育女孩,家長堅持這「4項原則」,女兒未來陽光氣質足!李玫瑾教授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她不僅研究犯罪心理,也很擅長分析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所以她有很多育兒觀念,深受家長的認同。但同時也有很多人的反對,於是很多人好奇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女兒如今過得怎樣?
  • 李玫瑾:這4個能力孩子受益一生,12歲前必須學會!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十二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在孩子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受益一生。抗挫力,人生的底牌李玫瑾教授說:挫折訓練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重要。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教會他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就曾在講座上對這種現象做出解釋: 家長們過於重視讓孩子學習知識,而忽視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等孩子到了三年級後,知識突然轉型,需要孩子進行複雜的思考,孩子適應不過來,成績就會下降。李玫瑾教授提及,孩子六歲前,教會他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
  •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在孩子6歲前,父母要讓孩子養成這3種性格
    李玫瑾還說,孩子之所以在青春期出現叛逆的問題,一般都是在12歲之前,還有可能更早,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孩子還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性格,後面再想糾正就難了。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也有了叛逆心理,這個時候有些孩子已經很難管了,所以家長還是在6歲之前就教給其這3種性格。
  • 李玫瑾:這4個能力孩子受益一生,12歲前你要學會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十二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在孩子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受益一生。圓桌派》上,李玫瑾教授談到孩子的暴躁情緒和偏執行為問題。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父母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在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研究多年的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就曾說:「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孩子身上產生的諸多問題,其實在6歲前就已經埋下了根源。因此,6歲前父母們到底該管孩子什麼?這成為很多家長的困擾。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同樣身為父母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答案。
  • 李玫瑾:教育孩子把握4個臺階,想要娃優秀家長別錯過3個時間點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把握18歲前的4個臺階兒童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一直在宣傳一個理念:孩子18歲前有三個臺階,分別是6歲、12歲和18歲,其中6歲前可以分為——0到3歲和3到6歲,所以也可以說是四個臺階李玫瑾教授強調:3歲之前的教育,比3到18歲的教育都重要得多,父母情感餵養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後面很多事情的發展趨勢。
  • 李玫瑾:在孩子12歲前,要教會他「三個能力」,有助於孩子成長
    李玫瑾是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主修青少年犯罪心理領域,而她在育兒方面的許多獨到的見解也是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作為家長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而好的品格和良好的智商發育都離不開良好的教育環境的構造。李玫瑾教授表示12歲前教會孩子這三種能力是關鍵,有助於孩子成長,甚至受益終身。1.抗壓能力現在的父母對孩子們往往是「愛之深,操之切」,總是想著孩子還小很多事情必須通過自己來替他做才安心,最後只會造成孩子過度依賴,不利於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