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從減稅降負入手抓緊政策落地是關鍵
由於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的疫情,致使餐飲業損失慘重,今年春節成為餐飲業的一場嚴冬。一些餐飲業面對即將爛在倉庫裡的食材、突然歸零的客流及無限多退訂的聚餐飯,欲哭無淚。保守預計,大部分餐飲企業頂多能維持三個月,之後將會陷入重重困境。專家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從減稅減稅降負入手,抓緊政策落地,精準施策,多管齊下,幫助全市餐飲業渡過疫情難關。
預判:我市餐飲業損失約390億元
餐飲業是我市重點服務產業,2019年全市餐飲收入達到1300億元。餐飲業也是民生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在解決社會就業尤其是進城務工人員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市餐飲行業企業7萬多家,吸納就業超過100萬人。餐飲業也是基礎性的樞紐產業,產業鏈條長,能夠帶動農業、農產品深加工、賓館、鄉村旅遊、特色小鎮等多個行業共同發展,尤其是眾多餐飲企業通過採購農產品方式幫助貧困地區脫貧具有獨特優勢。但是,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餐飲業大規模停業,給本就背負沉重經營壓力、艱難前行的企業帶來了巨大損失。
據市工商聯餐飲商會調查,預計疫情期間我市餐飲業遭受經濟損失約390億元。相關大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市餐飲業收入情況大致為:1—2月收入佔全年收入的30%,3—6月收入佔30%,7—9月收入佔10%,10—12月收入佔30%。
全國政協委員、市餐飲商會會長、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嚴琦告訴記者:「按此測算,在這次疫情中,我市餐飲企業直接經濟損失將達到195億元。其中原材料浪費成本10%,人力成本30%,房租成本10%。」
重慶烹飪協會會長王順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餐飲業多數都是中小企業,抵禦風險能力不高,但是大型餐飲壓力更大。現在,在員工工資和社保、稅收、銀行貸款、房租、貨款等多方壓力下,我市大多數餐飲企業的現金流已經極度緊繃,可能都撐不過兩個月。雖然有的企業正在謀求自救,開始轉向外賣、食材加工供應等方式,但收效甚微。
市餐飲商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即使2月中旬餐飲企業恢復正常運營,市場行情和消費意願低迷也難讓企業「回血」。許多企業家都心急如焚、束手無策。大批餐飲企業要麼謀求裁員壓減成本,要麼就會資金鍊斷裂關門倒閉。這不僅會給我市經濟造成較大影響,嚴重的有可能誘發區域性的失業風險。
全力阻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是當前全市的頭等大事,在中央、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下,全市近1987多家餐飲會員企業嚴格落實聯防聯控要求,暫停營業和延遲復工,關閉所有經營門店,最大限度避免因人群聚集帶來的傳染風險,為我市防疫工作作出了最大努力;面對複雜嚴峻疫情,全市餐飲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尚需時日,按目前趨勢,一些專家預判我市餐飲業遭受經濟損失約390億元,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95億元,在企業員工工資和社保、稅收、銀行貸款、房租等多方壓力下,絕大多數餐飲企業現金流已極度緊繃,可能都撐不過兩個月大型餐飲壓力更大,如眉州東坡、西貝等大型餐飲集團表示,如沒強有力支持支撐,中小餐飲企業頂多堅持2個月,大型企業也撐不過3個月。
現實:共渡難關面臨三大瓶頸
「穩經濟、穩就業,關鍵是穩企業,保留企業『火種』。值得高興的是,2月4日,市政府出臺14號文件,從稅務、金融、社保及水電氣等對企業提供幫扶支持,雖然讓廣大餐飲企業歡欣鼓舞、倍感振奮。」嚴琦說,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餐飲企業渡過難關,還面臨著政策傳導落地但等三大瓶頸:
首先,稅收減免政策落地慢。基層專管員不了解政策支持內容,不知道如何指導企業走「延期納稅」和「稅收減免」流程,絕大多數專管員都表示「目前沒接到任何通知」。企業還是必須於2月24日前進行申報納稅,也不可以先零申報後調整稅收等等,有極少回復也只是說針對餐飲行業2月份不開工這種情況會上報。
其次,水電氣等收費項目催繳在即。目前,不管是物業代收還是能源部門直接收取的,各地方基本都在催繳,並表示若不按時繳納就會產生高額滯納金,甚至告訴企業情況嚴重的直接停水、停電、停氣。
三是金融優惠政策無法享受。無論是下調原有貸款利率,還是延期還貸付息,各銀行從信貸員到信貸經理,都表示政策不明確、流程繁雜、條件要求高,以致企業基本享受不到什麼實質性的優惠。
專家:抓緊政策落地是關鍵
疫情爆發以來,重慶工商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博士後王燕教授深入多家餐飲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她認為,我市餐飲企業至2月底無法復工,也缺乏復工條件。初步預估疫情解除後餐飲企業2-3個月才能夠恢復正常現金流,若14號文件「20條措施」中延緩繳納、稅費減免、延期還貸等幫扶政策不能儘快落地,餐營業現金流的崩塌將直接引發中小餐飲企業倒閉潮。她建議:抓緊制定實施細則,儘快將政策宣貫到基層一線,確保政策措施及時落實不打折扣,讓企業應享盡享、盡享快享,儘早受益。
「穩經濟,就是要穩企業,餐飲企業的穩定是最重要一環。」王燕建議,落實市政府執行降稅減負政策上還應更加具體化,建議緩繳2019年餐飲企業所得稅6個月,減免2020年餐飲企業6個月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減免2020年房產稅、土地使用稅、殘保金和垃圾處置費等。
「做好特殊時期貸款保障,將積極化解現金流風險,幫助餐椅企業渡過難關」 王燕說,信貸員到信貸經理強化政策學習掌握,銀行、金融機構對餐飲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大力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對疫情期間企業到期貸款和利息,給予6個月以上的延期,建議允許企業向銀行申請6個月的特殊貸款,用於支付員工工資及水電氣費用,金融監管部門要督促金融機構針對餐飲企業執行的貸款利率不得超過國家基準利率,對信用評估良好的企業增加一年期無息流動資金貸款、增加純信用擔保貸款或無抵押政策性貼息貸款,放寬最高額度貸款、項目貸款、長期貸款的授信政策。
「減免租金、佣金及行政事業型收費,將極大堅定餐飲企業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市烹飪協會王順海建議,減免餐飲企業3個月租金及物管費,對採取減免措施的租賃企業和商業物業提供財政補貼;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餐飲企業,減免6個月租金及物管費;允許餐飲企業與職工協商靈活用工方式,減免或者緩繳餐飲企業6個月社保,允許餐飲企業享受困難企業社保優惠政策;對不裁員、少減員、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穩崗補貼,並對上年度繳納失業保險費給予不低於50%的返還;對在停工期間組織職工參加各類線上職業培訓的,按實際培訓費用給予全額補貼;減免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疫情防控期間全部免除或降低水、電、氣等能耗收費標準。
2月11日,全國政協委員、市餐飲商會會長、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嚴琦給全體員工發出公開信:「大事難事見擔當,危難時刻見本色。讓我倍感驕傲的是,肆虐的疫情並沒有阻擋住陶然人堅毅行動的步伐。陶然人沒有崩潰倒塌,更沒有畏懼退縮,而是響應號召迅速『雄起』,吹響了打贏抗疫阻擊戰的『集結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