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建設創新型國家

2020-12-24 光明網

胡錦濤同志在全國科技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到2020年,使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用15年時間使我國進入創

新型國家行列,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創新型國家就是要把科技創新作為國家的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強大的科技競爭優勢和比較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時代的要求

當今世界已進入一個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經濟社會結構加快調整的重要歷史時期。哪個國家在知識和科技創新方面佔據優勢,它就能在發展上取得主動權。科技成為國與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所以發達國家紛紛把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

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科學技術也取得長足進步。目前,我國已有一支3000多萬人的科技人員隊伍,形成若干躋身世界一流的學科專業,研發投資也有了一定規模。2004年,我國研發投資接近2000億元,佔GDP的1.23%,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前不久公布的我國中期科技規劃中,這一比例將逐年提高,2010年達2%,2020年達2.5%以上。我國在航空航天、雜交水稻、納米技術、陸相成油、基因研究等領域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就,取得了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促進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群的崛起,造就了一批擁有自主知名品牌的優秀企業,全社會的科技水平得到顯著提高。這為建設一個創新型國家奠定了重要基礎。然而,我國的科技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科技創新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還有不相適應的地方。這主要表現在,關鍵技術自給率低,自主創新能力弱,特別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等。這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尤其是缺乏自主創新能力,不掌握核心技術,只能生產初級產品,或者只能成為外資的「加工企業」,經濟增長方式也只能是粗放型、依附型的。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一半以上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這種狀況如果不改變,很難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時代要求我們必須走創新型國家之路,摒棄依附型國家之路。

當然,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是輕而易舉的。科研實力不強,優秀科技拔尖人才匱乏,研發投入相對不足,體制機制存在弊端,這是制約我國科技發展和創新的重要因素。由於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短缺和生態環境脆弱的現實國情,建設創新型國家將會遇到一系列新問題和新矛盾。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國、日本、瑞典等創新型國家不會停步不前,它們會利用原有的優勢和基礎繼續發展。一批發展中國家正在迎頭趕上,迅速崛起。面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世界性挑戰,我們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只能搶抓機遇,迎接挑戰,同心協力,以激昂奮發的精神狀態,為實現創新型國家目標而努力。

科學發展觀是引領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指針

用15年的時間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也是一項十分深刻的社會變革。科學發展觀是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根本指針,也是指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要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決策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建設創新型國家也只能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才能得以實現。

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這就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中去,體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中去,落實到各行各業的行動中去。在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推動下的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國家的競爭力越來越體現在以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科技實力上。一個國家能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立於不敗之地,越來越取決於其科技進步的速度與自主創新的能力。如果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就會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境地。我國要參與全球經濟的合作與競爭,就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從戰略高度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原則。技術的自主創新,離不開企業對先進技術、原創性技術的自主研發,也離不開高校、科研機構的基礎理論研究的支持。有關國計民生又掌握新科技手段的大型企業當然是自主創新的排頭兵,但也不能忽視大量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我們應該積極倡導各種小發明、小革新、小建議,開展群眾性的科技創新活動。引進技術和外資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但立足點必須放在自主創新上,切實改變企業只顧引進技術、依靠加工組裝、低水平複製產品的狀況;必須兼顧技術創新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利用的關係,實現高起點上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政府對創新產品、對創新企業要在稅收、市場準入、金融、採購等方面,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和鼓勵,積極引導全社會自覺自主地創新。

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都把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培養和爭奪作為重大的戰略任務。要建設創新型國家,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都不可或缺。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的智力資源卻是無限的,要營造一種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和有利於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工程,世界上現有的創新型國家無不高度重視教育。我們要著眼於通過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要培養一大批具有潛力的創新科技人才,使科教興國的戰略真正落到實處,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各個崗位上發揮作用。

