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人養老挑戰:5年來20省份人均床位減少 高額護理費難題待解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2.5億人養老挑戰: 5年來20省份人均床位減少,高額護理費難題待解

近5年以來,全國有20個省份人均床位下降,其中5個省份降幅超過25%。提高養老設施數量和質量,配備更多醫養康養結合的人員和機構,已經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需求。

2019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4億,佔總人口的18.1%。

我國正進入老齡化的快速發展期,如何更好地應對養老問題?

從數據上看,由於老齡化發展過快,很多地方頗有點「猝不及防」。根據《中國統計年鑑》,近5年以來,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人均養老床位從2015年的30.31張/千人,小幅上漲到2019年的30.5張/千人,但31個省區市中,有20個省份人均床位下降,其中5個省份降幅超過25%。

對不少家庭來說,讓家中老人獲得一張滿意的養老床位,是一個難題。

「我想讓父母住進一個月收費1200元的養老院,但是人太多住不進去,至少需要提前一年排隊。」金玲(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她的老家在內蒙古,自己在大城市打拼。金玲說,儘管非常受歡迎,但這個養老機構會對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勸退,因為他們缺乏專門的護理員。

事實上,內蒙古已經是全國人均養老床位排名第二的地區,2019年60歲以上老年人擁有的人均床位達到53.2張/千人(以下數據均針對60歲以上老年人)。

目前來看,提高養老設施數量和質量,配備更多醫養康養結合的人員和機構,已經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需求。

20省份人均養老床位下降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在「發展」與「健全」的背後,是我國老齡化快速發展的現實。201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7765億,佔總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2019年,這一數據已經快速上升到2.5388億人,佔比18.1%,比9年前提升4.84個百分點。

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老齡協會的預計,到2035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佔比將超過25%。

如此快速的老齡化發展趨勢,對養老設施的需求是巨大的。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1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全國共有註冊登記的養老機構3.4萬個,比上年增長19.9%,床位438.8萬張。

從養老機構的床位數上來看,幾乎呈現年年遞增的局面,但人均養老床位卻並非如此。2016年,我國人均養老床位達到5年內的最高峰,為31.62張/千人,這一數字隨後兩年出現下滑,2017年為30.92張/千人,2018年為29.15張/千人。隨後的2019年,這一數據有所上升,達到30.5張/千人。

從各個省份來看,情況更為嚴峻。2019年,31省區市中,海南等3省份人均養老床位不足20張/千人,只有9省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0.5張/千人,其中浙江以人均53.7張/千人排名全國第一。

如果從人均養老床位2015年到2019年的漲跌幅來看,20省份均出現下跌,其中跌幅超過10%的有9省份,跌幅超過20%的有6省份。

為何一些地區人均養老床位出現下跌?這與不少養老機構的服務與需求不匹配,部分機構床位空置率較高有關。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調查後發現,有不少希望住進養老機構的老人和老人家屬,期望合適的價格和更好的服務。

金玲表示,她們當地有兩種養老床位,第一種免費提供一間住房,有公共廁所和廚房,其他都自己負責,需要自己做飯、取暖、負責水電煤等,主要給無家可歸的孤寡老人居住。

「這種我父母肯定不去,因為條件不如自己家好。第二種包吃住的,一個人一個月1200元。」她告訴記者,即使是第二種條件也不算很好,因為沒有專業護理人員。

在河北住養老院的82歲老人許軍(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他對目前養老院的環境比較滿意,所住的養老院主要針對低保戶,每月僅收費600元左右。「養老院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資金來源,要靠老人的收費來維持是很難的,需要國家來扶持。」

遼寧省大連市某養老院院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據她了解,目前養老院的床位分成兩種類型,其中主要由政府支持的養老院收費偏低,床位基本呈現飽和狀態。相比來說,私營的養老機構,沒有太多政府的補貼資金自負盈虧,由於收費偏高,床位一般都有空缺。

在採訪中,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不止一位相關人士希望養老院提升專業醫療服務。

金玲表示,她對養老機構的期待是,父母能有一日三餐和日常娛樂,不要限制老人自由,他們可以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出去旅遊,或者去兒女所在的城市住一段時間。另外,有專業醫療護理服務或專屬的家庭醫生,能第一時間對出現突發狀況的老人進行救治並及時對接附近醫院。但考察了一番後發現,她的父母所在城市缺乏這樣的機構。

許軍認為,他所在的養老院夥食較好,但是醫療水平跟不上,頭痛腦熱等小病能解決,得了積食等略微麻煩的病需要去外面的大醫院,要打電話叫救護車送去看病。

失能失智老人護理難

不過,和身體仍然較為健康,基本可以自理的許軍相比,失能失智老人才是養老院照護的難題。

根據衛健委此前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當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0歲。也就是說,平均有超過8年時間我國的老人處於需要照護的階段。目前來看,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達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

針對失能失智的老人養老主要有兩種,居家養老和養老院養老。

不過,金玲表示,如果居家養老,很多社會提供的服務還有待跟上。「其實最好是居家養老,因為老人熟悉家裡環境,也相對自由。但是現在老家條件還沒達到,一線城市有些地方已經在試運行有人給老人做飯、打掃衛生,有醫生定期上門體檢或指導等,希望能推廣。」

