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肽模擬物可導致致命性炎性心肌病

2020-12-12 科學網

微生物肽模擬物可導致致命性炎性心肌病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5 12:40:57

瑞士免疫生物學研究所Burkhard Ludewig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微生物來源的肽模擬物可導致致命的炎性心肌病。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11月15日出版的《科學》上。

使用自發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小鼠模型,研究人員證明,心肌炎向致死性心臟病的發展過程,取決於與其共生的擬桿菌屬肽模擬物,在腸心肌肌球蛋白特異性T輔助細胞(TH)17細胞的印記。抗生素成功預防小鼠致死性疾病,和在人心肌炎患者中觀察到的明顯擬桿菌特異的CD4 + T細胞和B細胞均表明,共生細菌的模擬肽可促進遺傳易感個體炎症性心肌病的發生。通過操縱微生物組,來抑制心臟毒性T細胞產生,將使炎症性心肌病轉化為可靶向的疾病。

據了解,心肌炎可通過長期刺激肌球蛋白重鏈6特異性TH1和TH17細胞發展為炎性心肌病。但是,控制心臟特異性T細胞心臟毒性的機制仍然未知。

附:英文原文

Title: Microbiota-derived peptide mimics drive lethal inflammatory cardiomyopathy

Author: Cristina Gil-Cruz, Christian Perez-Shibayama, Angelina De Martin, Francesca Ronchi, Katrien van der Borght, Rebekka Niederer, Lucas Onder, Mechthild Lütge, Mario Novkovic, Veronika Nindl, Gustavo Ramos, Markus Arnoldini, Emma M.C. Slack, Valérie Boivin-Jahns, Roland Jahns, Madeleine Wyss, Catherine Mooser, Bart N. Lambrecht, Micha T. Maeder, Hans Rickli, Lukas Flatz, Urs Eriksson, Markus B. Geuking, Kathy D. McCoy, Burkhard Ludewig

Issue&Volume: 2019/11/15

Abstract: Myocarditis can develop into inflammatory cardiomyopathy through chronic stimulation of myosin heavy chain 6–specific T helper (TH)1 and TH17 cells. However,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 cardiotoxicity programming of heart-specific T cells have remained elusive. Using a mouse model of spontaneous autoimmune myocarditis, we show that progression of myocarditis to lethal heart disease depends on cardiac myosin–specific TH17 cells imprinted in the intestine by a commensal Bacteroides species peptide mimic. Both the successful prevention of lethal disease in mice by antibiotic therapy and th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Bacteroides-specific CD4+ T cell and B cell responses observed in human myocarditis patients suggest that mimic peptides from commensal bacteria can promote inflammatory cardiomyopathy in genetically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The ability to restrain cardiotoxic T cells through manipulation of the microbiome thereby transforms inflammatory cardiomyopathy into a targetable disease.

