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城
從默默無聞到嫁入豪門,「開心農場」這款風靡國內社交網站的Social G am e引起了各方的關注。相比一年前一戰成名的輝煌時刻,遊戲開發商、五分鐘公司CO O徐城如今沉默了很多,尤其是在與騰訊的「特殊合作」一事上。
一份來自香港M ainFirst證券有限公司的投資報告中,「開心農場能夠提升利潤率。騰訊一次性斥資數百萬元購買了這款遊戲,因此不存在收入分成問題」的描述,外界解讀為騰訊買斷了「開心農場」的全部運營權。
徐城否認了這一說法,但同時表示,「騰訊的特殊性體現在,五分鐘可以隨時撤下『開心農場』在其他SNS網站的使用權,但騰訊可以自主地決定『開心農場』的開放和關閉。」
賣道具賺到第一桶金
2008年6月,五分鐘進入Social G am e領域,寓意是專做人們每天花五分鐘來玩的遊戲。一開始進展並不順利,他們嘗試了棋牌、拼圖這種類似於Q Q遊戲大廳裡的對戰類遊戲,但並沒有引起用戶的興趣。
「SN S遊戲要脫穎而出,需要緊緊抓住Social的主線,即使回到現實生活中也會成為很好的談資或生活小趣味」,五分鐘CEO郜韶飛說。
2008年11月,當命名為「開心農場」的遊戲在校內網(現改名「人人網」)上線時,僅一個星期就擠進了校內網的插件應用前十名。
郜韶飛清楚記得,上線一個月後,在2008年12月16日,為了配合聖誕節,「開心農場」更新了版本,當天日活躍用戶衝到了10萬,很快日活躍用戶快速又突破了100萬。
他們開始討論如何能讓這款遊戲賺錢,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成了最頭疼的問題。最初考慮的是植入廣告,但這需要再去招募一個銷售團隊,而且似乎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有人提出:「不如就搞個聖誕禮包道具賣賣看吧!」賣道具雖然是網遊一貫的做法,但他們不知道在休閒娛樂為主的SN S平臺上會否有人買單,會不會因為收費而導致大量用戶的流失。
「開心農場」收費的第一天就驗證了五分鐘的商業模式獲得成功。化肥道具第一天就收到了8000元,而當時最火的撲克類社區遊戲,道具日銷售額最高也只有2000元。
無法言說的「秘密」
「開心農場」真正獲得爆發性成長還是在入駐騰訊Q Q空間之後。騰訊擁有世界上最多用戶的IM工具Q Q (活躍用戶4.48億,最高同時在線人數超過6300萬),其用戶群和網遊有著高度的重合。藉助Q Q空間這個活躍用戶人數達2.28億的平臺,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在線農民」的國家。
艾瑞諮詢分析師金乃麗表示,「社交網站的普及程度是從一線城市開始的,當騰訊偷菜遊戲嵌入到Q Q空間之後,二三線城市的用戶的需求迅速被激活了。」
上海的諮詢公司BloggerInsight估計,中國社交網站農場遊戲日活躍用戶人數最少在2800萬至3000萬之間,保守估計開心網(K aixin001.com )農場遊戲日活躍用戶人數達700萬,Q Q農場遊戲日活躍用戶人數在1500萬至1700萬之間。(騰訊拒絕對此數字發表評論,五分鐘公司表示只能提供總人數2300萬)。
騰訊在其今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中特別提到:「Q Q空間」的活躍帳戶按季增長33.7%,於第三季末達到3.053億,增長主要由於推出了新的社交網絡應用(特別是基於社交網絡的休閒遊戲)廣受用戶歡迎。
在7月的ChinaJoy「中國SN S和SocialG am e發展論壇」上,徐城曾經盛讚騰訊是「最專業、最堅強,也最有夢想的團隊」。其間騰訊內部人士表示,五分鐘從騰訊的爆發性增長中獲利頗豐,日收入超過120萬元,但這一數字並未得到五分鐘的證實。