王春秀所管理的養老院,則是專門針對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院,主要根據老人需要護理的程度來收費。「我們這是地道的養老院,不是醫養結合的養老院。不過我認為,照顧失能失智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優質的服務,以及溫馨的環境。」

但她發現,照顧失能失智老人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護理工的缺乏。「現在願意從事老人護理的一線工作人員特別少,我們管吃管住,一個月4000到4500元的工資,找的都是農村來的五六十歲的工人,即使如此也不好找。」

她在外面招聘了4位工作人員,加上家人一共7人在養老院工作,目前照顧將近30位老人。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了一位在河北養老院工作的護工,她也表達了對於照顧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的難題。「在照顧一些比如腦血栓的老人,他們不能說話,這時全憑我們的工作經驗,猜想他們想要幹什麼,這是一個挺大的問題。」

一邊是護理的不易,另一邊是在自我照顧能力的逐漸消退之後,護理費的直線上升。

養老規劃師王維所在的公司與廣州多所高端養老機構有合作,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一些比較好的養老機構,會按照幾種類型來收費,比如床位費、護理費、夥食費、管理費等,護理費相對比較高,床位費、管理費和夥食費則是固定的。

「老人身體好,自己能吃能走,護理費是最低標準,需要幾百到上千元左右,主要的服務包括換洗床上用品,倒垃圾,送早餐,經常檢查身體,帶老人出去玩等。但是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臥床不起的話,就需要單獨一個人去照顧,護理費可能達到4000元左右。」他表示。

如此高額的費用,對於普通家庭是較大的負擔,也不可能靠國家全部補貼。民政部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3579.1萬老年人享受老年人補貼,其中享受高齡補貼的老年人2963萬人,享受護理補貼的老年人僅66.3萬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長期護理險正逐步發展,各地也在推進政策的落實。2020年9月,國家醫保局出臺了《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

12月8日,《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試行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發布,提出長護3級的失能人員,延續護理人員享受長護險待遇限額標準為:機構護理發生的生活照料費用納入支付範圍的費用限額標準為職工參保人員每人每天120元,其中床位費不高於每人每天35元;居民參保人員每人每天60元。

王維也表示,他們合作的百悅百泰等養老機構,有長護險的報銷名額。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且達到一定名額,護理費可以報銷75%。

(作者:陳潔,吳淑萍 編輯:李博)

