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000餘年的一元代數方程求解,2、3、4次均存在根式解

2020-12-13 究盡數學

要說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問題,想必是從人類開始使用「算術」開始,就可以了。接下來的介紹的是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的代數解,然而這三類方程的求解問題,卻跨越了1000多年,然而對於五次及更高次代數方程的求解,我們放棄了根式解的尋找

一元二次方程

古希臘時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問題,主要是從幾何的角度考慮。

公元300年左右,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使用類似於現在的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得出解:

求根公式

只是由於未引入複數,所以當b^2-4ac<0時,解無意義。學過一元二次方程的話,會比較熟悉,通過配方來推導出求根公式。

而法國數學家弗朗索瓦·韋達於1615年《論方程的識別與訂正》中闡述了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因此該關係被稱為韋達定理。如上述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根x_1、x_2有如下關係:

韋達定理

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不難推導出韋達定理。而韋達定理的逆定理也是成立的。

一元三次代數方程

16世紀的義大利流行數學家之間的「挑戰」,利用自己掌握的數學技能,相互之間PK。其中三次方程的解法就引起了一場「腥風血雨」。

塔爾塔利亞

1510年左右,波倫亞大學教授費羅發現了缺少二次項的三次方程:

的解法,並在離世前傳給了學生菲奧爾。

1530年左右,塔爾塔利亞得到了缺少一次項的三次方程:

菲奧爾向其提出挑戰,但在競賽前,塔爾塔利亞攻克了缺少二次項的三次方程的解法。

與塔爾塔利亞同時代的卡爾達諾和其助手費拉裡,在塔爾塔利亞三次方程解法的基礎上,得出了一般三次方程

的解法。並將其收錄到自己的數學名著《大衍術》中。也因如此引起了卡爾達諾與塔爾塔利亞的爭鬥!關於爭鬥的細節請閱讀:狹路相逢的同行,兩敗俱傷的冤家:三次方程的求解應歸功於誰?

接下來看一下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導,由於《大衍術》的重大影響,公式被稱為「卡爾達諾」公式。

假設方程形如:

因為對一般的三次方程:

兩端除以a,並令

代入,則可轉化為方程(1)的形式。

假設方程(1)的根可以寫成x=u+v的形式,這裡u和v是待定參數。代入方程整理得:

如果u和v滿足:

則方程(2)成立,且由一元二次方程的韋達定理,u^3和v^3是方程

的兩個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解

不妨記

其中

結合uv=-p/3使用u和v配對,可得方程(1)的三個根:

其中A或B右邊的根式下的式子稱為三次方程的判別式。

一元四次代數方程

卡爾達諾的助手費拉裡利用配方的方法,將四次方程的求解問題轉化為三次和二次方程的求解問題,從而得到了一元四次代數方程的求根公式。接下來介紹一下,一元四次代數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

不妨設四次方程形如:

將(6)左側的後三項移到右邊,並在兩端同時加上(bx/2)^2,配方得

方程(7)兩邊加上

其中y是一個與x無關的待定量,可得

方程(8)的右端,在選取恰當的y後,可以寫成完全平方的形式。事實上,只要y能滿足下面的等式

即可。求解三次方程(9)解得y後,代入方程(8)後,兩邊開方可以得到兩個一元二次方程。解這兩個二次方程,得到原四次方程的四個根。

一元五次及更高次代數方程

自從一元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問世之後的三個世紀裡,數學家們都在尋找五次或更高次的方程的求根公式上。大名鼎鼎的數學大師歐拉、拉格朗日都曾經試圖給出五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都沒有成功!

拉格朗日找到了求得一至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統一方法——拉格朗日預解式方法,該方法對一般的五次方程是無效的,以至於拉格朗日認為:更高次方程的求解問題是在向人類的智慧挑戰。

拉格朗日

在大量數學家的嘗試之後,人們開始懷疑:四次以上的高次方程是否存在根式解?比如高斯在《算術研究》中寫道,某些高次代數方程不能夠用根式法求解。只是,高斯沒有給出嚴格的證明。但高斯給出了代數基本定理:一元n次多項式方程在複數域上至少有一個根。

高斯

獲得實質性進展的是年輕的挪威天才數學家阿貝爾。1824年,22歲的阿貝爾完成論文《論代數方程,證明一般五次方程的不可解性》,證明了五次以上的一般方程不存在根式解。

阿貝爾

與阿貝爾同時代的伽羅華發展了群論方法,並依此證明了一至四次代數方程可解,更高次一般代數方程不可解的證明;除此之外,還找到了方程存在根式解時,其係數所滿足的充要條件。