但到了8月,騰訊將「開心農場」改名為「Q Q農場」。隨後就在10月中旬傳出了「開心農場」被騰訊收購的消息。
五分鐘公司曾經公開澄清道:他們和騰訊就「開心農場」達成的是特殊合作協議,並不存在收購行為,這特殊性體現在,五分鐘可以隨時撤下「開心農場」在其他SN S網站的使用權,但騰訊可以自主地決定「開心農場」的開放和關閉。
騰訊一次性買斷了「開心農場」在Q Q平臺上的使用權,價格在200萬元到500萬元之間。繼而成為賣道具收費的新霸主——— 這是其在Q Q用戶身上一貫的盈利方式。香港M ainFirst證券有限公司的投資報告稱,騰訊QQ農場每月收入為5000萬元。
至於騰訊是否會和五分鐘進行收入分成,以及五分鐘究竟從騰訊那裡獲得了多大的回報,則由於雙方之間的保密協議,成了不能言說的秘密。
同樣從事Social G am e開發的熱酷網C EO劉勇說,這對於業內未必是壞事,但對於五分鐘來說不見得是好事。他認為,騰訊把開心農場運營得如此成功,證明了社會化遊戲是可行的,有著廣闊的市場。
平臺的利與弊
在Facebook等平臺開放潮流的影響下,國內的社交網站陸續選擇了不同程度的 開 放 ,人 人 網 、5 1 .co m、開 心 網(K aixin.com )等平臺允許第三方開發者為其開發應用程式和遊戲。一些看到機會的公司和開發者投入國內平臺的社交遊戲的開發中,五分鐘、熱酷、奇矩互動等社交遊戲開發公司成為領先者。
S ocialG am e盈利離不開它的載
體———社區網站平臺。和其他非遊戲的應用一樣,按照規定,校內網要提取「開心農場」收 入 的4 0 %,騰 訊 、51.com這些平臺需要拿走的分成更高。
校內網曾希望開心農場只在自己的平臺運營,但這一建議遭到了五分鐘的拒絕。2009年2月和3月,開心農場分別在校內網的競爭對手漫遊平臺和51網上線,這引起了校內網的不滿。於是,校內網請來了另一個團隊智明星通開發了類似的遊戲開心農民,與五分鐘版本的開心農場分庭抗禮。
社交網站平臺的不開放心態,成為開發者無法越過的障礙,開發商更傾向於自己來開發商業價值較高的應用插件,但社交網站卻擁有審核的權利,是否接受完全由自己說了算,大多數開發者在其中並沒有話語權。
更有甚者,由於社交遊戲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在社交遊戲不斷增值的同時,部分平臺商選擇拋棄開發商自己「單幹」。開心網(K aixin001.com )上的農場遊戲就是由其自行設計的,在這款遊戲裡面不僅出現了虛擬的貨幣,還出現了廣告收入——— 中糧集團旗下的悅活飲料就曾在裡面做過廣告。
在與五分鐘的合作中,騰訊事實上已經重寫了「開心農場」的代碼,相當於重新開發了這款遊戲,之所以買斷,在於騰訊為了和自己的平臺和其他產品相配合,要求統一的運營,而在其他平臺上,伺服器、帶寬、運營等仍然是五分鐘獨立運作。
松 禾資本投資總監 張 春 暉 認為,SN S獨立運營存 活 的 可 能 性 不大,它屬於「無根應用」,最適合已經擁有用戶量的社區。開心農場對騰訊來講是最合適的,它要面對的只不過是自己做,還是收購一個的命題。
相對而言,Facebook和G oogle平臺則中立得多——他們儘量不進行應用的開發,Facebook不參與遊戲開發商收益的分成。
五分鐘認為,中國的社區網站對應用應該持一種更加開放、更加扶持的態度,這樣才能利於提高他們自身的黏度。他們已經在美國設立辦事處,專門負責Facebook業務,CO O徐城在接受《環球企業家》採訪時也表示:「未來的1至2年內,大部分收入應該來自國外。」
記者手記
大平臺未必有大生意
金山既然有了自己的遊戲加速器,為什麼還打算收購迅遊?恐怕就是因為對方的實力。好東西會有人搶,周鴻禕正是因為看到了迅遊未來的市場,才會在聽了袁旭15分鐘的介紹後就興奮起來,用3小時力陳被收購的壞處,並開出1000多萬的價碼,只要迅遊不到20%的股份。
