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高校收集整理敦煌文獻 數位化珍藏散落經卷遺書

2020-12-16 新華社

新華社蘭州11月6日電(記者白麗萍、任延昕)為了收集整理敦煌文獻,蘭州文理學院從2016年開始籌建敦煌文獻資源中心,收錄敦煌紙質文獻、電子影像數字文獻、彩塑、壁畫等文獻,如今該中心已收集1000多種、5000多冊敦煌學相關文獻資料。文獻資源已延伸涵蓋吐魯番學、西夏學和絲綢之路學等領域。

「以《敦煌遺書》為主的敦煌文獻自20世紀初被發掘之後,大多流落海外。」敦煌文獻資源中心研究員王金壽表示,「敦煌文獻是極其珍貴的稀缺資源,收集、採購難度較大。」

目前,敦煌文獻資源中心已收集的文獻資源包括:紙質文獻、影像數字文獻、敦煌壁畫、敦煌彩塑及經卷等。紙質文獻有《高麗大藏經》《中華大藏經》與《敦煌大藏經》等宗教文獻;《黑水城文獻》等西夏文獻;《中國石窟藝術大全》和《敦煌石窟藝術全集》等敦煌石窟文獻以及《敦煌百年文庫》等敦煌研究文獻等。

影像數字文獻以敦煌樂舞、數字敦煌與敦煌拳藝等為核心,王金壽說:「紙質文獻主要用於收藏,而對於研究學者,數字資源更方便一些。」

記者走進敦煌文獻資源中心,總體風格以莫高窟藏經洞中心柱洞窟藝術為主,藻井以「三兔圖」飛天圖案凸顯敦煌元素與風格,使人仿若親臨莫高窟洞穴中。王金壽說:「我們希望通過浸入式的展示方式,讓讀者更好地認識敦煌文化。」

據介紹,敦煌文獻資源中心還將敦煌文化中相關元素與學校文學、歷史、旅遊、舞蹈、音樂、傳媒等學科進行融合,既支撐了學校相關學科的建設,也保證了研學人才對文獻的需求。(完)

