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松陰的教育傳奇:以《孟子》講義氣,培育維新英傑

2021-02-13 北京觀瀾書院

《講孟餘話》

  之所以稱為「講讀會」,並不限于吉田松陰一人講授,所有參與者都會各抒己見。松陰談及自己的教育理念時告誡學生不可妄為人師,亦不可妄從師,自己和諸生皆是古代聖賢的弟子門人,既是志同道合,不分先進後進。他的授課法包括「講解要義、集體會讀、各人分別讀、研究地圖及相關圖像資料、討論會、課業作文」等,基本上沿襲了明倫館的教學法。

  如當論及「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一句時,松陰闡發道:「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是聖學之主旨。凡聖學之主旨,不過修己、治人二途。故志伊尹之所志,學顏淵之所學,又立志以(程)明道、(範)希文為主本……今雖與諸君幽囚受辱於此,幸得孟子書講之,至幸。若以天下為己任,諸君以為如何?」

  然後又用更通俗的日文啟發道:「首先一心正意,重人倫道德,思考尊王攘夷的大業,常常就時下局勢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研究切磋。如果能夠至死堅持理想無他念,無隻言片語偏離我們的道路,縱使命絕於此囚室,天下後世必定有人會繼承吾志。這就是聖人的立志和為學。命在此,天在此,至於其他榮辱窮達毀譽得失,都不是我所顧忌的。」

  講孟子,救時弊

  道則高矣、美矣。約也、近也。人徒見其高且美、以為不可及、而不知其約且近,甚可親也。富貴貧賤、安樂艱難、千百變乎前,而我待之如一、居之如忘,豈非約且近乎?然天下之人方且淫於富貴、移於貧賤、耽於安樂、苦於艱難、以失其素而不能自拔。亦乎其見道,以為高且美,不可及也。孟子聖人之亞,其說道著明,使人可親。

  《講孟餘話》的開篇就是這樣一段令人倍感親切的漢文文言,開章明義。不過這樣的文字使人聯想到或居廟堂之高,或處江湖之遠而滔滔說教的先生。然而,吉田松陰,一個飽讀漢文典籍、用文言寫作的日本人,身處野山監獄窘境,面對共同關押著的從年輕的到垂老的反對幕府的志士,他講讀《孟子》不能單純地理解成傳播中華文化或者泛泛而談的修身宏道。

  松陰進一步闡明說:

  時乃把孟子講之,非精其訓詁,非喜其文字,唯其一憂一樂、一喜一怒,盡寓諸孟子焉耳……國威日拙、外夷日炙。斯道之所以為道者,果何在乎?則天下與吾同憂樂、共喜怒者,亦何獨一二囚徒親戚而已哉。而餘屏居謝世,世雖有其人,無由相從晤言。則餘話之錄、吾亦不能已也。以天下之士,其何以教之?!

  在西洋外敵入侵,幕府無力回天,民族危亡、理想動搖的時代,松陰非常有意識地選擇了《孟子》來重正道義氣節,團結激勵志士,指明奮發圖強的方向。《講孟餘話》不僅句句針砭時弊、切中要害,而且其存在本身體現了在漢文化圈中,中國經典的智慧又一次展現救時之弊的生命力。

  在主要講讀孟子之餘,吉田松陰還讓前來求學的門生自帶文本交流研讀。門生感興趣的,他也認為好的就定為課本。對各種漢文儒學的講讀依據「由史入經,由集入子」原則,包括《詩經》《論語》《孝經》《春秋左氏傳》《資治通鑑》《二十二史》《史記》《蘇轍》《蘇洵》《唐詩選—絕句》等。兵書有《孫子》《武教全書》《武教小學》和《坤輿圖識》。日本史書有《大日本史》《日本外史》和《日本政記》。還有針砭時弊的《鴉片癮憂錄》《名臣言行錄》《海防備論》和倒幕派的政論書《柳子新論》,以及經濟方面的《農業全書》《經濟要錄》和《康濟錄》等。在廣泛涉獵兵學、史學乃至政論和社會經濟各方面書籍時,漢文儒學經典在數量上和分量上均佔多數。可見吉田松陰不僅能講《孟子》,他的漢學修養涵蓋經史子集,水平不亞於同時代的中國儒生。

