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由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本科生聯合創
辦,目的免費服務於中國現代化農業、致力於
推動中國農業的發展。
精養池塘魚菜共生新技術
作者:王榮林 潘明庚
所謂魚菜共生技術,就是將池塘養魚與水生蔬菜無土栽培相結合,採用水中養魚、水面種菜立體生產,以養殖魚蝦排洩物替代人工配製的營養液育肥蔬菜,又以水培蔬菜吸收水中有機物質同時淨化池塘水體,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生態系統,達到無廢生產的理想境界。該項技術在國外發展速度較快,在我國發展歷史不長。筆者在常州市水產良種引繁中心現代漁業示範園基地上經過多年的仔細研究,選用成本低、浮性好、選材方便的材料製作生物浮床,選用生長速度快、吸肥能力強的水生空心菜作為栽培生物,既不影響魚類生長,又可為每畝池塘淨增1000餘元效益。更為重要的是生產的蔬菜與魚皆為有機魚與有機蔬菜,在市場上極具競爭力。隨著該項技術不斷成熟,它必將是未來城市郊區養魚業及蔬菜產業有機結合良好農業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是未來農業發展趨勢中的一個潮流性生產模式。現將有關技術介紹如下:
一、基礎設施建設1.池塘基本條件精養魚池一般要求,東西長、南北短,面積在8-15畝為佳,池深3-3.5m,淤泥在500px以內。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2.增氧系統設置採用微孔管道底部增氧技術,每畝配備0.5千瓦動力,每250m2左右設置直徑1.8m的微孔增氧盤一個,每個增氧盤均通過塑料軟管與總供氣管相接(PVC管)。悶熱天氣,開啟風機,氧氣就在池塘底部的微孔增氧盤上均勻散布。3.生物浮床設置選用抗彎強度較大的竹條製成一個長為2.4m、寬為1.2m的竹筏,再用竹條將竹筏分隔成大小為0.2m×0.4m的方格簇,在每一個方格簇的節點上用聚乙烯捆綁一個長約0.05m塑料管,然後將空心菜扦插在塑料管中,這樣一個生物浮床就形成了。多少個生物浮床拼湊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大的生物浮床。再將這些大的生物浮床沿東西向固定在池塘中,浮床面積約佔整個池塘面積的10%。
二、方法
1.品種的選擇
1.1魚類品種的選擇
由於本技術系統較為複雜,既有魚,又有菜。因此,要實現魚菜共生,在魚種的選擇上既要考慮到魚類品種的耐氧能力,又要考慮到這些魚類品種對種植的空心菜沒有影響。用於魚菜共生的魚種類較多,但最好以適應性強的本土魚類或者耐缺氧與廢水環境較強的魚類為好,這樣更適合於高密度的養殖,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目前用於魚菜共生的品種有:黃顙魚、長吻鮠、羅非魚、太陽魚、鯰魚、美國斑點叉尾鮰等。這些魚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特別是羅非魚是最適合高密度養殖的品種,可以實現200-300尾/m3的密度,而且具有生長速度快、魚的品質佳的優點,是一種雜食性與飼料轉換率較高的品種。另外,鯰魚也一樣,不僅可以高密度而且耐汙水能力特強,也是一種魚菜共生的好品種。
1.2蔬菜品種的選擇適用於魚菜共生的蔬菜品種,可以是葉菜類也可以是瓜果類,甚至還可以用於蔬菜種苗的培育。本單位主要以空心菜種植為主。
2.種養密度
2.1魚類放養密度放養密度
對於共生系統的建立與穩定極為重要,一般前期可以密些,後期慢慢分養,或者隨著魚類密度提高來增加純氧的輸入量與循環的頻率,如果要達到最高的養殖密度最好結合純氧溶入技術來實現,但要有可靠的防停電裝置,最好要自備發電機一臺,同時配備停電的自動切換與報警裝置,以防停電造成損失。由於本單位採用的微孔增氧技術,一次放養,黃顙魚和長吻鮠苗種畝放養量一般為8000-10000尾,二齡魚种放養量為3000-400kg/畝。
2.2蔬菜種植密度
魚、水體和蔬菜三者間的關係,除了物種多樣化以外,還要考慮它們的數量與比例關係,這是保持物質能量平衡關係的關鍵技術。多少魚的排洩能形成多少植物的生物量,配置多少種植面積的蔬菜,只有合理的配置,才能讓水質得以淨化同時菜又能良好生長。如果蔬菜種植面積過大,因肥水不充足而長得慢甚至易黃化或變成小老苗;如果蔬菜栽培面積過小又會出現汙水未能充分徹底淨化處理,而影響魚的生長或者導致病菌的滋生甚至缺氧泛塘。根據試驗經驗,蔬菜生長面積不應該超過池塘面積的30%為宜。
3.飼養管理
3.1蔬菜管理
從菜的生長來說微生物的管理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通過對飼料的合理配置與配方研究,來補充蔬菜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通常養殖水是一種富氨態氮與磷酸鹽的排洩水,其它的微量元素常有缺乏之表現,如果要採用有機生態的自行組織解決方法,必須往飼料配方中添加魚粉、骨粉、海藻類原料,使微量元素的供給得以補充。其實魚與植物所需的礦質元素基本相似,只要通過飼料配方的優化就可以使排洩水的營養物質更齊全。所以在配方中加入微量元素含量較豐的飼料是解決蔬菜缺乏微量元素的最生態方法。當然階段性的酸鹼度調控也可以讓一些元素得到補充。
比如硝化過程造成水體的酸化,常產生不利魚生長的酸鹼度環境,為了創造適合的pH值,給水中加入氫氧化鈣或者氫氧化鉀,無形就豐富了水體中鉀與鈣的含量。另外,螯合鐵以2ppm的濃度,往水體中添加,也是目前解決蔬菜缺鐵失綠症的一種主要方法。冬季要及時將蔬菜移進溫棚,防止進入霜凍期後的蔬菜枯死影響水質。日常的蟲害管理除了採用防蟲網的隔絕防除外,還可以結合誘蟲燈與粘蟲黃色板,以誘殺為主。
如果出現暴發病害也可以對氣霧培的蔬菜進行生物藥劑的防治,基質培與水培儘量免除使用,否則會造成魚之中毒。除此以外也可以發揮無土栽培的優勢進行蔬菜植物的間種或混種,把一些驅蟲或抗蟲的蔬菜與普通蔬菜混合栽培,達到生態忌避之作用。
3.2魚類管理除正常的飼養管理外,還應特別做好防缺氧工作。在水體消毒時,消毒劑潑灑要避免對準蔬菜。魚菜共生是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環境條件監控手段建立起來的可持續設施漁業新技術,種菜不需再施肥,養魚不需常換水,是一種資源節省型的可循環有機耕作模式,是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
來現代農業發展方向。
華南農業大學雨心工作室信息轉載至:中國知網。轉載請標明來自:無土栽培技術!
華南農業大學雨心工作室
1、華南農業大學雨心工作室刪減,表示對相關作
者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涉及產權,請聯繫我們將
第一時間刪除。
2、免責聲明:華南農業大學雨心工作室發布,但
不對信息的內容負責,僅供專業技術人員參考,
請讀者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3、「雨心工作室」由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本科生
聯合創辦,目的免費服務於中國農業,致力於推動
中國現代化農業發展。歡迎廣大朋友來信諮詢有關
現代化農業的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營養液配方、
有機基質配比,大棚搭建,有機農業,農場規劃
,病蟲害防治、日常管理、投入產出、等方面的
問題。諮詢請直接回復公眾號或加工作室負責人
微信: 1280464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