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空竹與歐拉方程

2021-02-08 聲振之家

來源:劉延柱科學網博客,作者:劉延柱。

抖空竹,江南也稱扯鈴,是我國民間的傳統遊戲雜耍活動,相傳已有上千年歷史。明末劉侗、於弈正合撰的描寫北京民間風俗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有

「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死,踢毽子。」

這裡空鐘就是空竹。清代記載空竹的文獻尤多,梁溪坐觀老人著《清代野記》中對空竹的構造有詳細的說明:

「京師兒童玩具,有所謂『空鐘』者,即外省之『地鈴』。兩頭以竹筒為之,中貫以柱,以繩拉之作聲。」

「空鐘者、形如輪,中有短軸,兒童以雙仗系棉線播弄之,儼如天外鐘聲。」

抖空竹的人將線繩繞在短軸上,用力來回抽拉,利用線繩對短軸的摩擦力帶動空竹旋轉(圖1)。帶孔空心圓盤在快速轉動中產生的氣流發出悅耳的嗡嗡聲。抽拉線繩的運動是往復運動,一來一往,線繩相對短軸的滑動方向與短軸時而一致,時而相反。方向一致時線繩的摩擦力使空竹加速,相反時則減速。善於抖空竹的行家會在方向一致時用力上提繃緊線繩,同時加快抽拉速度。方向相反時,則放鬆線繩且速度減緩。從而使加速時的摩擦力大於減速,空竹則越轉越快。當加速與減速的效果相互平衡時,空竹就維持轉速恆定。

圖1 抖空竹


空竹有單輪和雙輪之分(圖2)。單輪空竹只有一頭裝有圓盤,雙輪空竹則兩頭均有圓盤對稱安裝。兩種空竹抖起來以後可出現不同的現象,雙輪空竹在抖動時轉動軸的方向保持不變,抖空竹的人可站在原地不動;單輪空竹在抖動時轉動軸卻不停改變方向,抖空竹的人不得不隨著空竹在原地打轉,以維持空竹與線繩的聯繫。兩種不同的運動現象恰好顯示出兩種不同的陀螺特性,即所謂陀螺的定軸性和進動性。


由於線繩對短軸的摩擦力不足以使空竹的質心產生太大的加速度,因此可以足夠準確地認為線繩對空竹的支持點O 在空間中的位置固定不動。於是對空竹運動過程的描述可以應用剛體對定點的動量矩定理:

圖2  單輪和雙輪空竹


其中,L 為剛體對O 點的動量矩,M 為作用力對O 點的力矩。軸對稱剛體繞極軸轉動時,其動量矩L 與極軸方向一致。對稱的雙輪空竹由於質心Oc 與支持點O 重合,重力對O 點的力矩M 等於零。動量矩L 為常矢量,極軸保持空間中的方向不變,顯示出陀螺的定軸性。不對稱的單輪空竹由於重心Oc 偏在圓盤一邊,重力對O 點的力矩M 促使動量矩在空間中轉動。上式中的矢量導數dL/dt 等於矢量L 的端點速度,應與矢量M 的方向一致。其結果是使矢量L 在空間中發生轉動。旋轉剛體的極軸隨同動量矩L 在力矩M 作用下的轉動稱為進動 (precession)。單輪空竹改變轉動方向的現象,即體現了陀螺的進動性。


1760年,歐拉 (Euler,L)(圖3)以剛體的固定點O 為原點,建立與剛體固結的直角坐標系 (O-xyz)。將剛體對O 點的動量矩L 表示為剛體對O 點的慣性張量J 與角速度矢量ω 的標量積L=J·ω,僅考慮重力場的作用力矩M,代入動量矩定理公式,投影到 (O-xyz),就得到以角速度ω 的三個投影為未知變量的微分方程,經典力學中稱為歐拉方程[1]。歐拉方程是一組非線性的微分方程,一般情況下不存在精確的解析積分。只有三種特殊情況有解,其中之一是質心與定點重合,重力對定點無力矩作用的情形,稱為歐拉情形。1788年拉格朗日 (Lagrange,J.L)(圖4)導出了另一種可積情形,即軸對稱剛體的質心和定點均在對稱軸上的情形,稱為拉格朗日情形,而上述雙輪空竹和單輪空竹恰好就是歐拉情形和拉格朗日情形剛體定點運動的具體體現。

圖3 歐拉 (L. Euler, 1707-1783)


圖4  拉格朗日(J.L.Lagrange, 1736-1813)


在雙輪空竹的旋轉過程中,還可以觀察到極軸的輕微抖動。空竹轉得越快,抖動的頻率越高。這種伴隨高速旋轉剛體的高頻抖動稱為剛體的章動 (nutation),是由剛體的慣性作用維持的運動。陀螺的定軸性由極軸的平均位置所體現。


