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片字幕出錯誰「背鍋」? 業內人剖析背後是與非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在近期放映的進口大片中,眼尖的觀眾常常會發現出現在中文字幕中的錯別字,比如《金剛狼3:殊死一戰》中將「檢查」寫作了「檢察」,今天公映的《速度與激情8》的字幕裡,則把「報仇」寫作了「報酬」。近年來引進片字幕翻譯問題常常會引起爭議,或直譯生硬、或意譯不準的情況時有出現。

  不過綜合而言,近兩年對於字幕的抨擊已經漸漸平緩,不像2014年時賈秀琰的翻譯問題引起反響那麼巨大,上文提到的翻譯錯誤應該不過是校對或輸入法操作不嚴謹所致。雖然仍有瑕疵,但劣評已大大減少。而且從片尾字幕可以看出,字幕的譯製方已經開始出現變化,比如近期《金剛》、《美女與野獸》、《樂高蝙蝠俠》等多部電影的片尾均出現一個名字「傳神語聯」,被四大譯製片廠壟斷的引進片翻譯市場出現了全新的勢力。

  新京報獨家專訪了八一電影製片廠譯製片負責人王進喜主任、長影集團譯製片製作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曉巍廠長,以及傳神語聯網引進片翻譯相關負責人,並諮詢了兩位關註譯製片的電影研究者餘泳和陸柏宇,為各位讀者剖析譯製片背後的是與非,誤解與無奈。

  引進片譯製流程

  片方翻譯一版中文字幕送審(英文臺本包括難點批註)

  過審後中影進出口或華夏分配給四大譯製片廠

  譯製片廠拿到片方資料(影片、中文字幕、英文臺本)

  譯製片廠選擇自己翻譯還是交給合作的翻譯公司(例如傳神語聯)

  中文字幕翻譯和中文配音完成

  反饋給片方

  字幕差異從何而來?

  連片方和譯製方都會有矛盾

  目前國內有四家譯製廠:長影集團譯製片製作有限責任公司(下文簡稱長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譯製中心(下文簡稱中影),八一電影製片廠(下文簡稱八一),上海電影譯製廠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上譯)。除了近兩年突然進入觀眾視野的傳神語聯,之前的絕大多數影片字幕和配音臺本都是這四家譯製廠的作品。

  中影和八一廠目前均由八一廠譯製部門主任王進喜負責,這兩個團隊出的譯製片翻譯都並非專職人員,而是懷抱著熱誠的譯製廠員工。也因為這種非專業性,八一廠曾一度成為眾矢之的。2015年《復仇者聯盟2》上映期間,網友就曾經因對中文字幕不滿而怨聲載道,因為他們以為翻譯是網傳的脫口秀譯者谷大白話。

  這位網絡紅人確實翻譯過《復仇者聯盟2》的臺本,但是片方自製的送審版,其實後來資深星戰粉姚望翻譯的《星球大戰7》和民間譯者周東翻譯的《美國隊長3》也都只是迪士尼影業提交給中影審查的版本。不光迪士尼,其實好萊塢的六大製片公司都會提前找人翻譯好臺本,既是送審資料也是內部參考資料。

  經電影研究者餘泳證實,片方送審版的中文字幕和臺本都會給到譯製片廠,但有時譯製廠會覺得片方提供的翻譯不夠好,有時片方和譯製方又會因為對翻譯各執己見而產生矛盾。

  - 實例

  草薙還是草雉?

  長影譯製廠廠長王曉巍說:「我們剛做完的《攻殼機動隊》就是從日本動漫改編過來的,女主角的名字也是日語翻譯過來的,我看網上有寫成草薙(ti)素子也有寫成草雉(zhi)素子的。一開始片商給的翻譯是草雉,但是在日本一般用草薙比較多,於是我向他們反映,最終確認為草薙素子。」

  當然,有些爭議是因為翻譯版本不同,比如《星際迷航》系列中的飛船Enterprise就有「企業號」(繁體語境)和「進取號」兩種翻譯,譯製片觀察者陸柏宇指出:「按大陸的叫法得翻譯成『進取號』。」

  四大譯製片廠如何分蛋糕?