韋達定理:如果一元n次方程

的根分別是x_1,x_2,...,x_n,那麼

相關焦點

  • 一元代數方程都有求解公式嗎?
    那麼一次代數方程是否都有求解公式?本文主要從基本的一元1、2次方程入手,並藉助拉格朗日方法、韋達定理、楊輝三角等性質,對較為複雜的一元3、4次方程進行了研究學習,且進一步對一元n(n≥5)次方程的問題進行了探討。一元代數方程(準確地說是一元多項式方程)的求解是一個古老的問題, 是代數學起源的最主要源頭之一。
  • 數學技巧||一元三次方程求解,大除法解一元三次方程!
    數學技巧||雙十字法巧解一元三次方程數學技巧||一元三次方程無一次項如何解【十字交叉法】!數學技巧||一元三次方程求解,只有一個實根如何巧解!這些在我的知乎上都進行了匯總,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滑到最後點擊閱讀原文就可以看到了。有興趣的可以簡單看下。
  • 數學技巧||一元三次方程求解,含分數解!
    這幾天工作之餘,又想到了一種處理方法去求解一元三次方程的根是分數解如何去求解(更高次也適合)的方法。【湊根法】數學技巧||一元三次方程無一次項如何解【平方差】!數學技巧||一元三次方程求解,只有一個實根如何巧解(猜根法)!數學技巧||一元三次方程求解,大除法解一元三次方程(猜根法)!這些在我的知乎上都進行了匯總,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滑到最後點擊閱讀原文就可以看到了。
  • 一元三次方程
    比如,從四則運算到微積分,從歐式幾何到微分幾何,從簡單代數到群論,無一不是真正的數學思想革命。跟自己其他的「naive」想法相比,對一元三次方程的推導求解不僅滿足了當時的自己對「複雜」公式的追求,同時也給自己揭開了數學大世界的一角。對數學的熱愛與敬畏也許都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閒話少說,開始今天的問題。初中學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其公式和推導並不複雜。
  • .=0 ---這個一元六次方程有根式解還是沒有根式_澎湃新聞-ThePaper
    X 通常認為,一元五次方程(x^5-5x-2)=0沒有根式解。那麼(x-2)(x^5-5x-2)=0 ---這個一元六次方程有根式解還是沒有根式解?
  • 用二階導數的原理分析一元三次方程的根式解
    如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圖形,即拋物線我們學過了導數,就知道了極大值極小值的求法,由此可分析拋物線上極小值就是對原方程求一次導數其結果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項,對應圖中綠色點的部分我們由此分析一元三次方程,對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是非常困難的,但現在我們僅從導數的觀點出發任何一元三次方程與X軸相交時,都至少有一個實數解,且必定存在拐點,圖形存在拐點時,就會與坐標原點對稱,所以一元三次方程都是關於原點對稱的,如下圖
  • 分式方程和根式方程模塊解法探究
    分式方程和根式方程的求解,是化歸與轉化思想的重要體現,是分式不等式和根式不等式求解的基礎。是檢驗因式分解和乘法公式熟練程度的試金石。一、分式方程的求解思路自然是轉化為整式方程。方法是在方程的兩邊同時乘以最簡公分母,化為整式方程。
  • 解五次方程,竟然要靠蒙?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項的最高次數為2的整式方程)一元三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項的最高次數為3的整式方程)一元四次方程1824年,他發表了一篇《一元五次方程沒有代數一般解》,證明了一個五次等式不可能通過加減乘除冪的公式得到解。
  • 數學技巧||一元三次方程求解,只有一個實根如何巧解!
    號主前面給大家分享了兩篇關於解一元三次方程的一些特殊技巧,現在在知乎上有了越來越多的閱讀和回答,問的人也很多,這裡再給大家寫一個另一類的解法吧,前面寫的文章如下 :數學技巧||個人高中偶然發現的一個數學技巧【十字交叉法】數學技巧||雙十字法巧解一元三次方程數學技巧||一元三次方程無一次項如何解【十字交叉法】!
  • Matlab:代數方程求解—solve命令
    ,我們說到了求解線性方程組,在該文中我們演示如何用matlab的rref命令來求矩陣的簡化梯形矩陣來獲得線性方程組的解。那麼對於普通的代數方程,我們如何用matlab求解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內容啦。一元一次方程先從簡單的開始,我們看看下面的一元一次方程,其中x是未知數。好了,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個方程的解是x=9。現在我們希望matlab來幫我們做這件事,這就要用到matlab 的 solve 命令了。
  • 中考第一課堂,根式方程(無理方程)中考必考題
