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農村1種「拉拉車」,現在很少見到,看啥樣子

2021-01-13 黃河鄉土故事

清明時節雨紛紛,先人們總結的季節性天氣變化無不靈驗,這幾天山西省晉南地區的小雨不斷,祭奠先祖的風俗各地不太相同,清明節前後的時間段都是上祖墳緬懷祖先的時間,農村的田野裡民俗風情也在自然上演,讓我們看到了黃土地上的濃濃鄉愁,一切都很濃烈,農具也是其中的一種。

一條鄉間公路邊的田野上看到一位大叔低頭在地裡幹著農活,身旁還放著一輛被當地農民叫做「拉拉車」的木製車輛,這個是傳統農耕時代的運輸工具,在當下的農村幾乎很難見到它的影子,看到它也是一種別樣的鄉愁。

大叔姓張,今年68歲,他今天在田間給種植的柴胡苗除草,「拉拉車」上已經放滿了拔下來的雜草,看到我們對著他的車子拍照,便熱情的給我們介紹了起來。他說這個「拉拉車」已經跟隨了自己40年的時間了,是他家的「老爺車」,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幾十年在農村生產生活離不了它,儘管別人已經不用了,但是自己一直捨不得丟棄,他對自己的「拉拉車」很有感情。

大叔說晉南農村很多地方就叫做「拉拉車」,也有人叫它「小平車」,過了黃河河南農民把它叫做「架子車」,名字不同車子形式是一樣的。40多年前的上個世紀人民公社年代,當地農村大興水利,政府窮盡全縣青壯年勞力在山上建水庫,自家花了70元錢買下這輛車,讓他去參加全縣的大會戰,因為有它所以自己幹的活很快,貢獻也大被評為了模範社員,著實讓自己風光過一陣子。

張大叔帶著「拉拉車」先是為集體勞動生產,土地承包責任制後它又為自家種地服務,他說「拉拉車」是勞動人民智慧結晶,使用起來比較靈活輕巧,傳統的農業生產中當年就是現代化農具,它不但能夠拉糞,拉土,拉莊稼,生活中也離不了,家裡能搬運物件,甚至還可以拉著老人孩子做代步,作用非常大。

大叔說現在社會發展很快,各種農機具應運而生,「拉拉車」已經被各種各樣的三輪車所取代,農民們現在生產生活中都喜歡用省力的機動或者電動三輪車了,只有在特殊的環境中「拉拉車」才會偶然發揮作用。

張大叔的老伴在10多年前一位車禍已經去世了,他的1兒兩女都已經結婚成家,兒子在地裡種植柿子樹,因為苗木尚小,所以在樹行間又灑上了柴胡,這樣可以增加收入,一個人在家也閒的慌,就經常在田間幫著兒子幹農活,這幾天就拉著「拉拉車」在地裡除雜草。

大叔說他一直使用著「拉拉車」,就是覺得很方便,拉在地裡把清除後地雜草直接扔進車廂,累了的時候還能躺在上邊睡覺,「拉拉車」很好使用,能拉能推,不用加油也不要駕駛證,還能鍛鍊身體,對他來講就是「寶馬車」。更重要的是拉著它就像回到了那個曾經讓自己風光的年代。那個時候駕駛它走在村子裡也覺得很拉風,就是現在因為稀少自己還是這樣認為。

「拉拉車」在村子裡幾乎就剩下大叔家這一個了,他說經常還有村民來借,拉草拉糞最實用,當然自己也非常喜歡幫助別人,來借車的都是滿口應允,從來不拒絕,因此自己也落下了好人緣,40年間「拉拉車」的木頭部分還能使用,只是輪胎換過一次,花了80元錢。