  分配影片不從題材或語種角度考慮

  「分帳片由中影和華夏兩家發行公司選擇譯製片廠,首先會考慮到系列電影的延續性,《銀河護衛隊》系列就是八一廠負責。以前急的片子放在北京方便,畢竟快遞收發素材也需要兩天時間。」王進喜確認分配影片並不是從題材或語種的角度來考慮,「片方和發行方可以建議進出口公司,我的片子放在哪裡方便,能做得更好。片方花了幾個億拍出來的片子還是希望譯製效果好,尤其《瘋狂動物城》15億的票房在引進片中就很少,迪士尼也特別重視配音和翻譯,他們要求所有配音演員先試音,發到美國後再選。而像米老鼠、高飛,都有固定的人選。我從1994年到現在一直都堅持誰適合就做。漫威的片子梗多,現在就是把臺本發給傳神語聯來做。」

  陸柏宇則給出了更為具體的數據:「比如去年長春譯製35部,上譯24部,北京(八一廠和中影譯製中心現均由王進喜主任管理)總共譯製34部。」

  - 實例

  「白譯」的情況也不少

  但並不是每一部抓緊翻譯出來的電影都能走進電影院。「給到譯製片廠的時候要得非常急,因為發行方已經想好了檔期,也就給到七八天的時間來譯製,最後做出來檔期又沒爭取到——好檔期一年沒有多少,一年365天,就是52個周末。」餘泳向新京報透露這些不為普通觀眾所知的內幕,「《為奴十二年》就是這樣的情況,後來送東方電影頻道播出了。法國的《三星大廚》和《黑金風暴》也是如此,至今沒有上院線。片方就虧了。因為那是買斷片,買下來也花了幾十萬、幾百萬。」

  目前有一部去年9月上映的愛爾蘭影片《追擊》作為買斷片引入國內,確定由長影譯製片廠擔任國語配音,翻譯則由傳神語聯負責,但這部電影原定3月17日上映,推檔後也遲遲沒有上映的消息。

  時間是譯製片的敵人?

  以前花25天翻譯 現在不超過兩周

  電影研究者餘泳解釋為什麼現在的譯製時間緊張:「以前是25天到一個月,現在基本沒有超過兩周的。」長影譯製片廠廠長王曉巍也證實:「當時為了趕奧斯卡的宣傳熱度,《荒野獵人》的譯製時間只有8天。」而這8天包括翻譯、錄音和後期,基本上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長影最終還是準時提交了譯製版,「流程還是不會變的,只能壓縮時間,工作人員加班加點,但是不能出差錯,還要把人物的對白翻得通俗易懂,又有哲理性。提到加班,大家都積極響應,從來不提加班費,這些人的精神也激勵著我把譯製片幹好。」王進喜主任也舉出類似的案例:「《蠟筆小新》和《海賊王》7天就交片了,《生化危機》9天就做出來了,那時都臘月二十九了。」

  餘泳指出這當中的難處:「一般譯製劇本,需要10天左右,配音要4天,混錄要3天,就是說你要把它打磨得比較好,需要18到20天。但現在一個又能配音又能上字幕的臺本,給到翻譯的時間也就3到4天,配音還要順,口型還要準,不然導演在對詞的時候還要進行大量修改。」

  傳神語聯撞上過更極端的案例:「也有客戶要求在5天內完成翻譯任務的——《降臨》,我們會迅速調整配合方案,竭盡全力來完成。這裡面還有大量的溝通和反覆逐字推敲工作。」最終《降臨》只能放棄配音只上字幕版。

  - 實例

  時間越趕,出的問題越多

  如此緊張妥協下做出來的《降臨》字幕,仍然遭到了網友的吐槽:「女主角給女兒解釋為什麼給她取Hannah這個名字,說'Hannah is a palindrome, it reads the same forwards and backwards.'(漢娜是個回文名字,正著讀反著讀都是一樣的)然後字幕翻譯成『媽媽很用心給你起的這個名字』。」

  包括但不限於此的許多「翻譯硬傷」其實是譯製方出於兩方面的考慮:其一是所有觀眾的理解能力,其二是配音的口型。王曉巍解釋道:「字幕這一版要求直譯一些,更尊重原作,但是一行不能超過16個字,你還得讓觀眾能在一瞬間看明白,又不囉唆。配音版可能會照顧口型,調整一下語句前後,出入不會太大。」

  翻譯的難處在哪裡?

