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始整理並陸續出版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

2020-12-16 中國臺灣網

我國目前正在整理出版由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敦煌古藏文文獻。

 

    記者日前在西北民族大學看到,由這所學校研究人員整理的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影印本已出版了5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參與研究整理的藏語言文學博士扎西東智告訴記者,對法藏敦煌 古藏文文獻的整理、出版工作還在進行中,預計將出版10冊至15冊影印本,這將是國內首部敦煌古藏文文獻影印本,也將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影印本。

 

    西北民族大學整理出版的這些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是在敦煌莫高窟洞窟中發現的,後流失到了法國。這些古藏文文獻是公元7世紀至10世紀的寫本,內容涉及歷史、宗教、語言文字、藝術、星相佔卜、科學技術、文學等各個方面,對於研究包括吐蕃王朝的歷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扎西東智說,整理出版這些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影印本,目的在於回歸流失海外的敦煌古藏文文獻,同時為國內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相關焦點

  • 藏文苯教文獻研究成果豐碩
    2011年,《甘肅宕昌藏族家藏古藏文苯教文獻》(影印本),集成了宕昌城關鎮、新城子、南河三個鄉的十三戶藏族村民家藏苯教文獻31函,7000多頁抄本文獻。2012年,《甘肅青海四川民間古藏文苯教文獻》出版,收錄甘肅迭部、青海同仁、四川平武、九寨溝塔布等地民間藏苯教文獻62函、1500餘部。
  • 從敦煌莫高窟出土的12件古藏文寫經完成修復看敦煌寫經
    甘肅省敦煌市檔案館近日稱,12件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唐代古藏文《敦煌寫經》已於日前完成修復及建立數字檔案。「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由國家檔案局主管的中國開放檔案共享平臺上獲悉,敦煌市檔案館所保存的12件古佛教經文均系用古藏文書寫,屬於吐蕃藏文文獻,199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
  • 高田時雄談敦煌遺書和漢學文獻的訪求
    圍繞著「書」與「文獻」這兩個關鍵詞,高田先生向讀者呈現了近二十年來他關於敦煌遺書和漢學文獻的訪書成果。目前,訪書之旅還在繼續,高田先生把目光投向了俄羅斯所藏漢學文獻和日本寺廟所藏古寫本,並有了極大收穫。此次訪談,既是對他的學術收穫的一次展現,也是對他過往治學生涯的一次回顧。
  • 座談|「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首次全面整理出版
    首先,榮新江從敦煌吐魯番文獻整理出版歷史的角度進行了比較:「由於大多數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日本探險隊在敦煌、西域獲得的出土文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個別的或局部的陸續發表,所以給學術研究造成很大的障礙。
  •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藏文文獻資源數據中心成立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藏文文獻資源數據中心成立 2017-08-23 08:58:00來源:新華社
  • 周季文著《敦煌吐蕃漢藏對音字彙》出版
    佛教在線6月13日消息    據悉,中央民族大學周季文、謝後芳老師新著《敦煌吐蕃漢藏對音字彙》於2006年6月出版。本書匯集了已有一千多年歷史,能反映公元8-10世紀時古代漢語和古代(敦煌)藏語語音面貌的敦煌文獻中的注音本與譯音本寫卷17種,加上《唐蕃會盟碑》共18種語料,分別以「漢字-藏文-轉寫」和「藏文-轉寫-漢字」對照排列(出現的漢字共7689「字次」)。
  • 我國出土文獻資料庫出版述論
    據統計,自19世紀末至今,我國出土文獻已達30餘萬枚(件),年代涵蓋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及魏晉等,內容包含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法律、宗教、哲學諸多領域,為各學科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與契機。經過眾多學者的搶救、保護與整理,大部分出土文獻已經得到紙質影印出版。
  • 揭開敦煌遺書的神秘面紗
    20世紀20年代以後,劉復、王重民、向達等前輩學者遠渡重洋,赴巴黎、倫敦調查、整理、研究敦煌文獻,在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了令人欽佩的研究成果。但在很長一個時期,看不到原件仍是阻礙我國學者真正了解、利用敦煌文獻的主要原因。由於資料散落海外,20世紀50年代我國學者編寫的敦煌資料竟被國外學者比照原卷挑出300餘處錯訛。回溯那段「傷心史」,郝春文感慨頗多。