DOI: 10.1126/science.aav3487

Source: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7/881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心肌病類型不單一,擴張性心肌病是如何引起的?診治手段有哪些?
    有時候免疫反應的改變也容易導致患上擴張型心肌病的概率上升。另外細胞免疫也會引起擴張型心肌病。在患者中,可以發現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降低,機體防禦能力下降等,這樣就會發生細胞介導免疫反應,從而引起擴張型心肌病。2、擴張型心肌病的臨床表現擴張型心肌病起病是比較慢的,有時候會高達10年以上。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最主要的一個症狀,其中水腫和氣短是最常見的。
  • 不同原因導致的心肌病,會有不同的症狀,臨床上總共分為3種
    01不同原因導致的心肌病,都有不同的症狀,臨床上總共分為以下三種1、擴張型心肌病>如果是早期心肌病患者,只要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就可以改善病情。1、控制體重現在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每天攝入的食物含量,遠超過身體所需的量,所以就導致很多人過度肥胖。肥胖導致的疾病就不用過多贅述了,心肌病患者如果過度肥胖,那將是致命性影響,尤其是老年患者,過度肥胖是會加重心肌病的。
  • 關於擴張性心肌病的幾個常見疑問解答
    比如因飲食缺硒導致的克山病,嚴重的冠心病可使心臟肌肉因缺血導致繼發性肥大,快速性心力衰竭也可導致心臟肌肉因缺血缺氧而發生肥大。內分泌系統疾病比如甲亢、甲減均可導致心臟結構異常。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酗酒、吸毒、肥胖、熬夜等,均可誘發擴張型心肌病。
  • 關於肥厚性心肌病的幾個常見疑惑
    其次為適當的鍛鍊和防治肥胖,因為鍛鍊可提高心臟功能,肥胖會加重心臟負擔,加速心肌病向心衰的發展。心肌病雖然為不可治癒性疾病,但是仍需堅持服用ACEI類、β受體阻滯劑以及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藥物治療,這樣可以延緩心衰的進展。如發生胸痛或者胸悶症狀,可應用地爾硫卓治療。
  • 擴張型心肌病有生命危險麼
    擴張型心肌病的患者病程長短不一,起病較急的患者會在1~2年死亡,而發展較慢的患者可存活20年以上,所以患者的具體時間需要根據心臟擴大的程度、是否伴有嚴重的心律失常和難治性心力衰竭程度進行決定。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何表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主要特徵為心室肌出現肥厚的現象,大部分的臨床病例多出現在左心室,以室間隔為甚,較為少見者可呈同心性肥厚。偶爾病變發生於右心室。 目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多與遺傳以及內分泌有關。此疾病一個家族中可有多人發病,提示與遺傳有關。且嗜鉻細胞瘤患者並存肥厚型心肌病者較多,人類靜脈滴注大量去甲腎上腺素可致心肌壞死。
  • 川普心肌病——一種特殊類型的心臟疾病
    原創 郭藝芳 郭藝芳心前沿近日,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雜誌報導了一例特殊類型心肌病,將其命名為「川普心肌病(Trump Cardiomyopathy)」。
  • 類似擴張型心肌病的一組特異性心肌病如何診斷
    符合DCM 臨床診斷標準,血清免疫標 志物抗心肌抗體檢測為陽性,或具有以下3 項中的一項證據:①存在經心肌活檢證實有炎症浸潤的 VMC 病史;②存在心肌炎 自然演變為心肌病的病史;③腸病毒 RNA 的持續表達。對於心 髒擴大的心衰患者,推薦常規檢測抗心肌抗體,可提供 DCM 免 疫診斷、指導選擇針對性治療策略和預測DCM猝死和死亡風險。 3)酒精性心肌病。
  • 「心肌病超聲診斷」系列:應激性心肌病的由來
    點擊查看 首期邀請華醫心誠醫生集團誠邀專家孔令秋博士講解「心肌病超聲診斷」系列課程。本期繼續分享「心肌病超聲診斷」系列課程第七講《手把手教你應激性心肌病(TTC)的超聲心動圖檢查》的第一節《TTC的由來》。
  • 擴張型心肌病能活多久?治療得當可活20年
    專家介紹,根據病程長短不一,發展較快者於1~2 年死亡,較慢者可存活達20 年之久,這主要取決於心臟擴大的程度、是否伴有嚴重的心律失常和難治性心力衰竭。   擴張型心肌病是所有心肌病中對心功能影響最大的疾病之一。該病預後不佳,約有50%的患者2—5年內死亡。
  • 網易裁員背後的「絕症」-擴張型心肌病
    比如最近瑞士的一項涉及歐洲8國11.4萬人的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每日少於6小時)是導致窮人——尤其是男性——發生冠心病等心臟疾病的罪魁禍首之一。 網易這位男員工,經常加班到後半夜,是不是「窮人」不知道,但很明顯睡眠不夠,所以心臟疾病找上門。而冠心病正是擴張型心肌病(後簡稱「擴心病」)的誘因之一。不過,擴心病真的是絕症嗎?
  • 何為應激性心肌病 怎麼辦?
    Takotsubo症候群,又稱應激性心肌病、心尖球形症候群、章魚壺心肌病、心碎症候群以、應激誘導性心肌病、聖瓶症候群。是一種以左心室的短暫性局部收縮功能障礙為特徵的症候群,類似於心肌梗死,但沒有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或急性斑塊破裂的血管造影證據。
  • 一種幹擾素基因刺激物激活的非核苷酸cGAMP模擬物的抗腫瘤活性研究
    一種幹擾素基因刺激物激活的非核苷酸cGAMP模擬物的抗腫瘤活性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6:12:59 加州理工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Luke L. Lairson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美國FDA授予注射鐵調素模擬物PTG-300治療β-地中海...
    β-地中海貧血是一種以紅細胞生成受損為特徵的罕見遺傳性血液病,可導致危及生命的慢性貧血,通常需要定期或終生輸血才能維持患者生命。隨著時間推移,輸血會導致人體內鐵含量過高從而達到毒性水平並因此導致肝臟、心臟等重要器官的晚期損傷。
  • 日本團隊發現肥厚型心肌病成因:自噬作用減弱
    據報導,該團隊發現,在自噬作用中發揮重要功效的酶的減少是造成肥厚型心肌病的原因。自噬作用是細胞分解不需要的蛋白質並循環利用的過程。  該成果顯示,2016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東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大隅良典探明的自噬作用與常見心臟病也關聯頗深。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
    2016年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兒童心肌病精準診治協作組回顧性調查了國內16家醫院 2006—2016年10年間的1823例心肌病住院患兒, 其中HCM佔9.4%(不包括門診診斷的HCM)。與成人不同, 嬰幼兒及兒童HCM病因複雜, 臨床表現呈高度異質性, 可在任何年齡階段發展為心力衰竭, 其診斷和治療較為複雜。
  • 幾種常見心肌病的基因檢測要點
    基因診斷是一種新興、準確的診斷方法,對有擴張型心肌病(DCM)、肥厚型心肌病(HCM)、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和其他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可篩查其是否帶有突變基因,及早確診。另外,基因篩查可以指導選擇性生育,杜絕該疾病在家族中的蔓延。 原發性心肌病的分類如下圖所示。
  • 遠大醫院成功為擴張型心肌病患者植入三腔起搏器
    名醫講解 茅塞頓開帶著對疾病的種種疑問,王先生和家人一起來到了上海遠大心胸醫院,找到心內科陳維主任,據陳維主任講,如果把心臟比作成房子的話,擴張性心肌病就相當於我們這個房間的牆壁出了問題,而牆壁一旦出了問題就會導致心臟的一系列病變和不適。
  • 心肌病能治好嗎?只要積極配合治癒機率很大
    核心提示:不少人發現自己得了心肌病之後最關心的事情肯定是心肌病能治好嗎?每個患者都想用最短的時間恢復健康了,心臟疾病專家明確表示這個疾病康復絕對是有可能的,只要大家治療得當,一點後遺症不出現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 JCI:FoxO1轉錄因子或成糖尿病性心肌病治療新靶標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指發生在糖尿病中,不能用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及其他心臟病來解釋的心肌疾病。心肌壁內微血管病變、血管周邊間質纖維化可能是產生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