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水上藤菜水裡魚 魚菜共生調水質

2020-12-25 視界網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李海 蔣世勇

近年來,大足區在發展循環農業過程中,推廣蔬菜和魚類共同種養,運用魚菜共生的複合循環養殖體系,將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技術融合,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生態種養模式,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走進大足區龍水鎮橋亭村五社的穗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正在餵養魚塘內的魚兒。而與傳統漁業養殖不同的是,在這裡的魚塘之上,漂浮著一排排綠色的農業作物——空心菜,也就是咱們俗稱的「藤藤菜」。

該合作社負責人謝雲燦告訴記者,自家主養草魚,配養鰱魚、鱅魚、鯰魚等,傳統養殖每到入夏,魚群排洩物都會帶來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在以往只能通過藥物和換水處理,對水質和魚苗生長有一定影響。而空心菜對氮肥需求量大,池塘富營養化環境正好為其提供了優越的生長條件,且「空心菜」生長旺季5-10月與魚塘富營養化時間吻合,達到空心菜、魚苗和水中微生物的合理循環。

大足區畜牧漁業發展中心漁業科科長曾進介紹,將水產養殖與蔬菜無土栽培技術有機結合,可有效緩解池塘水體富營養化,同時減少魚塘消毒殺菌費用,少用藥提高了魚的存活率,達到池塘養殖零排放,對整個區域的生態也有積極作用。另外一方面,蔬菜種植由土地轉到水上,也能節約出稀缺土地資源,讓養殖戶實現魚水雙收。

目前,該合作社實施魚菜共生示範面積68畝,水面種植空心菜約3628.5平米,平均畝產空心菜652公斤,而水面種「空心菜」一般比旱地晚上市,且不受高溫影響,品質更好、價格更高。目前,穗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已為「水上空心菜」申請並通過了綠色食品商標認證,產品直供超市。其年空心菜收入高達16.82萬元,減去前期各類栽植成本4.83萬元,利潤約11.99萬元。

同時,因為水質有了持續保障,魚塘較採用「魚菜共生」技術應用前,水體氨氮分別下降65.3%和62.4%,全年減少換水50%以上,魚類品質也跟著提升,成魚畝產達到1626kg/畝,增產12.5%。

據了解,「魚菜共生」模式,建立了池塘養殖廢棄物原位減控與消納利用技術,甚至可實現養殖不換水,節省用藥68.3%,飼料成本投入減少10.5%。創新採用的浮床栽植技術,可實現池塘蔬菜種植的多元化、立體化、周年化。特別適合水源條件差、換水不方便等地區。目前,大足已實施「魚菜共生」養殖面積達到兩千餘畝,並將繼續通過政策引導扶持,強化技術培訓的方式,逐步在全區進行大面積推廣。