  • 歐美所藏吐魯番文獻新知見
    筆者曾在《海外敦煌吐魯番文獻知見錄》中做了一些介紹;在《知見錄》完稿後,筆者又有幸多次走訪德、英、美、俄等國,對各地吐魯番文獻的收藏和研究狀況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在《歐美所藏吐魯番出土漢文文獻:研究現狀與評介》一文中做了補充;近十幾年來,筆者陸續發表了一些相關成果,本文就新獲收吐魯番文獻的館藏情況加以介紹,並對其文獻價值略作闡述。
  • 漢藏佛教語文學專題研習營關注黑水城出土文獻與漢藏密教研究
    研習營由清華大學沈衛榮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Kirill Solonin教授擔任學術導師,寶華寺方丈崇化大和尚擔任佛學督導,從黑水城出土漢文、西夏文和藏文佛教文獻中精選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解讀難度較大、具有漢藏或者漢、西夏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多語種文本的藏傳密教文本,對它們進行集體的整理和研讀。
  • 敦煌佛教疑偽經亟待整理
    1900年,在敦煌藏經洞發現的文獻中保存有一百多種疑偽經,為佛教中國化的研究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天地。「古來新學問之起,大都由於新發現之賜。」這批失傳千年的疑偽佛典,發現不久便引起了學界熱切的關注。從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看,百年來敦煌疑偽經的研究,可以1980年為界,分為兩個階段。
  • 《舟曲民間古藏文苯教文獻》(第三輯) 出版印刷項目招標公告...
    《舟曲民間古藏文苯教文獻》(第三輯) 出版印刷項目招標公告《舟曲民間古藏文苯教文獻》(第三輯)出版印刷項目招標公告甘肅省招標中心有限公司受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的>委託,對《舟曲民間古藏文苯教文獻》(第三輯)出版印刷項目以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招標,歡迎符合資質條件的投標人前來參加。
  • 藏文文獻數量僅次於漢文居各族文字史料第二位
    佛教在線訊 近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幹事拉巴平措在「第二屆海峽兩岸藏學研討會」期間指出,在公元7世紀藏族創製文字以來的1300多年裡,藏族人民留下極其豐富的珍貴文獻。在中國各民族文字歷史資料中,藏文文獻數量僅次於漢文。 他介紹,公元7世紀至9世紀,以佛經翻譯為主的藏文文獻迎來首個發展高潮。到吐蕃王朝末年,文獻總數約達近千種。
  • 蘭大《海外藏回鶻文獻整理與研究》入圍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近日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吐送江·依明教授為首席專家主持的《海外藏回鶻文獻整理與研究》獲準立項。吐送江·依明主持的《海外藏回鶻文獻整理與研究》,以敦煌吐魯番出土流失海外的回鶻文獻為研究對象,通過考察、收集、解讀、譯釋和整理回鶻文和魯尼文等多種文字書寫的回鶻文獻,系統研究8—14世紀的回鶻文獻。
  • 扎西次仁:藏文信息高速公路的鋪路人
    屆時,以敦煌文獻藏文手寫體為藍本形成的敦煌體以及印章用藏文霍爾伊體都會推出,與此同時,藏文還將實現電腦豎排,滿足用戶對傳統藏文的各種排版的需求。「處心積慮」創造藏文輸入法1985年,當扎西次仁還在清華大學讀書的時候,IBM才剛開始生產個人電腦,學校用的計算機還只是小型機連著顯示器。
  • 敦煌學:流光百年 歷久彌新
    第一階段是1909年至1949年,以1930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一時期敦煌學逐步興起,後一時期我國學者接觸的敦煌文獻大為增多,研究領域逐步擴大。第二個階段是1949年至1978年,以1966年「文革」開始劃分為兩個時期,前一時期研究重心在大陸,後一時期研究重心轉移到了港臺。第三階段是1978年改革開放後至2000年,我國敦煌學快速發展,最終掌握了國際敦煌學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 百年來吐魯番文獻整理與研究
    百年來吐魯番文獻整理與研究 2019年06月24日 08:4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啟濤 字號 內容摘要:一百年來,在我國新疆吐魯番為代表的西域地區,出土了成千上萬件文獻
  • 敦煌藏經洞:古代學術的海洋 - 東方網-文化新聞
    尤其難得的是有大量失傳的古佚文書,大大豐富了我國文獻寶庫;其書寫文字,除漢文之外,又有盧文、粟特文、突厥文、梵文、于闐文、龜茲—焉耆文、波羅謎文、吐蕃文、回鶻文、希伯來文(其它洞窟中還出土有西夏文、蒙古文)等,多是久已失傳的民族古文字;此外,還發現了晚唐、五代及北宋刻本印刷書籍、繪品。
  • 甘肅高校收集整理敦煌文獻 數位化珍藏散落經卷遺書
    新華社蘭州11月6日電(記者白麗萍、任延昕)為了收集整理敦煌文獻,蘭州文理學院從2016年開始籌建敦煌文獻資源中心,收錄敦煌紙質文獻、電子影像數字文獻、彩塑、壁畫等文獻,如今該中心已收集1000多種、5000多冊敦煌學相關文獻資料。
  • 散落文獻 一朝重聚 數字敦煌中文網站開通
    散落文獻 一朝重聚 數字敦煌中文網站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