一個「拉拉車」農民大叔把它當做了「寶馬車」您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太認同?在傳統的農耕時代對於農民來講就是個「老夥計」和好幫手,它伴隨著農業發展走過了百年歷史,黃土地上的鄉愁中它的影子很清晰。各位您見過這樣的「拉拉車」嗎?你那邊把它叫什麼?歡迎留言。【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村7旬老人45年前撿拾1個棄嬰,羊奶養大,看現在生活啥樣子
    老人家說老伴在他20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自己有個養子,現在一家人都住在城裡,有房有車,在鄰村承包著40多畝土地種植桃樹,他自己一個人住在農村生活。圖為老人要給我們倒開水喝。說起養子老人打開了話匣子,他說45年前自己老伴去世後,自己在地裡幹活在茅草庵的草堆了發現了一個棄嬰,就把他抱回了家,孩子當時生下只有3天的樣子,他買了一隻奶羊,和媽媽一起用羊奶把他養大,後來又為他娶下媳婦成了家。圖為老人在臥室裡餵兔子。孩子長大後自己也沒有重新成家的念頭,因為帶著一個男孩,家裡經濟條件也不允許,所以這一晃就是45年,到現在自己一人生活。
  • 山西農村102歲老人,樣子看上去像80歲,看有啥愛好讓他如此年輕
    春天的一個周末,攝影師一行人來到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農村採風,我們在巷道裡遇到了一位老爺爺,看上去他就是七八十歲的樣子,交談後我們發現老爺爺竟然年過百歲,這個情況讓我們大吃一驚,隨後我們向老爺爺請教長壽之道,我們看看他有啥愛好。
  • 營銷騷擾|花小豬、58同城、世紀佳緣、貨拉拉又被投訴了
    從後續的投訴情況看,部分上榜企業問題依舊突出,也有其他行業企業營銷騷擾問題陸續被投訴。 對此,聚投訴將持續關注並定期曝光有關問題商家,以督促其改善服務。對於投訴量超過10件的商家,將陸續推出集體投訴專題。 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反映!
  • 叫不到車叫了貨拉拉,貨拉拉被當成網約車,到底是對還是錯?
    最近,關於貨拉拉載客這個話題很受大家的關注。「貨拉拉」聽名字就知道是專門用來運貨的,但是現在被當做網約車用來拉人,這到底合適嗎?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件事情吧。首先,我們來說說貨拉拉為什麼會被當成網約車,大家都知道大城市一到下雨的時候,打車的人就比較多,據某網友反映,自己那天下班的時候正好在下大雨,計程車根本攔不到,叫網約車排號也是在100名之外,需要等到2個小時以後,他突然想起之前用「貨拉拉」搬過家,於是就叫了一輛,等了大概10分左右車來了,該網友向司機師傅說明情況後,司機並沒有因為拉的是人而不是貨拒絕接單,最終該網友乘坐貨拉拉的車輛到了家
  • 農村快要消失的3種職業,以前很賺錢,現在卻沒人幹了
    農村即將消失的職業都有哪些?說實話,太多了,這些職業在以前八九十年代,可以說是人人羨慕,非常賺錢,但是隨著現在科技發達了,很多都被淘汰或者被機器所取代,這其中就包括過去非常吃香的一些非遺級別的老手藝,現在都沒人願幹,找個徒弟都費勁。
  • 農村人的5個痛點!個個入心!
    有的鄉村已經很少再見到過去的土坯房,取而代之的是整潔、漂亮、大氣的樓房;有的鄉村田地都建起了農業大棚基地,不再靠天種地;有的鄉村利用當地的優勢,搞起了鄉村旅遊,吸引別人來遊玩消費。照理說,住上了新房子,種地不用愁應該高興才對,可是有些村民卻皺起了眉頭,如果村裡這5個問題不能解決,那麼建設的再好也不行。是哪5個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
  • 10張農村老物件,圖7木製工具不認識,看看是個啥
    7旬大娘又拿出了一個巴掌大的銅瓢 ,她說這是以前農村人掛在水缸上舀水的老物件,現在保留下來的很少,一般的家庭很常見的是葫蘆瓢或者鐵瓢。這個灶臺更「妙」,竟然是用一個小瓷缸加工改造而成,大娘說以前在農村這樣的瓷缸可以裝食物也可以盛水,現在已經不用了,老伴就找人把它改造成了一個小灶臺,也算是舊物利用。
  • 在過去,農村經常見到的蛔蟲和寶塔糖,為什麼現在很少見到了?
    但是最近這些年來,好像很少聽到身邊人患有蛔蟲病,蛔蟲仿佛從我們的世界裡消失了,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蛔蟲消失了嗎 其實蛔蟲並未消失,醫院裡的醫生每年都會收治大量的蛔蟲病患者,其中既有3-5歲的孩子,也有80多歲的老人。
  • 在農村女孩越來越「金貴」,小夥「有房有車」也看不上,啥原因?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我們很多人都是來自農村,農村是我們的母親,她養育著我們。我們從小在農村成長,農村有著我們很多兒時回憶,農村也有著五味陳雜的故事,故事有感人、有無奈、有心酸、有勵志。儘管農村現在還不是很完美,但農村也一直在成長著。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在農村女孩越來越「金貴」,小夥「有房有車」也看不上,啥原因?
  • 貨拉拉能否成為網約車領域的新獨角獸