當空竹被拋向空中時,由於失去固定的支持點,剛體對定點的動量矩定理已不能應用,必須改用對質心的動量矩定理描述其運動。動量矩定理公式中L 和M 的定義必須改為對剛體質心的動量矩和力矩。無論雙輪或單輪空竹,騰空時重力對質心的力矩均等於零。因此,騰空狀態下兩種空竹均保持極軸的方向不變。於是,抖空竹的人才有可能將下落的空竹穩穩地接住。


旋轉中的單輪空竹還能放倒在地上,使短柄的尖端著地繼續穩定旋轉,於是空竹轉變為陀螺。將陀螺的觸地點視為固定點,則成為矩心移到觸地點的拉格朗日情形剛體定點運動。


參考文獻


[1] 劉延柱. 高等動力學(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原文註:原文載於《劉延柱. 趣味剛體動力學(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第1.3節)



聲明:本微信轉載文章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並不意味著支持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相關焦點

  • 歐拉方程:新的突破
    1757年,數學家歐拉(Leonhard Euler)發現了後來被稱為「歐拉方程」的流體方程,這些方程描述了流體隨時間的演化,就像牛頓的力學方程描述撞球在桌子上的運動一樣。歐拉方程是一種理想化的對流體運動的數學描述,它們在一定的假設範圍內,模擬流體的運動。更確切地說,歐拉方程描述了流體中無窮小的粒子的瞬時運動。
  • 流體中失效的歐拉方程
    理想世界的流體方程1757年,數學家歐拉(Leonhard Euler)發現了後來被稱為「歐拉方程」的流體方程,這些方程描述了流體隨時間的演化,就像牛頓的力學方程描述撞球在桌子上的運動一樣。歐拉方程從一個初始速度場開始,預測它在未來每一刻會發生的變化。兩個多世紀以來,它們似乎做到了描述任何情況下的任何流體運動。然而多年來,一些數學家一直懷疑歐拉方程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會失效,因為歐拉方程並不是對真實世界流體的完全描述,它包括幾個非物理性的假設。
  • 260年,終於失效的歐拉方程
    很多人想知道,在科學上仍佔有非常崇高地位的歐拉方程,在無摩擦、不可壓縮的理想化世界中,是否總是能夠精確地描述流體的所有未來運動狀態?終於一個新的證明找到了會讓歐拉方程失效的特定條件。戳右邊連結上 新智元小程序 了解更多!
  • 《歐拉方程及微分方程建模》思路與方法
    一、歐拉方程及其求解方法具有結構的變係數線性微分方程稱之為歐拉方程.令x=eu,則u=lnx,於是有將原歐拉方程中xky(k)全部用上式代入,則可以將原方程轉化為以y為函數,u為自變量的常係數線性微分方程
  • 變分法——歐拉-拉格朗日方程
    然後根據"變分法基本引理"(參見變分法基本引理)就可以導出歐拉-拉格朗日方程啦:需要注意的是,歐拉方程是泛函極值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在處理實際泛函極值問題時,一般不去考慮充分條件,而是從實際問題的性質出發,間接地判斷泛函極值的存在性,直接使用歐拉方程求出極值曲線【往期精選】●1+1/2+...+1/n  ,可能是整數嗎?
  • 尋找「最好」(2)歐拉-拉格朗日方程
    歐拉-拉格朗日方程(Euler -Lagrange equation) 為變分法中的一條重要方程。
  • 科學網—帶自由邊界歐拉方程的幾何分析與先驗估計
    帶自由邊界歐拉方程的幾何分析與先驗估計
  • 拉格朗日力學:歐拉-拉格朗日方程的形象原理與描述
    在經典的牛頓物理學中,系統的拉格朗日是總動能減去總勢能,但在量子場論中,這種簡單的關係不再真實,並且每個時間點的拉格朗日方程是所有空間中所有領域的功能。因此我們要關注的不是任何一個特定理論中的拉格朗日方程,但拉格朗日如何用於預測系統的行為,這具有普遍的實踐和哲學意義。
  • 歐拉是如何用根式解的形式表示方程sinx=0的
    這是一個含有立方的多項式,如果它在-1,0,1三個點的位置等於0那麼這個立方多項式就可以寫成如下形式:每個0點位置都有一個乘積因式通過在垂直方向非零常量進行縮放,可以輕鬆解決問題如果您知道一個有n個0點的n次方程
  • 常微分方程 . 歐拉方程 . 經典例題(81 ~85)參考答案 . 經典例題(86 ~ 90)
    二 . 參考答案:( 81 ~ 85 )㊣:參考答案見下期推文。①《高等數學》部分:(函數、極限、連續、導數、微分、一員函數微分學及其應用、不定積分、定積分、定積分的應用、常微分方程、向量與空間解析幾何、多元函數微分學、多元函數求極限、多元函數積分學、級數)。②《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部分:(隨機事件及其概率、隨機變量及其概率分布、多元隨機變量及其概率分布、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徵、大數定律及中心極限定理)。
  • 初中歷史-倫哈特·歐拉
