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宋迎迎/文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成為不可迴避的問題之一。
如何更好建立完善長期護理體系,解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照護難題?2020年8月25日,由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承擔的「鄭州市長期護理服務體系建設研究」課題中期匯報會在鄭州嵩山飯店舉行。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就課題研究進展及鄭州長期護理服務的現狀及待解難題進行交流並提出看法。鄭州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等相關部門參加研討。
判斷:未來5年,鄭州對於養老護理服務人員需求大
統計數據顯示,鄭州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約佔全市人口的15.6%,其中城鎮老年人佔全市老年人的55%,農村佔45%;「六普」調查顯示,「生活不能自理」人員佔老年人數的3%。
「我們根據鄭州市統計數據做了一個回歸方程,計算結果顯示,伴隨著城鎮化率越來越高,人口自然增長率越來越低。所以,鄭州市人口結構優化只能依靠人口遷移。但是鄭州周邊的老齡化率都在鄭州之上,所以鄭州市老齡人口的高齡化問題並不會因為人口遷移改變。」課題組成員、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高慶波表示。
課題組指出,從人口結構來看,鄭州市整體老齡化的程度雖然不高,但是高齡老人的佔比偏高,而且未來的趨勢不會有較大改善。據課題組測算,未來5年,鄭州對於養老護理服務人員的需求達近5萬人,長期護理服務供給有較大發展空間。
「這是按照發達國家一百個老年人4個護工的標準計算的。實際上考慮到我們的實際情況,需求可能會更大。」中國社科院社學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房連泉表示,在這種背景下,對面向失能(智)和半失能(智)老年人的長期護理服務需求愈加旺盛。
缺口:人均養老床位與全國平均水平存明顯不足
近年來,鄭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相關主管部門發布了40餘項與養老服務直接相關的政策,大大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為建立長期護理服務體系夯實了基礎。不過,專業技術人員和養老服務資源相對不足仍然是鄭州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待解難題。
「鄭州老年人擁有的衛生資源明顯優於全國平均水平,每千名老年人擁有衛生機構床位數和技術人員數分別是75.2張和91.0人,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1倍和2.3倍;但鄭州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的養老服務機構床位17.0張,不到全國平均水平(30.0張)的60%,距離《加快建設鄭州健康養老產業實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2020年達到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40張以上的目標任何還有很大距離。」課題組認為,無論是居家、社區還是機構,供給總量不足是當前鄭州市養老服務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解法:設立「社區綜合照護服務站」、建立「家庭照護床位」
研討會上,課題組結合新鄉的「積分養老」、日本的地區綜合照護體系等國內外典型做法,對鄭州長期護理服務體系建設提出建議:
在鄭州各區分設「地區級長期照護服務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下設30分鐘生活圈的「社區綜合照護服務站」,由主任照護經理協調轄區範圍內照護服務、醫療服務、生活照料服務等資源,引入社工、志願者和社會組織,共建綜合性的長期護理服務體系;
針對農村地區長期護理服務難題,建議加強初級保健和預防服務,完善多方面長期護理服務,加大力度建設農村護理服務人員隊伍,增大對居家護理的支持力度,發揮農村集體合作養老的功能,發揮鄰裡互助的支持作用,並通過「醫養護」結合應對農村長期護理難題。
除此之外,課題組認為,在長期護理服務中,還存在供需錯位的問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最大的需求為醫療護理服務,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主要是生活照料。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張盈華等課題組專家建議,推廣建立「家庭照護床位」,按照與養老機構床位相同政策給予支持,解決居家和社區養老中對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
課題組同時建議,鄭州應儘快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帶動護理產業發展,為長期護理服務提供足夠的人才支撐。
【來源:東方今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