相關焦點

  • 蘭州高校收集整理敦煌文獻 數位化珍藏散落經卷遺書
    圖為王金壽介紹敦煌文獻收集情況。 魏建軍 攝中新網蘭州8月29日電 (記者 魏建軍)「敦煌文獻是極其珍貴的稀缺資源,收集、採購難度較大。」蘭州文理學院圖書館原館長、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王金壽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敦煌文獻資源建設是一個長期艱巨的工作,該校2016年啟動至今,紙質文獻已完成了約80%,敦煌彩塑正在招標採購中。蘭州文理學院敦煌文獻資源中心是目前國內一所收錄敦煌紙質文獻、電子影像數字文獻、彩塑、壁畫等大型綜合文獻中心,資源品類齊全,突出敦煌文化體驗的實用型、學術型。
  • 國家圖書館地庫秘密深藏敦煌遺書(圖)
    時值「IDP」(「國際敦煌項目」的英文縮寫)會議首次來中國召開,經記者一再請求,終於被允許和專家們一起,進入珍藏著敦煌遺書的地庫,近距離領略修復過的絲織《千佛圖》等幾件敦煌遺書的精美丰采,聆聽國圖專家講述當今收藏整理和數位化敦煌遺書的樁樁經歷。神秘的特藏地庫國家圖書館的這個地庫透著濃濃的神秘色彩。
  • 揭開敦煌遺書的神秘面紗
    去海外尋訪這些散落的遺存,將它們「帶」回國,整理出來,供學界共同研究使用,是幾代中國學者的夙願,也是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郝春文耗費了近30年光陰從事的事業。近日,由他策劃、主編的《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1~15卷,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 散落文獻 一朝重聚 數字敦煌中文網站開通
    散落文獻 一朝重聚 數字敦煌中文網站開通
  • 對話|方廣錩:為什麼主張敦煌遺書「廢棄說」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方廣錩所著的《佛教文獻研究十講》近期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收入作者歷年所寫關於佛教文獻研究的論文24篇,分別論述學術研究及其與學術資料的關係、敦煌遺書的性質及其與敦煌藏經洞的關係、寫本學的建設及佛教文獻的鑑定等問題。
  • 高田時雄談敦煌遺書和漢學文獻的訪求
    圍繞著「書」與「文獻」這兩個關鍵詞,高田先生向讀者呈現了近二十年來他關於敦煌遺書和漢學文獻的訪書成果。目前,訪書之旅還在繼續,高田先生把目光投向了俄羅斯所藏漢學文獻和日本寺廟所藏古寫本,並有了極大收穫。此次訪談,既是對他的學術收穫的一次展現,也是對他過往治學生涯的一次回顧。
  • 敦煌研究院宣布全球發布「數字敦煌」資源庫英文版
    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陳青,中國文聯副主席、上海美術學院院長馮遠,英國王儲傳統藝術學院主席David Green,義大利威尼斯市副市長Paola Mar,義大利威尼斯大學副校長Tiziana Lippiello,法國國家人類學博物館研究員Comentale Christophe,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首席項目專家Neville Agnew,出席啟動儀式並一同觸動電子球
  • 勿忘艱辛常懷感恩 看敦煌學前輩們海外摘錄研究文獻的艱辛歷程
    涉及敦煌學理論、敦煌學史、敦煌史事、 敦煌語言文字、敦煌俗文學、敦煌石窟藝術、 敦煌壁畫與樂舞、敦煌天文曆法等諸多方面。 是研究、發掘、整理和 保護中國敦煌地區文物、文獻的綜合性學科。
  • 敦煌醫學「古方今用」尋數位化「現代密碼」
    中新社蘭州12月18日電 (閆姣 艾慶龍)「我們正在將從敦煌經卷、壁畫及文獻中挖掘到的方藥和診療方法等進行研究、開發和轉化,進而應用到臨床、造福患者。」甘肅中醫藥大學敦煌醫學與轉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藺興遙1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該校正在進行《敦煌醫學大辭典》編纂工作及敦煌醫學資料庫建設,探路古老藥方的數位化「現代密碼」。敦煌醫學是敦煌學和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中國傳統中醫學、藏醫、印度醫學等。近年來,海內外醫學專家致力於挖掘其中的古老藥方,以惠及今人。
  • 敦煌藏經洞流失海外文物數位化 「歸期」可盼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近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一年來,該院加強國內外合作交流,在敦煌學信息資源網中搭建「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目錄」和「藏經洞文獻研究目錄」專題模塊,通過網絡將院藏敦煌學術資源全球共享。今年將派專家組分赴英國、法國和俄羅斯相關機構商討所藏文物數位化可行方案。
  • 行遠至深 敦煌不孤——紀念藏經洞發現120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行遠至深 敦煌不孤——紀念藏經洞發現120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 蘇家英11月7日舉辦的2020敦煌論壇——紀念藏經洞發現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與往年有些不同。需要收集史料了解道真其人其事;通過分析比對敦煌文獻的殘卷比例,得出敦煌文獻以殘卷為主的結論;還要搜集大量的修補實證,證明道真所做的殘卷綴合修復工作。除此之外,各專家學者還積極探討了關於敦煌隋朝壁畫裝飾的光色特性、「莫高窟六字真言碣」保管權之爭、莫高窟元代織繡品研究、敦煌出土醫藥文獻總體特點和敦煌回鶻語詩歌格律特徵等問題。
