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離中國越來越近,緬北多個鎮區被列為蝗災「風險監控區」!

2020-12-19 緬甸中文網

2020年的魔幻開年,除了疫情還有非洲的這場蝗災。

對於這場蝗災,大家都知道規模很大,但是其他認知卻很模糊。

日前,小編報導了一篇關於非洲蝗蟲的文章,引起不少小夥伴的關注《讓全球上億人頭皮發麻的蝗蟲,已經進入緬甸?》那麼這群蝗蟲真的進入緬甸了嗎?可以吃嗎?數量到底是3600億還是4000億又或是其他億?

今年年初,東非的部分國家遭遇了70年以來最大型的蝗蟲災害。

然而,聯合國官員稱,第二波蝗災的規模將會是上一波的「20倍,將有多達5000萬人受蝗災影響,面臨糧食危機!

果然,3個月後,印度蝗災再次捲土重來,而且顯然有愈演愈烈之勢。

蝗蟲已經蔓延至距印度首都新德裡西南約29公裡的古魯格拉姆市,《紐約時報》稱,印度正面臨幾十年來最嚴重蝗災。而巴基斯坦和尼泊爾,蝗災形勢也異常嚴峻。

印度蝗災捲土重來的消息自然也傳到了國內。很多人擔心,如果蝗蟲已經到了印巴尼,那不是離緬甸就「一步之遙」嗎?但這「一步」究竟跨得過來嗎?

1.

非洲蝗蟲從哪來?要到哪去?

其實,這次蝗災並不是最近發生的事兒,事情要從2018年的兩場氣旋風暴開始說起。

2018年5月,氣旋風暴「梅庫納」給阿拉伯半島帶來大範圍降雨,使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地帶出現季節性湖泊,高溫溼熱的環境促進了植物的生長,適宜的環境讓沙漠蝗蟲得到了第一波大量繁殖。

2018年10月,另一場氣旋風暴「盧班」再次襲擊阿拉伯半島,沙漠蝗蟲再次繁殖。

據統計,從18年6月到19年3月,沙漠蝗蟲的數量增長了8000倍

爆發式增長的沙漠蝗蟲把當地的「食物」吃光後,開始隨著風勢跨大洲尋找食物。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截止1月蝗災影響地

這波沙漠蝗蟲的遷徙分為「三步走」。

2019年1月,蝗蟲群蔓延至葉門、沙烏地阿拉伯以及伊朗的西南部。

2019年夏季,葉門的蝗蟲群隨著西南季風向南跨越紅海和亞丁灣進入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也就是非洲之角

2019年12月底,伊朗的蝗蟲群隨著冬季北印度洋的東北季風入境巴基斯坦和印度;而非洲之角的蝗蟲群則繼續南下,入侵烏幹達和坦尚尼亞等地。

(簡單易懂的圖示如下)

蝗災持續發展了這麼久後,在前段時間突然被國內的各類媒體關注並報導。

印度政府2月17日宣布,蝗災已經結束了,但這波蝗蟲是被消滅了還是飛走了,我們誰也不知道……

同時,印度政府繼續發出預警「6月可能出現更為嚴重的蝗災」

聯合國糧農組織也在21日表示:「這一波蝗蟲產下的卵正不斷發育,形勢依然嚴峻……如果未來印度洋地區的氣旋持續異常,降水增加的話,非洲之角還將遭遇更多蝗災。」

果不其然,進入6月,印度蝗災捲土重來。遮天蔽日的蝗群分別侵襲了印度和巴基斯坦,造成數十年來最為嚴重的蝗災。印度部署了一架直升機和十餘架無人機噴灑殺蟲劑,以阻止沙漠蝗蟲的蔓延,這些蝗蟲已蔓延到該國九個地區。

此前,有人發出一張圖,顯示蝗蟲已經從印度蔓延到緬甸。

這可把小編嚇壞了!畢竟,此前遭蝗災侵襲過的地區,那場景是非常嚇人的。即使不是密集恐懼症患者,看到這成群結隊的蝗蟲也會起一身雞皮疙瘩,生出恐懼之心。在受災區的人們,仿佛活在末日一樣,原本蔚藍色的天空布滿了黑壓壓一片蝗蟲。

