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拉關於原根的一個證明

2020-12-14 小明聊科普

什麼叫原根?什麼樣的正整數具有原根?我來介紹一下《數學100個基本問題》中提到的這個比較有趣的概念。

假設a和m是互素的正整數,那麼對於所有a的方冪,a,a^2,a^3,…除以m後所得的餘數來說,因為餘數的可能性只有m種,因此總能找到2個不同的方冪不妨設i,j使得m整除a^i-a^j=a^i[a^(j-i)-1]。又因為a和m互素,所以m整除a^(j-i)-1。由此證明了對於任意a和m互素,就存在正整數k使得a^k≡1(mod m)。我們把這個最小的k稱作a模m的階,或者a關於m的指數。

階k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假設有另外一個正整數n使得a^n≡1(mod m)。我們可以令n=kq+r,其中q和r都是整數且0≤r<k,那麼有下面推導:

根據k的最小值假定,則r=0。所以k整除n,因此k是a模m的階若且唯若a^k≡1(mod m),且對於所有a^n≡1(mod m)總有k整除n。

在我之前的關於歐拉函數的文章中有提到過關於歐拉對於費馬小定理的推廣,即當a和m為互素正整數時,總有m整除a^Φ(m)-1,其中Φ(m)為歐拉函數。有上面的推導可得,k必定整除Φ(m),那麼有趣的問題來了,什麼時候k=Φ(m)呢?

如果a模m的階恰好等於Φ(m),則稱a為m的一個原根。那麼什麼樣的正整數有原根,我們能否求得它的所有原根?為什麼要談論這個問題,因為對於具有原根a的正整數m而言,a的Φ(m)個方冪:a,a^2,…,a^Φ(m)除以m所得的餘數恰好是小於m且與m互素的全部正整數(因為如果餘數和m有公因子,那麼a也會有這個公因子,這與a和m互素矛盾)

並不是所有的正整數都有原根,簡單的計算可知m=8時就沒有原根。歐拉在1773年首先證明了對於所有的素數p都是有原根的。在介紹歐拉的證明前我們要先做點準備工作。首先介紹一個同餘方程解的一個性質。如果x是同餘方程f(x)≡0(mod m)的一個解,且x除以m後所得的餘數為r,即x=km+r,可得f(x)≡f(km+r)≡f(r)≡0(mod m),即r也是同餘方程的一個解。因此我們在討論同餘方程的解的時候只討論小於m的情況。下面說一下2個重要結論。

1) 拉格朗日定理:設f(x)為n次整係數多項式,則同餘方程f(x)≡0(mod p)至多有n個解。

這是拉格朗日在1770年首先證明的。我們現在用歸納法來證明這個結論,設:

為整係數多項式,不妨設an不整除p。那麼當n=1時,一次同餘方程a1x+a0≡0(mod p)顯然只有一個解。假定該結論對於前面的n-1都成立。對於n次多項式方程f(x)≡0(mod p)無解,結論顯然成立。如果有一解r使得f(r)≡0(mod p),那麼此時用x-r去除f(x)所得的餘式恰為f(r),即存在g(x)滿足f(x)=(x-r)g(x)+f(r),此時g(x)最高次項為n-1次。因此f(x)≡(x-r)g(x)(mod p),即f(x)≡0(mod p)的全部解為r和g(x)≡0(mod p),由於g(x)≡0(mod p)至多有n-1個解,所以f(x)≡0(mod p)至多有n個解。

2) 如果d是p-1的一個因子,則x^d≡1(mod p)恰有d個解。

由費馬小定理可知x^(p-1)≡1(mod p)恰有p-1個解1,2,3,…,p-1。而條件中d整除p-1可以得到x^d-1也整除x^(p-1)-1(因式分解),則我們可以令:

由結論1)可得,同餘方程h(x)≡0(mod p)最多有p-1-d個解,而x^(p-1)≡1(mod p)恰有p-1個解,所以x^d≡1(mod p)至少有d個解。而直接運用結論1)可得x^d≡1(mod p)至多有d個解。合併2個結論,即x^d≡1(mod p)恰有d個解。

接下來我們就來證明歐拉的這個結論。

首先考慮到1,2,3,…,p-1中的每個數模p的階都整除Φ(p)=p-1。對於p-1的每一個因子d,我們用ψ(d)表示該p-1個數中模p的階等於d的那些數的的個數。運用上面的結論2)我們可以得到:

現在比較Φ(d)和ψ(d)的大小。對於p-1的每一個因子d,如果ψ(d)=0則ψ(d)< Φ(d)。如果ψ(d)≠0,則存在一個模p的階為d的正整數,假設為a。因為階為d的數都是同餘方程x^d≡1(mod p)的解。而上面結論2)告訴我們方程恰有d個解。因為a,a^2,…,a^d模p都是1,且兩兩不同,故為上述方程全部的解,因此我們知道凡是階為d的正整數都可以寫成a的方冪。而且若a^k的階為d,則d和k互素。從而有Φ(d)個階為d的方冪即Φ(d)=ψ(d)。因此我們證明了Φ(d)≥ψ(d)。再由歐拉函數的性質,我們可以得到:

