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好」(2)歐拉-拉格朗日方程

2021-03-01 我是8位的

  歐拉-拉格朗日方程(Euler -Lagrange equation) 為變分法中的一條重要方程。它提供了求泛函的平穩值的一個方法,其最初的想法是初等微積分理論中的「可導的極值點一定是穩定點(臨界點)」。當能量泛函包含微分時,用變分方法推導其證明過程,簡單地說,假設當前的函數(即真實解)已知,那麼這個解必然使能量泛函取全局最小值。

泛函

  我們很清楚函數的概念,它大致是,將一個自變量扔到一個黑盒裡,經過黑盒的暗箱操作,最終得到了一個因變量:

 

  泛函數是將一個函數作為自變量,經過黑盒,最終得到一個實數的因變量:

 

  可以說,泛函就是函數的函數,是更廣泛意義上的函數。

歐拉-拉格朗日方程最速降線

  有一種泛函稱為簡單泛函,它的長相是這樣:

  其中L是一個確定的函數,之所以叫簡單泛函,是因為只傳遞了三個參數,複雜一點的話還可以繼續傳遞f的高階導數。現在的問題是,如果A處於極值點,它對應的f(x)是什麼?

  這實際上是求一個具體函數,使得泛函能夠取得極值。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最速降線問題:從所有連接不在同一鉛垂線上的定點A、B的曲線中找出一條曲線,使得初始速度為0的質點,受重力作用,由A沿著曲線滑下時以最短的時間到達B:

  這裡我們將曲線看作路徑f關於時間t的函數:

  ΔSi是在極短時間Δti內沿著曲線移動的微小弧長,此時的瞬時速度是ΔVi,距離=速度×時間:

  重力加速的推論,在t時間處的速度v2 = 2gh:

 

  質點從A點到B點的總時間:

 

  根據弧長公式,可以將dS化簡,進一步寫成(關於弧長公式,可參考:《數學筆記25——弧長和曲面面積》):

  把結論和簡單泛函做個對比,可以看到二者形式相吻合:

 

  最右側的式子並沒有嚴格映射到L(x,f(x),f』(x)),因為在函數中並沒有直接使用到參數t,這無所謂了,可以理解成雖然傳遞了參數t,但實際上t並沒有起任何作用,就像y (x) = 1一樣,無論傳遞任何x,最終結果都是1,但它仍然是一個y關於x的函數。現在回到最初的問題,AB間有無數條曲線,每條曲線都可以求得時間T[f],在眾多的曲線中,有一條唯一的曲線能夠使得T[f]取得最小值,這個f(x)應該長成什麼樣?

EL方程的推導

  這裡暫且耍一下流氓,拋開具體的速降問題,只看A[f],並且假設f0(x)就是符合條件的最優函數。現在,將f0(x) + k(x)定義為是有別於最優曲線f0(x)的其它函數,其中k(x)可以是任意函數。如果如下定義f(x, k):

 

  因為f0(x)是最優函數,此時A[f0]有最小值,則一定有:

  由於任意函數k(x)不好定義,為了能夠使k(x)任意小,令:

 

  η是任意函數,當ε取極小值時,可以看作是對f0(x)的輕微擾動;還需要額外定義的是,在端點處是不能擾動的,即εη(A) = εη(B) = 0,這對於任意ε都適用,所以η(A) = η(B) = 0。注意ε是對f0(x)的擾動程度,εη(x)是擾動後的增量,εη(x) = 0說明擾動為0,也就是無擾動,f(x) + εη(x)才是擾動後的函數。

 

  由於假設f0(x)是最優函數,所以可以將f0(x)看作已經確定的函數,如果再將任意函數η(x)看作一個確定的函數,那麼A可以看成ε的函數,若A』 = 0,函數存在極值,這已經變成了極值點的求解:

  根據鏈式法則(可參考《多變量微積分筆記4——全微分與鏈式法則》):

  根據分部積分(可參考《單變量微積分筆記24——分部積分》):

   η(x) = 0說明對f0(x)無擾動時,A能取得極值,但它對f0的具體形式無任何幫助;因此最優函數f0(x)的具體形式由第一個解確定:

