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收到八所學校的拒信是什麼體驗

2021-02-13 有關設計的奇妙問題

嗯。但之後就收到了愛丁堡的Offer,然後拒了。

文章將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全方位講解作為萌新如何從0-1選擇學校機構、規劃設計作品集、準備英語考試等申請路上遇到的大問題。本文主要集中於探討申請萌新如何選校、選專業並且對LCC、GSA、米理、拉夫堡的失敗原因進行詳細復盤,外加對愛丁堡、EIT、PolyU的成功原因展開分析。文末有福利哦!

全文:7000字

閱讀耗時:約8分鐘

為了更好的給大家參考對照,我先介紹一下自己的背景。

我本科是國內某211的測控專業(勉強算EE)的學生,均分82,申請時雅思6.5(5.5)後刷到6.5(6),帶作品集和兩段水實習跨專業GAP申請,本科專業主修各類儀器、單片機、傳感器外加編程知識,跟藝術設計可謂沒有半點關係,但是因為學習了Arduino和少量軟體知識,算是跟人機互動沾了點邊。

我的申請範圍主要集中英國、歐洲各國(荷蘭、瑞典、芬蘭、義大利)還有香港,偏藝術的互動設計還有偏計算機的人工交互都有涉及。

AD:

Edinburgh - Ma Design Informatics(免面試)

EIT(Twente-Aalto)- HCID(小獎)

PolyU - Msc Multimedia &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Goldsmiths - UXE & ComputationalArts

林雪平大學 - Service Design

Kingston Brunel

Rej:

POLIMI - Digital and Interaction Design

LCC - UX (面試後拒)

GSA - Interaction Design

Loughborough - UX

Leeds - Design

....

藝術設計類的申請不同於商科,因為有作品集這一加分項。至少在英國,本科背景不好的同學也可以翻身申上QSTOP3的學校,我身邊就有雙非大跨專業(不錯就是我們的瑞幸,她本科是生物專業)申請到LCC、GSA的例子,在申請的過程中背景不好的同學也不要過於擔心自己本科的背景與績點,將時間花在作品集的構思與設計上才是正道。

專業的選擇&自我的認知

在我的理解中,互動設計的專業大致有三種分類,偏用研的UX專業,偏藝術的交互裝置與新媒體設計、偏技術的HCI。

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建議大家花時間提前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大廠、設計諮詢公司、行業選擇),選擇最為匹配的專業,比如可以將大廠的招聘JD與研究生課設對比,從而輔助作出專業選擇。

圖源知乎慕客

順便一提國外的課設主要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並不怎麼教框架層與表現層面的東西,如果想學如何畫線框圖做好視覺設計大家可以報個國內培訓學點實操知識

作為一個跨專業的萌新,在選校的時候面對各類學校眼花繚亂,根本不知道從哪裡入手,中介雖然會推薦學校,但是留學中介大部分負責多個專業的申請,他們的關注點更多的集中在學校對背景的要求以及材料的準備上。所以在申請初期我在微博微信公眾號上進行了大範圍的搜索,閱讀了一些文章,但是這些文章僅僅給出了部分專業信息不夠完全,要想了解核心課程設置,最好的方法是先去官網搜索相關專業的課程信息,申請要求。

舉一個我在申請的時候遇到的誤區,在開始的時候我誤以為HCI跟CS的課程設置差不了多少,學不到設計思維與心理學的知識。所以我在初期很牴觸HCI,認為專業跟我本科所學的知識差別不大,作為學渣我也不想在研究生敲大量的代碼化身程式設計師。

但是在我瀏覽了EIT的HCID專業的課程設置之後發現,歐洲學校研究生選課自由,除了必修的少量幾門技術課之外,可以選擇大量的設計課、用研課、商科課,如果想的話我甚至可以將所有的選修都換成設計課。

圖源|EIT HCID專業Aalto入口的部分課程設置

由此可知在申請時瀏覽官網在選校時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這裡有的同學可能會問了如果英語不好看不懂網頁怎麼辦?推這裡薦下載一些自動翻譯的網頁插件,比如谷歌Chrome翻譯插件(大家可以前往Chrome網上應用商店下載)就能輕鬆閱讀課程設置。

