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5 21:5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紀馭亞 通訊員 林曉瑩
9月25日,由杭州市發改委與浙江工商大學共建的杭州之江經濟大數據實驗室(智庫)揭牌。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鬱建興表示,共建杭州之江經濟大數據實驗室(智庫)正當其時,這是一個能深化拓展校地合作的平臺,助推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建設,為將杭州打造為「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提供項目支撐。
在浙江工商大學的杭州之江經濟大數據實驗室(智庫)裡的大屏幕上,數據就像一顆跳動的「數字心臟」——發生在杭州各區域的企業數據,通過各種平臺匯聚到這裡,經過數據的開發監測、優化調查,可以及時產出一份份動態報告,可以細分到不同時段、不同地區,甚至不同業態。
「對當前經濟形勢該怎麼看?從一組組數據中,你就能探尋出杭州的經濟『脈動』。」浙江工商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副院長陳驥說,實驗室正在研究的杭州市基本蔬菜品種調控目錄製度研究報告,通過對杭州市基本蔬菜產供儲銷四大環節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全面掌握杭州市蔬菜消費市場基本情況,分析杭州市基本蔬菜品種的特點,建立符合杭州實際的蔬菜品種調控目錄,「這可以從供應端、銷售端和產地端不同角度實現杭州市基本蔬菜現狀的監測與預警。」
如今的數據來源與以往不同,過去是企業端提供,現在都是以個人支付終端等消費端匯總為主。接下來,杭州之江經濟大數據實驗室(智庫)將重點圍繞數字經濟、營商環境等常規性問題進行設計,實現多維大數據的融合,研發經濟運行指標的預測預警模型,並發布季度經濟形勢分析大數據專報、杭州市經濟運行預測報告等。
「匯總數據後,實驗室的工作開始。」陳驥說,實驗室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清理、歸類、建模、分析,走過一套完整的流程,最後形成全視角的經濟分析報告,實現實時跟蹤,動態監測,幫助決策及預警。
這些流程看起來不複雜,要攻克的關卡可不少。技術能力和多學科融合是實驗室的特長。據悉,浙江工商大學現有大數據統計、流通經濟與管理、市場監督與管理等自主設立的目錄外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以及與英國薩塞克斯大學聯合開辦人工智慧學院等科研教學機構。如今揭牌成立的杭州之江經濟大數據實驗室(智庫)以跨學科、跨學院、跨專業的方式匯聚了研究團隊,結合大數據主流算法、人工智慧算法開展建模,同時,關注研究對象的隱私、敏感信息保護,保證數據使用中的安全性。
據悉,浙江工商大學包括統計學科在內的多個團隊一直與市發改委的經濟信息中心、物價局等部門聯合開展統計監測、價格監測、指數開發、社會經濟發展評價方面的研究。在年初,蘇為華教授團隊與市經濟信息中心在疫情期間聯合開展了企業大數據監測應急專項,積極服務政府的疫情防控決策和復工復產政策設計,撰寫的《疫情影響下加快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問題及建議》報告分析了企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針對企業「招工難」與員工「返工難」,提出了建議。
杭州之江經濟大數據實驗室(智庫)的成立,是杭州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提升經濟雙循環、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的大背景下,將圍繞「十四五」時期的戰略布局,立足杭州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大需求,在經濟大數據分析、企業監測優化提升、經濟運行預測預警、熱點課題研究等方面加深校地合作,不斷拓寬應用領域,並面向杭州市的經濟運行數位化平臺、企業監測平臺、發改委數據駕駛艙平臺等,加強平臺數據運維合作,保障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提高數據質量和使用效率。
16010418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