 

  這就是歐拉-拉格朗日方程(Euler-Lagrage equation),可以幫助我們求解泛函下的極值,這裡L是已知的。它的最初的思想來源於微積分中「可導的極值點一定是穩定點(臨界點)」。它的思想在於:假定當前泛函的解已知,那麼這個解必然使得泛函取得最小值(假定是最小值)。換言之,只要在泛函中加入任何擾動,都會使泛函的值變大,所以擾動為0的時候,就是泛函關於擾動的一個極小值。擾動用一個很小的數ε乘上一個連續函數η(x)。當ε趨近於0,意味著擾動也趨近於0。所以當擾動為0時,泛函對擾動程度的導數也為0。這就非常巧妙的把對函數求導的問題轉化成了一個單變量求導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歐拉-拉格朗日方程的前提條件是端點不會擾動,也就是說需要固定兩個端點。

最速降線的解

  有了歐拉-拉格朗日方程,終於可以計算最速降線的最優解:

  其中f = f(t)。由於:

  將①代入:

  現在,使用參數方程:

 

  之所以令f』 = cot(θ/2),是因為在θ的定義域[0, 2π]上,f』可以取任意值:

y = cot(x/2), 0 ≤ x ≤ 2π

 

  上式最終將f(t)轉換為關於θ的函數,對上式直接求導:

  通過參數方程f = f(t),t = t(θ),f』 = cot(θ/2) 求導:

  最終的曲線用參數方程表示:

 

  這正是擺線的參數方程。本節三角替換、參數方程、擺線的相關知識可參考:《線性代數筆記6——直線和曲線的參數方程》和《單變量微積分筆記20——三角替換1(sin和cos)》

大概古人就理解了最速降線,所以中國古建築的屋頂的斜坡並不是直線,這樣可以加快雨水的流動(不知道對不對,也有可能僅僅為了美觀):

 

 兩點間的最短路徑

  初中幾何中給出這樣一個公理:兩點間直線距離最短。記得當時老師的解釋是,公理是大家公認的,不需要證明。這對初中來說沒錯,但公理實際上也是可以證明的。

  這可以使用反證法證明,但是在這裡,我們想使用解析的方式證明。

  AB兩點間的曲線有無數條,需要取其中最短的一條。令曲線的函數是y = y(x),那麼根據弧長公式(可參考《單變量微積分筆記25——弧長和曲面面積》),曲線的長度可表示為:

  這有點像歐拉-拉格朗日方程的泛函了:

 

  現在將弧長和歐拉-拉格朗日方程對應:

 

  由於L中僅用到了y』,並沒有用到y,所以L關於y的偏導等於0:

 

  y = ax + b正是直線方程,所以AB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可以看出,初等數學為高等數學的推導提供了依據,高等數學反過來又能證明初等數學。

 