相關焦點

  • 2.5億人養老之困:5年來20省份人均床位減少 高額護理費難題待解
    原標題:2.5億人養老之困:5年來20省份人均床位減少,高額護理費難題待解   2019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4億,佔總人口的18.1%。
  • 2.5億人養老之困:5年來20省份人均床位減少,高額護理費難題待解
    導讀:近5年以來,全國有20個省份人均床位下降,其中5個省份降幅超過25%。提高養老設施數量和質量,配備更多醫養康養結合的人員和機構,已經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需求。根據《中國統計年鑑》,近5年以來,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人均養老床位從2015年的30.31張/千人,小幅上漲到2019年的30.5張/千人,但31個省區市中,有20個地區人均床位下降,其中5個地區降幅超過25%。對不少家庭來說,讓家中老人獲得一張滿意的養老床位,是一個難題。
  • 5年來20省份人均床位減少,高額護理費難題待解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近5年以來,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人均養老床位從2015年的30.31張/千人,小幅上漲到2019年的30.5張/千人,但31個省區市中,有20個地區人均床位下降,其中5個地區降幅超過25%。對不少家庭來說,讓家中老人獲得一張滿意的養老床位,是一個難題。
  • 2.5億人面臨的養老困局:床位短缺、護理難、價格高
    2019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就已經達到2.54億,佔總人口的18.1%,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老齡協會的預計,到2035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佔比將超過25%。 養老的形勢越來越嚴峻,然而,不少地方的養老對策還沒有反應過來,養老面對著很大的困局。 床位短缺。
  • 養老焦慮:床位很難搶怎麼辦,看完心裡有數了
    對於很多家庭而言,讓老人獲得一張滿意的床位來養老,真的求之不得。從「老齡化」社會朝向「老年型」社會過渡需要一個周期,德國花費了46年,美國花費了60年,比較長的過渡期可以為國家贏得充分的準備時間,與此相比,我國的過渡周期只有28年,這意味著有許多中國式養老困局等著我們去解決。
  • 鄭州每千名老人平均僅17張養老床位,未來五年護理人員需求大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宋迎迎/文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成為不可迴避的問題之一。如何更好建立完善長期護理體系,解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照護難題?判斷:未來5年,鄭州對於養老護理服務人員需求大統計數據顯示,鄭州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約佔全市人口的15.6%,其中城鎮老年人佔全市老年人的55%,農村佔45%;「六普」調查顯示,「生活不能自理」人員佔老年人數的3%。
  • 上海出臺養老產業20條: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趨勢及挑戰分析
    中國社會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既是養老問題突出的集中地區,也是養老產業發展的前沿地區。隨著人口老齡化與家庭養老問題的突出,中國養老產業正日益得到政府重視,上海等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促進養老產業的發展。近日,上海市政府印發《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本市養老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20條相關意見促進養老產業加快發展。
  • 北京養老院生存現狀調查:床位價格高排隊需10年
    然而,還有許多的老年人仍要依靠養老機構。  家住北京的童奶奶今年72歲,老伴幾年前就去世了。原本跟兒子兒媳婦住一塊的她,去年因為體質變差,生活開始不能自理。為了不給上班的孩子添麻煩,童奶奶要求兒子給她找家養老院。  「市中心的養老院,不是要排隊,就是收費貴得讓人受不了。」說到當初來北京市昌平區養老的原因,童奶奶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 上海一集資詐騙案開審:集資超10億 損失5.2億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派員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及辯護人均到庭參加訴訟。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陳威洋於2013年8月起先後設立且實際控制上海大愛城數據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大愛城商貿有限公司,並陸續在本市及蘇州、揚州等地設立多家門店或分公司。
  • 《聯合早報》:「老化」太快 養老成中國難題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11日文章,原題:「老化」太快中國養老難作為世界人口大國 ,中國已成為老得最快的國家。據聯合國人口測算數據,1990至2020年, 中國銀髮人群(60歲以上老人)年均增速達3.3%,超過世界均值的2%。
  • 鄭州養老床位存一半缺口 獨居老人去世數天無人知
    如今,很多養老機構床位緊缺,更傾向於挑選身體條件好的老人入住  一組數據能說明問題:鄭州現有100萬老人,但床位只有8000張  和十二五規劃要求相比,鄭州養老床位還有一半缺口  學者稱,現在如不著手解決養老難題,錯過時機再解決將難上加難
  • 高端養老矛盾待解:養老社區一床難求 斥資數百萬仍要等一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每周報告丨高端養老矛盾「旋渦」待解:引入海外模式水土不服 售房圈地短期逐利卻一床難求一位私人銀行業務主管近日遇到一件煩心事,多位高淨值客戶希望他能儘早安排高端養老社區房間床位,讓他們父母安度晚年。
  • 2019年臺灣經濟增長2.73%,GDP為6114.5億美元,那人均呢?
    2019年臺灣的GDP排在全國第9名數據顯示,2019年臺灣完成的名義GDP為18.90萬億新臺幣,按平均匯率折算約為6114.5億美元,42180.68億元人民幣——略低於同期的福建省(42395億元人民幣),在全國排第9名。
  • 北京養老機構床位達10.7萬張
    2016年至2020年  ●城鎮職工養老金由每月人均3573元增加到4365元,增長22.2%  ●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月人均566元增加到830元,增長46.6%  ●福利養老金由每月人均425元增加到745元,增長75.3%  截至2020年11月  ●北京運營養老機構544家,其中建成運營養老照料中心
  • 人社部:22省份籤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合同 累計到帳資金...
    摘要 【人社部:22省份籤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合同 累計到帳資金9253億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21日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0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3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68億人、
  • 2022年左右中國將進入老齡社會中國養老機構和養老床位夠嗎?(圖)
    近日,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報告預測,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由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報告稱,若以60歲及以上作為劃定老年人口的標準,到2050年中國將有近5億老年人。數據來源:中國發展基金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老年人口增多,養老需求大,尤其是養老機構和養老機構床位。根據民政部公布的2019年四季度機構情況,到4季度,全國提供住宿的養老機構數達到34065個,養老機構床位429.17萬張。
  • 深度研報:全景縱覽中國養老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根據聯合國2017年的測算,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在2055年左右達到最高峰,預計將達到約5.07億人,此數值將是2017年數值的近2.1倍。根據測算,同期我國人口可能正處於人口高峰後的下滑階段,預計總人口數量約13.2億人,屆時60歲以上人口佔比將達到38.53%。老齡化問題將在未來幾十年間快速激化,2055年後,60歲以上人口佔比將趨於穩態。
  • 發改委:今後3-5年大幅增加養老床位 普惠性幼兒園佔比80%
    劃重點: 1今後3-5年,將大幅度增加養老床位,普惠性養老床位將增加100萬張。實現普惠性幼兒園全覆蓋,普惠性幼兒園佔比要達80%以上,加快建設一批託幼機構。
  • 日媒調查:日本自然衰老死亡率越高人均醫療費反越低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經濟新聞》1月10日報導稱,通過自主調查,在日本,衰老死亡率越高的地方自治體,老年人的人均醫療費越低。男性衰老死亡率最高的神奈川縣茅崎市的年均醫療費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8100元)。即使衰老死亡的人變多,護理費也未出現增加傾向。
  • 「分紅型養老」落敗,人口迅速增長的中心城市面臨巨大養老壓力
    然而高額投資回報、低於市場的服務費用,根本無法維繫養老公寓的運營。在長沙,這並非個例。2019年11月5日,長沙市民政局召開專題會議,稱近期發現多起「養老」變身「坑老」案件,嚴重損害老人合法權益。11日,長沙市政府號召82家養老機構負責人籤下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