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的沙漠蝗災,飛越紅海,進入了中東和南亞,正在巴基斯坦、印度肆虐。印度稱:目前蝗蟲對農作物的威脅已經大幅減弱,除零星地區外,災情已完全可控。你知道嗎?我們國家2017年也發生了一次蝗災,2017年9月7日下午,山東省濰坊市峽山水庫周圍出現蝗災,很快水庫周圍的莊稼就被蝗蟲吃完,近千畝玉米受災。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場景發生了,蝗災剛剛冒出個苗頭,蝗蟲本以為可以向它們的老祖宗一樣在中華大地上肆意妄為,可沒成想到,我們對付蝗蟲的做法有些「豪橫」,逃脫不了被吃的命運,沒過幾天,竟然大半上了餐桌。
結果蝗蟲很快就被廣大吃貨給包圍了,周圍全都是收購蝗蟲的商家,很多人甚至開車,一家人去抓蝗蟲,很快蝗蟲的價格就被炒到了60元一斤的天價。在這樣的「重賞之下」,蝗蟲很快被消滅,這場蝗災剛剛冒出個苗頭,就這樣被扼殺在搖籃裡了。把蝗蟲當食材在當地是有傳統的。在我國北方很多地區,油炸蝗蟲(俗稱螞蚱)都是一道廣受人民群眾歡迎的菜品。所以蝗災後,不少當地的百姓紛紛持網捕捉蝗蟲,多的一小時可以捕捉到10餘斤。早晨比較容易捕捉。還有不少人是從很遠的地方趕來,據說一晚能捉100多斤。早晨的時候大壩上全是前來捕捉蝗蟲的車輛,根本沒法正常開車通行。有些開車去的,居然沒進蝗蟲區,人車太多了,半天沒擠進去。
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了特大蝗災,除採取化學藥物外,由一群群牧雞、牧鴨組成的「生物部隊」也在新疆的「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當時,經省農科院的牽線搭橋,長興縣林城鎮天平村養鴨大戶楊大元所養的3萬隻「鴨兵」作為滅蝗「戰士」分批登上飛機,空運至新疆災區。 有浙江鴨參與的十萬「鴨子大軍」在新疆草原投入戰鬥後,效果明顯。到當年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萬畝優質草原上地毯般覆蓋的蝗蟲被鴨子徹底殲滅。鴨子成了新疆「抗蝗救災」的英雄。 新疆治蝗滅鼠指揮辦公室當時指出:鴨子捕蝗能力強、捕食量大、「軍」紀嚴明,出動鴨子是草原清剿蝗蟲、保護生態最為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螞蚱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特別是雌蟲有很多卵,含有豐富的卵磷脂。螞蚱怎麼做好吃?
螞蚱可是小時候的一種「野味」我小時候吃過烤螞蚱,自己加工,抓住了揪掉螞蚱頭,在把尾巴尖兒揪掉然後穿在一種叫毛毛狗的草梗上,點燃一堆乾草,直接烤熟了吃,真香啊,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和我小時候一樣的經歷,童年時光美好的記憶,到現在還能記起那火燒蛋白質的味道。
用螞蚱做的菜餚的菜名也是好聽的很:天雞蝦排、滬上醉螞蚱、香辣螞蚱、飛蝗騰達、油煎天雞、金沙飛雁、油炸飛蝦、螞蚱過雪山……
螞蚱做菜,在雲南一些地方又叫「跳菜」。將收集到的螞蚱帶回家,用開水一燙,去掉翅膀,在鍋裡慢慢烤黃,烤到水分乾涸,焦黃燦然的時候,加上香油,花椒調料,黃生生的螞蚱,便透出誘人的香氣。清脆中有一股子穀草的清香氣味。或者將螞蚱臘幹了,「有朋自遠方來」的時候,炒上一盤,弄上二兩小酒,款待朋友。
天津人特別愛吃螞蚱,秋季前後,螞蚱產子之前,肉肥味美。這時節,到處可見賣油炸螞蚱的小販。用白面烙的家常餅來卷炸螞蚱吃,摘去翅膀,掐下刺小腿,專留身子,放入油鍋炸的焦黃,撈起瀝去油,撒上細椒鹽,用蔥花醬油一拌,攤在餅上捲起來吃,天津講話「要多美有多美呢,所以天津衛流行著一句歇後語,"烙餅卷油炸螞蚱--夾(家)著吃去吧。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讚、收藏、轉發,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分享您的做法,歡迎關注:冬至雪夜,每天都會發布原創家常美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