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彧希)1400平方米的大棚內,四個魚池一字排開,緊鄰魚池,種植有600多平方米的綠葉蔬菜。掀起種植蔬菜的泡沫箱,下面沒有土壤,只有從魚池循環而來的養魚水——1月5日,這一從澳大利亞引進的「魚菜共生」種養技術正式在新津興義鎮亮相。「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成都魚耕田農場場長陳斌說,從養魚池出來的魚糞和汙水,經過汙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通過一根主管,被引入到菜池。水中含有的豐富營養,被蔬菜的根部吸收後,水體也得到淨化,再重新回到魚池,從而實現了魚給菜供養、菜給魚淨化水的生態共生效應。據了解,該項目投入資金500萬元,新建魚菜共生種養大棚,分為9個基礎生產單元。每個生產單元包括四個魚池和600多平方米的菜池,可種植蔬菜水果。項目建成後,基地可年產商品魚2.8萬公斤、蔬菜16.8萬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