圖源|EIT HCID介紹頁面

在申請初期,同學們可以花一周左右的時間研究學校專業並且用腦圖收集整理,便於之後進行復盤,不然很容易出現反覆查找的問題。很多歐洲學校的截止日期都比較早(普遍12月-1月),如果不設置備忘錄,很容易錯過申請時間,例如我就因為記混了申請截止日期不幸的錯過了芬蘭和挪威的學校。

圖源|然姐的學校信息整理

在公粽號回復學校整理可自動獲取高清大圖

課程匹配度

這裡有一點要強調一下,歐洲很多學校在申請時會要求提交先修課list來核對課程匹配度,比如在申請瑞典KTH和于默奧的HCI的時候我沒有提交課程描述,學校就給了我課程不匹配的反饋,這意味著學校在課程不匹配的情況下並不會進一步審核你的材料直接Reject掉申請。瑞典的申請模式類似於高考,可以按優先級排四個志願,只有第一志願的學校可以申請獎學金。

于默奧因為課程不匹配直接reject了我的申請

學校選擇

國內的同學普遍比較注重學校的排名與知名度,據說國內的HR在進行第一輪簡歷篩選時會對照QS進行查看,這裡我們可以思考一下HR的目的,在收到了大量的簡歷之後很難判斷面試者的能力好壞,這時候學校排名與項目經歷,將會轉化為能力的佐證。HR通過初步篩選將學校或經歷不錯的同學傳給面試官完成後續面試,將會大大減少人力成本。所以在選校時,對於本科不好的同學,學校的QS排名會比較重要。

圖源|2020QS藝術排行榜

當然如果錄取結果不理想的同學也不要自閉,豐富的項目經歷也會為你加不少分,並且大廠的內推制度也會免去HR的第一輪篩選直接進入一輪面試階段,這裡強烈建議找實習的同學多多networking例如參加分享會加入UX群都是比較好的社交方法,我們的公眾號也會不定期更新內推碼和招聘信息。

除去排名,對於選校我給大家的建議時能申的都申上,各個國家各個地區,不管交不交申請費!!!!!要知道600塊的申請費跟留學費用相比真的不值一提,準備材料花的時間跟之後沒學上的痛苦比也微乎其微。

有的同學可能會問我,我的學校不好均分不高申請不上怎麼辦???我的中介只讓我申6個學校,多申的每個加500咋辦???

這裡我給大家舉一些我身邊的例子,例如我身邊有RCA大佬慘遭GSA拒信,也有雙非的朋友在申請末期通過補申LCC而逆風翻盤。申請被多重因素所影響,結局並非可線性預知的,錄取結果充滿了玄學的味道。

再說中介,PS和CV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可以通用的,只需修改PS裡學校的名字,根據官網的課程設計改變一下申請的理由並可徵戰歐亞大陸。我的很多學校自己補申的,走流程的時間平均30-60min。同學們只要善用翻譯軟體就可以順暢完成申請

在申請初期,我本著我就是要學純設計的念頭申請了諸如UAL、GSA等設計學校以及專業設置偏藝術的綜合類學校如米蘭理工的互動設計專業,但都遭遇了失敗,首先是米蘭理工給了亮了紅燈,接著雖然倫藝的UX給了面試,但在苦苦等待一個半月求神拜佛轉錦鯉之後收到了拒信,而GSA更慘在倫藝面試的前一天以競爭能力不足給了我拒信,再之後我又接連收到拉夫堡和Leeds等學校的拒信。

收到這些學校的拒信後,我通過周圍的同學作為參照以及在微博、留學論壇進行信息收集,總結了一下我被拒絕的各種原因。


倫敦藝術學院因為較高的知名度和QS藝術第二的排名,在互動設計留學圈子裡基本是個人都會嘗試一下。

我大概是12月下旬提交的申請,在二月中旬拿到了面試,LCC的面試題跟去年幾乎完全一樣,都在考核學生對UX的理解以及no human design的方案設計。我的面試官是一位來自CSM的建築系的老師,在面試過程這位老師一直面無表情的用interesting來評價我的回答仿佛是一個自動面試bot,在面試末尾承諾大致在一周之後會給反饋。

