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鈞破壁的DeFi趨勢下 Compound與Balancer如何 「魚菜共生」

2021-01-20 金色財經區塊鏈

就在一年多前,在《開放式金融的超流抵押》一文當中,我就如何通過允許資產同時用於多種用途,以解決DeFi借貸協議所要求的超額抵押的資本效率低下問題,而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在標題中使用的是「開放式金融」(open finance),而不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這僅僅是表明了生態當時處於的一個發展階段。而下面這兩個圖表很有意思:

(Source: DeFiPulse)

(Source: Dune Analytics, @sassal0x)

自那時起,關於超流抵押而提出的很多具體概念,已經成為了現實,包括創建Compound cToken,在Uniswap池中使用cToken,以及使用Uniswap池股份作為借貸抵押品。

也就是說,我相信我們才剛剛觸及DeFi資產中的超流動性。幸運的是,加密貨幣領域中最熱門的趨勢正變得炙手可熱,其強大的激勵機制正鼓勵那些尋求收益的人,在儘可能多的協議中最大化其資產的可用性。

認識SAFG / 流動性挖礦/Yield Farming(流動性農耕)

5月27日,大受歡迎的Compound借貸協議的發起方Compound Labs宣布,他們打算在未來4年向協議用戶分發42%的COMP治理代幣,以朝著完全去中心化協議的目標邁出一大步。

我的同事Gavin McDermott是第一個提醒公眾注意這種設計模式的人,在流行的SAFE和臭名昭著的SAFT結構之後,他將其稱為「未來治理簡單協議(SAFG)。這一概念的核心,是根據協議用戶提供或使用的流動性數量,將治理代幣分發給協議用戶,期望這既能鼓勵用戶使用協議,又能將所有權分發給活躍的涉眾。

這是一個簡單、合理、意圖良好的概念。然而,理論上的工作方式和實踐上的工作方式似乎並不完美匹配。在我們迄今所看到的案例中,所分發的治理代幣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各種形式活動的現有市場利率,以至於有數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這些協議中來利用這一機會。

這種現象被稱為「流動性挖礦」,或日益流行的「yield farming」(流動性農耕)。

Henry He在COMP分配開始之前就預測到了這種行為,他指出,Compound上一輪私募報告的估值意味著每天的初始分配補貼為4.3萬美元,這是之前所有市場支付的每日利息的25倍以上。正如Henry預期的那樣,這些激勵措施很快就失去了控制,收益率較高的yield farmer(「流動性農民」)從借款資產中獲得的回報,要高於放貸資產,這一問題在接下來的一周變得更為極端,因為COMP代幣價格上漲了1000%以上。

儘管代幣持有者和治理代表,現在正努力解決Compound貸款市場造成的一些極端扭曲,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對Compound協議資產增長的影響是巨大的,鎖定在協議中的資產價值在增長,在第一周就增長了6倍,達到了6億美元。

(Source: DeFiPulse)

Compound並不是我們所擁有的推動協議增長的yield farming 力量的唯一例子:

早在4月份,一個提供高達20倍槓桿率的去中心化期貨交易所協議Futureswap就推出了alpha協議,其中包括向協議用戶分發其治理令牌FST。他們在三天內吸引了超過1700萬美元的交易量,隨後提前結束了alpha,以確保用戶資金的安全,同時完成了新一輪的審計。Balancer是一個類似Uniswap的交易所協議,其支持任意配置的多達8種資產的流動性池,在3月31日發布後不久,該項目方宣布,他們將根據用戶向池中提供的流動性分發其治理代幣BAL。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Balancer的流動性從零增加到超過5500萬美元。

(來源:DeFiPulse)

顯然,我們正進入一個全面爭奪流動性的階段,其基礎是以治理代幣形式提供絕對巨額的補貼,而他們的持有者,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在某一天,決定使用這些治理權力,使自己能夠通過各自的協議獲取一些價值。

這是零和博弈嗎?在這個博弈中,流動性提供者將需要選擇將資產存放在哪裡,並根據他們能夠獲得最高補貼收益的地方,從一個協議到另一個協議靈活地搖擺不定?當補貼逐漸減少到可持續發展的狀態時,精明的流動性提供者是否會溜走,然後留下一些可憐的傢伙?