  出於保密,只能一個人翻譯

  作為一個網絡字幕組威名遠揚海內外的國家,我國的年輕觀眾們其實不太理解為什麼譯製方會感慨時間不夠:「那些網絡上的字幕組不是經常上午出資源下午就發熟肉(翻譯好的版本)了嗎?」

  但引進片的譯製卻沒有這麼簡單:首先,網絡字幕組的速度源自分段分配翻譯任務,這在譯製片廠和翻譯公司都是不可能實現的,畢竟整個公司的運作並非僅僅圍繞著某一部電影;其次,一部電影分配給多個人翻譯,影片的保密工作就很難進行,但如果是公司行為,管理就會嚴謹許多,此番記者聯繫採訪《樂高蝙蝠俠》的配音團隊北鬥企鵝工作室,就因為保密協議的原因而被婉拒;而且,分段翻譯的成果也很難統一風格,字幕組翻譯出來的中譯臺本也無法達到配音的要求。

  出於以上考慮,引進片大多由譯製方的一個員工獨自翻譯。雖然傳神語聯是一家擁有上萬名員工的大型翻譯公司,「團隊中也有專門負責校稿和打軸的人,但真正說到聽譯,主要還是一個人」。經歷了多次翻譯風波,王進喜在為《銀河護衛隊2》挑翻譯的時候格外謹慎,選擇付博文正是考慮到他「之前翻譯《魔獸》、《奇異博士》等片在網上引起的爭議很少」。王進喜還指出了一些片方造成的無奈:「像印度、韓國和一些國家提供的都是英文字幕臺本,只有臺詞,連這話誰說的都沒有標明。而且這些國家本身不以英語為母語,他們自己翻譯成英語,再給到我們翻譯成中文,這就倒了兩次手了。」

  - 實例

  主動「意譯」理由很多

  除此之外,由於中國國情,引進片翻譯也要符合審查要求,有些政治傾向和裸露方面的臺詞,王進喜會選擇第一時間與進出口片方溝通,而譯製片廠在翻譯的過程中也會儘量讓過激的語言合理化,如將爆粗口處理成「混蛋」、「見鬼」之類。王進喜曾在一次譯製過程中發現臺詞中有一句「豎起你的中指」,他覺得這句話帶辱罵意味,讓他感到不適,於是堅決將其改成「豎起你的手指」:「隨觀眾怎麼理解吧!」

  酬勞如何分配?

  一部片酬勞僅5萬 團隊好幾個人分

  經王進喜主任證實,每部影片的譯製酬勞為5萬,但是扣除各項稅費最終可能就3萬多。而這些酬勞要分給導演、翻譯、配音演員、後期工作者,每個人能夠拿到的錢非常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民間譯者向新京報透露:「一部電影給到翻譯的酬勞大概在數千元。」

  八一廠的王進喜主任相信做譯製的人並非圖錢,但他還是儘量為員工們爭取報酬,「有報酬又達到人生的夢想。這段時間我們派三個人去迪士尼錄音室學習,那小孩高興得不得了。」

  - 實例

  翻譯不靠錢靠熱情

  八一廠的王進喜主任和長影譯製廠廠長王曉巍都表示,能夠堅持在譯製行業工作的人,都是出於對譯製片的熱愛,對藝術的追求。「《蠟筆小新》和《海賊王》就是一個特別有熱情的小朋友翻譯的,他也是跟導演配合,翻譯一點就給導演一點去配音,7天交片。最後是一天一夜就把片子混出來了,這就是北京的速度。」說起這段經歷,王進喜的聲音中充滿自豪。

  傳神語聯網團隊構成和工作流程

  引進片翻譯小組人數:20餘人,含英語,韓語,日語,俄語,法語,德語,阿拉伯語,印地語等各語種老師。

  引進片翻譯小組角色分配:翻譯老師+審校老師+質控老師+項目經理+交付經理。

  傳神語聯的工作流程:劃分題材➡篩選翻譯(檢查素材是否齊全)➡準備翻譯(確定固定角色、術語等譯名)➡開始翻譯➡審校(主要看笑點和梗的翻譯,以及是否本地化)➡質檢➡提交

  傳神語聯如何入局?