然而為了這個反饋我焦慮地等待了很久,在兩個月之後我收到了以一封面試表現不佳為理由的拒信,這之後我當機立斷立馬申請Argue,並在幾周之後接受到被二次拒絕的噩耗。

關於LCC的申請失敗,我覺得核心原因是面試太輕敵以及作品集風格不完全對路。在收到拒信之後我研究了身邊拿到offer的同學的背景以及作品集,我發現他們的作品集在視覺呈現上都做的很精美、項目類型也比較豐富(APP、服務、裝置),LCC並不怎麼看學生的背景和績點,更加關注如作品集和面試表現。

在面試LCC的時候我智障的以為,面試就是為了考驗學生的英語能力,看看學生能否說英語,於是在面試準備時並沒有深入思考設計思維,而是想方設法的將英語說的更流暢。

收到面試失敗的拒信後我找到了隔壁拿offer的小牛同學聊了聊面試經驗。

圖源|我和LCC Offer Holder小牛的聊天記錄

聽完小牛的一席話我豁然開朗,我和瑞幸之所以倫藝面試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才採取了錯誤的面試策略,我們兩個在面試時都按照調研思路將作品進行了梳理,滿滿篇幅的方法論,考官聽了肯定內心OS真無聊。例如我在復盤時發現,我和小牛在no human design上都說的是如何給植物做設計,我張口就來,我們得先做個調研了解植物的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性blahblah,然後得進行Marketing Research看看市面的競品blahblah再整個Mindmap分析….

而小牛則通過Storytelling的方式,先將考官引入到情景,再指出設計的關鍵點,由此可知面試的話術非常重要。

圖源|小牛no human design的中文準備稿

同時小牛還強調可以將自己的作品與當下熱點結合進行講訴,吸引考官的注意力,比如他將作品集裡一個關於可實時清潔的電梯扶手的項目與疫情結合,成功的吸引了考官的注意力。

小牛在採訪末尾表示面試所講訴的項目不一定是最完整的,但一定要是最有趣的,可以在未來發展的,因為學校也想知道你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有趣的想法與新奇的觀點是面試的大殺器。

英語不好的同學在準備面試時可以先準備中文稿,再翻譯成英文,還可以將關鍵詞寫在便利貼上按順序貼在屏幕上或者放在桌面的Word文檔裡,便於在面試時理順實錄。

圖源|Lito的面試準備筆記

格拉斯哥在我了解到校區坐落於高地之後,就沒那麼想去了,於是我也沒有認真調研與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但礙於它並沒有給我面試,我猜測是因為作品集不對胃口,於是我對照了一下我和瑞幸(拿到Offer)的作品集項目設置(我們兩均分差不多、都是跨專業),我的項目是一個產品一個APP一個電線外漏的IoT設備,兩個新媒體。而瑞幸的作品集是由兩個產品和一個磁流體裝置以及一個Unity遊戲。最開始我以為我缺乏那種建大模的項目,但後期我發現一個主申工業設計的朋友也被拒了。

在跟瑞幸的交談過程中我發現GSA的課程重前期調研,輕後期產出,整一個學年都在學各種調研方法。我慘遭拒絕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我項目的調研深度不夠,過於注重後期產出。

今年堡簡直是大眾保底首選,所以學校審核的工作量極大,據比較可靠消息Admission那邊有個院校List,線以下的學校直接不不予考慮了。我本人收到拒信的原因可能是均分太低,在申請的時候中介一直強調我均分在85分以上比較保險。為了求證我的猜測我採訪了被錄取的Eric同學,他的背景是211、均分85+,拉夫堡作品集交了三個項目(2個偏UI1個裝置),壓縮的較模糊(5m限制),他在採訪中表示同校均分差不多的藝術生朋友在被鴿了兩月之後收到了拒信,由此姑且猜測拉夫堡可能喜歡落地一點的作品集。

圖源|我跟Eric的聊天記錄

利茲給拒信的理由非常明確,郵件裡寫明了是因為專業不匹配的因素。這也是唯一一個在交了作品集的前提下要求專業匹配度的英國學校。

米蘭理工一直以高排名、低學費、以及較低的雅思要求在藝術留學圈子裡著名,但這也造成了國內有大量的學生申請,錄取比例低。

申請米蘭理工除了基本的文書資料外還需要額外提交課程描述並且要提前郵寄資料。

米理我只關注了第一批的錄取狀況,今年第一批錄取的中國學生比較少,只有4、5個左右的同學收到了綠燈.