因此對於每一個d都有Φ(d)=ψ(d)。特別的Φ(p-1)=ψ(p-1)≠0,這說明存在模p的階為p-1的正整數,即p有原根。高斯在1801年證明了一個正整數有原根若且唯若它型如1,2,4,p^e,2p^e,其中p為奇素數e為正整數。

最後關於原根有個猜想在1927年由奧地利數學家阿廷提出:對於每個不等於1,p-1以及完全平方數的正整數a都存在有無窮多個素數p以a為原根。

相關焦點

  • 歐拉公式的證明_歐拉公式推導過程
    打開APP 歐拉公式的證明_歐拉公式推導過程 發表於 2017-11-28 19:59:14   在任何一個規則球面地圖上,用 R記區域個 數 ,V記頂點個數 ,E記邊界個數,則 R+ V- E= 2,這就是歐拉定理,它於1640年由Descartes首先給出證明 ,後來 Euler(歐拉)於1752年又獨立地給出證明,我們稱其為歐拉定理,在國外也有人稱其為Descartes定理。
  • 數學經典:數學家歐拉是如何證明萊布尼茲級數的?
    萊布尼茲級數是數學中一個重要的級數,柯西,歐拉,牛頓等數學家的著作中都有記載,而且方法都是巧妙,特別是歐拉運用我們大家熟知的代數方程根式原理推導出了著名的萊布尼茲級數本篇我們就來欣賞,歐拉的數學方法,看他是如何一步步證明萊布尼茲級數的
  • 數學|歐拉公式的簡單證明
    一 什麼是歐拉公式在數學中,sin函數和cos函數是最近乎完美的周期函數,e是自然對數的底,i是數學界中唯一一個平方為負的數字,這幾者一般很少有聯繫,而歐拉公式則很完美的將它們聯繫在了一起,且關係簡單明了:圖1 歐拉公式相信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這個公式會覺得不可思議,三角函數怎麼會和指數函數有這麼直接的關係,現在不妨來看看它的一個簡單證明
  • 代數基本定理,用複數證明所有多項式函數都有根
    根據代數基本定理,每個多項式在其定義域內的某個點上都有一個根。雖然這個定理早在18世紀初就已經被提出(由三位數學家,彼得·羅斯,艾伯特·吉拉爾和勒內·笛卡爾提出),但是第一個(非嚴格的)證明是在1746年由法國博學家讓·勒朗·達朗貝爾在他的著作《關於卡爾庫爾積分的研究》中發表的。
  • 歐拉、伯努利、達朗貝爾關於弦振動問題的論戰,催生了傅立葉級數
    歐拉和達朗貝爾就沿用之間的思維,用微分方程來表示弦振動的波動方程。但是丹尼爾卻以完全不同的形式即用函數的級數展開式給出弦振動問題的解,級數是指將數列的項依次用加號連接起來的函數,級數是研究函數的一個重要工具,在理論上和實際應用中都處於重要地位。
  • 數學大師歐拉的猜想與類比
    類比的推理是一種「合情推理」,不是證明,它無法保證已知相同的屬性與推出的屬性之間有必然的聯繫。但是,它是獲得新思路,新發現的一種觀點、一種手段。 德國數學家克卜勒曾經說過:「我珍視類比勝於任何別的東西,它是我最可信賴的老師,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在幾何學中它應該是最不容忽視的。」在數學史上,有很多重要的數學猜想是通過類比得到的。
  • 數學上最偉大的公式之一:歐拉公式的推導與證明
    歐拉公式:因此,可以在許多數學分支,物理學和工程學中找到歐拉公式。其中e是自然對數的底,i是虛數單位,並且θ∈C,e^i稱為單位複數。歐拉公式的證明:歐拉公式的推導是基於指數函數e^z和三角函數sin(x)和cos(x)的泰勒級數展開,其中z∈C, x∈R。
  • 談談歐拉級數帶給我們的數學魅力
    歐拉起初的驚人之舉是給出了平方數的倒數和等於π^2/6,與歐拉同時代的數學家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歐拉在1734年給出這一結論時,曾引起轟動。因整個數列中沒有圓的蹤跡,結果卻出現了π,也很讓這個結果吸引眼球。
  • 論數學之美——歐拉及其對著名的巴塞爾問題的精確解(推導)
    歐拉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他還是一個多產的數學家,他的作品集共92卷。皮埃爾西蒙·德·拉普拉斯評價歐拉對數學的影響,他有一句名言:讀歐拉,讀歐拉,他是我們所有人的主人。——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歐拉在他還年輕的時候(28歲)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的答案讓數學界感到驚訝。他的第一個證明(後來他又提供了其他幾個證明)絕不是嚴謹的,但它的美麗、簡單和獨創性是驚人的。