這種現象是否有更近期的發展趨勢,並且還可能產生足夠的無補貼資本效率,以長期留住這些協議中的資產?我認為某些現代農民可能特別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魚菜共生」的概念

在我20多歲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迷上了「城市農業」的概念。它以布魯克林Red Hook 農場等社區花園的想法開始,然後發展為垂直農業,以提供健康的本地種植食品,同時在稠密的市區有效利用空間。

尤其是「魚菜共生」的概念引起了我的注意。水培系統將水產養殖(飼養水生動物,如魚類或小龍蝦)與水培法(在水中,而不是土壤中種植西紅柿或萵苣等植物)結合在一起。這兩種活動是共生的,水產養殖系統產生的廢物,被分解成營養物質,供水培系統使用,然後被淨化的水循環回水產養殖系統。將這兩種過程結合起來,對兩者都有好處。此外,水培系統為農民提供了兩種收入來源,既增加了收入又使他們的潛在收入多樣化。

我想,你應該能想要我要說什麼……

借貸和交易所協議,特別是那些利用儲備池流動性和自動做市商(AMM)的協議,天然是共生的。Compound和Aave之類的借貸協議,希望將大量資產存儲在其流動性池中,以在最大程度地降低借貸成本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利用貸款。而Uniswap和Balancer之類的交易所協議,希望將大量資產存儲在其流動性池中,以最大程度地擴大潛在交易的規模和交易量,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滑點,它們不在乎池中的資產是否是貸款抵押品的收據,只要貸款池中有足夠的未使用流動性,以便根據需要提款。

在正常情況下,流動性提供者(LP)從基於資產借用時間長短的借貸協議中獲得費用,並根據交易的資產量從交易所協議中獲取費用。由於流動性池中的兩種或更多資產,在可用於放貸時很少會獲得相同的利率,而其他所有條件都相同,因此它們在池中的比率自然會偏離其目標。這為套利者提供了機會,他們可以進來將資金池交易回平價,從而產生交易費用。因此,在正常情況下,貸款收益鼓勵交易收益,隨後交易收益可用於貸款……這是一種良好、合理、自然共生的關係。

但這不是一個好的、合理的、自然的時代。這將是一個由超級工業化,轉基因生物推動,直升機補貼的瘋狂時代。

在這個新的加密農業時代剛剛經歷的一周裡,yield farmer就已開始流行。查看流動性最強的Balancer池之一:

是的,這是cDAI和cUSDT,代表DAI和USDT在Compound中的存款。做得好!

「魚菜共生」並不容易

請注意,借貸協議和交易所協議有時是以不利於「魚菜共生」的方式設計的。例如,精明的讀者可能已經注意到,上面的儲備池包含2%的COMP分配。為什麼? Balancer上的標準公共池在啟動時會固定其資產分配,並且沒有管理控制器。如果儲備池中不包含COMP作為其組成部分之一,則任何應計COMP都將不可恢復地鎖定在合約中。在Balancer上,這可以通過使用智能池來解決,但這會引入額外的攻擊面,目前無法通過Balancer接口進行管理。

同時,在Curve上(該協議一直是從COMP分配的外部性中受益最多的協議,「流動性農民」經常使用InstaDApp的COMP最大化工具,通過大量的USDT和其他穩定幣資金的交換來提高產量),所有累積到現有儲備池的COMP將永遠被卡住,沒有任何方式可被LP或Curve的創建者/管理員提取。雖然我聽說他們正努力在將來的升級中解決此問題,但這表明了在協議交叉點可能出現的意外挑戰類型。