網遊是最適合做加速的應用,中國大型網路遊戲用戶現在達到了6931萬人,這些玩家支付能力強,願意為提供加速服務的軟體商買單,這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消費市場。
如果迅遊成為了金山的一個子公司,可能也只會在平庸地淡出視野,在已有金山網遊加速器情況下,迅遊只能充當技術上的補充,很難有機會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品牌。
但在天使投資人周鴻禕的幫助下,袁旭的戰略日趨清晰,在迅遊2009的界面裡可以看到「迅遊加速」、「推薦遊戲」、「推薦軟體」、「遊戲安全」、「遊戲腳本」、「在線客服」六大模塊。這些幾乎都深得周鴻禕在360安全衛士客戶端上的精髓。
客戶端的含金量不言而喻,騰訊、暴風影音、迅雷都已經取得巨大成功,用戶量和用戶黏性不僅能帶來持續性收入,更重要的是給了客戶端提供商基於服務構建商業模式的可能。
通過跟金山旗下大型遊戲《劍俠情緣叄》網絡版的合作,迅遊既拓展了渠道,又讓對方給自己的品牌做了背書,畢竟這是一個大型遊戲官方作出的選擇。
迅遊有機會做大的原因是,它滿足了用戶的需求,不僅是跨運營商網絡之間的傳輸,更激活了用戶在同一運營商網絡中的加速需求。袁旭認為,網際網路永遠都是產品主導的世界,如果用戶認可你,所有人都不能阻止你前進。
「五分鐘」當然也滿足了用戶的需求,每天五分鐘的遊戲理念至少影響了2300萬中國人,但可惜的是,它遭遇到了一個貪婪的霸主。
騰訊是一家以抄襲見長的公司,馬化騰的策略是,當一個領域已經有了一家開創者和一家跟進者,也就意味著這個市場即將啟動。「此時,我們一定要派幾個人跟一下,一旦我們能看清楚,馬上大部隊跟進去,超第二,拼第一。」
自10年前騰訊藉助於QQ進入即時通信領域,馬化騰幾乎沒有錯過任何一個網際網路機會。從門戶的興起,到博客的流行,再到電子商務、網遊、微博客(t.sina.com.cn)迅速崛起,每一次變革都成為QQ不斷拓展的功能外延,網遊也不例外。
騰訊200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騰訊遊戲收入12.41億元,成功搶得國內1/1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且擊敗盛大成為網遊業新王。
以「五分鐘」為例,他們開發的「開心農場」在各大SNS社區上大紅大紫,每天活躍用戶1600萬。為了最快地進入這一市場,騰訊不自己研發,而是直接引入產品,買斷了最高使用權--騰訊可以自主決定開心農場的開放和關閉。如此一來,不僅實現迅速搶佔市場的目的,同時還獲得了充分的主動權,最有效地實現了對遊戲的快速搶位。
騰訊買斷了「開心農場」在QQ平臺使用權的價格在200萬元到500萬元之間。至於騰訊是否會和五分鐘進行收入分成,以及五分鐘究竟從騰訊那裡獲得了多大的回報,則由於雙方之間的保密協議,成了不能言說的秘密。
SNS遊戲開發界人士李大維甚至認為,騰訊出錢購買其實是一種進步,此前騰訊的很多產品,比如輸入法、遊戲等,拷貝的成分更大。
QQ空間產品經理鄭志昊曾經表示,「騰訊非常了解開放是趨勢,騰訊也不反對這種趨勢。但目前我們對合作夥伴的選取還是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在網際網路領域裡確實像一個霸主,大量小公司以賣給騰訊為榮,不少現在做得不錯的公司都在擔心它的介入會讓自己走投無路,但更多的問題可能並不僅僅體現在錢上,缺乏開放的態度和原創精神的騰訊,如果本身內部創新的機制仍不夠活躍的話,對於外部第三方的創新,無異於是一劑毒藥。
因此,那些具有研發精神的小公司,在藉助大平臺之前,不妨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能夠獲得什麼,而對方又會拿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