  • 歐拉方程:新的突破
    許多數學家和其他研究人員想要知道,在科學上仍佔有非常崇高地位的歐拉方程,在無摩擦、不可壓縮的理想化世界中,是否總是能夠精確地描述流體的所有未來運動狀態。終於,一個新的證明找到了會讓歐拉方程失效的特定條件。
  • 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歐拉恆等式?
    之前解釋過歐拉對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的解釋,也探討了著名的皮克定理是如何發現、探索、猜想和證明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一個相關的知識
  • 歐拉公式怎麼寫_歐拉公式的意義
    打開APP 歐拉公式怎麼寫_歐拉公式的意義 發表於 2017-11-28 19:40:32   歐拉公式將指數函數的定義域擴大到了複數域,建立和三角函數和指數函數的關係,被譽為「數學中的天橋」形式簡單,結果驚人,歐拉本人都把這個公式刻在皇家科學院的大門上,看來必須好好推敲一番。
  • 歐拉公式中的正弦展開式:沃利斯乘積
    在那時,微積分尚未存在,而且有關數學收斂的分析工具也還未俱全,所以完成這證明較現今有相當的難度。從現在來看,從歐拉公式中的正弦展開式得到此乘積是必然的結果上述的公式一個是根據泰勒級數得到,一個是歐拉從方程的根推導得出,有異曲同工之妙,最終從歐拉公式中的正弦展開式得到沃利斯公式
  • 關於歐拉公式的拓展,可以了解層層宇宙的存在形式和數理特徵
    關於歐拉公式:e^(πi)+1=0,關於歐拉公式的證明,可作如下的圖,我們可以把e^(θi)當做單位圓的圓周上的點的運動來描述,cosθ+isinθ是同樣的複平面坐標系上的點的不通描述,於是:e^(θi)=cosθ+isinθ,可證明當θ=π時,e^(πi)+1=0,成立。
  • 證明1+1=2怎麼那麼難?
    導語相信很多同學都聽說過1+1=2的問題,或許很多人會想這還用證明嗎?其實這個問題的本來面目並非大家想得那麼簡單,就讓我們來重新認識這個問題吧在1742年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幫忙證明,但是一直到死,歐拉也無法證明。
  • 流體中失效的歐拉方程
    許多數學家和其他研究人員想要知道,在科學上仍佔有非常崇高地位的歐拉方程,在無摩擦、不可壓縮的理想化世界中,是否總是能夠精確地描述流體的所有未來運動狀態。終於,一個新的證明找到了會讓歐拉方程失效的特定條件。
  • 中等數學裡的歐拉定理(公式)知多少?
    ,在這裡,我們只想對歐拉在中等數學方面的成就作一個粗略的統計,這對於我們了解歐拉、學習歐拉可能會有些好處。2. 關於整式的歐拉恆等式但數歐拉的證明最為巧妙,令人嘆服. 這雖是個很小的問題,但同樣顯示出了這位數學天才的超人智慧。4. 關於多邊形劃分問題的歐拉公式1751年,歐拉在給數學家哥德巴赫的信中提出這樣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一個平面凸n邊形,若用其對角線將它劃分成三角形,總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劃分方法?
  • |歐拉|幾何|七橋|多項式|畢達哥拉斯...
    我們用明確的假設、數學的推理和嚴密的邏輯證明某些結果是不可能的。再多的運氣、毅力、時間或技能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數學史中,關於不可能的證明數不勝數,許多還是最負盛名的數學成果。然而,情況並非總是如此。不「萬能」的尺規作圖畢達哥拉斯的追隨者希帕索斯可能是第一個證明「不可能」的人,他因此遭受了嚴厲的懲罰。
  • 數學史上的最豪華的頂級數學家家譜,原來歐拉是黎曼的祖師爺
    在數學史的發展中也有這麼一個家譜,它有頂級數學家組成,稱它為「最豪華家譜」一點也不為過!這個家譜要從萊布尼茨說起,萊布尼茨收了個學生叫約翰·伯努利,伯努利收了一個徒學生就是著名的歐拉,歐拉在他的那個時代是無敵的存在。
  • 260年,終於失效的歐拉方程
    很多人想知道,在科學上仍佔有非常崇高地位的歐拉方程,在無摩擦、不可壓縮的理想化世界中,是否總是能夠精確地描述流體的所有未來運動狀態?終於一個新的證明找到了會讓歐拉方程失效的特定條件。戳右邊連結上 新智元小程序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