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為什麼能上榜?
還因為……
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背後總有世界一流的大學為其龍頭企業培養人才和推動創新——就如史丹福大學與矽谷的關係。
如果中國的城市達到這種與高等教育體系共生的狀態,則意味著一流大學將是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的重要資源。
南京的教育指數排在12個城市的第5位。
眾所周知,南京科教人才資源豐富,其中,「雙一流」建設高校數量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每萬人擁有在校大學生數量、研究生數量均居全國第二。從去年9月底開始,南京啟動「兩落地一融合」工程,正在讓高校更多的創新成果加快走出來,真正形成名城滋養名校、名校支撐名城的良好局面。
人才指數上,南京在12個城市中排名第7,今年以來更是在努力迎頭追趕,推出寧聚計劃、人才落戶新政等人才組合拳。
在人才「組合拳」激勵下,2018年一季度,南京全市新增社保繳費人員突破10萬人,其中有6.88萬人是大學生就業;人才落戶政策實施1個多月來,截至4月18日,已受理本科以上人才落戶申請19741人。這些創新要素和資源的集聚,將為南京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
創新指數無疑是衡量一個城市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去年以來,南京作出了大力實施「121」戰略,打造全球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創新名城重大決策。今年,南京以市委市政府「1號文件」的形式,推出了建設創新名城的十條政策,計劃用財政性支持和市場化撬動,五年內增加創新政策支持200億元,為各類企業、各類人才營造最優良的創新環境,打造最具競爭力的創新平臺,提供最具含金量的政策支持。
攝影:葉序
據南京市發改委介紹,「創新十條」實施短短幾個月以來,已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其中一些見效期短的政策,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
比如,在「兩落地一融合」政策的激勵下,南京已吸引落戶了96家新型研發機構,已有20家機構孵化引進了87個項目。
南京市獨角獸的數量發展潛力巨大
企業是市場的主題,是經濟的細胞。「新一代企業活動」也被列入未來競爭力的一大重要指標,南京在其中排名全國第7,並在不斷趕超。
4月18日,由南京市發改委指導,南京市宏觀經濟研究心和鯨準研究院編撰的《南京市獨角獸瞪羚企業發展白皮書》發布,公布了第一批獨角獸、瞪羚企業榜單,包括3家獨角獸企業、16家培育獨角獸企業、20家關注獨角獸企業和25家瞪羚企業、43家培育瞪羚企業。該白皮書顯示,南京已經擁有的獨角獸企業、培育獨角獸企業和關注獨角獸企業合計估值約200億美元,企業平均估值超過5億美元。
生態、綠色是南京的鮮明城市品牌
宜居性和環境指數上,南京表現都不錯。
南京生態環境優美,城在林中、山水相依,城市建成區綠地率40.35%,在全國城市中位居前列,生態、綠色已成為南京的鮮明城市品牌。生態城市競爭力由2012年的第115位提升至2016年的25位。
2015年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2016年獲得國家生態市稱號,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副省級城市。
2016年南京進入全國空氣品質改善城市前10位,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在100%,基本完成109條黑臭河道整治。近三年煤炭消費總量累計壓煤207萬噸,主要汙染物排放大幅下降。
此外,南京擁有齊備的文化、體育、教育、醫療、商業等配套設施,文化生活、休閒生活豐富,城市宜居競爭力提升顯著,由2012年的第35位提升到2016年的第9位。
地理的通達性和網絡的連通性對城市的持續發展都至關重要。在基礎設施指標上,南京的表現極其搶眼,僅次於北京和上海,排在全國第三位。
南京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也是江蘇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千萬級國際機場、億噸級海港和國家級高鐵樞紐的城市,在同類城市中具有明顯的交通功能優勢。 未來,南京交通樞紐功能還會加強:江蘇省域交通網絡將由過去的「井」字方格網,向以南京為中心的「米」字形放射結構轉變;未來幾年,以南京為中心,將形成「10線8向」的高鐵直達全國主要省會城市,形成15條高速公路輻射江蘇和周邊城市,祿口國際機場進入世界前50位,規劃建設的24條過江通道貫穿南北。
日益完善的交通網絡,使南京樞紐地位和區位優勢更加凸顯,不僅為南京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將為廣大企業在南京投資興業創造更加優良的發展環境。
攝影:@小飛718
無獨有偶,3月20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機遇之城2018》報告也顯示,在除了北上廣深外的其他樣本城市中,南京綜合積分位列第三,已崛起成為中國城市化發展新勢力,是名副其實的機遇之城。
現在知道南京有多牛了吧!
以建設創新名城為目標
南京正在騰飛!
來源 :南京發布、紫金山新聞
長按二維碼
關注南京市投資促進中心
聯繫我們:
電話:025-68787007
郵箱:njipc@njinves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