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的世界歷史意義

2020-12-11 海疆在線

1949年10月1日,是一個改變中國歷史的偉大紀念日。為了這一天的到來,近代中國人民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奮鬥與探索、流血與犧牲,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徵程。新中國成立66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探索中前進、在挫折中崛起,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用真理的力量,支撐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引領中國走向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康莊大道。

開啟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

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不論大小,幾乎都曾經欺侮、侵略過中國。而近代中國的反侵略戰爭,也多以中國失敗、被迫籤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結束。分析原因,毛澤東曾深刻指出:「一是社會制度的腐敗,二是經濟技術的落後。」因此,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成為近代中國人民的兩大歷史任務。

為了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使中國人民擺脫被列強奴役的悲慘境遇,「無數志士仁人前僕後繼、不懈探索,尋找救國救民道路,卻在很長時間內都抱憾而終。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但農民起義、君主立憲、資產階級共和制等種種救國方案都相繼失敗了。戰亂頻仍,民生凋敝,喪權辱國,成了舊中國長期無法消除的病癘。」

然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對夢想的追逐、對民族的責任與擔當、對信仰的忠誠,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的歷史使命。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中國共產黨人也對新中國的誕生充滿了希望。早在1931年,毛澤東就說:「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中國人民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奮鬥,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新中國的成立,使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實現了國家的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廢除了外國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對此,毛澤東曾自豪地宣稱:「它將表明:佔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

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的這個歷史任務勝利完成。這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一個歷史轉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回首往事,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今天,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新中國的成立,還推動了世界範圍內的民族解放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為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條件

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的是飽經戰爭創傷、經濟文化特別是社會生產力極為落後的現實。當時中國的經濟不僅遠遠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就是與許多亞洲國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1949年的人均國民收入只有約27美元,相當於亞洲國家平均值的2/3,而當時中國人均壽命只有40歲左右。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企圖通過實行強硬的對華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從根本上搞垮新中國。

新中國國家發展道路的探索就是在外部封鎖、內部工業基礎幾乎為空白的廢墟上開始的。毛澤東在1954年對全黨說:「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部拖拉機都不能造。」在這樣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承接歷史選擇,回應時代要求,反映人民願望,探索、開創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社會主義這一人類社會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變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體系。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我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長期快速穩定發展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現代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跨越;實現了從一個物資極度匱乏、產業百廢待興到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引擎、全球製造基地的跨越;實現了從貧窮落後到闊步走向繁榮富強的跨越。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國民經濟總產值已超過60萬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醫療、就業、社會保障事業穩步推進;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和質量穩步提高,農村貧困人口比例持續下降;科教文衛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如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南京青奧會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中國奇蹟,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同時也驗證了鄧小平「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態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後的狀態就不能改變」的論斷。在這條道路上,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們已經在這條道路上走了三十多年,歷史證明,這是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富民強國的正確道路,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

拓展世界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把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等不同探索時期的獨特方式和路徑的理論和實踐,概括和總結為中國道路。這是對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等各方面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發展模式的總稱。

可以說,中國道路成功展現了中國現代化發展道路的獨特性,是當今世界各國多元現代化發展道路中的一元,有效衝擊了傳統的「西方中心論」,打破了西方模式的壟斷地位,推進了世界發展道路的多樣性。

美國學者亨廷頓曾說過:「蘇聯共產主義的垮臺意味著歷史的終結和自由民主制在全世界的普遍勝利。這一論點的謬見是認為只存在唯一的選擇」;「現代化並不一定意味著西方化。非西方社會在沒有放棄它們自己的文化和全盤採用西方價值、體制和實踐的前提下,能夠實現並已經實現了現代化。西方化確實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無論非西方文化對現代化造成了什麼障礙,與它們對西方化造成的障礙相比都相形見絀。」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如同宇宙間不能只有一種色彩一樣,世界上也不能只有一種文明、一種社會制度、一種發展模式、一種價值觀念。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應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多樣性。世界發展的活力恰恰在於這種多樣性的共存。

我們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共同書寫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道路是多麼不容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黨和人民在歷史新時期把握現實、創造未來的出發陣地,沒有它提供的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沒有它積累的思想成果、物質成果、制度成果,改革開放也難以順利推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事實證明,中國道路擁有巨大的潛能和優勢,使中國逐步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功應對了亞洲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這不僅使中國徹底拋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而且為人類戰勝貧困、為發展中國家尋找發展道路提供了成功的實例。」