相關焦點

  • 明治維新|"狂愚"老師吉田松陰的啟蒙者之路
    網易歷史同「輕日本工作室」特推出「明治維新」系列,還原150年前席捲日本的維新浪潮。這首詩是晚清著名改革家黃遵憲讚頌吉田松陰的。作為日本明治維新的「精神領袖」,吉田松陰在當時的中日兩國均擁有數量可觀的擁躉。康有為更是以「諸夏愧無士,東國存斯文。」來盛讚吉田松陰。在大多數國人的印象中,吉田松陰是一個開設村塾,培養了坂本龍馬、伊藤博文、高杉晉作等一系列牛人的大教育家,是明治維新的思想導師。然而真實的吉田松陰卻並不是一個板著臉開私塾的教書先生,反而更像一個有點瘋狂的草莽之士。
  • 學會學習|吉田松陰的「相互學習法」
    >名師吉田松陰以飛耳長目為目標,憑藉滿腔熱血和旺盛的好學心感化眾人。他這種能讓人自發產生學習欲望的教育方式,就發源於監獄。不由自主的衝動在幕末變革期影響了眾多長州志士的吉田松陰是一個什麼都想看、什麼都想知道、什麼都想學習的求知慾特別旺盛的實踐型學者。他從小成長在山鹿派的兵學世家,五歲時因養父去世,繼承了吉田家。年僅九歲就在一所名為「明倫館」的藩校裡向年長的藩士傳授兵法。
  • 同樣是維新變法,為什麼明治天皇成功了?光緒皇帝卻失敗了?
    這個時候,一位叫吉田松陰的人偷渡到了美國人的黑船之上。吉田松陰,被日本稱之為近代的「維新思想之父」,生於1830年9月,屬於武士階層,是明治維新的精神領袖及理論奠基者。早年遊歷了日本許多地方,是一個十足的旅遊愛好者。
  • 日本東急世田谷線一日遊:「松陰神社前」車站周邊散步美食攻略
    ▋吉田松陰長眠之地「松陰神社」「松陰神社」祭祀的是幕末時期思想啟蒙的先驅「吉田松陰」,不少人是從大河劇《八重之櫻》認識吉田松陰這號人物,雖然出場時間不多,但小慄旬所飾演的吉田松陰頗令人印象深刻呢!吉田松陰出身於萩藩(今山口縣),在叔父嚴格的教育之下自幼就展現兵學的天份。喜歡學習新事物的松陰,22歲已經遍歷九州、四國、東北,當他來到江戶的時候,正好遇上美國海將培裡率領黑船來航,並偷偷登上黑船想要偷渡到美國,後來登船失敗被送回萩藩遭到囚禁。
  • 明治維新使日本崛起,其前、後三傑中有五人是從王陽明心學獲得了...
    日本之所以會發生這種奇蹟,正是因為有一批被王陽明心學力量武裝的明治維新的鬥士,包括明治維新前三傑:吉田松陰、高杉晉作和坂本龍馬;明治維新後三傑中的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
  • 日本史:19世紀洋學教育的肇始
    舊的以儒學為主的傳統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實力上的落差,主張師夷制夷的洋學隨之興起。日本的知識精英們,無論是持攘夷論還是持開國論者,都不得不正視西方的強大力量,把拯救日本的希望寄托在西洋的科學技術上,並且在教育方面做了許多的實際工作。以幕府首席老中阿部正弘的「洋學新政」為開端,「洋學」在幕府末期被推廣開來。一系列的「洋學」機構建立起來,舊的教育機關也加入了許多新的內容。
  • 孟子公開課第二講:孟子與齊魯文化
    細檢《孟子》及以前的文獻,都沒有「鄒魯」並稱的記載。這反映出在孟子之前,鄒、魯實際表現為兩支不同質的文化。    「鄒魯」並稱,最早見於《莊子·天下》篇:「其在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莊子與孟子同時而稍晚,這說明:1.在孟子晚年,所謂「鄒魯之風」已經形成。這應與孟子一生努力傳承創新儒學密不可分。2.
  • 《如龍:維新》角色情報 坂本龍馬等人物介紹
    《如龍:維新》角色情報 坂本龍馬等人物介紹 時間:2013-10-11 15:29:47 來源:3DM新聞組-小昔夕
  • 儒家又一代表人物,「亞聖」孟子的教育思想,教亦多術
    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百姓重於君王的政治主張,認為每一個人都應當做到知禮、懂禮、守禮,被認為是繼孔子之後的又一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認為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只有通過教育才能讓我們心懷憐憫、辨別羞惡、態度恭敬、明辨是非,分別做到了懷有仁心、義氣、禮儀、智慧四點要求。
  • 【紅色傳奇進校園】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為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興寧區各學校積極開展「紅色傳奇」進校園活動。通過組織召開主題班隊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小手拉大手傳遞紅色力量等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紅色精神,傳承愛國主義。《紅色傳奇》進校園主題班會虎邱小學為加強教師隊伍和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激發廣大師生愛國情懷,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南寧市興寧區虎邱小學開展了《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
  • 《維新小學語文》,語文教育最徹底的變革?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出自《詩經·大雅》。這是我國首部針對海外華人子女編寫的語文教材,將語文、國學、歷史、德育融為一體,淡化了字詞義的標準化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文學藝術底蘊。這究竟是一套怎樣的語文教材?其「新」在哪裡?又如何將多學科知識融通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