  • 敦煌九大遺書:這才是真正的寫經書法藝術瑰寶
    在學部收取劫餘經卷時,王道士還藏匿了一部分。1911年10月,日本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來到敦煌,就買去了其中的三百餘卷。 《大般涅槃經迦葉菩薩品第十二》 ▼
  • 敦煌佛教疑偽經亟待整理
    20世紀30年代,矢吹慶輝將他在大英博物館披閱敦煌遺書時精選出來的疑偽經寫本,攝成照片編為《鳴沙餘韻》。此後,矢吹慶輝又著《鳴沙餘韻·解說篇》,為近40種疑偽經作解題,內容涉及各經的現存狀況、經錄記載、寫本錄文及成立過程,他的錄文後來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經》第85卷「疑似部」,成為此後很長時段內疑偽經研究的基礎。
  • 敦煌藏經洞流失文物以數位化方式加速回歸
    新華社蘭州11月7日電(記者張玉潔)流失海外的敦煌藏經洞文物正在通過數位化方式加速回歸,首個由中方主導的數位化回歸項目正在籌備之中。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在11月7日於敦煌莫高窟舉辦的「紀念藏經洞發現1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介紹,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計劃開展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位化回歸項目。這一項目將通過國際合作,系統調查整理海外收藏的藏經洞文物。在對文物數位化採集的基礎上,建設敦煌藏經洞文物資料庫,在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實現資源全球共享。敦煌研究院在文物數位化方面已有30餘年的經驗。
  • 敦煌文物大連藏百年
    今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60周年,再次喚起了人們對絲綢之路重鎮———敦煌的美好回憶和無限嚮往。但是,你可否知道就在大連,也有敦煌文物的收藏呢?  昨日,當旅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將一部部經卷小心地拿出來的時候,曾經在敦煌藏經洞裡封存了千餘年的經卷已經發黃,但卻保存得相當完好,經卷中每個字跡都十分工整。
  • 我國開始整理並陸續出版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
    我國目前正在整理出版由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敦煌古藏文文獻。      記者日前在西北民族大學看到,由這所學校研究人員整理的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影印本已出版了5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參與研究整理的藏語言文學博士扎西東智告訴記者,對法藏敦煌 古藏文文獻的整理、出版工作還在進行中,預計將出版10冊至15冊影印本,這將是國內首部敦煌古藏文文獻影印本,也將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影印本。
  • 甘肅影戲文獻整理成果出版
    日前,由蘭州大學文學院點校、註解的《影戲劇本清代鈔本輯校》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分10冊,共260餘萬字,所收劇本基本抄寫於清代乾、嘉至光緒年間,其中不乏甘肅影戲獨有的珍貴劇目,是歷年來對戲曲文獻進行搜集整理的著作中收錄隴影劇本最多的一部。該書的完成,為研究甘肅皮影戲的歷史淵源、題材內容、演出特點等提供了豐富材料。
  • 敦煌學:流光百年 歷久彌新
    ;最後,對敦煌、吐魯番文獻中勾檢資料的研究,填補了唐代勾官和勾檢制度研究的空白。  郝春文:「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在改革開放之初,這曾一度是國際敦煌學研究的學術景觀。改變這樣一種狀況的標誌,是中國學者推出了一系列在國際學界都有意義的成果。  資料整理刊布方面,中國學者編纂並陸續推出了《英藏敦煌文獻》等一系列大型敦煌遺書圖集,陸續公布了中、英、法、俄和部分國內外散藏敦煌遺書的圖版。
  • 數字敦煌中文網站今天開通
    由中、英兩國共同合作開展的國際敦煌學項目--數字敦煌中文網站今天開通,中文讀者打開http://idp.nlc.gov.cn,就能一睹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和英國國家圖書館的敦煌文獻。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在清理石窟積沙時偶然打開了藏經洞,發現公元4至11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紙畫、法器等文物5萬餘件。這些數量巨大、內容豐富的珍貴資料震驚世界,被譽為「中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和「古代學術的海洋」。
  • 我國出土文獻資料庫出版述論
    目前,針對中文古籍數位化整理的研究頗多,而專門就出土文獻資料庫出版的研究較少,筆者通過知網查詢有以下幾篇:梁松濤、趙豔平的《淺析我國出土文獻資料庫建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尤建輝的《出土文獻數位化整理簡述》,張文玥的《中文古籍與出土文獻數位化述論》,以及毛建軍的《金石文獻數位化資源述論》《簡帛文獻數位化述論》《甲骨文獻全文資料庫之建設與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