    根號下含有未知數(被開方數是含有未知數)的方程,根式方程又叫無理方程。一次方程二次方程我們都會求解,但是根式方程怎麼解呢?根式方程是數學競賽和高層次的考試中(北大清華科大附中)經常出現的一些特殊形式的方程中的一種.解根式方程(無理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根式方程轉化為有理方程來解,在變形時要注意根據方程的結構特徵選擇解題方法.
  • 這個無解的方程,拉開了現代數學的帷幕
    這本質上涉及的是數學史上最古老也最自然的一個問題:求一元多次方程的根。早在古巴比倫時期,人們就會解二次方程。而三次方程和四次方程的求解,直到 16 世紀中期才被解決,中間跨越了三千多年的悠悠歲月,最後在塔爾塔利亞、卡爾達諾、費拉裡等數學大師的明爭暗鬥下,三次方程求解公式——卡爾達諾公式誕生。四次方程的求解則比人們預想的要快得多,費拉裡十分機智地學會了師傅卡爾達諾的三次方程根式解法,巧用降階法獲得四次方程的根式解法。對此,數學家們野心膨脹,開始相信所有的一元多次方程都能找到相應的求解公式。
  • 從「一元五次方程」到「群論」的艱辛歷程,那是一首悲壯的史詩
    在16 世紀時,義大利數學家塔塔利亞、卡爾達諾、費拉利等人,分別用「根式法」求解出了三次方程與四次方程的根。回顧從「一元一次方程」到「一元四次方程」的歷程,雖然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但總的來說還算順利。當數學家們興致勃勃地試圖繼續用「根試法」尋找一元五次方程的解時,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 求解二次方程的新方法
    而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也成為了代數領域中的一個眾所周知的標準公式。最近,在一篇發表在arXiv的論文中,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數學家Po-Shen Loh(羅博深)提出了一種求解二次方程的更簡單的新方法。羅博深認為通過配方法推導出的求根公式的計算有點「亂」,而且對一些初次學習代數的人來說,求根公式其實並不好記。
  • 伽羅瓦理論:影響代數、幾何、物理、化學等眾多學科的天才之作
    到了 1770 年,拉格朗日詳細考察了人們求解 2、3、4 次方程的方法,首次意識到 5 次及其以上方程求根公式可能不存在,他將自己的思考發表在了《關於代數方程解的思考》,不過,他還是設想了一種理論上的關於「利用根的置換理論來解方程式」的理論來試圖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一種可能性。
  • 就算你是拉格朗日,你也解不開五次方程的曠世難題
    1608年,德國數學家羅特提出一個猜想:任意複數系的一元n次方程有且僅有n個復根。首先對於一般的一元三次方程:X^3+ax^2+bx+c=0我們先把這個一般的三次方程消去二次項,於是:再做一次關鍵變換就可以得到求根公式這裡的2式是一個關鍵,因為經過這個變換之後,原方程就將變成y^3的二次方程,解出來,再進行代入,就可以得到三次方程的全部根式解了。
  • N次方程求根公式歷史
    - Italy 費羅,France 伽羅瓦-古希臘人已經有了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16世紀,義大利數學家費羅,給出了三次方程x^3+mx+n=0的解。看起來,這個方程似乎不具有一般解的意義,因為少了x的二次方項。但實際上,任何形式的三次方程都可以化為這種形式,也就是說,費羅的求解具有一般性。接下來,大家要考慮四次,五次,和更高次方程的根式解。其中,五次方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人能得到解的形式。
  • 代數與方程
    但是在莎草紙的結尾卻給出了x=133/8的答案,由此可知,古代人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技巧,但由於他們不承認負數,無理數的存在,方程的解難免會有不完整的情況時間到了畢達哥拉斯發現勾股定理後,古人實在沒辦法理解也不承認無理數的存在,於是他們決定繞過代數這塊絆腳石,把重心轉到幾何,代數的發展也因此沉寂了幾百年。
  • 代數的進一步發展——三次方程的幾何解法
    下面我們將從解三次方程的故事看一下代數學的發展以及它與幾何學的關係。來自花剌子密的代數論文《移項與化簡的科學》的題目中的術語"al-jahr(移項)」(第七章)是代數學(algebra)的由來。花剌子密以文字形式描述了他的代數及解方程的過程。他用客觀存在的事物命名了未知量的冪x名為物體,x2名為財富,x3名為立方體。
  • 初二數學下冊知識點《同類二次根式150題含解析》
    例一下列二次根式中,與√6是同類二次根式的是( )【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同類二次根式的定義,屬於基礎題,化成最簡二次根式後,被開方數相同,這樣的二次根式叫做同類二次根式,可先將各二次根式化為最簡,然後根據同類二次根式的被開方數相同即可作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