如果你想了解這些跨協議的yield farming(流動性農耕)機會有多瘋狂,請查看這個可能由Synthetix策劃的 OG liquidity subsidizers流動性農耕池。它在以太坊上推出了三種比特幣錨定幣(wBTC、renBTC和sBTC),並為四種「作物」(SNX、REN、CRV和BAL)提供了yield farming(流動性農耕)的機會。嫉妒吧,孟山都(一家跨國農業公司)!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記住,共生可以有多種形式。短期內,yield farming(流動性農耕)確保借貸和交易所協議之間的兼容性是互惠的,由於資產的堆積,這兩種協議都會受益。一旦yield farming(流動性農耕)的補貼下降到更可持續的水平,則尚不清楚這種聯繫是否會被證明是共生的,或者會是寄生的,從而使一種類型的協議受益,另一種類型協議則會被犧牲。

從長期來看,我懷疑,有能力這樣做的協議,可能會演變成包含借貸和交易在內的協議,以便創建一種DeFi 主經紀協議,在這種協議中,資產通過同時為各種機會提供,為給定的風險狀況產生最大可能的收益。如果我願意把固定比例的資產放在錢包裡,希望它們被動地產生儘可能高的回報,為什麼我不把它們都推到一個私人Balancer儲備池中賺取交易費用呢?如果這個儲備池包含ETH、DAI、REP和ZRX,為什麼我不願意借出這些資產中的任何一個,前提是貸款與構成我資金池的其他資產進行了超額抵押?當然,池中的資產是否也可以用於支付小筆貸款的短期貸款?或許我願意接受多一點的風險,因此也可以將它們提供給希望為20倍槓桿永久掉期(例如Futureswap)提供資金的交易者?

如果這種類型的主要經紀協議方法,確實成為一種可行的主導策略,那麼在未來幾年中最值得關注的一個故事,將是Balancer是否可更容易地扮演Compound的角色,或者Compound 能否更容易扮演Balancer的角色。

Farming不適合膽小之人

讓我明確一點:我認為,我們幾乎肯定會進入一個投機狂熱時期。基於代幣的估值,我們將看到數十億美元的資本farming ,其會達到不可持續的水平,而「魚菜共生」的yield farming則將事情推向更高的水平。

期間,可能會發生黑客攻擊、跑路騙局、短期資產價格操縱導致的清算級聯,還有一大堆其他方式讓人們(可能還有一些專業基金)損失很多錢。由於許多協議的自然相互關聯性,再加上流動性挖礦的巨大財務激勵,使它們儘可能深入地疊加在一起,整個過程很可能會崩潰。

