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獨家獲悉,手機維修 O2O 服務商「加速度」已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 Pre-A 輪融資,盈信投資集團領投。本輪融資將用於產品研發、供應鏈渠道建設和市場拓展。此前加速度曾獲紫牛基金、創大資本領投的 500 萬元天使輪融資。
加速度成立於 2014 年 12 月,項目於 2015 年年初正式上線。其業務模式是,有手機維修需求的用戶通過加速度的微信公眾號、官網等進行線上下單後,維修工程師會在 30-60 分鐘內上門,根據故障點做出維修方案,並在 20 分鐘內完成維修。為保證維修透明、減少糾紛,整個維修過程全程錄像。
加速度稱,目前平臺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六個城市設立了分公司和直營門店,維修工數量超 100 個,累計維修設備約 30 萬臺,註冊用戶約 120 萬,月單量約 1 萬單,手機維修客單價約 350 元。
創始人黃松炳向 36氪 透露,雖然 O2O 大浪淘沙一番過後,行業形勢嚴峻,但加速度已在去年年底實現盈利。此外,隨著訂單密度的上升,平臺在渠道方議價能力會有所提升,物料採購成本下降。因此在客單價不變的情況下,半年內平臺的毛利會上浮 10% 左右。
關於盈利,黃松炳認為,加速度的核心打法在於獲客。一些玩家會耗資在百度上推廣,但轉化效果不盡人意。加速度獲客具體方式如下:
微信公眾號獲客。加速度的微信公眾號粉絲數在百萬以上,月活躍度約 22%,DAU 約 2000,用戶在其公眾號上不限於看內容,還會聯繫後臺諮詢手機出現的故障和問題,評測維修價格等。維修工程師會在後臺響應用戶諮詢需求。
地推獲客。這一聽起來傳統、低效的獲客方式,加速度有自己的見解。有效的地推可以給平臺帶來高轉化率的獲客,加速度在六個布點城市都設置了地推團隊,基於辦公室場景有深度地推經驗。
第三方獲客。加速度表示目前在百度搜索方面沒有投入,第三方渠道來源於京東、58同城以及部分 B 端客戶。
說到底,手機維修 O2O 依然是門低頻、客單價不高也不低的生意。關於低頻,黃松炳認為,解決辦法是以維修服務作延伸,找到用戶的高頻需求點。加速度目前在做一款類似 Boss 直聘的新產品,連接維修工程師和手機用戶。用戶的手機出現問題後,可以使用該產品直接與維修工程師溝通,溝通比維修更高頻。此外,黃松炳稱,智慧型手機廠商的售後服務成本很高,這一產品可以承接一部分售後職能。
目前國內一些頭部公司都推出了手機等 3C 產品的維修服務,如京東的京東快修、58同城的上門維修、順豐寄修服務等,流量加持之下,這些公司似乎有更強的話語權。對此,黃松炳表示,大平臺有流量,加速度有供應鏈和服務,和大平臺的關係可以是合作而不是競爭。同時,加速度還打算在線下開設更多門店,獲客引流。
如黃松炳所說,O2O 戰場哀鴻遍野,但就手機維修這門生意來說,此前 36氪 報導過的閃修俠也表示在去年 10 月實現盈利,日均千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