本文是《機器學習中的數學》中的原稿

相關焦點

  • 變分法——歐拉-拉格朗日方程
    然後根據"變分法基本引理"(參見變分法基本引理)就可以導出歐拉-拉格朗日方程啦:需要注意的是,歐拉方程是泛函極值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在處理實際泛函極值問題時,一般不去考慮充分條件,而是從實際問題的性質出發,間接地判斷泛函極值的存在性,直接使用歐拉方程求出極值曲線【往期精選】●1+1/2+...+1/n  ,可能是整數嗎?
  • 拉格朗日力學:歐拉-拉格朗日方程的形象原理與描述
    在經典的牛頓物理學中,系統的拉格朗日是總動能減去總勢能,但在量子場論中,這種簡單的關係不再真實,並且每個時間點的拉格朗日方程是所有空間中所有領域的功能。我們可以處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者使用量子場論,或者採用牛頓運動定律,當物理學家提出新的物理基本定律時,它們經常通過提出拉格朗日的新方程來做到這一點。因此我們要關注的不是任何一個特定理論中的拉格朗日方程,但拉格朗日如何用於預測系統的行為,這具有普遍的實踐和哲學意義。
  • 就算你是拉格朗日,你也解不開五次方程的曠世難題
    拉格朗日1756年,經過歐拉大師的推薦,拉格朗日當選普魯士科學院通信院士,開啟職業數學生涯。這位國王也真是自信,寫信給拉格朗日說,在「歐洲最偉大的王」的宮廷中應有「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由於當時歐拉正是在柏林擔當物理數學研究所所長,歐拉是拉格朗日的伯樂,他怎麼會跟自己敬愛的老師爭職位呢?於是回信到,我不願與歐拉競爭,於是謝絕這份邀請。
  • 抖空竹與歐拉方程
    圖1 抖空竹空竹有單輪和雙輪之分(圖2)。單輪空竹只有一頭裝有圓盤,雙輪空竹則兩頭均有圓盤對稱安裝。圖2  單輪和雙輪空竹其中,L 為剛體對O 點的動量矩,M 為作用力對O 點的力矩。軸對稱剛體繞極軸轉動時,其動量矩L 與極軸方向一致。
  • 數學中高聳的金字塔——拉格朗日
    拉格朗日關於變分法的研究成果如今都成為了教材中的標準內容。在變分法上的貢獻使得拉格朗日名聲大噪 ,風頭一度蓋過了歐拉,這使得他在19歲的時候就當上了都靈皇家炮兵學校的數學教授。在校期間,拉格朗日積極組織有才華的年輕人一起討論,幾年後將眾人的成果結集出版為《都靈論文集》。而且他還解決了當時頗具爭議的弦振動的方程問題,成功給出了正確的數學表達式,拉格朗日也從這裡走上了微分方程的研究之路。
  • 科學網—帶自由邊界歐拉方程的幾何分析與先驗估計
    帶自由邊界歐拉方程的幾何分析與先驗估計
  • 39.積分、泛函 + 歐拉-拉格朗日方程、實數、標量、變分法、極值、弧微分、範數(數學篇)
    在本篇中,您將學習:Canny算子涉及數學概念本文你會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積分(高中)泛函 + 歐拉-拉格朗日方程(高數)實數(複數)【小學】標量(小學)2.2.1 歐拉-拉格朗日方程這個方程是泛函中非常重要的方程,也是非常經典的能量泛函極小化的方法,不論在物理還是計算機領域,應用非常廣泛。所謂能量泛函,是指微分的範數平方再積分。這個方程是泛函中非常重要的方程,也是非常經典的能量泛函極小化的方法,不論在物理還是計算機領域,應用非常廣泛。所謂能量泛函,是指微分的範數平方再積分。
  • 如何理解拉格朗日方程
    拉格朗日方程是理論力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程,它和牛頓力學一樣,都是一種對力學系統的描述。
  • 歐拉方程:新的突破
    1757年,數學家歐拉(Leonhard Euler)發現了後來被稱為「歐拉方程」的流體方程,這些方程描述了流體隨時間的演化,就像牛頓的力學方程描述撞球在桌子上的運動一樣。歐拉方程是一種理想化的對流體運動的數學描述,它們在一定的假設範圍內,模擬流體的運動。更確切地說,歐拉方程描述了流體中無窮小的粒子的瞬時運動。
  • 歐拉和拉格朗日筆下的三角級數以及重要的等式關係
    偉大的數學家歐拉從最一般的三角函數sinx^2+cosx^2=1公式出發,得到著名的棣莫弗定理以及正弦和餘弦的無窮級數,方法簡單明了直觀,接著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運用三角學中的複數性質,又得到一些重要級數等式,優美的思路值得大家學習借鑑。
  • 流體中失效的歐拉方程