    歐拉的天才使純數學和應用數學的每一個領域都得到了充實,他的數學物理成果有著無限廣闊的應用領域。  早在上一個世紀,艾薩克·牛頓就提出了力學的基本定律。歐拉特別擅長論證如何把這些定律運用到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中。例如,他把牛頓定律運用到流體運動,建立了流體力學方程。同樣他通過認真分析剛體的可能運動並應用牛頓定律建立了一個可以完全確定剛體運動的方程組。當然在實際中沒有物體是完全剛體。
  • 如果歐拉在世之前已經有了數學菲爾茲獎,歐拉可以拿幾次獎?
    那麼我們參考一下歐拉的生平,歐拉1707年出生在瑞士巴塞爾,也就是說要看歐拉在1747年以前的成果,其實還有很多更成熟的成果都誕生在這之後,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歐拉 已經超過了菲爾茲獎的授予年齡了。1734年,歐拉推廣了老師約翰伯努利研究過的「最速降問題」,並給出這類問題的一般性解法,與拉格朗日共同建立了變分法,並提出變分法領域最基礎的定理——E-L方程。時年,歐拉27歲。1735年,歐拉通過構造一個特殊函數,解決了數學界懸而未決一百多年的「巴塞爾問題」,這是一個難倒了牛頓和萊布尼茨的著名問題,從此歐拉名揚天下。
  • 談談歐拉級數帶給我們的數學魅力
    歐拉起初的驚人之舉是給出了平方數的倒數和等於π^2/6,與歐拉同時代的數學家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歐拉在1734年給出這一結論時,曾引起轟動。因整個數列中沒有圓的蹤跡,結果卻出現了π,也很讓這個結果吸引眼球。
  • 歐拉公式——上帝創造的數學公式
    歐拉公式中指數函數ex甚至取x值為虛數,那又該如何定義?這些問題正是歐拉公式給許多人留下神秘印象的原因。要解釋清楚歐拉公式和這麼多問題,我們該選擇從哪裡入手作為起點呢?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最便捷最有效地理解歐拉公式,請拭目以待!注意這個函數E(x)對於所有的複數x都是可以定義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好了,接下來,我們將從這個起點出發,推導出兩個方程(微分方程,函數方程)和一個共軛等式,這三者對我們理解歐拉公式都是至關重要的!
  • 【遊戲流體力學基礎及Unity代碼(四)】用歐拉方程模擬無粘性染料之公式推導
    先放一張動態圖吊一下胃口~下面就是最終的效果不可壓縮的歐拉方程只比NS
  • 伯努利方程是動量方程還是能量方程
    從那些推導中可明顯看出伯努裡方程是一個能量方程。不過,在一些論壇的討論中,有時也能看到有些人會有意無意地把它當作一個動量方程來推導或理解。發這個帖子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說說自己的理解為什麼伯努裡方程不能作為動量方程來理解。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是想通過這個例子來簡單介紹一下如何對一類偏微分方程[一階擬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進行求解。
  • 數學經典:數學家歐拉是如何證明萊布尼茲級數的?
    萊布尼茲級數是數學中一個重要的級數,柯西,歐拉,牛頓等數學家的著作中都有記載,而且方法都是巧妙,特別是歐拉運用我們大家熟知的代數方程根式原理推導出了著名的萊布尼茲級數本篇我們就來欣賞,歐拉的數學方法,看他是如何一步步證明萊布尼茲級數的
  • 催生了數學與物理學大革命的歐拉公式!
    聊到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式,就肯定離不開歐拉公式,如果說麥克斯韋方程首次讓物理學界迎來了大一統,那麼歐拉公式就可以被稱為「公式之母」,無數數學界以及物理界的公式都是受他影響而誕生,可以說推動了數學界和物理界的大發展,數學家們更是評價它是「上帝創造的公式」。而這個公式的發明者歐拉也被譽為「數學之王」,是數學界的四大天王(「數學之神」阿基米德、牛頓、「數學王子」高斯、歐拉)。
  • 歐拉關於原根的一個證明
    在我之前的關於歐拉函數的文章中有提到過關於歐拉對於費馬小定理的推廣,即當a和m為互素正整數時,總有m整除a^Φ(m)-1,其中Φ(m)為歐拉函數。有上面的推導可得,k必定整除Φ(m),那麼有趣的問題來了,什麼時候k=Φ(m)呢?如果a模m的階恰好等於Φ(m),則稱a為m的一個原根。
  • 中等數學裡的歐拉定理(公式)知多少?
    以歐拉名字命名的科學成果有:歐拉角(剛體運動)、歐拉常數(無窮級數)、歐拉方程(流體動力學)、歐拉公式(複合變量)、歐拉數(無窮級數)、歐拉多角曲線(微分方程)、歐拉齊性函數定理摘微分方程)、歐拉變換(無窮級數)、伯努利—歐拉定律(彈性力學)、歐拉—傅立葉公式(三角函數)、歐拉—拉格朗日方程(變分學,力學)以及歐拉一馬克勞林公式(數字法)等等,不難想像,要完整地統計歐拉定理的個數,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