看似小小的一隻蝗蟲,為什麼會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超級破壞者?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蝗蟲過境》介紹了蝗蟲的可怕之處。

一般蝗蟲可以跳躍6英尺(將近2米)高,如果按比例來算,等於奧運選手跳100多米。蝗蟲體型雖小,力量卻大得驚人,它們可以用一隻腳舉起自己體重十倍的東西。蝗蟲可以長時間不吃不喝飛行,能連續飛行3天。即使掉在水裡,也不會馬上淹死,成蟲能在水中遊動24小時以上。一般的高山江湖,都難以阻擋它們的行動。

最恐怖的是,蝗蟲活著就是不停地吃。剛孵化的蝗蟲一天可吃下體重三倍的食物,相當於人類每天吃180公斤的零食。它們時刻都在尋找綠色植物,找不到時就選擇吃死去的同類,看他們吃東西就像在看恐怖片。

2.

蝗災會波及緬甸嗎?

這不免讓人擔心起來,這場蝗災是否會影響到緬甸?在印巴已經無法控制蝗蟲泛濫的情況下,蝗蟲群在遷徙的過程中確實已經逼近了緬甸邊境。

為了加強防範,農業、畜牧業及水利部發布消息,我國4個省邦地區內的13個鎮區,面臨著沙漠蝗蟲可能入侵的危險。因此,政府將13個鎮區列為嚴密檢查的地區。

13個鎮區分別為:實皆省禮希、霍馬林、德穆;克欽邦葡萄、瑪倉堡鎮;若開邦布迪當、孟都、拉代當、實兌、皎漂;欽邦棟贊(Tonzang)、丹老、百力瓦。

據分析,沙漠蝗蟲有可能分散侵入緬甸,產下卵之後大規模爆發。因此,民眾需要提高警惕,一旦發現沙漠蝗蟲的蹤跡,需立即上報農業局和相關組織,開展滅殺工作。

沙漠蝗蟲

不過,也有不少小夥伴表示,即使沙漠蝗蟲進入緬甸,也適應不了緬甸的氣候。

沙漠蝗大量繁殖的條件是先溼後幹。雖然溼熱的環境有利於它的繁衍,但是產卵著床和生活習性都更喜歡乾旱地區。目前,緬甸進入雨季。近期,實皆省、克欽邦等地區,正遭受暴雨襲擊,面臨道路被淹的困境。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畢竟,一旦蝗蟲在雨季進入緬甸繁殖,等雨季過後,就很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的蝗災。

蝗蟲產卵

3.

沙漠蝗蟲,人可以吃嗎?

看到這,估計很多人都想說:「來了也沒事,我們可以把它吃乾淨!」甚至還有讀者已經想好了怎麼「吃」。

看到這麼多讀者揚言要將沙漠蝗蟲吃乾淨,小編不禁有點擔憂。小編秉著科學客觀的態度建議:蝗災時的蝗蟲最好不要吃!!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現階段,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仍然是噴灑農藥。因此從非洲一路走來,蝗蟲已經歷經了多輪農藥的洗禮,貿然食用存在中毒的風險

第二,聚集型飛蝗大量釋放揮發物性化合物苯乙腈。苯乙腈是苯丙氨酸代謝途徑的一個中間化合物,最終生物合成劇毒化學物質氫氰酸

第三,前面提到,聚集型飛蝗大量釋放揮發物性化合物苯乙腈。而苯乙腈作為嗅覺警告信號,可以提示捕食者飛蝗潛在含有的劇毒物質氫氰酸的風險性。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蝗蟲有很多天敵,但很少有天敵喜歡捕食聚集型蝗蟲。

當然過去吃過蝗蟲的同學也不必擔心,因為散居狀態下的蝗蟲並不會釋放苯乙腈,而且味道還很不錯(這一點,小編的同事Han Htun Aung可以擔保)

4.

