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付江
咖啡廳內,昏暗的燈光下,坐在身旁的都市一族還在談論著白天在網上耕地、種菜、捉蟲、偷菜、養狗情景,這款似乎帶著些許魔力的SNS應用在都市白領間迅速躥紅讓郜韶飛(Ellison)十分興奮,也忍不住加入了他們的談話。
不僅有線上的虛擬互動,回到現實生活中也能成為談資,拉近都市人的距離,這正是Ellis追求的SocialGame的重要感覺之一。
Ellis告訴記者,開心農場是五分鐘團隊做的第四款基於SNS平臺的應用,之前的項目給他們帶來了極為寶貴的成長經歷。最初開發的兩款是類似於 QQ遊戲大廳裡的對戰類遊戲,並沒有引起用戶的興趣,第三款遊戲賽車總動員雖說排進了校內網日活躍用戶數前十的應用,但在Ellis看來,這三款遊戲都沒有很好的體現出Social的特性。「SNS應用要脫穎而出,需要緊緊抓住Social的主線,不僅體現在在線遊戲的功能上,即使回到現實生活中也會成為很好的談資或生活小趣味」,Ellis表示。
分歧源於盈利模式的不確定性
開心農場的創意絕非來源於靈機一動,在此之前,Ellis和他的團隊就反覆研究了很多選題,其中有借鑑國外的,也有自己原創的。「那個傍晚當我向同事們最初提出這個創意時,大家對這個點子非常興奮,經過初步溝通,幾乎所有的人都毫不懷疑這款遊戲上線後的人氣問題」,而主要分歧在於這款遊戲能否最終在營收上取得成功。對此,Ellison承認,最初大家心裡確實都沒底,畢竟,即使在全球範圍來看,基於開放平臺的Social Game都缺乏標準的盈利模式可供借鑑。經過權衡,五分鐘團隊還是決定把這款遊戲在人氣上做成功後再考慮下一步。
從確定做開心農場到實際動手開發,期間又經歷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我們整個應用的開發周期中,前期的策劃、產品功能,包括未來商業模式的討論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真正用於純寫代碼的時間反而不多」,Ellison告訴記者,「這兩個月裡我們做了更深入的討論,包括是否該讓遊戲中互動的成分更大一些,還是把農場本身的功能做得更加豐富多彩?是否讓玩家玩法難度增強,加大挑戰性?還是讓玩家入手更為簡便?」很多策劃方案都經歷了反覆討論不斷取捨的過程。
三個禮拜開心農場上線
理清思路後,六、七個人直接參與開發,遊戲策劃師、美工、UI設計師、Flash工程師、伺服器端程式設計師、架構師,經過二十個毫無周末概念的日日夜夜,開心農場第一個版本正式出爐。遊戲上線後首先在校內網平臺上做了試推廣,主要目的是想測試用戶對這款遊戲的反應。雖然上線前Ellison和他的團隊沒有擔心過開心農場的人氣,但實際的用戶數成長速度還是超出了他們最初的預料,兩三天的時間日活躍用戶數就迅速突破了一萬人。「因為擔心伺服器的承載力不夠,我們甚至在短期內採取了一些控制用戶數成長速度的措施」,Ellison的言語中流露出一絲得意。而在短期內徵集了大量的一線用戶反饋意見後,五分鐘團隊立即開始了新版本的製作。
2008年12月16日,又一個讓Ellis難忘的日子,在那一天,開心農場全新版本正式上線,而此時遊戲的日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了十萬。在 2009年春節期間,日活躍用戶數突破了百萬,成為SNS平臺上人氣遙遙領先的Social Game,以至於後來類似於開心農場主題的遊戲源源不斷地出現。
聖誕節帶來第一筆收入
不僅在人氣上,新版本的發布也給尚處於商業模式探索中的開心農場帶來了第一筆實際收入。因為恰逢聖誕節,開心農場應景地推出了好友在線互送虛擬聖誕禮物的功能,該項功能一經推出就頗受網友喜愛,正式發布的第一天就通過售賣虛擬道具的方式為五分鐘公司帶來了8000元的收入,這也是五分鐘通過 Social Game獲得的第一筆較大入帳。從那時至今,通過售賣虛擬道具為主,遊戲廣告植入為輔的盈利模式也成為了五分鐘公司主要的營收模式。
最初對遊戲的主題、選型很難拿準,對Social特性的感覺也是一個不斷體會的過程,Ellison說,困難在於如何從眾多選題中找到真正具有 Social特性,適合於在SNS平臺的創意主題,然後會出現技術上的挑戰。當用戶數以幾何級數量增長時,又會出現運營過程中的挑戰,隨著公司團隊的擴大還將帶來了管理上的挑戰。由於五分鐘的創業團隊都屬於草根,並沒有公司管理和運營經驗的積累,因此,對這個年輕的團隊來說,每一步都需要在不斷的學習中摸索著前進。
平臺商和開發者關係待理順
Ellison認為目前開放平臺的應用產業還處於初級階段,平臺廠商在初期各自的角色定位也還沒達到一個非常清晰的地步,對平臺自己的未來也沒有想得很清楚,導致心態不夠開放,政策也不夠堅定,跟國內開發者之間沒有形成非常明確的產業鏈關係,甚至還有很多衝突和競爭的地方,跟國外領先的市場尚存在較大差距。這或許也是導致很多開發者很難沉下心來走下去的根本原因。
採訪的最後,Ellison補充到,開心農場爆發性的成長正是因為踩準了國內開放平臺產業演進過程中帶來的新機遇。未來將會出現更多精彩的應用、更好的策劃案和開發團隊,才會推動整個產業往前發展。對於立志進軍開放平臺應用的技術人員,避免一種「眼高手低」的心態最重要,打造並維護好一款成功的 SNS應用絕非一件簡單的事,如果只帶著撈把錢就走的心態,很難做出生命周期長久的應用。國內基於開放平臺的應用市場需求很大,中國的網際網路用戶也正變得更加成熟,並逐步接受為網遊付費的習慣,未來的市場機會一定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