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誕生了不少出類拔萃的人才,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叔孫豹稱「立功,立言,立德」,三立成聖!真正意義上的聖人,是思想上的聖人,是精神上的聖人,接近於神的聖人,這樣的聖人就寥寥無幾了。
有人說,中國五千年來,只出來了兩個半聖人,第一個是孔子,這個不消多說了,古今公認的,第二個是王陽明,這個是今天說的重點,剩下的半個是曾國藩,這個爭議比較大,也不是今天的重點。
今天重點說一下王陽明,開創心學,立德!一己之力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多次剿匪,生平無一敗績!這是立功!「知行合一」《傳習錄》,這是立言!三立成聖,他做到了,不負年少志願!不僅僅是在中國,在世界上,王陽明也是響噹噹的人物。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就對王陽明的心學推崇備至,覺得天地萬物都在心學之內,隨身帶了個牌子,上面寫的:一生低首拜陽明。
很多人說王陽明的心學是哲學,和自己關係不大其實,心學的根本,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激勵內心的力量,再造自我,開發潛能,實現人生價值,這就是王陽明心學的真正意義所在。
一、人人皆有良知,唯有致良知,才能找到真我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傳習錄》
為己,為了什麼樣的自己?得先有個清晰的自我認知。
人有社會生活,並且在社會生活中形成了諸多美好的品德,有了德性。
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成長的個人,受家庭成員、教育水平、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各自的性格。
性格中不好的一面,有些是與生俱來的,如懶惰、恐懼、貪慕虛榮、自私自利、殘忍等等。
克己就是抑制性格中不好的一面。要做到一時一刻的克己不難,難的是有意識地長期堅持自我克制,並且內化在自己的行為中。
成己,即成就自己,完成「自我實現」。怎樣才叫實現了自我,並不能一概而論,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王陽明認為:自我之外,還有一個真我。藏於身心身處,不為世人所知,這個真我,就是良知,老子所謂的「道」,佛家所講的「菩提自性」
良知才是自己,才是自己的本心。
一個人,能夠做到致良知,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潛能和天賦得到開發,身心進入更高的能量場,無往不利。
二、自由通透,福至心靈
汝若於貨、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盜之心一般,皆消滅了,光光只是心之本體,看有甚閒思慮?此便是「寂然不動」,便是「未發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發而中節」,自然「物來順應」。——《傳習錄》
大意就是你如果對色、財、名、利等心,全都像不做盜賊的心一樣,都剷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體,還何來閒思雜念?
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個人心中充滿機心,就會因機心而衍生出困難、恐懼、懷疑、絕望、憂慮等情緒。如果一個人心中充滿了這些,境地怎會不悲愁、痛苦?
人,如果狀態不對,必諸事不順。
心不妄動,就不會生起分別心。如果你沒有分別心,對所有的事物,不會另眼相看,你就沒有障礙。智慧具足,心靈通透。
所以說,把功利心、急於求成的想法都放下,輕輕鬆鬆,平靜祥和,然後,不經意間,你的靈感出來了。
凡事並非強求得到,而是遵循規律,水到渠成的結果,一個人,心靈通透,智慧具足,就可以無物不照,無感不應,得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正所謂:遍尋皆不是,放下即得來,沒有壓力,沒有幹擾,做事情就得心應手,成功也就順理成章了。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聖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堪稱「六家歸一」,成就冠絕有明一代。陽明心學的核心理念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從古至今的賢達之士,以及當今的專業人士、企業精英,都積極地從心學尋求修身做事之道,知行合一。
當年的日本,對王明陽崇拜已及,如早稻田大學創始人大隈重信,日本國立銀行創始人澀澤榮一,三菱集團創始人巖崎彌太郎等,都從王明陽的心學中獲益匪淺。
推薦大家一套書《傳習錄》和《知行合一》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弟子,整理出來的王陽明留給後輩學習的重要言論,為人處世的智慧都在字裡行間。
而《王陽明傳》是人物傳記,講述了王陽明坎坷的一生,領悟「心學」,講述他是如何從人生低谷走向成功的。
兩本書一共加起來78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王陽明,對你的人生一定大有裨益。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