治理蝗蟲的先例:利用吃貨家畜

目前,控制沙漠蝗蟲的主要方法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噴灑殺蟲劑。然而長期大量生產和使用殺蟲劑會導致蝗蟲出現抗藥性,反而為防治工作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困難。此外,殺蟲劑也造成了日趨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利用自然界的(吃貨)天敵來防治蝗蟲的生物防治手段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雖然說人吃蝗蟲不管用,但是動物吃管用。比如最近因為非洲蝗災而在網絡上火起來的這部紀錄片《牧雞治蝗》。由於蝗蟲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此,有牧民特意準備70萬隻雞,專門應對蝗災。

這些雞從小接受訓練,聽到哨聲就會跟著牧民的拖拉機跑。於是草原上就出現了拖拉機拉著牧雞房在前面慢慢走,「戰鬥雞」跟在拖拉機後面邊溜達邊吃蝗蟲的場景,真·全軍出雞。

「治蝗」任務完成後,吃了三個月蝗蟲的珍珠雞們就被送到了屠宰場……要知道,蝗蟲可是一種蛋白質含量高達75%的高營養飼料,所以這些珍珠雞們一個個肉質肥美。

這種方法成本低,有現成的飼料,養肥了再一賣,既能有效治蝗,還能產生經濟效益,就是「委屈」雞了……

雞可以,那鴨也不能落後了。2000年5月,三萬「鴨子大軍」消滅了100萬畝草原上覆蓋的蝗蟲。

目前,沙漠蝗蟲是否進入緬甸,還不能確定。未來,沙漠蝗蟲是否會進入緬甸?小編也無法作出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決不能放鬆警惕。

