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辦公室裡都是問題,走進基層就都是辦法。黨員幹部只有真正深入基層、走進群眾,在基層發現並解決問題,才能取信於民。連日來,楊凌示範區黨工委、管委會著眼於優環境、惠民生、促發展,結合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在全區範圍廣泛開展以城市基礎設施提升、環境衛生整治、小區治理、文明交通等為主要內容的「十大專項行動」,廣大黨員幹部深入街道、社區、企業、農村等基層一線,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細微處入手,聽民意、解民憂,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品質,以實際行動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居民出行方便了。「雖然這段路不長,但我們進進出出都要走,修路這事做得好啊,給我們解決大難題。」在楊陵區李臺街道團結巷,巷子裡的糟糕路況是壓在居民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也是這次創文工作幹部入戶走訪過程發現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一條L形道路,一段損毀嚴重、排水不暢,另一段是還沒硬化的土路,趕上雨季,積水淹過小腿是常有的事。如今,看見這平坦的道路,團結巷的老居民楊大媽高興地說道。
小區環境改善了。「過去小區裡的環境髒亂不堪,樓內衛生基本上沒人掃,垃圾桶從來不蓋蓋子。現在就不一樣了,每天有專人過來打掃,樓道內和院子都比以前乾淨多了,小區裡面新換了40個垃圾桶,增加了保潔員,這樣一來,環境就有了一個大的改善。」聖龍小區居民帥師傅高興地告訴記者。聖龍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楊陵區最早建設的一批小區之一,小區基礎設施差,環境髒亂不堪,無物業管理,既達不到「創文」標準,也經常給居民生活添堵,成為群眾投訴反映的重災區。大寨街道辦以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為契機,幹部群眾齊上陣,大力整治小區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置,千方百計解決群眾煩心事。如今這個曾經的「三不管」老舊小區重新煥發生機,變身環境整潔、居民心情美的靚麗小區。
交通亂象少見了。「現在家門口終於不堵了,再也不用每天大清早提前起來早早出門了,希望這種情況能繼續保持下去。」家住人才公寓的張女士高興地和記者分享創文工作為她帶來的便利。在楊陵區蔬菜批發市場門外道路上,每天清晨隨意亂停亂放的各類機動、非機動車輛導致交通混亂擁堵等問題, 成為影響市容環境、交通秩序的「頑疾」,也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楊陵區政府組織幹部職工深入群眾、深入經營戶開展走訪調研,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最終,由楊陵區政府牽頭,李臺街道辦、市場監管、城管執法、公安交警等部門組成的創文工作整改專班組建成立,抽調專人進駐蔬菜批發市場開展專項整治,對市場周邊環境進行聯合執法,有效解決了這裡的管理亂象。
「斷頭路」打通了。「我特別感動,以前的道路下雨天開車都進不來,生意不好做,很多客戶下雨了就不願意來,我也很無奈,這次創文非常好,幹部主動聽取意見,解決了這一難題,我們老百姓非常歡迎。」在書香名邸小區南邊巷道內開辦了6年廣告設計公司的王凱高興地說道。這條斷頭路,由於位置偏僻,牽扯城改項目,長期以來雨天泥濘不堪,晴天塵土飛揚,不僅給百姓生產生活帶來了不便,更是影響了周邊的環境衛生。在創文大走訪過程中,當了解到群眾的這一訴求後,楊陵街道辦和城管執法局等單位現場主動認領任務,立下『軍令狀』,三天修通了這條道路。
……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這是我們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是楊凌示範區的不懈追求,它承載著全區廣大幹部群眾的夢想——以創建促民生改善、以創建推動城市發展。
在創建省級文明城市過程中,楊凌示範區黨工委、管委會始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的工作導向,決策部署以民意為先,解決問題以民聲為要,常態推進以民情為本,在幹群齊心協力之下,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市民的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文化軟實力得到顯著提高。
我們相信
有黨工委管委會的堅強領導
有全區幹部群眾的眾志成城
奮進中的楊凌示範區
一定會通過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匯聚起追趕超越的強大力量
24萬楊凌人民也必將迎來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記者:楊耀軍
編輯:趙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