  效率比較高 「急活」都找它

  按照王進喜的說法,與傳神語聯合作,譯製片廠主要考慮的是他們外語和中文水平都很高,而且效率高。王曉巍也表示如果片子要得急,則更傾向於找傳神公司。這家突然進入公眾視野的語言翻譯公司其實在業內已經打拼了12年,在進入引進片譯製行業之前,他們接過不少廣播劇和電視劇的翻譯工作,也得到了包括王進喜在內等業內人士的認可。

  每年引進到國內的外語片不足百部,傳神語聯網去年就翻譯了30多部,例如《海底總動員2》、《海洋奇緣》、《圓夢巨人》、《愛寵大機密》、《太空旅客》、《櫻桃小丸子:來自義大利的少年》等等,平均每個月就有大概3部影片呈現給國內觀眾。

  作為一家專業的翻譯公司,傳神語聯在遇到文化隔閡時一般是片方及委託方探討進行本地化處理,而俚語和文化梗都是在反覆對著畫面審校的過程中發現並著重探討後執行。負責人表示:「平時也會組織翻譯老師、導演以及片方充分交流,為了給觀眾呈現最好的翻譯作品,離不開多方的磨合交流和反覆的斟酌,這個過程是痛苦而又充滿驚喜的。」

  - 實例

  如何回應網上質疑

  面對網絡上電影觀眾的質疑,傳神語聯網引進片翻譯相關負責人表示:「很多時候配音版也用來做中文字幕版,其中有翻譯本地化的原因,還有一些是涉及公眾影響及敏感話題等,需要全方面來權衡。作為專業的翻譯,我們習慣性堅守文字翻譯的準確度,想更貼近觀眾的表達習慣。但有時我們也很尷尬,不得不遵循客戶所認可的語言表達方式。目前,從品質控制來看,錯別字及差錯我們基本達到零問題,準確度較高。」