相關焦點

  • 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具有世界歷史意義
    原標題: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具有世界歷史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來講,是滄桑巨變的70年。新中國7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而豐富的。這三個方面的歷史成就不僅是中國70年歷史發展的重要成就,對世界歷史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歷史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經過艱難探索最終選擇的現代化道路。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展的重要意義
    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  70年前,新中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70年後,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心,不僅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21世紀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也因之發生重大改變。
  • 新中國成立70年的偉大意義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終於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新中國。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不懈努力,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壯麗史詩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獨立、主權降到不可能再低的程度,中國人受到了無比的欺凌和盤剝。
  • 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史要論①】作者:姜輝、龔雲(分別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
  • 為什麼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偉大歷史轉折?
    為什麼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偉大歷史轉折?
  • 饒曙光談新中國經典電影的歷史價值與當下意義
    在新中國60多年的電影歷史上,一大批優秀電影在廣大觀眾中產生了廣泛積極的影響,形成了經久不衰的歷史記憶、情感記憶,並在時間的流逝中積澱為具有永恆魅力的經典。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之前電影生產主要集中於上海,電影發行主要依賴上海和南洋,電影觀眾則主要是大中城市的小市民階層。
  • 寫在新中國成立60年之際:改變歷史的"北京時間"
    然而,當新中國的歷史即將邁入下一個甲子,俯仰中華大地滄桑巨變,這個行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古老民族,分明已經打破封建王朝「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興衰周期律。時間的指針,不可逆轉地指向現代化,指向世界,指向未來。    歷史的細節,時常內有乾坤。
  • 新時代在黨史、新中國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義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的歷史既是黨史,也是國史。在一定程度上說,它們二者是重合的。黨史是國史的核心部分,黨史貫通國史的始終。黨的十九大明確宣告: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對黨史、新中國史來說,是個什麼概念?它具有怎樣的內涵呢?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強國時代高峰論壇」在成都理工大學舉行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與成就、理論與實踐,新中國70周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新中國70年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偉大貢獻等主題展開研討交流。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的歷史性跨越世人矚目。在新的歷史坐標,我們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傳遞中國聲音。與會學者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與成就、理論與實踐,新中國70周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新中國70年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偉大貢獻等主題展開研討交流。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的歷史回顧、基本經驗與時代...
    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的歷史,系統總結黨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基本經驗,對於新時代黨的立德樹人有著重要意義。新時代,要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的新特點,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 高三歷史教案:《新中國政治與外交》教學設計
    (3)列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認識實行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意義。  (4)簡述「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認識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  2.新中國的外交  (1)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係方面的意義。
  • 新中國成就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新中國成就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25 09:49 來源: 新華社9月30日的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已宣告成立,中國人民業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 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在首都北京舉行,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新中國成立70年:高等教育國際化特徵與趨勢
    關鍵詞:高等教育;國際化;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本研究無意將新中國成立70年來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做一個歷史的梳理,主要是從整體上考察新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思想、特徵和趨勢,以期以一種簡潔和概括的方式來闡述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 抗美援朝的歷史意義
    毛健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成立剛剛站立起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強大的美國互為主要對手進行的一場涉及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各方面的較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性局部戰爭,是中國人民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
  •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探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路徑探析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探索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和重大使命。新中國成立初期是中國國家治理模式從傳統向現代急劇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
  • 一汽解放:開創新中國汽車工業歷史
    1956年7月,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輛汽車——解放牌卡車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投產下線,結束了中國不能造汽車的歷史,開始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新紀元。作為中國汽車長子的一汽解放卡車見證了新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輝煌歷史。
  • 新中國成立71周年祝福語 2020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祝福祖國一句話
    今天是國慶節,也是中秋節,難得的雙節相遇,更加勾起國人的家國情懷。  新中國成立71周年 ,光榮屬於所有中國人民!為了她更美好的未來,我們一起努力!  舉頭望明月,放眼覽河山。天上的一輪明月是人間的團圓,腳下的那片土地是我們生活的根柢。喜迎國慶,共度中秋!新中國成立71周年,傳遞這份祝福:家國共團圓,我愛你中國!  如果奇蹟有顏色,那它一定是中國紅!
  •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回顧這一時期黨和政府加強高校思想政治課的具體做法,總結歷史經驗,對我們在新時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做好高校思政課工作具有重要啟示意義。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高校學生積極融入新社會,但由於長期受國民黨反動宣傳的影響,對中國共產黨缺乏深入的了解,為迅速改變這種狀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勢在必行。
  • 徐裡: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做好"一畫展""一工程"
    原標題: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做好「一畫展」「一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等一系列重要講話,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做好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