培育和弘揚全民族的創新精神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全民族的事業,不但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艱苦勞動和創造性實踐,而且需要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要通過文化教育和科技教育,培養一代又一代能夠獨立思考、勇於衝破陳規、大膽實踐又能理性判斷的高水平的創新人才。要形成一套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把提高全體公民的文化科技素質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特別注重培育和弘揚全民族的創新精神。

一要培育和弘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中華民族四大發明曾在世界科學發展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當今時代,我們可以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的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當年「兩彈一星」的研製,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衝破封鎖、頂住壓力,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成功的。人家沒有的,我們要有;人家有的,我們要更好更新。任何科學研究的本意就是創新,沒有創新,墨守陳規,作繭自縛,就只能一事無成。二要培育和弘揚敢於超越、勇攀高峰的精神。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自主創新的障礙通常不是物質條件的欠缺,而是創新精神的不足。有了全民族的創新精神,就能從增強國家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去摘取當代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研成果。三要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鬥的團隊精神。自主創新不僅要發揚個人的聰明才智,更要發揮集體的力量。現代科學研究的重大課題,尤其是一些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工程,通常不是由少數人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集體攻關,發揮集體智慧,形成創新合力。因此,團隊精神是自主創新的必要條件。四要培育和弘揚鋪路石精神。科學是老老實實的事業,要一點一滴地積累,成年累月地實驗和計算,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需要冷靜思索,甘於平淡,樂於奉獻,一步一個腳印的科學精神,來不得半點虛假。要大力倡導敢於創新、勇於競爭和寬容失敗的精神,要防止不講科學、不懂規律的蠻幹,力戒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努力營造科研人員開拓創新的有利環境。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編輯出版《胡錦濤文選》,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定,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黨的十八大對科學發展觀作了精闢闡述和高度評價,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 第七章 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考點三: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1)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決策。
  • 《瞭望》文章:科學發展觀這樣升華
    其一,他明確闡述了科學發展觀與黨的指導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係,指出這一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們黨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在總結二十多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功經驗基礎上,在牢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和發展的全面、協調、可持續性,因而是對發展問題形成的新認識。其二,他對這一理論的核心概念分別作出了科學界定和闡發,這就使科學發展觀具有了更加完備的理論形態。
  • 從更高層次認識把握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順應時代呼喚,源於實踐創新 黨近十年奮鬥歷程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和進步,得益於改革開放偉大的實踐創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偉大的理論創新。從邏輯框架上看,科學發展觀是一個嚴謹縝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涵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多個領域。
  • 思來氏:建設創新型國家 幼兒科學教育意義重大
    思來氏:建設創新型國家 幼兒科學教育意義重大2018-03-19 17:05:3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一代物理學巨匠的隕落成了科學屆的遺憾,但探索科學之路仍在鏗鏘向前。未來註定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科學技術水平將影響國家和社會發展。要提升一個國家的科研水平,培養具備科學素養的人才是根本。科學素養包括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國際化第三方教育評估專業機構思來氏認為培養科學素養是一個長時期的過程,而幼兒時期的科學教育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 科學發展觀形成與發展的歷程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準確把握世界發展新趨勢、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基礎上形成的科學理論。這一科學理論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樣,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
  • 以「創新型國家」為支撐 助推「美麗中國」建設
    殷教授指出,為了更好地應對當前這些挑戰,我們應該以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作為價值核心,全面系統地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同發展的「創新型國家」。相反,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為人民幸福和人類文明的奉獻精神、社會的人文關愛、人生價值的追求和實現等應該成為一個理想社會的核心社會價值。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文明史的泱泱大國,擁有著優異的潛力建立起富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核心社會價值觀,並以這一價值觀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道德基礎和精神驅動力。
  • 貴州大學以科學發展觀引領大學校園文化建設
    貴州大學以科學發展觀引領大學校園文化建設 2009-09-16   大學校園和諧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和諧校園為思想內涵,以文化為表現方式,將核心價值、大學精神、制度建設、校園文化、輿論宣傳融為一體,包含著對和諧校園的總體認識和評價,體現的是大學對和諧社會的認知和感受,反映的是一所大學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境界。近年來,貴州大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努力構建和諧校園,有力地推動了高水平大學建設。
  • 十八大代表陳宜瑜:科學發展觀引領基礎研究前行
