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雲計算PaaS及多雲管理廠商「博雲BoCloud」宣布完成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鑫創投、信峘投資、金浦文創、碧鴻投資、交銀國際共同戰略投資,原股東東方富海跟投。
博雲是36氪多次報導的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專注私有雲產品的廠商。截至目前,博雲已在今年連續宣布完成三輪融資。此前,博雲分別於2020年1月宣布獲得億元級C輪融資,7月宣布獲得C+輪戰略融資。
雲計算市場從底層往上可分為IaaS層、PaaS層和SaaS層,如果說最底層IaaS的主流產品VMware/OpenStack是管理底層的硬體資源,那麼PaaS層則是提供一個對應用進行開發管理的環境。在成立之初,博雲即是從資源和應用管理兩方面切入市場,專注服務私有雲的行業雲化需求。
36氪在博雲C輪融資時報導,博雲在原有的私有雲和混合雲核心產品之上,進一步推出了微服務、DevOps產品,產品矩陣逐漸形成,目前已經形成了應用管理、資源管理兩大清晰的產品矩陣。博雲CEO花磊對36氪表示,經過近一年的發展,這兩個矩陣也在不斷延伸拓展。
隨著客戶的IT架構逐漸走向雲化,目前多數企業已經從單雲走向多雲、異構的雲基礎設施,應用也從單體應用走向雲原生應用。在應用管理產品矩陣方面,博雲已經形成了以「容器+DevOps+微服務」為核心的企業級PaaS平臺,幫助客戶實現應用架構重構、流程精簡自動化、容器落地和服務治理,實現從業務開發、集成、部署、運維的全鏈條支撐,服務企業應用和創新。
在資源管理產品矩陣方面,花磊表示,近一年時間裡,博雲的雲管產品線除了CMP多雲管理平臺外,也推出了自動化運維平臺、CMDB配置中心等產品。CMDB配置中心主要應用在客戶的數據中心或者資源運營部門,能夠對於客戶的雲資源進行梳理,統一以應用目錄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服務。因此,博雲「一體化雲管平臺+自動化運維」產品體系,可幫助客戶實現集中化管理與自動化運維,從而解決雲平臺落地的最後一公裡問題。
同時,博雲在核心技術研發上也在不斷投入。花磊透露,博雲積極參與kubernetes等開源社區貢獻,公司在容器的底層關鍵技術上也有突破,如容器網絡、負載均衡、胖容器等技術實現了自研與增強,並在客戶的生產環境中得到使用。
目前,博雲團隊研發、交付等技術人員佔大多數,公司已經服務了過百家行業頭部客戶,除了原有的重點領域金融外,還延展到了智慧政府、數字基建、高端製造、汽車、能源、電力等領域,並廣泛部署於核心生產場景,公司營收也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
企業雲基礎設施正在向多雲融合變遷,在這種環境下,企業更需要構築多雲管理平臺。據IDC預測,到2022年,50%的企業將會部署統一的虛擬機、Kubernetes和多雲管理流程和工具,以支持跨本地和公有雲部署的多雲管理和治理。花磊透露,隨著客戶對應用體系重構的需求越加強烈,在博雲當前的產品矩陣中,DevOps、微服務、CMP產品的增速都比較突出。
本輪融資後,博雲將繼續圍繞應用管理和資源管理兩大場景,加強PaaS及多雲管理產品矩陣的核心產品研發、加強底層技術研發投入、加強生態和渠道合作夥伴體系建設,以及在5G、邊緣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應用場景的業務拓展。同時,在IT國產化進程中,博雲也將進一步提升底層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
相關閱讀
36氪獨家 | 以PaaS技術中臺及多雲管理為核心,「BoCloud博雲」獲蔚來資本領投億元級C輪融資
36氪首發 | BoCloud博雲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東方富海、元禾控股領投
BoCloud博雲與TalkingData聯合推出DataCruiser大數據云平臺
【獨家】瞄準私有雲市場的「博雲BoCloud」,獲數千萬元 A 輪戰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