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正是各家飯菜飄香的時候,突然,我聞到了久違的家鄉的味道——熟醬豆。那是混合著辣椒、蔥花的醬豆的香味。頓時,喚醒了我的味蕾,饞得口水都流出來啦。可惜,一時半會兒吃不到這種家鄉的味道,只能忍著大饞蟲。掐指一算,自從離家在外面工作,已經好久沒有吃到熟醬豆。
其實,熟醬豆在老家也就是調節全家人的口味,偶爾才吃三兩次的家常小菜。說它是菜,有點牽強,倒是提升了它的身價,除了辣椒和蔥花外,再沒有別的啦,也算不上餐桌的美味佳餚。
醬豆之所以存在,還是源於那時候,(也就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菜籃子工程趕不上人們日常生活吃菜的需求。特別是秋冬季節來臨,蔬菜越來越少,最後也就剩下蘿蔔白菜,別無選擇。即使這樣,我記得1985年以後,當大白蘿蔔、芥菜豐收時,農民辛苦種的菜還要往城裡送,就像交公糧一樣。因為那時候,城裡人吃菜全靠農民種菜,然後有相關部門收購。我們看到的老電影裡有反映北京市民在筒子樓、四合院的生活場景,冬天,家家戶戶吃得最多的是冬儲大白菜。
為了解決一家人冬天吃菜問題,在每年的三伏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捂上一罐或者一罈子亦或者一紅盆子醬豆,以便滿足全人家冬天吃菜的需求。
老家人捂醬豆,我也說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對捂醬豆最初的印象,應該從奶奶那一輩開始,後來是嬸子大娘家和我家。我還記得,那時候,農村人家娶媳婦,捂醬豆也是新媳婦需要學習掌握的一門技藝。雖然醬豆在農村不是啥名貴菜,你張嘴向別人家借一碗吃,人家也會毫不吝嗇地送給你一碗,但不如自己會捂會做,一家人才吃得方便。或許就是這樣一輩輩,傳幫帶,才讓捂醬豆一直延續至今。
俗話說:「醬豆好吃,醬難捂。」優質的捂醬豆需要揀黃豆、煮黃豆、捂黃豆、炒麵、摻各種佐料、曬醬豆五道工序。
1、揀黃豆。黃豆是醬豆的重要食材之一,一般都是自家地裡種的。挑選黃豆很關鍵,就像揀豆種一樣認真負責,把裡面的壞的,爛的、發黴了黃豆揀出來,才能確保捂出的醬豆好吃美味。
2、煮黃豆。在煮黃豆之前,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直接倒入加水的鍋裡煮熟即可;另一種是把揀好的黃豆放在涼水中泡,直到把外面的皮泡泛,然後把豆皮洗挫掉再倒入加水的鍋裡煮熟即可。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當年捂醬豆時,採用的是第一種,直接將揀好的黃豆倒鍋裡煮。煮熟的黃豆吃起來面面的。
3、捂黃豆。捂醬豆就是源於這道工序而得名的。把煮熟的黃豆從鍋裡撈出來,把水空幹,然後去田地裡或者荒坡上用鐮刀割一些黃蒿回來。
4、炒麵粉,根據煮黃豆的數量,用鐵鍋炒一定比例的小麥粉,炒熟即可。把煮熟的黃豆倒入炒熟的麵粉中攪拌,直到每一粒黃豆上都沾一層麵粉為止。
一切準備就緒,把黃蒿攤在地上,用報紙攤其上面,把黃豆薄薄的攤在報紙上,再用報紙覆蓋上,最後再在報紙上放一些黃蒿。
這樣捂上一個禮拜後,移開最上面的黃蒿,揭開上面的報紙,看到滾過麵粉的黃豆渾身生滿綠(布子)菌類。把它們從報紙上收拾下來,攤到乾淨的塑料布或者蓆子上,在太陽下面暴曬,一邊曬,一邊用手揉搓,直到成顆粒狀即可。
5、根據黃豆的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用乾淨的鍋燒開水,放入大料、八角、花椒食鹽等繼續熬煮,直到香氣撲鼻即可停火出鍋。(註:這裡用的鐵鍋,捂醬豆的盆子罐子罈子都要全新的,沒有用過的,特別是沒有粘過各種油的器具,否則,醬豆在捂曬的過程中易變質壞掉,那時候只能倒掉。)
6、曬醬豆。把煮開的各種調料的水晾涼,撈出來八角花椒等,倒入一個全新的盆子裡最好是燒紙的帶釉質的盆或者罐,再把曬好的捂有綠菌的黃豆倒入其中。用一把全新的筷子攪拌均勻,最好料水和黃豆處在膠著狀態,不稠不稀。
如果你喜歡吃西瓜醬,再從街上買來熟的剛剛好的大西瓜,把瓜瓤和瓜子取出來一起放裡面攪拌均勻了。
最後,把攪拌的那雙筷子插入其中,在上面蒙上一張乾淨透氣的紗布,再用細繩子綑紮好。把這一盆子醬豆端到平房頂上接受三伏天太陽的暴曬。記得隔三差五要解開紗布看看醬豆曬的情況,還要用留在醬盆裡的筷子攪拌翻騰一下裡面的醬,就是為了讓盆裡的醬均勻接受太陽的暴曬。這種暴曬的過程到持續一個月以上,直到醬豆稠稠的,沒有一點水分即可。在曬的過程中,夏天多雨,千萬別讓雨水進去。否則,輕者,醬豆的口感降低;重則,會功虧一簣,壞了一盆醬。
醬豆曬好了,一般家庭趁著夏天有辣椒和大蔥,就會熟點醬豆吃。一方面是試吃,看新捂的醬豆味道怎樣;另一方面也是好這一口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解饞。捂的醬豆和辣椒、蔥花最搭,食用油燒熱,倒入蔥花,碰一下,再倒入兩勺醬豆進行翻炒,然後放入切好的辣椒絲。不一會兒,醬豆混合著辣椒蔥花特有的香味縈繞整個農家小院,讓人不由自主地吸了一口氣。出鍋後,用單饃卷著吃,也可以拿饅頭蘸著吃,那味道堪比今天的老乾媽。怎一個好吃了得。
上中學時,每個禮拜回家一次。沒到周日下午返校前,母親總不忘給我熟一大瓶醬豆帶到學校吃。那時候,母親熟的那一瓶醬豆可是我一個禮拜的菜。在學校食堂裡,我可以只買饅頭不買菜,用饅頭蘸著醬豆吃,比他們花錢買食堂的菜還好吃。可是,住校生同學一看到我有醬豆,就會過來分吃。有的同學把自己打的飯菜給我,他換我的醬豆吃。原本計劃吃一個禮拜的醬豆,在同學的分吃下,兩三天就吃完了。
這就是醬豆的魅力,也是我中學時代美好的回憶。今天春節在家期間,我還問母親,家裡有醬豆嘛?啥時候,熟點吃,好久沒吃了。母親年紀大了,聞到辣味,就咳嗽得厲害。但是,她依然為我熟了那種辣椒蔥花醬豆。拿起一個大饅頭,趁熱蘸著熟醬豆吃,一口下去,細細回味,還是學生時代的醬豆的味道!不過,自從老媽跟著哥嫂進城生活後,再也沒有捂過醬豆了。真不希望捂醬豆的手藝慢慢失傳了。因為它就是我中學時代吃的老乾媽!我也希望它長留人間,因為它太有煙火氣了。