  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桐 周慧曉婉

相關焦點

  • 引進片字幕出了錯,應該誰來背這個鍋?
    而且從片尾字幕可以看出,字幕的譯製方已經開始出現變化,比如近期《金剛》、《美女與野獸》、《樂高蝙蝠俠》等多部電影的片尾均出現一個名字「傳神語聯」,被四大譯製片廠壟斷的引進片翻譯市場出現了全新的勢力。  新京報獨家專訪了八一電影製片廠譯製片負責人王進喜主任、長影集團譯製片製作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曉巍廠長,以及傳神語聯網引進片翻譯相關負責人,並諮詢了兩位關註譯製片的電影研究者餘泳和陸柏宇,為各位讀者剖析譯製片背後的是與非,誤解與無奈。
  • 引進片得了「翻譯病」 字幕君到底腫麼了?
    每年重點引進大片的上映,都能成為影迷們的狂歡。不過近年,受關注的除了引進片內容本身外,還有字幕翻譯。近日,迪士尼電影《復仇者聯盟2》上映後,翻譯再遭吐槽,引來翻譯劉大勇親寫回應,將翻譯時片方提供的原版臺本進行對比,並發到網上「叫板」網友。  其實,引進機構翻譯的專業性一直是有保證的,不乏如《魂斷藍橋》《葉塞尼亞》《鐵達尼號》這樣堪稱「信達雅」的經典譯製片。如今,中國引進片的翻譯者卻成為眾矢之的,讓人禁不住問:中國電影翻譯,你們到底怎麼了?
  • 引進大片字幕成眾矢之的 中國電影翻譯怎麼了?
    不過近年,受關注的除了引進片內容本身外,還有字幕翻譯。近日,迪士尼電影《復仇者聯盟2》上映後,翻譯再遭吐槽,引來翻譯劉大勇親寫回應,將翻譯時片方提供的原版臺本進行對比,並發到網上「叫板」網友。   其實,引進機構翻譯的專業性一直是有保證的,不乏如《魂斷藍橋》《葉塞尼亞》《鐵達尼號》這樣堪稱「信達雅」的經典譯製片。
  • 上影節影展BUG多:放映比例出錯、盜用字幕
    也正是在放映壓力如此大的情況下,觀眾們開始吐槽上影節BUG多、並頻頻向上影節官微投訴——包括放映比例出錯、字幕涉嫌抄襲等。微博網友上傳圖:《盜馬賊》放映比例出錯,演員被切頭《盜馬賊》放映比例出錯 演員被切頭  今晚(6月19日)8點半左右,微博網友「alice-lll」發文致(愛特)「妖靈妖」(電影文化工作者、影展策劃人徐鳶)和「上海國際電影節」,稱「今晚18:30
  • 引進電影字幕翻譯頻遭觀眾"捉蟲" 遭吐槽"誤速傻"
    好萊塢科幻片《銀河護衛隊》上周內地上映,票房、口碑一路直上,字幕翻譯卻招來一浪接一浪的差評,不少網友甚至自發組織給字幕「捉蟲」。  在配音譯製片逐漸衰落後,字幕原聲版的引進片成了國內觀眾觀影首選。而隨著觀眾外語水準的提高,字幕翻譯也屢遭吐槽。記者採訪了解到,字幕翻譯作為專業領域的技術活,操刀的卻大多是「非專業人士」。  《銀河護衛隊》字幕被吐槽「錯誤不下40處」  對一批「細節控」和「字幕控」來說,《銀河護衛隊》字幕中的錯誤和不準確之多讓他們無法容忍。  電影公映當天,「豆瓣電影」就出現大批網友吐槽和「捉蟲」。
  • 字幕本土化過火 半數網友反對「穿越式」翻譯
    熱點追蹤 南都追訪《黑衣人3》《馬達加斯加3》字幕翻譯「過火」幕後「隱情」  進口片的翻譯員是何方神聖?自由發揮程度是否有明確規定?  近日好萊塢新片《黑衣人3》和《馬達加斯加3》的中文字幕翻譯被指「過火」、「太土」。到底是誰在做這些片的翻譯?品質是否有標準可循?
  • 陶然:電影字幕翻譯背後的「超級英雄」
    他是陶然,加入新東方15年,   帶領無數「學渣」走過高考的黑暗時刻,   在這背後,他還有一個更神秘的身份,   就是《奇異博士》《銀河護衛隊》   《復仇者聯盟3》等影片的幕後英雄——中文字幕翻譯校對。
  • 魏大勳點讚「三十如狼」,手滑不再背鍋,是平臺出錯?
    魏大勳點讚「三十如狼」,手滑不再背鍋,是平臺出錯?文丨悠悠閒雲對單身的男女來說,開始一段感情很正常。之前不少明星曾經點讚過一些不合時宜的動態,有明星拿帳號被盜背鍋,不過這個很多人已經不信,畢竟盜號已經沒那麼容易,因為現在很多社交媒體的帳號都是實名,好些是需要手機驗證的。當丟號鮮有背鍋的時候,多數明星開始用手滑背鍋,就社交媒體點讚來說,有時候確實會出現手滑。
  • 《復聯2》的字幕怎麼會掀起那麼大風波
    網絡上字幕組興起後,年輕人對於字幕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而引進片的譯製也與時俱進,比如翻譯人員偶爾的調皮。圖片源自網絡       谷大白話在微博發出聲明如下:       1.今年2月漫威找我翻譯《復聯2》的大陸版中文字幕。送審後中影確定引進,並交給譯製廠進行處理修改。所以,是的,初始的字幕確實是我翻譯的。不過因為沒看過大陸版,所以不清楚後期修改有多少。
  • 美劇及電影字幕翻譯網站人人影視疑暫時關閉
    網易科技訊 5月15日消息,國內提供美劇及電影字幕翻譯和下載的知名影視站點人人影視(http://yyets.com)網站今日出現無法訪問情況,打開網站首頁時則顯示「您請求的頁面不存在!」關於突然關閉的原因,有業內人猜測或與人人影視涉嫌電影版權糾紛有關。但截止目前,人人影視網站官方尚未給出明確說法。就在昨天,人人影視的官方微博依然十分活躍,有多條微博更新,向用戶推薦美劇以及人人學院的微信公號。去年4月26日,即世界智慧財產權日當天,人人影視出現短暫關閉,但第二天變恢復運營。