    理想世界的流體方程1757年,數學家歐拉(Leonhard Euler)發現了後來被稱為「歐拉方程」的流體方程,這些方程描述了流體隨時間的演化,就像牛頓的力學方程描述撞球在桌子上的運動一樣。歐拉方程從一個初始速度場開始,預測它在未來每一刻會發生的變化。兩個多世紀以來,它們似乎做到了描述任何情況下的任何流體運動。然而多年來,一些數學家一直懷疑歐拉方程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會失效,因為歐拉方程並不是對真實世界流體的完全描述,它包括幾個非物理性的假設。
  • 初中歷史-倫哈特·歐拉
    歐拉的天才使純數學和應用數學的每一個領域都得到了充實,他的數學物理成果有著無限廣闊的應用領域。  早在上一個世紀,艾薩克·牛頓就提出了力學的基本定律。歐拉特別擅長論證如何把這些定律運用到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中。例如,他把牛頓定律運用到流體運動,建立了流體力學方程。同樣他通過認真分析剛體的可能運動並應用牛頓定律建立了一個可以完全確定剛體運動的方程組。當然在實際中沒有物體是完全剛體。
  • 一個讓考生欲仙欲死的名字,數學中高聳的金字塔,大神拉格朗日
    對於十八世紀的數學界而言,歐拉無疑是最偉大的人物,而除去歐拉之外,最響亮的名字無疑是拉格朗日。他不僅是有名的數學家,還是物理學家,他的學術領域不僅涉及數學、物理學,還有分析力學、天體力學。作為法國數學著名的「三L」之首(其餘二人為拉普拉斯和勒讓德),拉格朗日為法國數學走向輝煌奠定了堅實基礎。
  • 260年,終於失效的歐拉方程
    很多人想知道,在科學上仍佔有非常崇高地位的歐拉方程,在無摩擦、不可壓縮的理想化世界中,是否總是能夠精確地描述流體的所有未來運動狀態?終於一個新的證明找到了會讓歐拉方程失效的特定條件。戳右邊連結上 新智元小程序 了解更多!
  • 如果歐拉在世之前已經有了數學菲爾茲獎,歐拉可以拿幾次獎?
    中國本土目前還沒有誕生過一位菲爾茲獎獲得者,有2位華裔數學家獲得過菲爾茲獎,丘成桐和陶哲軒。那麼我們參考一下歐拉的生平,歐拉1707年出生在瑞士巴塞爾,也就是說要看歐拉在1747年以前的成果,其實還有很多更成熟的成果都誕生在這之後,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歐拉 已經超過了菲爾茲獎的授予年齡了。
  • 大魔王拉格朗日的故事及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19歲時,拉格朗日又寄給了歐拉一篇很長的論文,以純分析的方法發展了歐拉所開創的變分法,奠定了變分法的理論基礎。但是歐拉很喜歡這個年輕人,就刻意把自己的論文壓了下來,拿了他的論文去發表,再次感嘆歐拉真是相當nice啊……
  • 《歐拉方程及微分方程建模》思路與方法
    一、歐拉方程及其求解方法具有結構的變係數線性微分方程稱之為歐拉方程.令x=eu,則u=lnx,於是有將原歐拉方程中xky(k)全部用上式代入,則可以將原方程轉化為以y為函數,u為自變量的常係數線性微分方程
  • 跨越1000餘年的一元代數方程求解,2、3、4次均存在根式解
    接下來的介紹的是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的代數解,然而這三類方程的求解問題,卻跨越了1000多年,然而對於五次及更高次代數方程的求解,我們放棄了根式解的尋找一元二次方程古希臘時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問題,主要是從幾何的角度考慮。
  • 數學史上的最豪華的頂級數學家家譜,原來歐拉是黎曼的祖師爺
    這個家譜要從萊布尼茨說起,萊布尼茨收了個學生叫約翰·伯努利,伯努利收了一個徒學生就是著名的歐拉,歐拉在他的那個時代是無敵的存在。然後歐拉收了一個學生叫拉格朗日,拉格朗日收了一個學生柯西,就是著名的柯西不等式的柯西。
  • 數學名人 | 無處不在的歐拉,你真的了解什麼叫做數學大神嗎?
    上次我們說了,柯西的老師是拉格朗日,拉格朗日的老師是歐拉,本次讓我們來見識下「歐拉大神」吧。幾乎每一個數學領域都可以看到歐拉的名字:從初等幾何的歐拉線,多面體的歐拉定理,立體解析幾何的歐拉變換公式,四次方程的歐拉解法到數論中的歐拉函數,微分方程的歐拉方程,級數論的歐拉常數,變分學的歐拉方程,複變函數的歐拉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