同時,蝗災問題究其緣由,還是環境問題。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自身出發,正視每一次氣候問題。希望我們的每一次舉措和改變,能夠讓地球環境有所改善,也能讓我們人類在這次疫情和蝗災之後,更加重視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非洲蝗災肆虐,中國是如何治理蝗災的
    2020年初,當中國正在與新冠肺炎做鬥爭的時候。沙漠蝗在東非及西亞暴發,蝗蟲過境只能用「慘烈」二字形容,多國宣布進入應對緊急狀態。據中國科學報報導,本次蝗災始於東非,目前已渡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國可謂僅一步之遙。
  • 非洲蝗災或將捲土重來?
    2月1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向全球發出預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當前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2月17日,西非、東非和南亞20多個國家受到蝗災影響,多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目前,印度的蝗災基本結束,蝗群僅在西部拉賈斯坦邦部分地區少量聚集。然而,非洲和南亞地區的蝗災威脅還遠未解除。
  • 中國歷史上蝗災頻發,古人是如何消滅蝗蟲和預防蝗災的?
    多個國家因為蝗蟲的入侵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蝗災不但是現如今令人頭疼的問題,在我國古代,蝗災就位列農業社會三大災害之一(水災、旱災、蝗災)。蝗災蝗災在中國歷史上時有發生蝗災在中國古代並不少見,從夏商時代開始,
  • 第二撥蝗災襲擊非洲,規模竟是年初首次蝗災的20倍!
    東非國家面臨一個新的困擾——大規模蝗蟲入侵,此次蝗災的規模是年初首次災情的20倍。據參考消息援引英國《獨立報》網站4月11日報導,今年1-2月,一些國家爆發了7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肯亞、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大片地區的作物和農田被毀壞。
  • 肆虐中國3000年的蝗災,不是被中國人吃沒的
    目前,蝗災離我國邊境線可以說只有一步之遙…… 但是……你會發現,我國群眾並沒對這次蝗災感到恐慌。 一方面,中國和印巴蝗災之間,隔著天山、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脈,高昂的山脈對於這群蝗蟲來說可謂天塹,飛過來的可能極低。
  • 第二波蝗災侵襲非洲,規模是第一波20倍!蝗災概念股有哪些?
    第二波蝗災已開始侵襲非洲,數十億隻沙漠蝗蟲的幼蟲在索馬利亞被大量繁殖,正尋找著隨季節性降雨而湧現的新鮮植被。從去年底到今年二三月份,非洲爆發了7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這一波蝗災剛消停一會,本月起第二波蝗災又要爆發了,這一次規模比之前更嚴重。
  • 東非的沙漠蝗災,基本被控制住了,你知道中國的蝗災是如何結束?
    東非的沙漠蝗災,飛越紅海,進入了中東和南亞,正在巴基斯坦、印度肆虐。印度稱:目前蝗蟲對農作物的威脅已經大幅減弱,除零星地區外,災情已完全可控。你知道嗎?我們國家2017年也發生了一次蝗災,2017年9月7日下午,山東省濰坊市峽山水庫周圍出現蝗災,很快水庫周圍的莊稼就被蝗蟲吃完,近千畝玉米受災。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場景發生了,蝗災剛剛冒出個苗頭,蝗蟲本以為可以向它們的老祖宗一樣在中華大地上肆意妄為,可沒成想到,我們對付蝗蟲的做法有些「豪橫」,逃脫不了被吃的命運,沒過幾天,竟然大半上了餐桌。
  • 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大蝗災了?
    清《捕蝗要訣》裡,對付蝗蝻的方法:蝻子初生,不能飛走,只須用人執笤帚掃入壕內05 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大蝗災了?蝗災曾是中國三大災(旱、水、蝗)之一,幾千年都無法解決,人民甚至產生了迷信,認為蝗蟲是「神蟲」,修廟祭祀。徐光啟記載:「開元四年,山東大蝗,民祭且拜,坐視食苗,不敢捕。」那為什麼現在沒有大蝗災了?拐點在新中國成立。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使用戰爭經驗對待蝗蟲,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
  • 中國派遣10萬「鴨軍」出徵滅蝗災,這「蝗災」英語該怎麼說?
    說真的,沒怎麼經歷過田間生活的罐頭菌確實對於蝗災之類的都不怎麼了解。當我第一眼看見相關視頻時,確實一跳了,同時感覺今年真的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對於蝗災,我們的老鐵巴基斯坦也同樣承受著成噸的傷害。身為老鐵的中國,肯定伸出援手。根據新聞報導,中國派出10萬的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應對蝗災。
  • 專家研判蝗災威脅:對國內影響甚微,糧食供給安全