為了進一步了解申請失敗的原因,我還收集了一些被錄取同學的背景信息,我發現他們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學校比較好或者是海本,GPA較高,專業匹配度也好,雖然米理被錄取的同學大部分來自工業設計專業但是也有特例,今年有一個本科廣告(?我在二月份曾在米理超話看到了有跨專業的同學發帖,但現在找不到帖子了,我不確定是不是這個專業的)跨專業的同學申請成功,19年也有計算機、心理轉專業的同學被錄取,這些同學往往有與設計相關的比賽實習經驗。

米蘭理工的失敗我覺得大部分原因還是我的均分較低以及專業匹配度的問題,在19年確定要申米蘭理工之後我仔細研究過它的課程設置,為了彌補專業匹配度的誤差,我的作品集的項目選擇完全是按照他的課設進行規劃,但最終還是收到了拒信,究其原因可能是風格不符合、作品集邏輯也不夠嚴謹?

之所以將米理放在最後分析的原因是由於我沒有找到今年願意接受採訪的Offer Holder,於是我只能求助18年的交互學姐,學姐給出了如下圖所示的建議,交互作品的豐富度非常的重要,不應該將作品只局限於APP。

圖源|我與學姐的聊天記錄

在我申請收集信息的時候也經常聽到米理喜歡邏輯嚴謹產出完整的作品集,它比較喜歡排版簡潔清晰的,不喜歡花裡胡哨的。不同學校都有比較看重的地方,可能是前期調研、也可能項目產出,建議大大多多看看Offer Holder的作品集進行總結。

其實我身邊有大廠工作多年的朋友被亮了紅燈,也有985均分接近90的同學慘遭拒信,有時候申請結果會出乎意料,難以預測。但最重要的事一定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準備作品集中,畢竟今年QS排名第一的RCA都有專科同學通過作品集翻身!!!!

Ps:利益不相關,今年米理交互、PSSD的很多學生都來源於一個M開頭的機構,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去諮詢一下。

這裡還有個小插曲,在了解到米理有建築系的同學紅燈Argue成功之後,我立馬加了這位同學請教Argue注意事項。Argue Letter的內容主要突出自己在PS之外的核心優勢,同時在寫信的時候不能向考官傳遞他們選人判斷出了問題。Argue算是一個成功率比較低的操作,我給交互系主任寫的郵件到現在也沒收到回復,但有時候對路了,也可能撞到大運,建議大家還是試著寫寫,畢竟發發郵件也不花錢。

愛丁堡我是四月左右補申的,學校沒有找我要第二輪的視頻材料算是免面試錄取,最初我一直以為申請太晚基本沒戲,沒想到最後誤打誤撞拿到Offer。

在拿到Offer之後我仔細研究了愛丁堡的課設,發現愛丁堡的Design Informatics專業專注於數據研究,項目最終成品有點類似阿里雲。它的上課模式是藝術學院Ma與信院Msc的同學一起上課組隊做項目,每個人根據自己擅長的點負責不同的部分。

圖源|愛丁堡DI官網

我思考了一下自己被錄取的原因,我覺得跟專業匹配度有著比較大的關係,再加上的作品集既有硬體項目也有Processing藝術編程項目,跟課程比較對接。作為EE、CS專業跨專業的學生附帶一本完成度比較高的作品集申請DI會比較有優勢。

EIT是一個歐盟的兩年制項目給獎還比較多,在兩年的時間內可以選擇兩個不同國家的學校就讀,比如瑞典的KTH、芬蘭的Aalto,義大利的米蘭理工,每個學校的課程設置都不太相同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EIT官網瀏覽課程設置。

圖源|EIT HCID官網

EIT我是在二輪截止最後一天(4.17),加急補申的。之前我因為一直懶得寫商業計劃書而拖著沒申,但最後真正寫的時候發現只花了30min。(千萬不要拖延啊!!!)