    但在網約車這個模式下,滴滴其實還有個貨運版的雙胞胎兄弟。  貨運網約車市場和網約車市場一樣,都經歷了2014-2015年的燒錢補貼大戰。起初的上百家創業企業,如今只剩下寥寥數家。周勝馥創立的貨拉拉,同滴滴一樣也是其中的倖存者之一,具備著成為獨角獸的潛質。
  • 現在有的農村越來越空心化,是啥原因
    現在有的農村越來越空心化,是啥原因用心去體會,才能更好的了解農村,了解農村的生活,相信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村人口是越來越少,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關於農村的一些事情。我記得,在農村以前一般是很熱鬧的,特別是過年過節,或者是有什麼紅白喜事,那才叫熱鬧,就連平時在一起聊天,串門的也比較多,我也是因為上大學,而不得不來到城裡面,但是現在放假回去一趟的話,就會感覺城裡山裡面人煙稀少的,幾乎看不見什麼人。
  • 暴利生意:農村致富幹啥好?這13個農村創業項目,光種紅薯葉就能月入過萬
    農村創業相比較城市創業,有更豐富、成本更低的農林牧漁資源,另外農村基礎設施和網絡全覆蓋,讓農村創業條件和城市相差無幾。如果你也想在農村創業白手起家的話,到底幹啥比較賺錢呢?這13個農村創業項目,就是大家在農村致富最好選擇!1、農村採摘園如今城市居民周末、節假日更願意到農村去呼吸新鮮空氣,體驗鄉村生活的樂趣。
  • 看完日本農村,再看看中國農村,才知道差距在哪裡!
    現在中國的農村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煥然一新的樣子。很多人對農村的印象都是破敗的,落後的,貧窮的,其實農村並不是這樣的,現在的農村大家是有新房子住的,也是有車開的,生活環境也很好。就算是發展得已經跟好了,跟城市裡的生活還是有很大差距。那麼只有中國的農村是這樣的情況嗎?
  • 有人還在街邊等網約車,有人已經坐上了貨拉拉
    圖片來源:貨拉拉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打車難」的問題,特別是在下大雨的環境下,但有才的網友已經找到了一個替代方法——用貨拉拉。微博網友「源瀨氏佐添」發帖稱:「既然打車打不到,就叫個貨拉拉把我拉回去吧。」從下圖可以發現,這位網友同時叫了曹操出行和美團快車,但前者要等18分鐘,後者預估超時,於是他叫了一輛蘇A牌照的貨拉拉麵包車。
  • 陝西農村發現1座「地窯院」,8旬老人生活了62年,看生活是啥樣
    在我國的北方農村有一種奇特的民居建築,農民們形象的把它叫做地平線下的四合院,山西人把它叫做地窨院,河南人把它叫做地坑院,陝西人更形象把它稱作「地窯」。近日攝影師有幸在關中地區的農村拍到了一對生活在地窯裡的8旬老人。圖片上這位奶奶姓王,今年80歲了,她的老伴姓劉和她同歲。
  • 雨季荒誕:滴滴打不到車用貨拉拉?貨拉拉回應稱「這單我們不接」
    網傳有人網絡預約貨拉拉乘坐上班的截圖,在惹人一笑的同時凸顯出公共運輸出行的尷尬。貨拉拉7月16日回應稱,發現情況的嚴重性,堅決發文制止此次事件。按照相關交通法規規定,貨運和客運分開,貨拉拉不能接受客運訂單。打車難一定程度上和日趨監管的網約車規定有關。7月1日起,《北京市查處非法客運若干規定》正式實施。該文件規定,對無證從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即網約車)客運經營的,將扣押車輛並處以罰款。
  • 農村河裡1種貝殼,小時候撿來餵鴨子,現在有人想吃,十塊多1斤
    農村河裡1種貝殼,小時候撿來餵鴨子,現在有人想吃,十塊多1斤。在咱們國內的好多地方,人們的日子過得是越來越好,餐桌上面的美味食物是換著花樣地端上來,很多的人們在這種情況下都會產生一種憶苦思甜的想法。想一想咱們小的時候在農村地方生活,玩耍的時候找到的一些有趣的山間野貨,這些有趣的東西現在在城市裡面的菜市場裡面可沒有辦法看到,這樣子的話就顯得倍加思念了。你們有沒有共同的想法呢?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首先你們看到的是來自農村地方的野生河蚌,這種小的時候經常玩的把戲,在小的時候咱們沒少見到。
  • 爭議背後:貨拉拉如何招架滿幫、滴滴圍剿?
    9月份的一次補貼活動後,貨拉拉稱,單量同比去年升達82%。紅海,還是藍海?數據背後是行業前景燦爛,還是一個營銷數字罷了?槓桿遊戲今天擺數據、講道理,淺析供批評。1、臨時加價有解嗎?商業模式虛實關於貨拉拉,很多人都會談到臨時加價的問題。我很少搬家,公司也不大,不需要搬來搬去,所以沒經歷過。
  • 山西農民大姐燒柴火做「油粉」,美食口感象果凍布丁,啥樣子
    大姐告訴我們說農村人就喜歡開玩笑,她自己性格開朗喜歡說笑話,知道我們是縣裡照相的人,前幾天還來過一夥子照相人呢。大姐名叫宋秀秀,今年已經55歲了,有兩個兒子,他的丈夫今天下地幹活去了,她在家裡燒柴火要做個地方美食,叫做『油粉』,聽她這樣介紹我們都覺得很好奇,大家都沒有見過這「油粉」到底是個啥,就催促著大姐趕快做。
  • 開著車到農村,100塊錢三個鴨子,到底劃不划算?
    開著車到農村,100塊錢三個鴨子,到底劃不划算?不知道從哪裡來的車,然後開著車,車上裝個大喇叭,喊著賣鴨子,賣鴨子100塊錢賣三個,按道理說,農村人家家養有鴨子啊,雞啊什麼的,並不缺鴨子,為何他到農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