即使這樣,它也會重建。真正開放、無許可的金融服務的承諾太偉大了,它不會消亡。

就目前來看,對於參與者而言,你可以選擇在陽光普照的情況下製作乾草,或者,如果你真的有野心,請跳過乾草,並利用流動資金從事水培流動性農耕。

對於構建者:盡一切努力競爭和生存,但不要忘記你的長遠眼光。建立新的金融基礎設施,是一場長達數十年的馬拉松。在我們跨過起跑線之前,不要濫用興奮劑。

責任編輯:胡文冠 /

相關焦點

  • 魚菜共生系統及其立體化案例研究
    然而城市中的農業種植必須面對空間、效能和環境問題,需要依靠現代技術支持才能實現,魚菜共生系統便在此背景下產生。相較於一般城市農場將城市綠地變農田的功能置換方式,魚菜共生系統(Aquaponics)是一種複合水產養殖(Aquaculture)和水耕栽培(Hydroponics)的應用技術,具有集成、高效的特點,能夠實現都市農業種植的永續有機。
  • 魚菜共生=幸福!
    魚幫菜丶菜幫魚的共生模式巧妙地將養殖魚池成為水耕菜圃·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生態系。 可以根據空間的特性和面積大小,發展出適應的共生模式·涵蓋搭配的魚種丶菜種丶設備丶以及景觀的設計。
  • 池塘魚菜共生新技術
    精養池塘魚菜共生新技術作者:王榮林 潘明庚所謂魚菜共生技術,就是將池塘養魚與水生蔬菜無土栽培相結合,採用水中養魚、水面種菜立體生產 二、方法 1.品種的選擇 1.1魚類品種的選擇 由於本技術系統較為複雜,既有魚,又有菜。因此,要實現魚菜共生,在魚種的選擇上既要考慮到魚類品種的耐氧能力,又要考慮到這些魚類品種對種植的空心菜沒有影響。
  • 魚菜共生的原理和系統構建
    顧名思義,魚菜共生就是魚菜互利,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生長。在英語中,魚和蔬菜的共生被稱為水培共生,是水產養殖和水培的結合體。景觀型魚菜共生可見,魚菜共生是水產養殖和水培(或無土栽培)的結合,不同農業生產方法的結合。最早的魚菜共生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如中國的魚稻混養和桑基魚塘。
  • 魚菜共生真不用大投入,這樣來做,普通養殖戶同樣可做好魚菜共生
    魚菜共生是最近幾年來在農業生產中比較火的一個種、養相結合的生產模式,但是一說到這種模式很多朋友想到的就是什麼循環水養殖、溫室大棚、高投入成本高之類,其實這是一些沒有真正了解魚菜共生模式的朋友對魚菜共生的一個誤解或者說是一處片面的理解。
  • 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
    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澳洲龍蝦。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展示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的澳洲龍蝦。
  • 「魚菜共生」生態種養:2畝地大棚純收入20萬,怎麼做到的?(內附DIY魚菜共生製作方法)
    唐山市曹妃甸區六農場民悅生態園的工作人員在魚與蔬菜共生生態循環系統大棚內查看觀賞魚的長勢「魚菜共生」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六農場民悅生態園引進的魚與蔬菜共生生態循環系統項目投入運行這個佔地2畝的魚與蔬菜共生生態循環系統大棚,預計年純收入可達20萬元。據介紹,「魚菜共生」是一種集蔬菜栽培與高密度魚養殖為一體的生態系統,魚產生的排洩廢棄物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富足的營養,經農作物淨化吸收的水又可作為養殖水返回。物種之間和諧共生運行,雙方之間形成生態互利關係,是一種可持續循環型的低碳生產模式。今天小園子就和您一起聊聊魚菜共生的那些事!
  • 魚菜共生:—個頗具推廣價值的養殖模式
    再次是綜合種養,例如在稻田、藕塘、菱池、茭白田裡放養蝦、蟹、鱔、鰍、鱉等水產養殖動物,或者一造種植,一造養殖,實施輪作;魚菜共生,即在水面上種植蔬菜,水體中養魚。其中魚菜共生在該類型模式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力可見一斑,是一個值得大力推廣的模式。
  • 「魚菜共生」生態種養
    2月7日,唐山市曹妃甸區六農場民悅生態園的工作人員在魚與蔬菜共生生態循環系統大棚內管理水培蔬菜。  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六農場民悅生態園引進的魚與蔬菜共生生態循環系統項目投入運行。這個佔地2畝的魚與蔬菜共生生態循環系統大棚,預計年純收入可達20萬元。據介紹,「魚菜共生」是一種集蔬菜栽培與高密度魚養殖為一體的生態系統,魚產生的排洩廢棄物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富足的營養,經農作物淨化吸收的水又可作為養殖水返回。物種之間和諧共生運行,雙方之間形成生態互利關係,是一種可持續循環型的低碳生產模式。
  • 研究陽臺景觀魚菜共生系統
    魚菜共生 魚菜共生(Aquaponics)是一種新型的複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Aquaculture)與水耕栽培(Hydroponics)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 魚菜共生:家家都能擁有的「盒子裡的農場」