圖源|EIT申請頁面-動機信要求

由圖可知EIT的動機信不同於一般學校的PS,分為商業計劃書以及申請學校的理由兩個部分。從上圖可以看出商業計劃書的中心思想是發現問題並提出一款產品或者服務來解決這個問題,最終產出物表現形式不限。這說明學校是想讓你以一個創業者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並發現相應的機會點。

在研究了商業計劃書的要求之後,我發現計劃書的內容可以完美的跟我作品集裡的牙科產品項目匹配。於是我按照調研思路將文字從作品集移到了計劃書中,因為頁面篇幅限制在兩頁以內我沒有將作品集的圖片全部擺上去,而是在計劃書的末尾附上了作品集的Dropbox連結。

圖源|菲菲的EIT Motivation Letter

EIT有一定語言要求,官網上同時提到了需滿足6.5(6)和具體根據不同學校的要求決定兩點。為了求證語言要求,我的一位語言卡分的朋友發郵件給EIT求證具體情況,EIT給出了視學校要求而定的回答,這意味著如果選米理、阿爾託作為出入口學校的話6.5(5.5)就可以滿足要求。

另外如下圖所示,EIT在官網上寫明了專業限制,並補充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接受工業設計、媒體技術等專業的申請,但是得有數學、編程作為先修課認證。

今年我有985均分85+,專業為工業設計的朋友在第二輪申請時慘遭滑鐵盧,但我也在論壇上看到一名19年的學姐文科跨專業申請成功。

圖源|EIT HCID官網

綜合分析我申請EIT成功的原因除了專業匹配外,在GPA不高的情況下,商業計劃書成為了我突圍的關鍵點,與CS、EE等專業的同學相比我附帶一本設計作品集,更好的展示了我的設計能力,並且我作品集的前三個項目都比較落地,與EIT的創業氛圍不謀而合。

香港理工也是我在申請後期補申的學校,我選擇的是MET的Psy track。PolyU的申請等待時間較為漫長,在提交了申請的一個月之後我終於收到作品集上傳連結,又等待了20多天後收到面試邀請,面試三天之後收到正式下Offer。

在面試時我發現,PolyU的老師充分研究了學生的作品集和CV。他們不想再聽學生重複作品集的內容而是更想了解你選擇他們的原因和一些專業知識的分析。比如面試官在面試開頭就問我為什麼在有了完整的UX作品集之後會想申心理方向,我表示那是因為我在做作品集的時候發覺前期調研非常重要,並且這一塊對我這種跨專業的學生來說很有挑戰性,我知道基本的設計流程與方法論(methodology)但是卻不知道如何靈活的運用他們,有些時候我還處在堆積方法的狀態,然後我舉了個用戶測試的例子,然後提到了5E原則。老師聽到了之後就追問了我對Efficient的理解,好在我在LCC面試失敗了之後開始沉下心來閱讀設計書籍課程,補充了基礎知識,順利的完成了作答。由此可知在面試的時候你必須弄清楚你所講的每個專業名詞的含義,否則如果不幸被追問很容易GG。

這之後老師又問我,為什麼要選擇PolyU,我說了一些諸如地理位置好,學校課程設置合理的理由並在結尾開玩笑說,聽說很多Met的畢業生都去了騰訊,老師聽完哈哈大笑連忙解釋他們跟騰訊沒有什麼PY交易。

在這次面試中我全程都比較放鬆,不再是一問一答而更像是交流,並且適當的開玩笑也能比較好的活躍氣氛。

在這裡申請復盤(上)就結束了。在下期文章我會詳細講訴跨專業萌新如何從0-1準備作品集!文末福利,在公眾號後臺回復21申請可進入申請福利群,我們會不定期的分享申請乾貨。

請大家期待吖!!