    藍鯨財經就蝗災採訪多位分析師和業內人士,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蝗災對中國帶來的影響甚微,甚至這些蝗蟲根本不會進入中國。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就向藍鯨財經表示:「目前非洲蝗災對中國幾乎沒有影響,對中國農產品、糧食市場的影響甚微,企業和消費者基本不需要做任何應對措施。」
  • 雪上加霜,疫情未過,蝗災又來了
    蝗災所過之處,家園盡毀,相比蝗災的暴烈,病毒都顯得溫和。01蝗災洶洶截至5月,已經有十個國家深受蝗災之害。而生活在這裡的沙漠蝗蟲,則因為食物的充沛、繁殖環境的適宜,在數月內將族的群規模擴張了近400倍。一般來說,隨著沙漠的環境重歸乾旱、地表植被被沙漠蝗蟲「啃食殆盡」,該族群的規模將逐漸回歸正常。不幸的是,2018年10月,新的氣旋風暴盧班(Cyclonic Storm Luban)登陸阿拉伯半島。由此,沙漠蝗蟲迎來了第二波繁殖高峰期。
  • 11月4日,非洲蝗災再次肆虐,大量幼蝗出洞,為何我國少有蝗災?
    從我國古代一直延伸到今天,水災、旱災及蝗災一直是人們要面對的最嚴重的三種自然災害。雖然我國很少出現爆發蝗災的新聞,但是直至今天,完全的消滅蝗災還是無法做到的。我國傳統的治蝗災手段就是捕捉成蟲,不如捕捉幼蝗,而捕捉幼蝗又不如到蝗蟲繁殖地挖卵。
  • 關於2020蝗災背後發生的原因以及蝗蟲三個不會進入中國的三個理由
    蝗蟲每天的食物使用量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口糧,而這次近4000億隻蝗蟲理論上,一天可以吃掉3億5000萬人的口糧,並且根據聯合國最新的數據顯示,現在已經有2400萬人面臨一個糧食短缺的問題,僅在衣索比亞,就有800萬人需要糧食的援助,除了糧食會受到蝗蟲的危險除外,過境得蝗蟲還會對航空造成一點點影響,1月底,一架衣索比亞客機遇到了大群蝗蟲。
  • 中國蝗災簡史:一隻小小的蝗蟲,藏著帝國興衰之道
    在這種大規模旱災蝗災連續侵襲的背景下,建興四年(316年),南匈奴的劉曜最終攻破長安,俘虜晉愍帝,西晉至此滅亡,掀開了此後持續近400年的地獄亂世。而在大歷史隱藏的背景下,蝗蟲與蝗災,無疑是導致魏晉南北朝以及此後歷朝歷代大動蕩的一個隱性因素,沒有人注意到,那一隻只小小的蝗蟲,即將給中國歷史帶來的震撼衝擊。
  • 非洲蝗災與糧食安全
    大雨剛過,新的蝗蟲種群便死灰復燃,其結果,就是一場橫掃東部非洲、西亞、南亞,波及中亞和東南亞的,7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蝗災。 如今「非洲之角」似乎正重蹈覆轍:剛過去的(7月)收穫季在接連兩輪沙漠蝗災影響下,收成已所獲無幾,而滅蝗不徹底、蝗蟲產卵期適逢降雨等造成冬、春兩次蝗災接踵而至的不利因素又一應俱全地不期而至。如果今冬明春爆發年內第三輪蝗災,明年春夏又重複今年的惡性循環,後果將更加不堪設想。
  • 5年一遇,這場席捲20多國的蝗災,絕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25年一遇的蝗災。席捲了20多個國家。直到最近,侵襲印度的蝗災基本結束。區區蝗蟲,怎會有如此威力。如今看到東非此番景象時,我慌了。其實恰恰相反,中國曾經是世界上蝗災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中國,蝗災與水災、旱災並稱三大天災。《中國飛蝗生物學》統計:「新中國成立前2600多年中,大規模蝗災達800多次,平均3年發生一次。」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這個數據有多沉重。1942年,河南大旱。
  • 中金:非洲蝗災影響幾何?|非洲|中金公司研究部|蝗蟲|中金|農藥
    近期非洲蝗災逐步蔓延至亞洲,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較大影響。我們復盤了百年間蝗災的影響發現,蝗災發生時,供應風險會推升糧食價格。在本文中,我們主要分析了此次蝗災對中國農藥市場和農業企業的潛在影響。蝗災來襲,已從非洲向亞洲蔓延。
  • 蝗災是怎麼形成的,有多可怕?雞鴨鵝能消滅蝗災嗎?
    瘟疫疾病還沒有走遠,我們即將面臨一個新的問題,蝗災。很多人對蝗災的認識非常有限。今天我們重新認識下改變過人類無數次歷史的小蟲子。沙漠蝗蟲,曾經讓無數國家王朝走向滅亡,人類的歷史長河中,蝗蟲的影響不比瘟疫小,對人類的影響造成蝗災的主要原因有乾旱,全球變暖氣候異常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全球變暖能夠讓更多越冬的蝗蟲卵存活下來。
  • 蝗災逼近中國,靠吃真的解決不了問題!
    在中國同新冠病毒作鬥爭的同時,這幾天,另一則消息引發了中國人的普遍擔憂。 起源於非洲的蝗災已經逼近中國! 據報導,約4000億蝗蟲已經飛過紅海,衝入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距離中國可以說僅一步之遙。
  • 魯政委丨蝗災與糧價:到底是否要關注?
    以下文章來源於魯政委世界觀 作者:付曉芸, 郭嘉沂, 魯政委(魯政委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從FAO對於歷史「高潮」或「瘟疫」等級的蝗災事後調研中可以看出,該等級的蝗災對於非洲受災地區糧食影響確實非常嚴重。在FAO聯合主要發達國家於2006年4月發布的關於2003年至2005年蝗災的聯合研究中[5]可以得知,2004年沙漠蝗蟲入侵造成布吉納法索調查區預期粗糧產量80%左右的損失,馬裡這一數值為90%,茅利塔尼亞這一數值為90%至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