  • 「字幕組」已死?如果沒有翻譯,電影也失去一半魅力
    如何能在這樣短暫的時間裡,儘量少出錯、不出錯,也是每一個字幕翻譯者需要面臨的第一個困境。以最近上映的電影《復仇者聯盟4》為例,觀眾們在銀幕上看到的僅僅是幾行臺詞,但對於字幕翻譯者來說,那卻意味著要對電影背後龐大的漫威宇宙體系有清晰的理解,才能找到最準確的用詞來傳達出電影中的每一個梗。如果遇上有一定年代、專業背景的影視作品,譯者要面臨的挑戰也會更大。
  • 引進片翻譯真相調查 吐槽譯者到底是何方神聖
    格洛瑞亞、亞歷克斯應該都過了中文八級   近日好萊塢新片《黑衣人3》和《馬達加斯加3》的中文字幕翻譯被指「過火」、「太土」。到底是誰在做這些片的翻譯?   但喜歡也好,不滿也罷,看完電影之後,更多人想知道的可能是:到底誰在操縱這些上大銀幕的外語片翻譯?幕後的高人是何方神聖?翻譯校驗時本土化的程度有無明確的規定?觀眾不滿他們又會否下課?南都記者採訪了好萊塢出品方派拉蒙、20世紀福斯、八一譯製廠、上海譯製廠的相關人員以及數位有經驗的業內人士,請他們來揭開大銀幕外語片翻譯的神秘面紗。
  • 看了臺灣的翻譯,就知道《復聯2》字幕有多差勁
    內地字幕:你沒看到它過來嗎?  臺灣字幕:不是眼力很好嗎?沒看到我過來嗎?  解析:純屬字面直譯,十分生硬,請問劉翻「它」是誰?快銀分明是在顯擺自己的速度。  場景4:【託尼向雷神借用洛基的權杖時問,is that cool with you?】  內地字幕:感到開心嗎?
  • 只有3D字幕還是算了吧
    只有3D字幕還是算了吧2D轉3D電影與原生3D電影又存在很大區別,原生的3D電影是通過兩臺3D攝像機分別對左眼和右眼畫面進行拍攝,需要極大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而2D轉化3D則耗資少,但是同樣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成本。隨著技術的提升,實現2D轉3D變得更容易,通過軟體就可以實現。
  • 字幕「雷神」是怎麼煉成的 揭秘進口大片中文翻譯幕後故事...
    進口片公映版字幕翻譯流程:1、廣電總局初審2、同意引進,中影將譯製工作分配給四大譯製廠之一3、翻譯進行字幕翻譯4、配音。  一方面他們不屬於「國家隊」,野生「能人」沒有入圍的資格;另一方面,由於字幕翻譯者能提前看到影片和臺本,涉及到保密問題,進口片引進和放映體系,也不太信任四大譯製廠之外的機構。
  • 脫口秀字幕的背後
    它們在同一個時段爭相比拼、搶奪觀眾,就是要看看誰的幽默更到位、誰的諷刺更聰明——這使得脫口秀這種節目形式越發成熟精彩。而中國的網友從微博或視頻網站上看到這些節目還是近幾年的事。有幾個忠實粉絲實在太喜歡美式脫口秀節目,於是乾脆利用業餘時間來譯製,甚至形成了自己的翻譯風格與品牌,成為微博紅人。「谷大白話」就是當中較為知名的一位。
  • 熱詞流行語形成翻譯大雜燴 進口片中文字幕誰炮製?
    有人說如此翻譯「好歡樂」,也有人認為「不倫不類」;但喜歡也好,不滿也罷,看完電影之後,更多人想知道的是:往洋電影裡添本土「佐料」,這樣的大雜燴究竟由誰炮製?記者在多番採訪後得到的答案是——全國僅有兩個專職電影中文字幕翻譯,目前國內大部分進口片的中文字幕翻譯工作是由兼職翻譯完成的。
  • 【上海電影節】「敲字幕」的年輕人:每一次放映都像面對心上人
    如何將翻譯的字幕同步呈現在影片上,大體有三種形式:一是將字幕內嵌入影片,這需要片方製作單獨的中文字幕版本拷貝。如果電影只做一兩場展映而非商業發行,片方的確會對是否有必要單做一版進行考量。二是採用同步字幕技術,用軟體為字幕配好時間軸,電影放映時字幕自動顯示在銀幕下方的字幕機上。這種形式可以儘量避免字幕不同步現象的出現,但卻需片方積極配合。
  • 光影背後電影人|字幕翻譯張國輝:中國電影走出去,不能輸在字幕上
    原標題:光影背後的電影人|字幕翻譯張國輝:中國電影走出去,不能輸在字幕上迄今,他已翻譯完成了400多集電視劇、10多部電影的字幕。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電影走向國際電影節和海外市場,但字幕翻譯往往十分「粗暴」,翻譯人員整體專業水平也差強人意。張國輝希望能在這個領域深耕,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搭建起中國電影進軍世界的橋梁。他說:「中國電影走出去,不能輸在字幕上。」
  • 上海電影節遭遇翻譯問題 小語種影片字幕成瑕疵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組委會獲悉,雖然大部分非英語影片都配有內嵌英文字幕,但有時也會遇到志願者做臺本翻譯時使用的DVD有英文字幕,但片方最終寄出的拷貝卻是無字幕版本。  據悉,今年檢測出13部無字幕非英語片,其中包括義大利的《我的傻外甥》、瑞典的《自我》、烏克蘭的《斷子絕孫大逃亡》、阿根廷的《在劫難逃》、土耳其的《奶牛場的哲學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