相關焦點

  • 什麼情況下你會收到英國大學的拒信?
    「良方」「這些年國外大學發過的奇葩拒信」最佳扎心拒信獎貝茨大學申請我們學校的人很多拒信會告訴你錄取率只有11%你想想那麼多人被淘汰,自己也沒那麼傷心了可實際上這所大學的錄取率最終卻有50%最佳走心拒信獎Mount Allison University
  • 收到拒信就註定涼了嗎?這樣跟學校Argue拒信變Offer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真的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有連收幾份offer的,也有一言不合收到幾封拒信的...然而連保底學校都涼了?實在有點不甘心吼!所以就有小夥伴來求救,問:收到了拒信跟學校Argue可行嗎?Argue Letter怎麼寫才有機會扳回這一局?
  • 留學申請時拒信收多了/連環拒/全拒得是一種什麼體驗?
    結果最後雖然沒有全聚德,也只收到了浸會的offer。知道自己港中文沒戲了以後,我一不是在知乎上搜留學申請被拒了是什麼體驗,二不是躺在家裡怨聲載道哭的喘不上氣,而是馬上憑藉自己這幾年準備留學期間搜集到的信息,不停地看一些網申攻略,文書攻略各種各樣的攻略開始嘗試自己DIY!!
  • 收到拒信怎麼辦?
    總結一下有以下八種:1、學校排名沒有達到申請學校的要求感謝您申請進入我校學習,不幸的是,您的申請背景不滿足我們的要求。所以,我們不能錄取您。祝您今後一切順利!6、遞交信息較晚,招收名額已滿7、waiting list8、雅思沒有提交或者沒有提交申請費拿到拒信的話先別傷心,先試試補救的方法~
  • 收到拒信後如何合理argue爭取offer?
    申請難免不會是樣樣如意的,有時候在期待中就盼來了一封拒信。那麼,收到拒信就是滿盤皆輸?還真不一定。1. 正確理解argue信很多人一收到拒信,就失魂落魄,急得馬上寫封argue信send過去。字裡行間充滿憤怒的控訴和辯解。為了夢校做出了很多努力,卻換來這樣的結果,難免會失落、失望甚至崩潰。
  • 英國留學:全網都下offer雨,我卻拒信來敲門,收到拒信如何補救
    那麼,遞交申請之後多久才能收到offer或拒信呢?通常,在申請遞交成功之後,大約會在六到八周內收到審理結果。所以具體收到offer或者拒信的時間要看情況而定了!對於英國各個大學的拒信啊~每年也都是這麼說的,總結起來有四種拒絕你的理由:1、殘忍拒絕型感謝您申請我校某某專業,由於競爭太激烈,我們不能給您提供offer。
  • 我收到的拒信到底說了些什麼?竟然還有錄取的可能性
    6月中旬,公立大學陸續開始回復錄取瞭然而今年疫情,法語考試無法進行學校關閉,課程變成網課但是這樣的情況並不能豁免語言成績申請進度一籌莫展之前我們也給過大家建議先把學校申請做起來後續成績可以想辦法補這不,6月份考試都要恢復了先前申請的申請的學生都開始收到學校的回覆
  • 英國大學錄取率最低的5所學校,你收到了他們的拒信嗎?
    聖安德魯斯大學千辛萬苦拿到漂亮的成績單、辛辛苦苦刷的雅思分數……飽含汗水、努力還有希望的一封申請信寄出,然後就每天忐忑地等待著結果。收到夢校的offer當然是最好的結果,但是有些時候等待我們的也可能是一封拒信。總有那麼幾個院校,錄取條件那麼嚴格,讓廣大學生直呼「虐心!」。NO.5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國王學院在英國的名聲很大,屬於羅素大學集團,還是金三角名校,許多諾貝爾獎得主都出自這所學校。
  • 收到拒信或被放進WL,如何寫好一封Argue信來換取offer?
    留不留學乾貨、攻略、案例,關於留學的一切都在這裡關注早一批申請的小夥伴都已經陸續收到了學校回復,相信那些沒有收到offer的同學都會意難平:我到底哪裡不夠好?是不是應該寫一封郵件跟招生官Argue一下,說不定還能力換狂瀾呢?
  • 我為什麼會收到dream school的拒信?
    有些遞交材料較早的同學們已經拿到一些所申請學校的offer或者拒信。或許,那些順利拿到錄取的同學都有各自的精彩,他們或是硬性成績非常突出,或是實習、科研經歷十分豐富;但一些失敗的申請卻往往存在諸多相似的不足,美國名校的招生官們認真的指出了國際生們申請被拒的原因,同時也給出應該如何進行調整的建議。