相關焦點

  • 魚菜共生 水裡生「金」
    「在我的大棚裡養魚不換水,種菜不用土和肥。」7月14日上午,市湖濱新區曉店鎮的江蘇漁蔬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成樹帶領記者走進其中一個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長勢喜人的空心菜和香芹,與常見的大棚蔬菜不同,這些蔬菜不是長在土上,而是長在浮床上。撥開浮床,能看見底下流動的水,水裡還有不少魚在遊動。
  • 魚菜共生真不用大投入,這樣來做,普通養殖戶同樣可做好魚菜共生
    魚菜共生是最近幾年來在農業生產中比較火的一個種、養相結合的生產模式,但是一說到這種模式很多朋友想到的就是什麼循環水養殖、溫室大棚、高投入成本高之類,其實這是一些沒有真正了解魚菜共生模式的朋友對魚菜共生的一個誤解或者說是一處片面的理解。
  • 魚菜共生=幸福!
    魚幫菜丶菜幫魚的共生模式巧妙地將養殖魚池成為水耕菜圃·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生態系。 可以根據空間的特性和面積大小,發展出適應的共生模式·涵蓋搭配的魚種丶菜種丶設備丶以及景觀的設計。
  • 「網紅模式」魚菜共生系統,是搖錢樹還是騙人的幌子?
    魚菜共生系統:種菜養魚兩不誤魚菜共生系統最初起源於美國,這種系統完美地融合了水下的水產養殖系統與水上的蔬菜栽培系統:養殖魚類產生的糞便等代謝廢物殘留在水中,形成豐富的懸浮有機質,而蔬菜的根系可以吸收養殖水體中的有機質
  • 打造百億級生態漁產業鏈之——重慶魚菜共生立體種養模式
    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已經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業主推技術,我市目前已推廣4萬多畝,今後將按照《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規範》(DB&nbsp50/T&nbsp545—2014)繼續擴大種養面積。
  • 魚菜共生系統——戀上你的吻
    寶寶帶回了假期遊玩撈回來的小魚,最初只是想給小魚一個簡單的家,想不到我就迷戀上了魚菜共生系統,想讓魚兒有個更接近自然且舒服快樂的家。於是在研究魚菜共生系統原理的同時開始製作設備,過程中也有過調試,到現在我的魚菜共生系統已經運行5年了,它的呼吸我已經瞭然於心,只有我可以改變它的節奏。魚菜共生系統的優點:魚缸不用換水,依然可以保持水質,菜盆不用人工澆水,系統會自己灌溉,而且是植物不會幹枯也不會爛根,真的很方便省事。
  • 乾旱地區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技術
    ,利用魚類與蔬菜的共生互補,將水產養殖與蔬菜種植有機結合,進行池塘魚菜生態系統內物質循環,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資源可循環利用的綜合種養模式。魚菜共生是基於池塘生態學原理,將漁業和種植業有機結合,進行池塘魚菜生態系統內物質循環,實現池塘養殖廢棄物(氮、磷)的原位減控與消納利用。
  • 江西吉安新幹:「魚菜共生」模式 一田兩用一舉兩得
    江西吉安新幹:「魚菜共生」模式 一田兩用一舉兩得2016-09-19 08:5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據了解,以往在水塘中養魚,隨著魚的產量增加,魚糞便以及投放的飼料等,會使水質逐漸變肥,水面長滿藻類,不利於魚的生長。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不斷往水裡投放「改水藥物」,這樣又會造成更多汙染。  姚高根告訴記者,「魚-菜共生」,不施肥,不打藥,魚塘水面上空心菜、水芹菜等水生蔬菜長得綠油油;常年不用下藥「改水」,水中富營養物質也不會超標,魚兒長得快品質又好。
  • 研究陽臺景觀魚菜共生系統
    魚菜共生 魚菜共生(Aquaponics)是一種新型的複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Aquaculture)與水耕栽培(Hydroponics)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 魚菜共生的原理和系統構建
    顧名思義,魚菜共生就是魚菜互利,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生長。在英語中,魚和蔬菜的共生被稱為水培共生,是水產養殖和水培的結合體。而魚菜共生利用硝化細菌將魚排出的氨轉化為硝酸鹽,將魚排洩物轉化為植物肥料(對於固體魚便,需要很長時間分解礦化才能被植物利用)將養魚與蔬菜有機結合,形成可持續的閉環系統,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魚類營養共生系統實際上是一個人工的完全的自然循環水系統,力求模擬自然生態。與許多流行興的生態魚缸、傳統養殖和傳統種植相比更貼近自然,過濾效果更強,生產成本也更節省。
  • 我市開展魚菜共生技術試驗
    一片魚塘格外吸引人的眼球:只見岸邊一道木質的階梯向水面延伸,池塘中間搭著一個木質平臺,裡面整齊的嵌入8個巨大的藍色塑料桶,成百上千隻鱸魚被圈養在桶裡。而在平臺的四周,則被種上依水而生的綠色蔬菜,與魚塘外圈高低錯落的水生植物相映成趣。乍一看,還以為是誤入了哪個公園的觀景湖。 「這是我們團隊正在開展的『魚菜共生』技術試驗,目的是為了改善水質,提升效益。」
  • 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
    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澳洲龍蝦。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展示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的澳洲龍蝦。
  • 魚菜共生系統及其立體化案例研究
    文章擬在簡介魚菜共生系統技術發展過程之後,解釋其物質循環和要素組成,然後分別對3個空間尺度的魚菜共生系統應用案例進行研究分析,探討該技術在都市環境中運用的範圍、方式和前景。   1、魚菜共生系統的發展   魚菜共生系統實際上是一個人工生態系統。
  • 養魚不換水 種菜不施肥 「魚菜共生」基地亮相
    養魚不換水 種菜不施肥 「魚菜共生」基地亮相     本報訊 (記者 張彧希)1400平方米的大棚內,四個魚池一字排開,緊鄰魚池,種植有600多平方米的綠葉蔬菜。
  • 魚菜共生 打造生態循環農業
    在大棚裡養魚種菜,這樣的養殖模式你聽說過麼?日前,記者來到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金河鎮舍必崖村大棚種植區,走進其中一處大棚,看見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大棚裡不是平常所見的一壟一壟瓜果蔬菜,而是有序地放著一個個大皮桶和長勢繁茂種植在水上的蔬菜。
  • 池塘魚菜共生新技術
    精養池塘魚菜共生新技術作者:王榮林 潘明庚所謂魚菜共生技術,就是將池塘養魚與水生蔬菜無土栽培相結合,採用水中養魚、水面種菜立體生產用於魚菜共生的魚種類較多,但最好以適應性強的本土魚類或者耐缺氧與廢水環境較強的魚類為好,這樣更適合於高密度的養殖,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目前用於魚菜共生的品種有:黃顙魚、長吻鮠、羅非魚、太陽魚、鯰魚、美國斑點叉尾鮰等。這些魚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特別是羅非魚是最適合高密度養殖的品種,可以實現200-300尾/m3的密度,而且具有生長速度快、魚的品質佳的優點,是一種雜食性與飼料轉換率較高的品種。
  • 工廠化養殖中的「魚菜共生」技術
    工廠化養殖中的「魚菜共生」技術2013-11-26 15:2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作用與原理  在工廠化養殖系統中應用「魚菜共生」技術,即可使養殖汙水資源化,不汙染環境,又可有效淨化水質,節約能源。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使魚、菜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係,系統中的物質就地進行良性循環,能量朝著魚、菜雙方有利的方向流動,物盡其用。
  • 小型的魚菜共生系統,我們養觀賞魚的的也可以做!
    事實證明我這個做法是正確的,後期確實有人在我們這裡發展過魚菜共生,結果不到小半年的時間是魚也不生了,菜也不生了,最後就剩下個人趕上了二胎政策確實是生了,哈哈。其實對於我們觀賞魚愛好者來說,小型的魚菜共生系統一點也不陌生,相信有很多魚友都會在家裡試驗過,比如在小魚缸裡養個綠蘿啥的,或者在過濾槽裡扔個地瓜,也能長得非常的旺盛,鬱鬱蔥蔥的很是漂亮。
  • DIY專屬自己的魚菜共生!
  • 魚菜共生 「一水雙收」
    寒冬時節,在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定遠寨鎮定遠寨村,山東潤濤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魚菜共生大棚內卻溫暖如春,水池內魚翔淺底,成群的錦鯉悠然嬉戲;池邊的火山石種植槽裡,芹菜、韭菜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一派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