    我曾經三次作為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十八大我再次被選為代表,感到非常榮幸。就我個人而言,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事業伴隨國家一起成長壯大的歷程深有感觸。 自從2003年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科學基金工作就迎來了黃金髮展期。
  • 中科院所長書記探討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貫徹全國科技大會精神,首先要把握好大會精神的實質,特別是要深刻領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深刻內涵和戰略意義,充分認識「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深化對建設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特別是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的認識,全面準確地把握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希望各研究院所結合學習貫徹會議精神,找準自己的定位,爭取更大的發展。
  • 引領未來勇創新 我國實施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述評
    我國實施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述評  新華社記者 鄒聲文  新形勢,新階段;新起點,新挑戰。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步入關鍵時期之際,黨中央作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 為什麼說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 黨的十八大立足歷史和時代的高度,著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在系統總結黨的十六大以來實踐的基礎上,確立了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歷史地位,這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歷史性決定和歷史性貢獻。    黨的指導思想就是黨的旗幟,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
  • 東莞全力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除了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快速增加、人才團隊加速聚集、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取得實效,東莞的重大科技基礎平臺建設也實現突破。去年,散裂中子源順利通過國家驗收並投入使用,南方光源項目預研啟動,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粵港交叉科學中心和高水平科研團隊引進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子科學城上升為省級發展平臺,將與深圳光明科學城、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聯動發展,共同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
  • "科學發展觀"標誌中國徹底擺脫"以階級鬥爭為綱"
    "科學發展觀   中新網2月19日電 在鄧小平逝世10周年之際,《解放日報》今天刊載上海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的文章指出,「科學發展觀
  • 教育界人士熱議十八大報告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述
    順應時代要求 體現發展規律 教育界人士熱議十八大報告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述 2012-11-12 來源:《中國教育報》   據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 十八大報告強調,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
  • 程津培: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趙新兵 陳鍵興)全國政協委員程津培9日下午在代表致公黨中央發言時指出,作為一個有特定國情的發展中大國,中國不可能選擇資源依賴型或者對外技術依附型發展模式,必須走創新發展的道路。他建議,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 科學發展觀的精髓是實事求是
    科學發展觀自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及理論界對其內涵不斷加以闡釋,逐步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於黨的十七大正式寫入黨章而成為重要的指導方針和戰略思想。我們認為,隨著實踐的發展,對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需要進一步發掘和完善;應該認識到,「實事求是」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是科學發展觀的精髓。
  • 潮州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 推進自主創新工作
    昨天(17日)下午,潮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自主創新工作會議,傳達貫徹廣東省自主創新工作現場會議精神,總結全市自主創新工作,部署進一步推進全市自主創新工作,加快建設創新型潮州。  潮州市委書記駱文智強調,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領會廣東省自主創新工作現場會議精神,進一步提高對自主創新重大意義的認識,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地把自主創新作為發展的主導戰略,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經濟工作的核心位置,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潮州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推動我市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奮力開創甘肅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在...
    我們應當看到,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新農村,都為我們帶來了寶貴的發展機遇;國際間產業重組和國內產業轉移速度加快,尤其是新一輪消費結構的升級,為我們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工業化進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只要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奮發圖強,開拓進取,下功夫破解發展難題,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就一定會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 尹韻公:必須堅持科學理論指導和科學方法推動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要堅持科學理論指導、推進科學理論武裝,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採用科學方法推動學習內容形式創新,努力打造方便快捷、覆蓋廣泛的學習陣地。總結兩年多來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經驗,概括地講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首要的是要堅持科學理論指導、推進科學理論武裝。    黨只有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才能引領時代發展潮流;黨組織只有用科學理論武裝自己,才能發揮領導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