  • 我,GPA 4.2,為什麼收到10封拒信,輸在了玄學申請季?
    但是,在去年的RD中連續收到近10封拒信的時候,我的自信全線崩塌。這些學校幾乎都是我的match校,但我甚至連waitlist都沒有收到。並且,我見證了很多標化比我低的同學被錄取,很多標化跟我差不多的同學被更好的夢校錄取。而我所擁有的,只是多到能打牌的拒信和日漸絕望的等待。
  • 英國最會發拒信的學校一覽
    遞交申請後,郵箱就變成了薛丁格的盒子,打開時你可能會看到寫著「congratulation」的offer,也可能會收到一封冷冰冰的拒信。溫柔點的學校會安慰你一下,鼓勵你繼續努力,但有些傲嬌學校就非常直白,每個字都直戳你心肺,分分鐘讓你淚流滿面。就比如Emma之前收到的某個學校的拒信,全文就一行字:「你均分太低,我們不要!」
  • 美國大學研究生拒信時間及被拒理由
    美國大學研究生一般都會選擇好的生源,對於不符合要求或者不滿意的學生就會同時發送拒絕信,那麼美國大學研究生拒信發送時間是什麼時候,為什麼會被拒呢? 下面讓我們隨智課選校帝小編來看看。一、美國大學研究生申請什麼時候會收到拒絕信?
  • Excusez-moi, 我收到的拒信到底說了些什麼?竟然還有錄取的可能性!
    之前我們也給過大家建議先把學校申請做起來後續成績可以想辦法補這不,6月份考試都要恢復了先前申請的申請的學生都開始收到學校的回覆今天我們就來品一品下面我們來重點分析一下拒信這個可怕的存在!往往拒信都會帶一個拒絕的理由,一般跟在pour le motif suivant這幾個詞的後面,NIVEAU DES PREREQUIS INSUFFISANT就是大眾款的通用理由,也是我個人覺得最沒有建設意義的理由:說了等於沒說。
  • 收到10封拒信後,我隔著屏幕讀懂了招生官的暴躁內心OS
    我翻開郵箱一查,這些拒信沒有理由,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都很優秀』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不配』!在ED被Cornell翠拒後,我收到了整整齊齊10封拒信。
  • 剛剛,一大批人收到德勤拒信!
    當大家還在刷微博,追番劇時,德勤的一大波面試拒信悄然來襲。  凌晨三點發拒信,德勤你太無情  前日凌晨三點,一位小夥伴就在微博上發文,說收到德勤拒信,並表示德勤字裡行間似乎在表明 「你不配」 。
  • 英國五所學校還在發拒信,Warwick和LSE不講武德,學生表示心累了
    還有幾天就是聖誕了,但英國學校這邊沒有要休息的意思,具體23號還在給髮結果。正常18號招生官們就洗洗睡了,愉快的過聖誕去了。但今年,他們偏不,也是難頂啊。但特無奈的是,你說繼續發offer也就算了,一直發拒信,還是要聖誕前,這誰受得了啊?還能不能讓人愉快過節啊。雖然有的學生是提前想知道結果的,方便後面好加申什麼的。
  • 【求職】沒收到100份以上拒信的人,有什麼資格抱怨?
    背景介紹 在德國讀了語言,本科,研究生,折騰了三個學校,搬過了八九次家。本科高年級選了汽車驅動方向,變速箱加內燃機。 面試體驗 1).博世電動汽車類職位 // 需要多年工作經驗 2).
  • 既沒收到據信又沒收到offer是什麼意思
    一般來講,你申請了美國的大學的研究生,如果你申請15所,你收到的拒信與offer的總和應該是15個。
  • 收到大學拒信,錯過錄取時間,均分不夠如何拿到offer
    收到了拒信卻不願將就?收到conditionaloffer卻沒滿足要求?哭要有用,要老學長幹嘛?聖三一算什麼?照!樣!懟!不懟回去人家一定不要你!懟回去人家不一定要你!選哪個?(默默驕傲)此情況適合已經拿到conditional offer童鞋均分不夠或雅思不夠首先你要做的是找你的中介/你自己發郵件跟學校說明情況並且說明未拿到原因以及你除了學術還有多棒如果沒有效果你人也在申請學校的國家請不要猶豫衝進那個學校辦公室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