    推開辦公室的另一扇大門,幾十平方米的屋頂空間開闊大氣,這片露天的場地即將成為艾文的下一個魚菜共生試驗田。「我們很快就要在這裡種菜,」艾文參照著眼前的區域比划起來,「不需要泥土,只需要陽光、水和魚,我們不僅自己在這裡種菜,還會邀請老百姓來這裡學習參觀,試著把產品帶回家,就可以在家裡種菜。」
  • 魚菜共生 「一水雙收」
    寒冬時節,在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定遠寨鎮定遠寨村,山東潤濤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魚菜共生大棚內卻溫暖如春,水池內魚翔淺底,成群的錦鯉悠然嬉戲;池邊的火山石種植槽裡,芹菜、韭菜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一派生機盎然。
  • 魚菜共生 生態富民
    魚菜共生 生態富民 2020.01.09 21:45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 菲律賓人家的樓頂魚菜共生系統,種秋葵,種辣椒
    廢話少說,最近看到菲律賓人家在自家樓頂搭建了一套魚菜共生系統,做的不錯,所以找出來,讓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學習。菲律賓人家的這套樓頂魚菜共生系統,一個魚池,一個介質植床,三個浮板植床,一個過濾沉澱池,So,很多人問我,種養的比例如何確定,其實沒有那麼死板,只要你魚養的足夠多,植床再大點也沒關係,這就是魚菜共生能高密度養魚的原因,植物能消耗水中的肥力。
  • 工廠化養殖中的「魚菜共生」技術
    工廠化養殖中的「魚菜共生」技術2013-11-26 15:2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因此,在能源匱乏的今天,如何合理使用和節約能源,使養殖汙水得到更有效地處理,顯得尤為重要。  作用與原理  在工廠化養殖系統中應用「魚菜共生」技術,即可使養殖汙水資源化,不汙染環境,又可有效淨化水質,節約能源。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使魚、菜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係,系統中的物質就地進行良性循環,能量朝著魚、菜雙方有利的方向流動,物盡其用。
  • "魚菜共生"是朝陽產業,還是未來科技?
    筆者力求一文帶你讀懂"魚菜共生"的概念與原理,分析該類模式優劣,探密其前世今生,一瞥它的知識寶庫及相關外延。本文4300字,閱讀時間10分鐘。「魚菜共生」是一類同時養殖魚類、種植植物的綜合種養系統,這並非是一個全新的理念,我國自古有之。2005年浙江省青田縣龍現村的"稻田養魚"被列為世界首批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稻田養魚也被普遍認為是魚菜共生的前身。
  • 魚菜共生技術:1公斤魚食=50公斤蔬菜+0.8公斤魚肉
    兩個月前,他創辦了「亞洲魚菜共生科技聯盟」,打算發起一場聽起來有點奇怪的「魚菜革命」。現在,這一切有了突破性的進展。1月10日,他推出99套手工打造的魚菜共生系統,已經銷售15套;他還得到了上海浦東區一塊480平米屋頂的使用權,他將在那裡建造一個都市農耕實驗室。艾文說,「我要在中國推廣『魚菜共生』的概念,把真正健康的菜搬到你的餐桌上。」 在中國,「魚菜共生」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技術。
  • 我市開展魚菜共生技術試驗
    「這是我們團隊正在開展的『魚菜共生』技術試驗,目的是為了改善水質,提升效益。」市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所長趙偉介紹說,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複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與蔬菜種植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結合起來,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 魚菜共生 打造生態循環農業
    仔細一看,桶中的魚兒自由自在的遊弋,無土栽培的種植槽裡西紅柿已經碩果纍纍,淺水池中泥鰍與蔬菜「和諧共處」,潺潺的流水聲清晰悅耳……    內蒙古浮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姜慶告訴記者:「這裡是魚菜共生的大棚,簡單來說,就是魚和蔬菜循環種養的生態生產模式,實現零排放,循環節水95%,環保節能;不用農藥化肥,實現綠色健康。
  • 小型的魚菜共生系統,我們養觀賞魚的的也可以做!
    事實證明我這個做法是正確的,後期確實有人在我們這裡發展過魚菜共生,結果不到小半年的時間是魚也不生了,菜也不生了,最後就剩下個人趕上了二胎政策確實是生了,哈哈。其實對於我們觀賞魚愛好者來說,小型的魚菜共生系統一點也不陌生,相信有很多魚友都會在家裡試驗過,比如在小魚缸裡養個綠蘿啥的,或者在過濾槽裡扔個地瓜,也能長得非常的旺盛,鬱鬱蔥蔥的很是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