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製漢字,又稱日製漢字,指誕生於日本的原創漢字。日語中稱其為「國字」。和製漢字是日本人根據中國漢字的造字法中的會意或形聲造字法所造出來的漢字,其中絕大多數屬於會意字。
日語中引入漢語詞,稱為「字音語」,另外又創造出打新的詞,稱為「和製漢語」;二者皆用漢字和假名書寫。不僅這些,還有日本人依照漢字而創造的新字(漢字中原來沒有的字),稱為「和字」或「國字」。
こがらし
「凩」這個字讀音與「木」相同,如同它的字形,說的就是樹木被寒風包裹,掉光葉子的景象。
つじ
「辻」漢語讀音同「十」,意思是十字路口,走之旁與「十」字的結合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走到十字路口的樣子
しずく
日本多災多難,與天氣相關的詞彙較多。一年三百六十五颳風下雨不斷,雨滴下落的樣子被描述為「雫」,漢語裡讀作「哪」的字。
なぎ
漢語讀音也與「止」相同。早上天氣晴好,碧空萬裡,叫「朝凪(zhǐ)」,傍晚暮色四合,樹息葉靜,叫做「夕凪(zhǐ)」。
たこ
凧讀音同「鳶yuān」,意思是用紙、布等製作而成的風箏。這個字春天才會用到,正月裡,只只風箏飄蕩在天空,隨風起舞,輕盈如同巾帕,樂趣無窮。
かます
叺字在漢字中讀音同「哧」,沒有具體含義,和「哧(chī)」一樣是一個語氣詞。但這個字在日本卻指代一種有形的東西,且從字的外形就能猜出具體是什麼東西:物從口入,是個袋子。
かみしも
「裃」,只有一件大衫,而要分上下兩件,在日語中讀音為「卡咪嘻貓」,漢語發音同「卡」。在在日本,只有那些從事傳統曲藝的藝人偶爾在舉行祭奠時穿著。
しつけ
人靠衣裝,也靠顏和身段,顏正是美,儀態好也是美,日語中謂之「躾」,漢字讀音同「美」,指人的教養和修養。
もく
勞動使人類區別於動物,造字當然也離不開勞動,另一個與勞動息息相關的字是「杢」,把上下結構拆開橫過來,就是這個字的意思:木工。
もみ
日語發音為「磨米」,暗示著想把米吃到嘴裡,還得磨一下才行。漢字讀音同「泥」,不幹活不能吃米只能嚼泥。
そま
杣日語發音為「搜馬」,漢語讀音同「綿」,指的是皇室和富人使用的山林,大山上綿延的山林,想要搜索找尋馬匹真是困難。
何況這種山林通常封山育林,以備皇室建造住宅庭院等不時之需,輕易不得砍伐,放眼望去,滿山是樹,鬱鬱蔥蔥,十分茂密。
面對這些日文漢字,最大的痛苦莫過於不知道怎麼讀,今天把它們記下來,不要忘了哦!
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不知道你是否有遇到一些極像是符號的日語漢字?今天,我們就對這些形狀奇特的漢字進行一個大盤點。
「〆」讀作「しめ」,是個日造漢字。 「〆切り」是「締め切り」的簡略寫法,意思是「截止日期,期限」。而「〆」本身根據『大辭林』 第三版的解釋,有如下幾種意思:
①捆綁。
例:〆が弱い。綁得不緊。
②合計。
例:今月の〆を出す。/這個月的合計出來了。
③在給他人寄信件時,在信封的封口處寫上「〆」,表示已經把封口處封閉好。
④最後。
例:〆に一言ごあいさつを。/最後做一句話的謝辭。
「乂」音讀為「ガイ」,訓讀為「おさめる」,表示割草、修補。中文漢字同樣有「乂」字存在,除了表示「割」,還有「治理」、「賢才」、「安定」等意思。
「丫」音讀為「ア」,訓讀為「あげまき」。
日語漢字「丫」和中文漢字「丫」意思相近,一為:樹枝的分杈;二為:古代女孩子頭上梳的雙髻。
「〇」產生於古印度,梵文意譯為「空」。
日語漢字中的「〇」音讀為「レイ」,訓讀為「まる」,表示數字「零」。
「丗」音讀為「セ」、「セイ」、「ソウ」,訓讀為「よ」、「みそ」、「さんじゅう」,是「三十」的意思。
「卌」音讀為「シュウ」,訓讀為「よそ」、「よんじゅう」、「しじゅう」,是「四十」的意思。
「卍」,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信奉的一種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國的歷史上均有出現,後來被一些宗教借用,象徵吉祥福瑞。
日語中,「卍」音讀為「パン」、「マン」,訓讀為「まんじ」,同為吉祥的標誌。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帖你可能會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